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7)
2023(3417)
2022(2764)
2021(2586)
2020(2142)
2019(4659)
2018(4734)
2017(8377)
2016(4670)
2015(5432)
2014(5453)
2013(5493)
2012(5162)
2011(4764)
2010(4915)
2009(4447)
2008(4481)
2007(4249)
2006(3839)
2005(3354)
作者
(16143)
(13640)
(13568)
(12723)
(8538)
(6450)
(6138)
(5381)
(4979)
(4866)
(4690)
(4626)
(4395)
(4361)
(4333)
(4253)
(4086)
(4054)
(4021)
(3882)
(3423)
(3412)
(3376)
(3173)
(3086)
(2957)
(2951)
(2869)
(2855)
(2776)
学科
管理(18911)
(17974)
经济(17965)
(16974)
(14822)
企业(14822)
技术(11090)
方法(7451)
技术管理(6055)
数学(5908)
数学方法(5840)
资源(5606)
(5473)
中国(4892)
(4841)
(4747)
环境(4363)
业经(4165)
理论(4145)
农业(3566)
(3311)
(3178)
地方(3133)
人事(3092)
人事管理(3092)
教学(3066)
(2984)
(2805)
新技术(2630)
高新(2625)
机构
学院(72985)
大学(71326)
管理(27918)
研究(26289)
(25579)
经济(24877)
理学(23550)
理学院(23286)
管理学(22849)
管理学院(22721)
科学(18979)
中国(18969)
(16497)
(15140)
(14684)
研究所(13650)
业大(13040)
农业(12235)
中心(12009)
(11995)
技术(11749)
北京(10300)
(10165)
(10087)
师范(10052)
(9790)
(9461)
(9395)
科学院(9010)
财经(8084)
基金
项目(51529)
科学(39708)
研究(36748)
基金(35223)
(32151)
国家(31918)
科学基金(26445)
(21756)
社会(21633)
社会科(20558)
社会科学(20547)
基金项目(18726)
(18193)
自然(17546)
自然科(16990)
自然科学(16984)
教育(16859)
自然科学基金(16660)
编号(15886)
资助(13775)
成果(12359)
重点(12017)
(11588)
(11500)
创新(10940)
课题(10928)
(10868)
计划(10508)
科技(10291)
项目编号(9468)
期刊
(28109)
经济(28109)
中国(20059)
研究(16517)
学报(14235)
科学(13290)
(12869)
管理(10484)
技术(10125)
教育(9997)
农业(9329)
大学(8968)
学学(8215)
(7707)
图书(7399)
资源(6989)
(6057)
科技(5851)
技术经济(5415)
书馆(5208)
图书馆(5208)
(5038)
论坛(5038)
业经(4432)
情报(4362)
职业(4140)
经济研究(3723)
财经(3591)
业大(3516)
问题(3456)
共检索到110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美  付杰  向巧彦  刘艳玲  
【目的】构建花莲核心种质,以利于对花莲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395份花莲原始种质按照种属来源分组后采用组内简单比例法和聚类抽样法建立候选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候选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等参数,最终确定花莲核心种质,并进行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和t检验。【结果】所获得88个品种的花莲核心种质包括60份中国花莲品种,3份美洲黄莲,16份中美杂交莲和9份日本莲品种。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22.27%的样品,多态性位点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保留率为99.2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红霞  赵书岗  高仪  玄立春  张志华  
【目的】构建核桃核心种质以便更好地保存、评价和利用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131份核桃原始种质采用逐步聚类法建立候选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候选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结合形态学指标及地理来源,最终确定核桃核心种质,并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核桃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10%的样品,分别为河北的天桥1号、陕西的西洛2号和西林1号、山西的晋龙1号、山东的丰辉、辽宁的辽宁8号和辽73013、新疆的温185、河南的绿波、北京的北京746、美国引进品种维纳、日本引进品种清香和朝鲜的品种安边1号。根据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与原始种质相比,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保留率为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江浩  王立伟  张动敏  郭瑞  张全国  李兴华  魏剑锋  宋炜  王宝强  李荣改  
【目的】利用与3个玉米抗粗缩病位点qMrdd2、Rmrdd6和qMrdd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高抗玉米粗缩病自交系,并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分类和配合力分析,为玉米抗粗缩病品种的快速高效选育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将抗病自交系K36与感病自交系S221杂交,从F2开始,采用单粒传的方法构建一个包括263个F9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对RILs进行抗病性鉴定,同时,采用与3个抗病位点qMrdd2、Rmrdd6和qMrdd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5FR、6W53和IDP25K进行基因型分型,筛选出抗病且农艺性状优良家系;利用Maize56K SNP芯片对包括优良家系在内的2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型分型,根据Roger’s算法计算优良家系与其他骨干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在构建聚类图的基础上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同时利用优良家系与不同类群的自交系测交配制杂交组合,在田间进行配合力测定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且杂种优势强的组合。【结果】自交系K36在qMrdd2、Rmrdd6和qMrdd8等3个抗性位点处均为抗病性纯合基因型,自交系S221均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RILs群体的263个家系在粗缩病抗性遗传组成上分为21种基因型,3个位点均为抗性纯合基因型家系的病情指数(DSI)最小(0.281),均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家系的DSI最大(0.776),这与抗、感性亲本的DSI表现一致(0.257和0.623);2个位点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时,1个位点为抗病性纯合基因型的DSI由小到大的位点是Rmrdd6(0.396)、qMrdd8(0.478)和qMrdd2(0.654),结果表明,Rmrdd6抗病性最强,qMrdd8次之,qMrdd2最弱。筛选出的3个抗性位点纯合基因型家系JR2136与其他23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234—0.2895,平均值为0.2612,与之遗传距离最小的自交系是C413,最大的是Chang7-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JR2136划分在瑞德群,与属于黄改群的自交系H92和H521配制出抗病强的优势组合,分别比郑单958增产7.01%和7.80%,表明JR2136与属于黄改群的自交系之间具有良好的配合力。【结论】玉米自交系K36对粗缩病的抗性由qMrdd2、Rmrdd6和qMrdd8等3个基因控制、呈数量遗传特征且具有基因累加效应,具有3个抗性纯合基因型的玉米品种抗病性最强。开发的与3个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抗病品种选育和抗性种质资源筛选上具有实用价值,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和基因聚合的方法选育抗病性强的优势组合应用于生产切实可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娟  廖康  赵世荣  曹倩  孙琪  刘欢  
【目的】通过对不同取样策略和遗传距离相结合的组合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探讨分子水平构建新疆野杏核心种质的方法,确定最适核心种质资源,以利于种质的保护与利用。【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博尔赛和巩留县伊依克台3个分布区的135个新疆野杏实生株系为材料,根据SM、Jaccard和Nei&Li遗传距离,采用UPGMA聚类法对新疆野杏整体进行多次聚类抽样,直到其中某个采样点再次聚类时无种质被抽取;以随机取样策略为对照取样策略,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研究新疆野杏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采用丢失的等位基因数以及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伟继  岳志芹  孔杰  王清印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 PCR技术和 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 DNA指纹技术,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 DNA量少,且可以在不需预先知道基因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种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克  徐向利  卢向阳  许勇  肖浪涛  王永健  康国斌  
为了促进西瓜饱和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以及以图谱为基础的克隆,利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皮薄、感枯萎病的栽培西瓜自交系97103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皮厚、抗病的野生西瓜种质PI296341为亲本,获得F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16个SSR引物对和5个ISSR引物对该群体进行扩增,建立了一个包括38个SSR标记和10个ISSR标记组成的分子图谱,该图谱总长558.1cM,平均图距为11.9c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光远  杨光圣  傅廷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海燕  粟建光  戴志刚  李燕  陈基权  龚友才  
【目的】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1份红麻栽培种、野生种和近缘种进行遗传分析,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方法】利用ISSR和RAPD标记对不同类型的51份红麻种质资源进行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作聚类图,建立分子身份证。【结果】19个ISSR标记共产生113条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PPB)为89.38%;20个RAPD标记共产生118条条带,其中112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PPB)为94.92%。品种间多态性丰富,结合特征带、特异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组合3种分析方法,可有效建立51份红麻种质资源的特异分子身份证。【结论】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高,有较远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淑娴  尹佟明  邹惠渝  黄敏仁  
不同树种近缘种的种子和苗木的真实性鉴别是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林木种苗的真实性鉴别研究及相关信息进行了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 ,对利用种特异分子标记鉴别林木种苗真实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根据在进化上有同源性的突变基因位点或DNA区段可发展种特异的SNP标记 ;而利用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固定的特异基因位点或DNA区段可发展种特异的STS或SCAR标记。这 2种类型的种特异分子标记均可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检验过程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昔辉  张荣华  张革民  周会  宋焕忠  方位宽  区惠平  杨丽涛  李杨瑞  
以广西地区的15份河八王无性系为材料,采用AFLP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分析,计算多态性引物的总扩增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比率。进行遗传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分析,并建立分子身份证。25对AFLP引物组合在15份河八王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 20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 914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7.11%。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15份河八王种质资源其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56~0.878,在相似系数为0.706时,可划分为3个类群。结合特征带和不同引物组合方法可有效建立河八王种质资源特异分子身份证,置信概率达到99.99%。所供试河八王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蕾  徐继忠  李振侠  孙叶红  张媛  邵建柱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30个苹果砧木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用于扩增,共获得19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6条,多态性率为88.4%。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组合在12个砧木中扩增出特征带,且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砧木鉴别开,表明AFLP技术用于苹果砧木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对供试砧木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中国优良苹果砧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馨方  张树航  李颖  郭燕  王广鹏  
为科学利用现有板栗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高效管理和保存。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采用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法(UPGMA)对来自12个省(市或自治区)的279份板栗种质进行多次聚类抽样。聚类抽样时将2种遗传相似系数(SM系数和Dice系数)和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组合获得不同样本群,再比较不同样本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研究构建板栗初级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并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评价初级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合表型特征对其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应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取得的种质比随机取样法具有更高的Ne、H和I;应用SM相似性系数构建的核心样本,其遗传多样性指标要优于Dice相似性系数;根据主坐标结合形态学指标分析,利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相似性系数经过3次聚类构建了68份板栗初级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24.37%的样品,Ne、H和I分别为1.539、0.329和0.502,均高于原种质各遗传多样性指标,能够较全面的代表整个板栗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综上,基于SSR标记利用SM系数聚类,并结合位点优先取样法是构建板栗初级核心种质较适宜的方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桂玲  秦智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万仓  范惠玲  孟亚雄  张涛  张金文  王保成  武军艳  邵登魁  朱惠霞  燕妮  赵玉昌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芸芥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利用。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30份代表性的芸芥(ErucaMill.)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聚类。结果不同芸芥亚种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多态性,47个引物共扩增出486条DNA带,其中432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9.0%,来源不同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3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036~0.4511之间。结论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452处,30个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来源于中国的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