- 年份
- 2024(5276)
- 2023(7606)
- 2022(6593)
- 2021(6247)
- 2020(5399)
- 2019(12145)
- 2018(12620)
- 2017(22722)
- 2016(13144)
- 2015(15186)
- 2014(16034)
- 2013(15210)
- 2012(14596)
- 2011(13151)
- 2010(13508)
- 2009(12678)
- 2008(12652)
- 2007(11933)
- 2006(10598)
- 2005(9514)
- 学科
- 济(52395)
- 经济(52328)
- 管理(38198)
- 业(32033)
- 企(27415)
- 企业(27415)
- 方法(23629)
- 数学(19623)
- 数学方法(19204)
- 学(15691)
- 中国(14801)
- 财(13821)
- 农(12746)
- 制(12102)
- 理论(11565)
- 地方(10693)
- 业经(9869)
- 体(9332)
- 银(9138)
- 银行(9094)
- 行(8694)
- 融(8686)
- 金融(8679)
- 教育(8493)
- 贸(8487)
- 贸易(8479)
- 和(8397)
- 务(8328)
- 财务(8285)
- 财务管理(8249)
- 机构
- 大学(190648)
- 学院(190502)
- 济(67538)
- 研究(67200)
- 经济(65531)
- 管理(65237)
- 理学(54726)
- 理学院(53959)
- 中国(52832)
- 管理学(52296)
- 管理学院(51993)
- 科学(45354)
- 京(42784)
- 农(37323)
- 所(36925)
- 财(34413)
- 研究所(33224)
- 江(32309)
- 中心(31127)
- 业大(30783)
- 农业(29709)
- 北京(27181)
- 范(26626)
- 师范(26259)
- 财经(26251)
- 州(25815)
- 技术(24763)
- 省(24663)
- 院(24411)
- 经(23500)
- 基金
- 项目(119045)
- 科学(90877)
- 研究(83773)
- 基金(82909)
- 家(74292)
- 国家(73632)
- 科学基金(60959)
- 社会(49172)
- 省(47904)
- 社会科(46199)
- 社会科学(46188)
- 基金项目(42357)
- 自然(41205)
- 划(40576)
- 教育(40559)
- 自然科(40298)
- 自然科学(40284)
- 自然科学基金(39521)
- 资助(36393)
- 编号(34979)
- 成果(30280)
- 重点(27650)
- 课题(26009)
- 部(25299)
- 发(24535)
- 创(23646)
- 计划(23089)
- 科研(22819)
- 创新(22118)
- 大学(21951)
共检索到307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陆健健
利用2004年在29°N以北、127°E以西海域所采集的小黄鱼近全年的生物学数据,在日、周、半月、月4个不同时间尺度下,对小黄鱼体长与体重关系中幂指数的周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Bootstrap统计方法,把小黄鱼产卵期内的幂指数与年内其他时期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全年当中,小黄鱼在产卵期内的幂指数显著偏小(P<0.05)。研究发现,根据平均b值来判断产卵期与非产卵期,采用周、或者比周更长的时间尺度所得到的数据是比较可信的;根据单个采样b值判断,采用半月、或比半月更长的尺度所得到的结果才可信。对全年各时期的幂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在4~5月份之间,幂指数出现一个低谷;在11~12月之间,出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龙山 姜亚洲 严利平 高天翔 王金辉
根据2007年4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产卵亲体空间分布和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以及小黄鱼个体繁殖力及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等。结果表明,目前在近海海域和外海海域均有小黄鱼产卵亲体分布;产卵亲体分布海域的水温分布范围为9.77~18.85℃,平均13.46℃;盐度分布范围为31.59~34.65,平均为33.46;分布水深范围为13.21~104.67m,平均为57.56m;小黄鱼绝对繁殖力范围为2753~46657粒/尾,平均为15676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FL)范围为21~323粒/mm,平均为113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范围为85~1307粒/g,平...
关键词:
小黄鱼 产卵亲体 繁殖力 黄海南部 东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忠炉 金显仕 单秀娟 戴芳群
根据1960-2010年渤海和黄海南部春季(4-5月)1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体长对应平均体质量的方法和相对体质量法,按性别逐年拟合小黄鱼黄海北部-渤海群系和黄海南部群系雌雄群体的体长-体质量关系,计算肥满度,并分析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在多数年份内,小黄鱼雌雄个体间体长-体质量关系参数b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数a和b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lga与b的比值受环境影响较小,可能与鱼体密度有关。小黄鱼黄海北部-渤海群系雌雄群体从1960年到2004年以等速生长为主,与1960年相比,参数b在资源严重衰退期和资源恢复初期(1982-1993年)有所增大;黄海南部群系雌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薛莹 金显仕 张波 梁振林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摄食的体长和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强度没有明显的体长变化,而食物组成却有明显的体长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大,鱼类和虾类的比例有所增加,而磷虾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的比例则减少。饵料生境宽度在体长大于109mm后有明显的增加。经检验,小黄鱼平均每个胃中含有的饵料个数显著减少而饵料重量则增加,这符合"最佳摄食理论"。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在体长达到109mm时,出现了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小黄鱼的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国政 李显森 金显仕 朱建成 戴芳群
根据2008-2009年在黄海南部海域底拖网采集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Bleeker,1877)]样本的生物学资料,应用FiSAT软件对小黄鱼的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通过Beverton-Holt模型评价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与临界体长、拐点体长等进行比较,以确定最适开捕体长。结果显示:(1)小黄鱼的体长(L)和体质量(W)关系式为W=0.0268×L2.814。(2)应用FiSAT软件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为L=27cm,k=0.45a-1,t0=-0.47a(;3)总死亡系数Z=2.40,自然死亡系数M=0.77,捕捞死亡系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斌 张波 金显仕
根据2008年7月和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K-W非参数秩检验、卡平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幼鱼(体长20~110mm)的食物组成及其与体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桡足类、糠虾类和虾类)是主要的饵料类群,在食物中所占的个数百分比为99.50%。优势饵料有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小黄鱼幼鱼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随体长的增长都...
关键词:
小黄鱼 食物组成 摄食习性 体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栾洋 关长涛 石晓天 谌志新
以黄、渤海、东海主要养殖鱼类许氏平鲉和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消声水池中选用KF-668双屏彩色探渔仪等仪器,在50、200kHz工作频率下对研究对象目标强度及背向反射声截面与体重和体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体重和体长均可用做定量表述上述两种鱼类目标强度的参数。TS大黄鱼在50kHz频率下身体各向目标强度值介于-32.85~-58.01dB;200kHz频率下身体各向目标强度介于-29.3~-56.99dB。TS许氏平鲉在50kHz频率下身体各向目标强度值介于-31.74~-75.87dB;200kHz频率下身体各向目标强度介于-31.74~-74.75dB。大黄鱼和许氏平鲉身体各向目标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林龙山 凌建忠 李建生 丁峰元
以1991-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了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资源的养护效果及其局限性,并根据Ricker繁殖模型解析现行资源状况下的最大持续产量,探讨巩固伏季休渔效果的相关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伏季休渔措施对小黄鱼资源的养护作用十分明显,经3个月休渔期,海域中小黄鱼资源增重率达1.71倍,开捕时刻(9月)的相对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但伏季休渔的效果在当年的秋冬汛后即被消耗殆尽,12月份时的资源残存量仅为伏季休渔结束时刻的11%;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相比,目前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的群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
关键词:
东海区 小黄鱼 伏季休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文彬 曾伯平 罗玉双 韩庆 刘良国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水域不同季节1 183尾野生黄鳝进行体重、体长测量及性腺观察鉴定.统计分析结果:黄鳝体长29 cm左右为Ⅰ龄组,42 cm左右为Ⅱ龄组,49 cm左右为Ⅲ龄组,56 cm左右为Ⅳ龄组;雄性频率最高出现在5月(20.0%),其次为8月(16.7%),再次为4月(15.4%)和3月15.3%);雌性平均体长为(28.4±5.9)cm,间性平均体长为(35.6±6.3)cm,雄性平均体长为(39.8±8.1)cm;体长25~30 cm的雌性与间性比为1︰0.034,初步认为体长30 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长30~50 cm是雌雄间体出现的高峰,50~6...
关键词:
黄鳝 性比 体长 体重 洞庭湖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秋白 张燕萍 李新华 吴红翔 杨发群 吴华东 李有根
通过对不同季节在黄鳝市场随机购得的 5 6 9尾黄鳝体重、体长测量及解剖取性腺观察鉴定性别 ,统计、分析得出 :5 6 9尾黄鳝雌性占 76 8% ,间性占 6 5 % ,雄性占 16 7%。春季 12 2尾黄鳝中雌性占 85 2 % ,间性 2 5 % ,雄性 12 3% ;夏季 95尾黄鳝中 ,雌性占 84 2 % ,间性 8 4 % ,雄性 7 4 % ;秋季 2 31尾黄鳝中 ,雌性 6 8 4 % ,间性 8 2 % ,雄性 2 3 4 % ;冬季 12 1尾黄鳝中雌性 78 5 % ,间性 5 8% ,雄性 15 7%。体长 2 5cm以下全为雌性 ,未见雄性 ;...
关键词:
鄱阳湖 黄鳝 性比 体重 体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立新 侯刚 梁振林
根据2011年12月,2012年1月、5月、9–11月,2013年5月、9–12月和2014年5月在山东威海市中心渔港、石岛渔港拖网、双岛湾定置网渔获物中采集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样本,分别采用相加的误差结构和相乘的误差结构,利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黄海北部鳀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数a和b,结合以往研究计算鳀鱼体型因子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能够很好地计算参数a和b的估计值及不确定性;偏差信息准则可以从备选模型中选择出合适的模型,将具有相乘误差结构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选为最佳模型。春季、秋季和冬季鳀鱼样本的体长(L,cm)与体重(W,g)关系分别为W=6.186×1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峰元 林龙山 李建生 程家骅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B,黄、东海交界海域;C,长江口外海域;D,东海中北部海域;小黄鱼最适生存的底层温度为10~14℃,底层盐度为32~34.3;研究海域内底层水团包括: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黄海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以及东海混合水团;分布区C内的小黄鱼主要位于东海混合水团和黄-东海混合水团的交汇处,其它3个分布区内的小黄鱼都是在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与其...
关键词:
小黄鱼 生殖群体 水团 东海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栾静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体长、体重是鱼类种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能够反映鱼类个体生理状态以及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但在实际研究中其时空变化往往被忽略。本文根据2011—2016年春、秋季海州湾8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方氏云鳚(Pholis fangi)的体长组成、体重组成,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特征,并分析了上述指标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海州湾方氏云鳚的群体有多个年龄组,体长、体重和体长–体重关系参数a、b及肥满度在时空上均有较大波动,且在年间差异显著。秋季各航次平均体长、体重呈现逐年增大趋势;肥满度的季节差异要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雅梅 邱亮 程东远 张庆利 万晓媛 黄倢
对采自天津、浙江和山东等养殖场5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的442尾个体进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测量各群体每尾对虾的生物学体长和体重。引入医学上的劳累尔(Rohrer)体重指数(Ponderal index,PI,W/L3)关系建立对虾体重(W)和体长(L)关系函数。结果显示,4个凡纳滨对虾的EHP阳性群体[平均体长为(5.37±1.19)cm]的体重指数PI平均值为(5.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淼 周轩 洪波 徐开达 张亚洲
为掌握安氏白虾(Palaemon annandalei)的生长特性,根据2018年2月、5月、8月和11月于杭州湾北部(30°37′ N~30°47′ N,121°26′ E~121°59′ E)进行的张网调查数据,利用幂函数、相对体重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其体长与体重关系、肥满度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安氏白虾的体长、体重组成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春季至冬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的季节差异显著(P0.05),其余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季节间肥满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安氏白虾体长与体重关系参数a和b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且这个变化受捕食关系、捕捞压力和环境因子等方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