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3)
- 2023(8772)
- 2022(7960)
- 2021(7605)
- 2020(6323)
- 2019(14903)
- 2018(14926)
- 2017(28958)
- 2016(15929)
- 2015(17930)
- 2014(17950)
- 2013(17832)
- 2012(16223)
- 2011(14549)
- 2010(14390)
- 2009(12913)
- 2008(12255)
- 2007(10446)
- 2006(8986)
- 2005(7587)
- 学科
- 济(59671)
- 经济(59606)
- 管理(44280)
- 业(41624)
- 企(35164)
- 企业(35164)
- 方法(29884)
- 数学(25855)
- 数学方法(25558)
- 学(15648)
- 农(15313)
- 中国(14225)
- 财(13967)
- 业经(13089)
- 地方(12426)
- 和(10573)
- 理论(10550)
- 农业(10330)
- 贸(10083)
- 贸易(10079)
- 环境(10069)
- 技术(9833)
- 易(9768)
- 务(9327)
- 财务(9268)
- 财务管理(9254)
- 制(9178)
- 教育(8804)
- 企业财务(8766)
- 划(8549)
- 机构
- 大学(223708)
- 学院(221387)
- 管理(91006)
- 济(80430)
- 理学(79801)
- 理学院(78907)
- 经济(78480)
- 管理学(77498)
- 管理学院(77128)
- 研究(73676)
- 中国(51813)
- 科学(50170)
- 京(48453)
- 农(39119)
- 所(37920)
- 业大(37763)
- 研究所(35196)
- 财(34870)
- 中心(32527)
- 农业(31000)
- 江(30726)
- 北京(30460)
- 范(29409)
- 师范(29114)
- 财经(28912)
- 院(27225)
- 经(26348)
- 州(25497)
- 技术(24461)
- 师范大学(23644)
- 基金
- 项目(161694)
- 科学(125478)
- 基金(116175)
- 研究(115044)
- 家(102502)
- 国家(101674)
- 科学基金(86555)
- 社会(69238)
- 社会科(65475)
- 社会科学(65456)
- 省(63844)
- 基金项目(63128)
- 自然(59205)
- 自然科(57788)
- 自然科学(57772)
- 自然科学基金(56700)
- 划(54150)
- 教育(52172)
- 资助(47767)
- 编号(47409)
- 成果(37620)
- 重点(35900)
- 部(34630)
- 发(33750)
- 创(33592)
- 课题(32198)
- 科研(31470)
- 创新(31274)
- 计划(30665)
- 大学(29613)
共检索到306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梁丹 周秦 殳燕 曾燕如 喻卫武
为了解决榧树Torreya grandis苗期雌雄株鉴别的问题,利用已建立的扩增片断长度多态(AFLP)体系及T-A克隆测序,就榧树的雌雄株开展了研究。结果从15对引物中用引物对E-AGC/M-CAT得到了一条雌性榧树特异的条带。这条榧树雌性性别特异条带,仅在雌株、雌雄同株的个体中有,雄株中没有,推测榧树雌雄同株由雌性榧树变异而来。GenBank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数据库没有与此特异条带相匹配的序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国会 温国胜 张明如 周泽福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是漆树科盐肤木属树种,雌雄异株,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种。火炬树除了能够进行种子繁殖还具有根蘖繁殖的特点。有研究表明,兼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双重特性的植物,其扩散能力和有效定居能力一般较强,尤其外来植物往往会自然逃逸成为入侵力极
关键词:
火炬树 雌雄异株 光合参数 外来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晓清 李传武 谢中国 范武江 张建社
对雌、雄鳜主要可量性状及其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雌、雄鳜的体长/体高差异极显著,体重/体长差异显著,体长/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体重170 g以内时,雌、雄鳜生长无显著差异;但从170 g到800 g雌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地快于雄鱼;800 g以上雌鱼生长减慢,雄鱼生长开始快于雌鱼;1 kg以内的鳜雌大雄小,1 kg以上时一般雄大雌小。
关键词:
鳜 生长性状 差异研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程晓建 王白坡 郑炳松 方群 陈金明
综述了银杏雌雄株特性及性别鉴别方面的研究 ,将其概括为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学、同工酶及化学药剂处理等几个方面。通过形态特征来鉴别银杏雌雄株性别 ,相对比较简单易行 ;生理生化指标在已知性别的成年植株之间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用化学药剂处理 ,结果也有区别 ,但上述方法均欠准确可靠。染色体形态特征是进行银杏雌雄性别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最直接的遗传学证据 ;用同工酶谱进行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定研究 ,同样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这 2种方法要求较高 ,比较烦琐。特异蛋白质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鉴别植物雌雄株性别的新技术新方法 ,具有相对准确可靠的特点 ,在银杏雌...
关键词:
银杏 性别鉴定 分子生物学 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飞飞 孙振元
雌雄异株的性系统在木本植物中普遍存在,关于雌雄差异已有很多研究,且一直是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木本植物雌雄株在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化学防御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以期为雌株、雄株在生产实践中的选择性运用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在形态解剖学方面,多年生植物雄株株型高、叶片和生物量大,逆境条件下细胞器受损较轻,适应不良环境的结构特征明显,其生长优势;而结一次果或生命较短、结多次果的植物则是雌株占生长优势,如叶生物量比及叶面积比大、叶片旱生结构特征明显、生态可塑性大等。在生理学方面,虽然正常条件下一些植物的雌雄株无显著差异,但是逆境条件下差异显著。大多数植物雄株的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作用、保护酶活性...
关键词:
木本植物 雌雄异株 雌雄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碧光 庄丽君
通过调查蓝粒小麦L和03初36与若干非蓝粒小麦组合的自交、测交后代籽粒胚乳颜色,判断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差异.各杂交组合F1均为浅蓝粒或中蓝粒,表现胚乳直感,蓝粒是显性性状;F2发生蓝粒和非蓝粒的分离,而且蓝粒有深中浅之分.F2胚乳非蓝粒与蓝粒数目相当,符合11∶9,不符合3∶1.测交结果表明,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100%和20%.该传递率能较好解释各组合F2代胚乳蓝粒与非蓝粒比例符合11∶9的原因.蓝粒小麦结实正常,说明雌配子基本上正常传递,与测交结果相吻合.本文还对控制蓝粒基因的数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麦 蓝粒 基因传递 雌雄配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小荣 邱红 张启香 吴家胜 娄和强
【目的】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雌雄植株的生根差异和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差异,为香榧抗干旱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香榧新生雌雄株枝条为材料,比较两者夏季扦插生根差异,对生根状况较一致的香榧雌雄株施加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处理,比较不同时间下香榧雌雄株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化。【结果】夏季扦插的香榧雄株成活率普遍高于雌株,雌雄株扦插的最佳时间不同,与7和8月相比,6月扦插的香榧雌株成活率和生根率更高,侧根数更多,而8月扦插的香榧雄株较6和7月的成活率和生根率更高,侧根数更多。在扦插相同时间下,雄株的成活率和生根率均高于雌株。干旱胁迫引起香榧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并扰乱其渗透调节功能和活性氧代谢平衡。在干旱胁迫下,与雄株相比,雌株具有更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较低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_2O_2)质量摩尔浓度。【结论】夏季扦插的香榧雄株比雌株具有更高的扦插成活率。干旱胁迫下,香榧雌株能够更好地利用抗氧化系统来减少干旱胁迫引起的活性氧积累和细胞损伤,从而使香榧雌株比雄株更耐干旱。图4表1参28
关键词:
香榧 雌雄异株植物 干旱胁迫 植物生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冉钰岑 何芳 刘菊莲 郑子洪 郑伟成 胡江琴 金孝锋
【目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为浙江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数量极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被列为浙江省极小种群保护植物。系统观测九龙山榧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有助于发现其配子是否发育异常及导致结籽率低下的原因。【方法】以九龙山榧模式产地的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和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结果】(1)小孢子叶球于8月中旬开始分化,8月下旬分化形成次生造孢细胞,11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翌年2月下旬进入减数分裂期,3月中旬形成游离小孢子细胞,于3月末逐渐成熟;成熟花粉粒为双核,无气囊。小孢子囊的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孢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2)雄配子体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到7月底形成精子,整个过程历时约4个月。(3)翌年3月下旬,大孢子叶球每个苞叶的叶腋基部直立着生2枚胚珠;大孢子母细胞于4月下旬经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形成4个直列大孢子,5月中旬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大孢子最终发育成为雌配子体。(4)九龙山榧有2个单生型椭圆形的颈卵器,从传粉到受精历时约7个月。【结论】九龙山榧雌雄生殖系统发育的周期均较红豆杉科Taxaceae其他种更长,其冗长的生殖周期、复杂的生殖过程和雌性生殖系统发育明显滞后于雄性生殖系统,加之种群个体数量极度稀少(1雌株、2雄株)是造成结籽率低下、自然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图3表1参34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双明 李琼芳 李庆
分别对两种不同树龄的雌雄银杏植株叶片进行了多项生理生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株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及CAT、POD活性均大于雌株叶片,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则是雌株大于雄株。这表明不同性别的银杏叶片在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研究结果可为叶用银杏资源的优选及银杏的合理栽培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银杏 雌雄植株叶片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翟飞飞 毛金梅 李海栋 张运兴 李振坚 刘俊祥 李霞 孙振元
[目的]研究蒿柳(Salix viminalis)雌雄株幼苗在生长季不同阶段的生长与防御差异,为雌雄株差异研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选择性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蒿柳1年生雌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在大田中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于6-10月(6月5日、7月3日、8月4日、9月7日和10月5日)对雌雄株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化学防御物质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等测定后进行动态分析,比较二者差异。[结果]蒿柳雌雄幼苗株高在6月、地径在6月和7月无显著差异,其他时间株高和地径均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月雌雄株间的净光合速率(P_n)和蒸腾速率(T_r)无显著差异,7-10月均表现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9月雌雄株间气孔导度(G_s)无显著差异,仅在10月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10月整个生长季雌雄株间胞间CO_2浓度(C_i)差异均不显著。雌雄株间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6月差异均不显著,7-10月各光合色素含量均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雌雄株间多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在生长季均无显著差异,但雄株的SOD(6月除外)、POD、PPO和PAL(6月除外)活性均显著高于雌株。[结论]在有胁迫因素存在的自然环境中,蒿柳雌雄株幼苗防御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雌株防御酶活性较低、生长相对缓慢,可能在繁殖与生长、防御间存在进化的权衡。蒿柳雄株生长相对较快,且可解决飞絮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优先选用。
关键词:
蒿柳 雌雄异株 性别差异 化学防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群 苏淑钗 白倩 蒋晓辉 张煜 房硕 张明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接穗类型对黄连木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以及雌雄同株嫁接树的性别表现和结实特性。【方法】以自然散生6年生黄连木幼树和2年生黄连木实生幼苗为砧木,分别选取8株雌雄同株采穗母树和25份不同种源的黄连木枝条作为接穗,采用枝接和芽接进行嫁接,统计分析黄连木嫁接成活率、嫁接前后接穗的性别表现和嫁接树果实性状等指标。【结果】(1)嫁接方法和接穗材料的类型对黄连木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枝接平均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芽接;且浙江西湖接穗的平均嫁接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河北邢台、云南观音山、山东泰山等13个种源,云南观音山接穗的平均嫁接成活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种源;除Pcb3-19、Pcb1-2外,Pcb3-18和Pcb1-3显著高于其他嫁接类型的平均嫁接成活率。(2)雌雄同株嫁接树当年生枝的性别类型与其嫁接前的接穗类型不完全相同,表明雌雄同株嫁接树性别存在不稳定性。(3)在单株水平上,雌雄同株嫁接树的果实性状优于雌雄同株实生树,雌雄同株嫁接树优株的雌花果实性状优于两性花果实。【结论】在单株水平上,雌雄同株嫁接树的雌花果实性状最优。嫁接时采用枝接,接穗选择雌雄同株的雌花枝,可提高雌雄同株黄连木的嫁接成活率和提升果实性状。本研究为快速繁育雌雄同株黄连木并提升其果实性状的嫁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曼筠 金晓玲 曾雯 蔡梦颖 余宗洋
以华中冬青离体叶片为供试材料,通过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8项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值和半致死温度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评价华中冬青的抗寒性生理指标,比较华中冬青雌雄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华中冬青的Rec和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呈"S"形曲线上升,SP含量、Pro含量和SOD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hl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Car随着温度的降低基本不变;对8个抗寒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筛选发现,低温胁迫与Rec和MD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和Chl呈显著正相关;Rec、MDA、SP、SOD和Chl含量变化与华中冬青的抗寒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其抗寒性的指标;华中冬青雌雄株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0.544℃(雌株)和1.027℃(雄株),雌雄株的抗寒性差异不显著,雌株抗寒性略强于雄株,与综合分析结果一致。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白坡 程晓建 戴文圣 杨飞峰
测定了银杏雌株和雄株实生树内源激素及核酸含量在生长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月上旬芽膨大时芽尖中赤霉素(GA3)含量已达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到9月中下旬降到最低点。6月上旬芽尖中玉米素(ZT)含量升到最高值,生长素(IAA)则降到最低点,而脱落酸(ABA)减少到检测水平以下。分析显示,银杏雌雄株间内源激素和核酸的变化在含量水平上有一定差异。雌株的GA3和ZT含量高于雄株;IAA和ABA则低于雄株。雌雄株叶片中内源激素变化趋势与芽尖中的变化相似。6月上旬以前雄株芽尖中核酸含量高于雌株,8月上旬以后则相反,雌株超过雄株。讨论了激素水平差异与花芽分化和银杏性别的相关及其可能原因。图3参6
关键词:
银杏 植物激素 核酸 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辉 丁锐 江莎 许玉凤 曲波 张立军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紫葳科梓属黄金树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金树每朵花含有5枚雄蕊,其中2枚可育,3枚退化;可育雄蕊的花药为四囊型,花药壁4~6层,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1~3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正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复合花粉粒,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生成的4个小孢子组成;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的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直线型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于...
关键词:
大小孢子 雌雄配子体 复合花粉 黄金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艳 宋子龙 徐萌 黄云浩 张新娜 王娟
【目的】植物将大部分资源用于繁殖活动时必将导致其对生长发育等其他功能的资源投入下降,生活史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繁殖代价。植物繁殖代价主要体现为当年繁殖资源投入与当年营养生长资源投入之间的权衡,以及当年繁殖资源投入与未来生长发育资源投入之间的权衡,这意味着植物的繁殖代价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延迟效应。本文利用雌雄异株植物雌雄功能分离的属性,验证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中簇毛槭是否存在繁殖代价的延迟效应。【方法】2012年选取簇毛槭雌雄各90株,将不同性别植株分成3个处理组(A为对照组,B为摘除花朵即开花不结实组,C为摘除花蕾组)进行试验操作。2013年和2017年跟踪调查不同处理组中簇毛槭繁殖及生长状况。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处理方式下雌雄植株的1年生枝条长度和叶片生物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2013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和2级侧枝水平上1年生枝条长度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雌株的B组和C组显著大于A组,雄株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2013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和2级侧枝水平上雌株的叶片生物量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B组和C组显著大于A组。2017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雄株的叶片生物量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C组显著大于A组。【结论】构件水平影响着繁殖代价延迟效应的检测结果;雌雄异株树种簇毛槭的繁殖代价的延迟效应在营养器官上的表现具有性别和养分分配差异;繁殖代价延迟效应持续表现时间也具有性别差异。
关键词:
繁殖代价 雌雄异株 簇毛槭 延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