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6)
- 2023(9267)
- 2022(7861)
- 2021(6966)
- 2020(5584)
- 2019(12505)
- 2018(12309)
- 2017(23045)
- 2016(12841)
- 2015(14273)
- 2014(14318)
- 2013(14228)
- 2012(13660)
- 2011(12672)
- 2010(13096)
- 2009(12289)
- 2008(12208)
- 2007(11142)
- 2006(10185)
- 2005(9865)
- 学科
- 济(56050)
- 经济(55960)
- 管理(38706)
- 业(36037)
- 企(28196)
- 企业(28196)
- 中国(19259)
- 地方(18241)
- 农(17103)
- 制(15843)
- 业经(15005)
- 财(14356)
- 方法(14069)
- 银(11850)
- 银行(11829)
- 融(11675)
- 金融(11672)
- 行(11508)
- 农业(11495)
- 数学(11448)
- 学(11444)
- 数学方法(11345)
- 发(10862)
- 体(10746)
- 环境(10677)
- 地方经济(10146)
- 技术(9318)
- 贸(9306)
- 贸易(9294)
- 易(8932)
- 机构
- 学院(189673)
- 大学(187204)
- 济(76800)
- 经济(75007)
- 研究(74113)
- 管理(64827)
- 中国(55809)
- 理学(53737)
- 理学院(52986)
- 管理学(52123)
- 管理学院(51777)
- 科学(45833)
- 京(41927)
- 农(39982)
- 所(39903)
- 财(39073)
- 研究所(35686)
- 中心(32514)
- 江(32376)
- 农业(31560)
- 业大(30185)
- 财经(28877)
- 省(27018)
- 北京(26595)
- 院(26319)
- 经(25883)
- 范(25630)
- 州(25399)
- 师范(25306)
- 经济学(23297)
- 基金
- 项目(119998)
- 科学(93203)
- 研究(87020)
- 基金(84333)
- 家(74644)
- 国家(73980)
- 科学基金(61780)
- 社会(54786)
- 社会科(51902)
- 社会科学(51893)
- 省(49718)
- 基金项目(43936)
- 划(41260)
- 教育(39196)
- 自然(38845)
- 自然科(37867)
- 自然科学(37849)
- 自然科学基金(37150)
- 编号(35079)
- 资助(33833)
- 发(32144)
- 成果(29660)
- 重点(28191)
- 课题(26547)
- 制(26341)
- 部(25848)
- 创(25502)
- 发展(25398)
- 展(24954)
- 创新(24099)
共检索到313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丹 王轶 赵春霞 陈金国 程薇 郭鹏 崔宗均
将经高温发酵处理后的杏鲍菇菌糠与土壤按照比例进行配比制作水稻育秧基质,分析不同配比的水稻育秧基质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水稻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和营养吸收情况等。结果表明添加高温发酵腐熟的杏鲍菇菌糠对育秧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具有改善作用,随着菌糠添加量的增加,容重逐渐减少,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逐渐增加。水稻秧苗的株高、叶绿素含量、秧苗地上部百株干重、根的百株干重、根系活力和水稻秧苗的氮、磷、钾含量水平均优于100%土壤和100%菌糠,其中V(土壤)∶V(菌糠)为20%∶80%的基质配比更有利于水稻壮秧、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发育和对氮、磷、钾的吸收。
关键词:
杏鲍菇 菌糠 腐熟 水稻 育秧基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桂华 姜奥宇 陈东 郭楠 唐启源 陈坤
选取平菇六月灰(PoL)、大毛木耳(AhI)、茶树菇(Aa)共3种食用真菌接种于稻秸混合基质,进行20d发酵培养,长满菌丝后收集稻秸菌糠(菌菇菌糠一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及采集山羊瘤胃食糜液,开展为期72 h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分析,探究不同食用真菌发酵处理对稻秸营养成分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L和AhI组粗蛋白质(C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a组的,AhI和Aa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显著低于PoL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液pH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由此得出,PoL稻秸处理组的CP质量分数较高,相比发酵前栽培料NDF和ADF降解程度较低,但体外发酵特性均优于另外2种真菌处理组,实际生产中可采用PoL发酵稻秸提高其饲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桂华 姜奥宇 陈东 郭楠 唐启源 陈坤
选取平菇六月灰(PoL)、大毛木耳(AhI)、茶树菇(Aa)共3种食用真菌接种于稻秸混合基质,进行20d发酵培养,长满菌丝后收集稻秸菌糠(菌菇菌糠一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及采集山羊瘤胃食糜液,开展为期72 h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分析,探究不同食用真菌发酵处理对稻秸营养成分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L和AhI组粗蛋白质(C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a组的,AhI和Aa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显著低于PoL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液pH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由此得出,PoL稻秸处理组的CP质量分数较高,相比发酵前栽培料NDF和ADF降解程度较低,但体外发酵特性均优于另外2种真菌处理组,实际生产中可采用PoL发酵稻秸提高其饲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其伟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喻夜兰 张玉平 陈煦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室内模拟堆肥的方法,研究了5组不同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2,菌剂3,菌剂4促进了发酵原料升温的提前和高温期的延长,发酵30d后,3个处理的T值即(终点C/N)/(初始C/N)降到了0.6,种子发芽率达到了80%,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68%,17.04%,16.82%;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0.19%,42.05%,39.19%;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7.74%,37.23%,35.09%,比其他菌剂和对照效果好.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水稻秸秆 发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斌 韩亚男 袁旭峰 朱万斌 王小芬 崔宗均
【目的】以未经处理的木耳菌糠作水稻育秧基质存在腐熟度严重不足的问题,采用5种不同的前处理,探明针对基质性质和秧苗生长情况最优的处理方式,为农业废弃物作水稻育秧基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糠生材料(T1)、堆腐发酵(T2)、加10%猪粪堆腐发酵(T3)、蒸汽灭菌(T4)、干热灭菌(T5)等5种处理方式,以土壤为对照,并模拟东北地区春季气候条件,进行温室水稻育秧试验。综合分析各处理基质容重、孔隙度(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养分(总氮、总磷、总钾、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苗期立枯病发生情况(离乳期的发病面积和病斑数量)和稻苗生长状况(苗龄30 d后,水稻秧苗的农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晓辉 吕心泉 沈爱光 史守春 郑良平
利用澄清的刺梨原汁,经加糖分段控温发酵,发酵菌种系从果皮上分离筛选的两株酵母 Sp91—01—18和91—01—2,得到酒精含量为11.4%,残糖0.23%的发酵液.再经陈酿过程的酯化、氧化及澄清等作用和处理,使酒质清晰、色泽晶莹、口感良好、风味独特.酒中 SOD 酶活性高达600U/ml,并含有7种维生素和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维生素 C 的含量高达420.2mg/100ml.
关键词:
刺梨 发酵 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霄英
为提高黑米的综合利用率 ,选用黑米为原料 ,研制出一种黑米发酵饮料 .在研制过程中 ,总结出黑米发酵饮料的工艺流程 ,确定添加淀粉酶 ,发酵温度为 2 8℃ ,最佳发酵时间为 2 4h,搅碎及离心时间分别为 8,10 m in,料水比 1∶ 3,糖度 8% ,酸度 2 % ,使用 0 .2 5 % (琼脂 +黄原胶 )作稳定剂 ,可获得风味较佳、色泽较好的黑米发酵饮料 .同时建立了黑米发酵饮料的 HACCP系统
关键词:
黑米 发酵 保健饮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瑞蔓 李茜 孙宇 陈迪 赵洪颜 袁旭峰 朴仁哲
为探究外源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复合系对食用菌菌糠堆肥腐熟化的腐熟进程,开发食用菌菌糠的肥料化处理技术,将食用菌菌糠与猪粪混合堆制。以未添加木质纤维分解菌复合系的堆肥为对照,探讨木质纤维分解菌复合系对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与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堆体比不添加对照处理的堆体提前3d达到50℃;堆制结束时,添加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堆体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为17.33%、7.26%和12.02%,为对照堆体的1.08、1.56和1.44倍;从C/N、pH、EC、萝卜种子发芽指数等综合评价,添加木质纤维分解菌复合系的堆肥时间为56d,而对照为66d,添加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缩短食用菌菌糠的腐熟进程达10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有坤 易敏 陈建州 辜运富 张小平
本文以木腐香菇菌糠为基质,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①CK,100%香菇菌糠;②T1,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③T2,99%香菇菌糠+0.5%酵母菌液(T2);④T3,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0.5%酵母菌液(T3)。厌氧发酵15 d后测定它的饲料物理参数、发酵特性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微生物发酵会提高香菇菌糠的饲料物理和发酵参数。在化学特性方面,微生物发酵处理会降低香菇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粗蛋白含量却明显提高,混菌发酵处理(T3)比对照提高25%。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微生物发酵...
关键词:
香菇菌糠 微生物接种 厌氧发酵 饲料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静娴 杜桂林 史吉平 马治国 袁辰阳 刘相岑 张保国
[目的]研究甘蓝尾菜与干水稻(Oryza sativa L.)秸秆混贮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微生物群落变化,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甘蓝尾菜和干水稻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将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尾菜与干水稻秸秆在30℃条件下混合贮存30 d,分别在发酵的第0,3,7,15,30天取样,分析样品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使用Mothur 1.30.2分析细菌和真菌的Alpha多样性指数(Coverage指数、Shannon指数、Chao1指数),结合BugBase和FUNGuild数据库分析细菌和真菌群落的表型功能,再利用共现性网络、冗余分析(RDA)分别研究菌群互作以及理化指标与优势物种相关性。[结果]与发酵前相比,甘蓝尾菜与干水稻秸秆混贮发酵结束后pH、干物质(DM)含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下降(P<0.05),有机酸(乳酸、乙酸、丁酸)和乙醇显著积累(P0.05),中性洗涤纤维素(NDF)含量显著上升(P<0.05)。细菌和真菌群落的Coverage指数为0.99~1.00;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于发酵第3天之后均显著下降(P0.05)。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相对丰度(RA)>5%)由初始的非理想菌群转变为乳酸菌和肠杆菌类,真菌群落中致病型菌群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志谊 陆凡 刘春祥 刘永锋 苗东华
在NB培养基上,拮抗细菌B-916在30℃~33℃、pH7.0~8.5时,均能生长良好,培养30~36h后,菌量可达8.29×108cfu/ml左右。初始接种量对B-916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13种工业发酵用的培养基配方的筛选,结果表明,培养基D是发酵B-916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用此配方进行工业发酵(30℃,pH7.8~8.0发酵26h)菌量可达到3.84×1010-11cfu/ml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拮抗细菌 培养条件 发酵配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静 张彤 李伟 李轶冰 杨改河
【目的】研究温度、原料配比对鸡粪与水稻秸秆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为提高厌氧发酵的产气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性恒温沼气发酵装置,以不同配比(0.5∶1,1∶1,2∶1,3∶1)的鸡粪与水稻秸秆为发酵原料,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的情况下,研究各配比鸡粪与水稻秸秆在25,30,35,40℃下的厌氧发酵情况,并用SAS软件对温度、鸡粪与水稻秸秆配比和累积产气量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5~40℃条件下,各配比鸡粪与水稻秸秆均能正常发酵产生沼气,发酵时间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鸡粪与水稻秸秆各配比对发酵时间无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除鸡粪与水稻秸秆配比为1∶1时的...
关键词:
鸡粪 水稻秸秆 厌氧发酵 温度 配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苏君伟 于希臣
以香菇菌糠为研究对象,采用碱化处理、氨化处理和复合处理方式降解菌糠中的碳水化合物,结果表明:复合处理是最佳化学处理方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9.31%,6.72%,20.36%和16.15%,碱化处理次之,氨化处理最差。复合处理的菌糠通过混菌一次性固体发酵试验,确定菌糠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和接种量,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和初始pH值。结果表明:采用康宁木霉+酿酒酵母+白地霉菌株组合,接种量为15%,最适发酵时间为72h,料水比为1∶1.2,发酵温度为32℃,初始pH值为5,样品粗蛋白含量最高,可由10.60%提高到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 陈鑫珠 黄勤楼 游小凤 林东文 王华 黄小云 黄秀声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海鲜菇菌糠发酵效果的影响,并研究其在肉羊瘤胃内降解特性。【方法】以海鲜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0.1%植物乳杆菌、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以及3%糖蜜,以不添加菌剂和糖蜜的处理为对照组。每处理3个重复,室温厌氧发酵45 d后,取样测定其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发酵品质(p H及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取发酵效果最佳处理的发酵菌糠和菌糠原料进行瘤胃降解试验,测定发酵前后海鲜菇菌糠DM、CP、NDF和ADF不同发酵时间点(4,8,12,24,48及72 h)的瘤胃降解率,并计算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CP含量均升高,NDF含量均降低,其中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发酵效果最佳,其CP含量提高了9.69%(P<0.05),NDF、ADF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9.12%(P<0.05),2.66%和28.71%。各试验组p H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均升高,其中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组p H值最低,为3.29,乳酸含量最高(7.84%),较对照组提高了33.11%(P<0.05)。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组菌糠DM、CP、NDF和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8.61%,8.58%,14.75%和8.93%(P<0.05),有效降解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7.66%,11.75%,20.74%和3.39%(P>0.05)。【结论】在海鲜菇菌糠中添加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能明显提高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及其在肉羊瘤胃中的降解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