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
2023(17)
2022(20)
2021(22)
2020(18)
2019(35)
2018(36)
2017(44)
2016(50)
2015(35)
2014(44)
2013(44)
2012(39)
2011(55)
2010(48)
2009(53)
2008(47)
2007(34)
2006(32)
2005(33)
作者
(217)
(197)
(188)
(162)
(121)
(91)
(91)
(77)
(75)
(72)
(68)
(64)
(62)
(59)
(58)
(57)
(54)
(53)
(52)
(52)
(52)
(50)
(50)
(50)
(50)
(46)
(46)
(45)
(45)
(45)
学科
(146)
(98)
经济(98)
水产(50)
生物(49)
动物(48)
动物学(42)
管理(40)
(39)
土地(38)
(37)
(36)
(35)
(33)
微生(33)
微生物(33)
方法(31)
经济学(30)
虫害(29)
生物学(27)
数学(25)
病虫(25)
病虫害(25)
微生物学(24)
数学方法(24)
(24)
(23)
(23)
(23)
玉米(23)
机构
大学(636)
学院(630)
(462)
研究(397)
农业(396)
科学(371)
(298)
研究所(290)
业大(275)
农业大学(246)
中国(238)
(237)
实验(231)
实验室(227)
(225)
重点(214)
科学院(196)
(190)
(187)
生物(139)
(138)
技术(135)
中心(127)
(121)
(120)
资源(120)
农业科学(111)
(108)
研究院(104)
北京(102)
基金
项目(514)
(427)
国家(426)
基金(372)
科学(372)
科学基金(294)
自然(272)
自然科(264)
自然科学(263)
自然科学基金(257)
(250)
(227)
科技(224)
计划(206)
研究(200)
基金项目(184)
专项(161)
(157)
资助(154)
科研(137)
技术(124)
重点(123)
农业(121)
(114)
(113)
创新(111)
(101)
(92)
教育(81)
大学(79)
期刊
(426)
学报(402)
农业(323)
科学(268)
大学(240)
学学(233)
中国(219)
(174)
业大(163)
农业大学(152)
中国农业(132)
(96)
经济(96)
研究(91)
农业科学(88)
自然(75)
(64)
农学(62)
华北(62)
资源(59)
林业(58)
西南(57)
自然科(55)
自然科学(55)
(52)
水产(49)
国土(43)
科技(42)
南京(41)
南京农业(41)
共检索到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祥  秦伟  李平兰  王玉文  张博文  
对菌株H13的16S rRNA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菌株H13的系统发育树,对菌株H13进行鉴定。应用PCR技术,扩增H13菌株的16S rRNA基因,将其与pEASY-T载体相连接,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序列并将16S rRNA序列与GenBank所选择的同属及非同属的菌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H13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与乳杆菌属10株菌均在89%以上,与所选的植物乳杆菌和类植物乳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5%和99.2%,与其他8株乳杆菌属菌株的同源性都小于97%,可进一步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或类植物乳杆菌。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H13与植物乳杆菌的同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连梅  李哲斐  韦革宏  
为了发挥微生物和植物在重金属矿尾区铜污染土壤的共同修复作用,本研究从陕西省凤县矿尾区天蓝苜蓿根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抗重金属铜的菌株,定名为CCNWSX0020。该菌株在YMA琼脂平板上抗铜浓度为3.0mmol/L,TY液体培养基中抗铜浓度为1.4 mmol/L,因此,它是研究根瘤菌抗铜机制的良好菌株。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G+C mol%测定、DNA同源性分析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比较,鉴定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它与苜蓿中华根瘤菌LMG6133的菌株(GenBank登录号为X67222)相似性为99.7%。由于根瘤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地位,即能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照辉  单世平  张德元  刘清术  魏小武  杜东霞  
采用梯度浓度驯化方法,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1株具有较强镉抗性的菌株(编号为6–5)。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贪铜菌属细菌,能耐受镉离子的最高浓度为20 mmol/L,在0.54 mmol/L镉离子LB培养基中,该菌株对镉离子的吸附量达72.18%。最低抑制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铅、铜、铬、锰、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曦婷  王超  薛彦杰  李化生  张翔  尹荣兰  董俏  刘梦志  李睿  尹荣焕  
在沈阳某规模化养猪场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病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根据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果、副猪嗜血杆菌16s r rNA的PCr检测以及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比对显示该分离株与GeN BANk中的HPs同源性为99%,因此将分离菌株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药物较敏感;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四环素耐药。16s r rNA遗传进化关系显示: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2株血清5型的16s r rNA序列位于一个分支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相近,核苷酸同源性在97.4%~100%之间,可初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晓晖  陈祥盛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飞虱科5属10种15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长约480 bp片段的序列,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特征。所获序列中,A+T约占77.5%,其中,190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变异(约占39.6%)。利用MEGA 4.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与内群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317)最高,内群各属间和各属内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209和0.132)次之,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013)最低。构建了10种飞虱科昆虫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各属飞虱基本上形成单系群;各种飞虱各自不同地理种群均聚为一支,构成一单系群,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种类的飞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英  关瑞章  郭松林  邓德波  张俊荣  
对从福建省不同鳗鲡养殖场发病鳗鲡肝脏中分离并经感染证实的35株致病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用CTAB法提取各菌株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5株致病菌分别属于γ-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2大类群的6个属和1个科,主要种类是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简氏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等,占63%;其次是芽孢杆菌属细菌;少量为鲁氏耶尔森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克雷伯氏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霞  陈陆  王川庆  
由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应用16S rRNA作为分子指标已逐渐成为微生物检测和分类鉴定的一种强有力工具。文章就该基因的特征、研究方法、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与研究的新进展等作以简要综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华明  马松成  陈静  邓卫东  和天宝  
【目的】研究大额牛(Bos frontalis)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为揭示大额牛瘤胃细菌组成的多样性以及开发这一珍稀生物资源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细菌通用引物F27和R1492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利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共获得147个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登录号为DQ673466~DQ673612。按照97%的相似性标准,这些序列被分为86个操作分类单元。有16个序列与已培养菌的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10.9%;另有22个序列与已培养菌的序列相似性为90%~97%,占总序列的15%;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兰欣  李杰  李贵阳  肖鹏  莫照兰  
细菌性疾病是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主要病害,为全面了解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对1999~2012年从山东、江苏、河北、天津等沿海地区养殖场发病鲆鲽鱼类中分离得到的124株优势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将基因序列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相似度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有83株与弧菌属(Vibriosp.)细菌相似度最高,11株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细菌相似度最高,4株与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sp.)细菌相似度最高,26株为其他15种属的细菌。根据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进一步将66株菌鉴定为16个种,优势种为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哈氏弧菌(V. harveyi)、鳗弧菌(V. anguillarum)、杀鲑气单胞菌(A. salmonicid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 tarda)。选择其中的9株鳗弧菌和4株迟缓爱德华氏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其中7株鳗弧菌和3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流行病发生历史、病原种类、病原监测及疾病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小宁  余兴龙  李润成  颜运秋  刘俊琦  罗维  杨大为  葛猛  王亚  李薇  
从湖南省内送检的疑似患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的猪病料中分离到12株细菌,细菌学试验证明12株细菌均符合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形态、培养和生化特性.根据HPS16SrRNA序列设计引物对12株细菌进行PCR扩增,均得到预期目的条带,将扩增片段测序并运用DNAStar软件与GenBank中不同血清型HPS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表明其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不同血清型HPS菌株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0.4%~99.9%,其中与血清5型同源性最高,对所测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1株属于血清5型HP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文菁  胡超群  张吕平  范嗣刚  
基于570bp左右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利用3种核酸内切酶(DdeI,Hae Ⅲ和Sty Ⅰ)对16种海参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别产生10种、5种和5种单倍型,通过单倍型的组合,即能有效区分16种海参的种类。运用此方法对19种商品海参(包括冻品和干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9种产品属于错误贴标。本研究建立的PCR-RFLP方法方便、有效,可靠,可为海参产品评估、进出口种类鉴定提供实用高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为市场海参产品贴标情况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洪波  杨宏军  何洪彬  杨少华  王长法  高运东  仲跻峰  葛利江  
【目的】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进行16S rRNA序列鉴定。【方法】从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中分离致病菌,通过细菌培养、纯化、分离、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选取代表性菌株11株,利用细菌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其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注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共分离到致病菌株60株,有代表性的11株细菌归类为:SD01为琼氏不动杆菌,SD02为粪肠球菌,SD0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D04为中间葡萄球菌,SD05为溶血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承剑  韦升菊  梁辛  梁贤威  邹彩霞  
选取3头5岁左右的健康雌性德昌水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机械破壁法提取瘤胃内容物总DNA,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16S rRNA基因,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德昌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区系组成。结果表明:试验共获得99个16S rRNA基因序列,RDP分析表明94.2%的序列为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16S rRNA序列,按照97%的相似性划分为19个分类操作单元,其中96个序列(17个OTUs)占总序列的97.0%,与已知细菌的16S rRNA序列的相似性≥97%;3个序列(2个OTUs)占总序列的3.0%,与已知细菌16S r...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郭奕惠  黄桂菊  喻达辉  李莉好  符云  叶卫  
对我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PCR产物经直接测序,5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46 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4%。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8个,没有插入/缺失位点,转换/颠换比率为2.7。序列分析表明,红和奥利亚各有2个单倍型,尼奥、莫桑比克与尼罗各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奥与尼罗的单倍型序列相同,莫桑比克与红罗非鱼的1个单倍型序列相同。表明部分红罗非鱼的母本为莫桑比克。UPGMA聚类分析表明,尼奥与尼罗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丽梅  李琪  李赟  
采用PCR技术对来自山东荣成、长岛、俄罗斯和日本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来自澳大利亚的黄乳海参(Holothuria fuscogilva),来自冰岛的北大西洋瓜参(Cucumaria frondosa)和来自福建的二色桌片参(Mensamaria interce-dens)的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了长度约为500bp和540bp的片段。通过统计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根据16SrRNA、COI基因片段进行刺参种内差异比较时,长岛和荣成刺参序列差异最小,和日本刺参序列差异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