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4)
2023(2959)
2022(2664)
2021(2489)
2020(2336)
2019(4979)
2018(4967)
2017(8613)
2016(5402)
2015(5960)
2014(6004)
2013(5771)
2012(5601)
2011(5085)
2010(5184)
2009(4699)
2008(4642)
2007(4296)
2006(3747)
2005(3469)
作者
(18085)
(15318)
(15314)
(14570)
(9832)
(7610)
(6921)
(6183)
(6036)
(5684)
(5441)
(5311)
(5221)
(5123)
(5077)
(4764)
(4737)
(4507)
(4495)
(4392)
(4142)
(3888)
(3804)
(3605)
(3590)
(3504)
(3431)
(3428)
(3323)
(3269)
学科
(14005)
经济(13983)
管理(12900)
(11942)
(8880)
企业(8880)
(5890)
中国(5399)
(5220)
方法(5098)
数学(4190)
(4148)
数学方法(4119)
农业(3765)
(3696)
(3233)
银行(3209)
业经(3146)
理论(3098)
(3097)
地方(3037)
教育(2898)
(2840)
(2838)
金融(2838)
财务(2824)
财务管理(2821)
(2738)
贸易(2738)
(2709)
机构
学院(72875)
大学(71911)
研究(31528)
(24316)
科学(23011)
中国(22705)
(22322)
管理(22314)
经济(21526)
农业(20207)
(19306)
理学(18510)
理学院(18184)
研究所(17838)
(17615)
管理学(17571)
管理学院(17460)
业大(17181)
中心(14042)
(12927)
农业大学(12682)
(12561)
(11626)
技术(11520)
科学院(11440)
北京(11169)
(10881)
(10849)
(10176)
(10165)
基金
项目(50462)
科学(36496)
研究(33042)
基金(32931)
(32383)
国家(32068)
科学基金(24181)
(21756)
(19325)
自然(17481)
社会(17336)
自然科(17053)
自然科学(17046)
基金项目(16995)
自然科学基金(16725)
社会科(16198)
社会科学(16194)
教育(15757)
编号(13952)
资助(13945)
计划(12660)
重点(12474)
科技(12366)
成果(11927)
课题(11329)
(11219)
(10689)
(10580)
(10532)
(10529)
期刊
(25904)
经济(25904)
(22990)
学报(20704)
中国(20345)
研究(18842)
农业(16625)
科学(14949)
大学(13361)
学学(12580)
教育(10969)
(9864)
(8716)
管理(8123)
业大(6768)
技术(6385)
(6174)
金融(6174)
农业大学(5966)
图书(5037)
(4978)
中国农业(4830)
资源(4388)
业经(4238)
职业(3926)
科技(3886)
书馆(3747)
图书馆(3747)
自然(3681)
财经(3609)
共检索到11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东阳  谢放鸣  陈立云  
利用252个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研究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相关的数量基因定位.共检测到控制垩白度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6、7、8染色体上;控制粒长的QTL3个,分别位于第4、7和11染色体上;控制粒宽的QTL5个,分别位于第2、4、6、7、11染色体上;控制粒长宽比的QTL2个,分别位于第2和第6染色体上;第7染色体的OSR4-RM505区间是垩白度、粒长和粒宽的共同基因座位,第6染色体的RM439-RM340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宽和长宽比;影响稻米外观品质相关性状的一些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或者相邻区域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秀琴  徐建龙  朱苓华  黎志康  
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使得水稻耐旱性的遗传与育种研究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鉴定与水稻耐旱性直接相关的根系性状QTL,为通过根系性状QTL的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旱水稻品种提供标记信息。【方法】以从供体Lemont(粳稻)导入到特青(籼稻)背景的254个高代回交导入系中筛选出覆盖供体全基因组的55个回交导入系为材料,采用PVC管栽培,定位了灌溉(对照)与干旱(胁迫)条件下影响根系及产量性状的QTL以及胁迫与对照间性状差值的QTL。【结果】共检测到25个影响根长(RL)、根数(RN)、根重(RW)和单株粒籽产量(GY)的主效QTL,根据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3类,第1类4个,在两种环境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华林  张晨昕  曾波  孙文强  余四斌  
本研究用来源于马来西亚的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与珍汕97B杂交并回交构建148个株系的高代回交群体(BC2F4),用152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其图谱长为1 342.1 cM,相邻标记间距为8.8 cM。利用该群体检测定位到影响株高、生育期、穗数、穗长及千粒重、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的27个QTL;在这些QTL中约有59%有利基因来源于野生稻。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将为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振  冯晓敏  严金波  韩超逸  宋辉  岳兵  
以141份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受体亲本黄早四于2011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2011和2012年在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对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吐丝期、散粉期、雄穗分枝数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18个主效QTL,单个QTL的贡献为9.79%~37.35%,其中4个QTL在多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QTL与前人的报道结果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黎汉云  周开达  马玉清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垩白率和垩白面积的遗传力较小。相关分析结果,长宽比与粒长以及垩白率与垩白面积和粒宽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垩白率与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与简单相关的趋势一致。只有千粒重对长宽比的影响主要通过粒长间接影响,直接作用较小。本文还分析讨论了优质高产组合的育种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森  陈亮明  王沛然  王卓然  郑海  马宏阳  江玲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探究水稻垩白性状,为水稻垩白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和水稻品质育种提供材料。[方法]通过高产品种‘桂朝2号’与低垩白优质品种‘越光’连续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一套包含71个家系的高世代回交群体,分别在2013年南京和2014年海南对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进行表型调查和QTL检测。[结果]南京和海南两年两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都存在显著相关。两年两地共检测到33个与垩白粒率相关的QTL,其中5个QTL在2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RM1359~RM16939和SSR11~RM17332区间,第5染色体RM13~RM430区间,第7染色体RM5344~RM6872区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森  陈亮明  王沛然  王卓然  郑海  马宏阳  江玲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探究水稻垩白性状,为水稻垩白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和水稻品质育种提供材料。[方法]本文通过高产品种‘桂朝2号’与低垩白优质品种‘越光’连续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一套包含71个家系的高世代回交群体,分别在2013年南京和2014年海南对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进行表型调查和QTL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南京和海南两年两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都存在显著相关。两年两地共检测到33个与垩白粒率相关的QTL,其中 5个QTL能够在2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RM1359~RM16939和SSR11~RM17332区间,第5染色体RM13~RM430区间,第7染色体RM534...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雷东阳  谢放鸣  陈立云  
用IR75589-31S、IR60、IR70和90个籼粳成分不同的株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以获得的27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稻米外观品质遗传及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垩白度、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粒长宽比与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粒宽与垩白度显著正相关;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对垩白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409、2.1738和2.7805。杂交稻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且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以种子加性效应为主,母体效应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垩白度主要受到种子效应和母体效应控制,同时还受到细胞质的影响。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三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化冰  邓启云  陈立云  杨益善  庄文  熊跃东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获得分别携带野生稻增产QTL yld1.1,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3套回交近交系.田间试验表明,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产量均高于受体,说明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稻恢复系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2个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QTL的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文凯  陈光辉  周清明  王建龙  
选用8个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组合147个,分析了所有杂种一代植株上的F2种子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优质率低,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6个,占10.2%,同时达到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个,占0.68%,没有1个组合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一等优质稻米标准.各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指标达到优质标准比例最低,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分别占21.09%和18.37%,达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组合比例仅为12.24%和12.24%,达一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仅为4.08%和4.76%.两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凡  邓化冰  熊跃东  李馨  周放姣  卢汉  唐文帮  
以16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4WSH0058、4WSH0247、4WSH0266、4WSH0268、4WSH0284、4WSH0886、4WSH0887、4WSH1108、4WSH1142、4WSH1324、4WSH1334、4WSH1339、4WSH1355、4WSH1357、4WSH1369、4WSH1555)和5个恢复系(R1998、R091、R184、华占、R412)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80个组合为材料,研究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粒形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垩白粒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主要受恢复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垩白度和胶稠度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及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其中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较大。不育系4WSH0247、4WSH0886、4WSH0887、4WSH1324、4WSH1339、4WSH1355和恢复系R184和R412在垩白性状和蒸煮品质上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容易配出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俱佳的杂交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四川省农科院新选育的几个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制于亲本的gca(一般配合力),而且多数性状以恢复系gca效应为主。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的影响。综合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配合力效应来看,不育系522A略超过珍汕97A,恢复系多恢43略优于明恢6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学慧  申顺先  李玉玲  曹雯梅  杜红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为亲本组配得到284个F2:3家系群体,利用185个SSR标记构建玉米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包含母体效应的种子性状QTL作图方法对玉米籽粒淀粉含量进行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淀粉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5,8,10染色体上,除qSTA8-3的遗传作用方式表现为加性外,其余QTL作用方式为部分显性。单个QTL贡献率为5.87%~10.93%,累计贡献率为53.37%。所有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普通玉米亲本8984。淀粉含量QTL qSTA5-2贡献率较大,可以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的主要目标QT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席章营  谢传晓  张世煌  李新海  李明顺  郝转芳  张德贵  
发掘玉米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可以对现有玉米自交系进行快速有效的改良和创新,本研究以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掖478和齐319为受体与34个供体自交系构建的回交导入后代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单株雌雄开花间隔(ASI)天数和群体结实株数百分率进行耐旱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下的BC2F2群体内,有50%以上的单株不能正常散粉吐丝,绝大多数结实较好的单株的ASI小于或等于6 d;2)有些供体自交系对缺水环境敏感,但在其回交后代群体中出现了耐旱植株,表明这些供体带有耐旱有利基因;这种潜在耐旱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影响较大,同时与特定组合有关;3)对不耐旱受体自交系进行耐旱性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