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2)
- 2023(4628)
- 2022(4008)
- 2021(3745)
- 2020(3308)
- 2019(7294)
- 2018(7240)
- 2017(12761)
- 2016(7568)
- 2015(8466)
- 2014(8769)
- 2013(8263)
- 2012(7927)
- 2011(7188)
- 2010(7231)
- 2009(6737)
- 2008(6597)
- 2007(6010)
- 2006(5138)
- 2005(4794)
- 学科
- 济(24018)
- 经济(23978)
- 管理(19338)
- 业(16628)
- 企(13228)
- 企业(13228)
- 方法(9683)
- 学(8462)
- 数学(8212)
- 数学方法(8099)
- 中国(7719)
- 农(7669)
- 财(7442)
- 制(7247)
- 体(6167)
- 理论(5243)
- 业经(5056)
- 地方(5033)
- 银(4996)
- 银行(4976)
- 农业(4819)
- 行(4818)
- 融(4777)
- 金融(4768)
- 务(4595)
- 财务(4572)
- 财务管理(4563)
- 教育(4466)
- 企业财务(4365)
- 和(4029)
- 机构
- 学院(105033)
- 大学(104814)
- 研究(42609)
- 济(34506)
- 管理(33867)
- 经济(33381)
- 中国(31166)
- 科学(29866)
- 农(29251)
- 理学(28309)
- 理学院(27881)
- 管理学(27004)
- 管理学院(26822)
- 所(24789)
- 京(24691)
- 农业(23993)
- 研究所(22773)
- 业大(21576)
- 中心(19264)
- 江(18033)
- 财(17467)
- 省(16410)
- 院(15447)
- 技术(15422)
- 北京(15376)
- 农业大学(15039)
- 范(14622)
- 师范(14335)
- 州(13933)
- 科学院(13704)
- 基金
- 项目(72632)
- 科学(54212)
- 基金(49503)
- 研究(48811)
- 家(46765)
- 国家(46347)
- 科学基金(36735)
- 省(30266)
- 社会(27515)
- 划(26252)
- 社会科(25847)
- 社会科学(25842)
- 基金项目(25603)
- 自然(25593)
- 自然科(25008)
- 自然科学(24999)
- 自然科学基金(24521)
- 教育(23154)
- 资助(21003)
- 编号(20371)
- 成果(17367)
- 重点(17287)
- 计划(16408)
- 课题(15711)
- 发(15449)
- 部(15367)
- 科技(15322)
- 创(14737)
- 科研(14339)
- 创新(13842)
共检索到166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森 陈亮明 王沛然 王卓然 郑海 马宏阳 江玲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探究水稻垩白性状,为水稻垩白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和水稻品质育种提供材料。[方法]通过高产品种‘桂朝2号’与低垩白优质品种‘越光’连续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一套包含71个家系的高世代回交群体,分别在2013年南京和2014年海南对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进行表型调查和QTL检测。[结果]南京和海南两年两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都存在显著相关。两年两地共检测到33个与垩白粒率相关的QTL,其中5个QTL在2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RM1359~RM16939和SSR11~RM17332区间,第5染色体RM13~RM430区间,第7染色体RM5344~RM6872区间...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高世代回交家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森 陈亮明 王沛然 王卓然 郑海 马宏阳 江玲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探究水稻垩白性状,为水稻垩白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和水稻品质育种提供材料。[方法]本文通过高产品种‘桂朝2号’与低垩白优质品种‘越光’连续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一套包含71个家系的高世代回交群体,分别在2013年南京和2014年海南对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进行表型调查和QTL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南京和海南两年两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都存在显著相关。两年两地共检测到33个与垩白粒率相关的QTL,其中 5个QTL能够在2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RM1359~RM16939和SSR11~RM17332区间,第5染色体RM13~RM430区间,第7染色体RM534...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高世代回交家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素兰 江玲 王益华 刘世家 刘喜 翟虎渠 万建民
利用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进行低温发芽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利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6软件,对控制水稻种子低温发芽力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温发芽力QTL分布于第1、5、6、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qLTG-5(C597-R3166)和第9染色体上的qLTG-9(R79-C385)在低温萌发过程中持续表达。qLTG-5只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稳定表达,表明此位点可能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qLTG-9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均稳定表达,表明该位点不...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发芽率 贮藏条件 QTL定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华林 张晨昕 曾波 孙文强 余四斌
本研究用来源于马来西亚的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与珍汕97B杂交并回交构建148个株系的高代回交群体(BC2F4),用152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其图谱长为1 342.1 cM,相邻标记间距为8.8 cM。利用该群体检测定位到影响株高、生育期、穗数、穗长及千粒重、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的27个QTL;在这些QTL中约有59%有利基因来源于野生稻。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将为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高世代回交群体 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寻梅梅 江玲 刘世家 陈平 王茂青 翟虎渠 万建民
以98个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 ILs)组成的群体为材料,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25℃正常条件下培养水稻幼苗至二叶一心期,6~10℃低温处理7 d,之后缓慢升温至25℃,缓苗4 d,调查死苗率,并以死苗率作为苗期耐冷性强弱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98个B ILs的苗期耐冷性表现。采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 a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个苗期耐冷性QTLs,分别位于第2和第3染色体上,命名为qSCT 2和qSCT 3。2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81和2.8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智权 刘喜 江玲 杨超 刘世家 陈亮明 翟虎渠 万建民
2007和2008年对以粳稻Asominori为受体、籼稻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的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宽、长宽比及叶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剑叶形态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剑叶形态性状与单株产量间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2.0)进行QTL的联合定位分析,两年共定位到17个控制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布在第1、2、4、6、7和8等多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30%~32.22%。其中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霞 王松凤 江玲 万建民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65个株系,以芽期冷害死苗率为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对芽期耐冷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R IL群体中检测到3个芽期耐冷性QTL,位于第5和第12染色体上(第5染色体上存在2个位点),分别命名为qCTBP5-1、qCTBP5-2和qCTBP12,其LOD值为4.7、2.9、2.9,解释表型变异的19.21%、12.00%、12.21%。qCTBP5-2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来自粳型耐冷亲本Asom inori,qCTBP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雅君 江玲 王春明 刘世家 陈亮明 万建民
利用由 191个家系组成的密阳 2 3/秋光重组自交家系 (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F10 代群体 ,进行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以抽穗后 35d的种子发芽率作为种子休眠性的表型值 ,分析亲本和 191个RIL的休眠性表现。通过WinQTLCart软件分析 ,检测到分别位于第 5和第 8染色体上的 2个水稻种子休眠性QTL ,其中位于第 8染色体上QTL的加性效应为负值 ,表明该休眠性基因位点来源于亲本秋光 ;第 5染色体上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 ,表明该休眠性减效基因来源于亲本密阳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顺宗 张啸 吴玲 刘丹
株高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研究株高性状的遗传可为玉米的高产和高抗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本研究用玉米自交系‘黄早四’、‘478’和S37构建闭合三角形杂交群体,构建了3个连锁图谱。在杨凌、雅安2个试验点对3个F2∶4群体的玉米株高进行测定,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27个QTL,其中包括16个主效QTL。多重验证发现,5个QTL即Ph3-1、Ph6-2、Ph6-3、Ph8-1、Ph9-2的重演性较高,其中,Ph3-1(bin3.04~3.05)、Ph6-3(bin6.06)、Ph9-2(bin9.04)解释表型的贡献率分别高达19.78%、11.74%和33.89%,可以确定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东阳 谢放鸣 陈立云
利用252个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研究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相关的数量基因定位.共检测到控制垩白度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6、7、8染色体上;控制粒长的QTL3个,分别位于第4、7和11染色体上;控制粒宽的QTL5个,分别位于第2、4、6、7、11染色体上;控制粒长宽比的QTL2个,分别位于第2和第6染色体上;第7染色体的OSR4-RM505区间是垩白度、粒长和粒宽的共同基因座位,第6染色体的RM439-RM340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宽和长宽比;影响稻米外观品质相关性状的一些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或者相邻区域上.
关键词:
水稻 外观品质 数量性状座位 导入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振 冯晓敏 严金波 韩超逸 宋辉 岳兵
以141份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受体亲本黄早四于2011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2011和2012年在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对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吐丝期、散粉期、雄穗分枝数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18个主效QTL,单个QTL的贡献为9.79%~37.35%,其中4个QTL在多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QTL与前人的报道结果一致。
关键词:
玉米 农艺性状 QTL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储志远 张晓峰 曹柱 孙效文
利用132对SSRs(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63对在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上的微卫星标记对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回交子代的84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共得到565个等位基因,各等位基因数2~4个,片段长度72~484 bp,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897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84 9,平均杂合度为0.592 8。利用统计软件SPSS的GLM程序对195个微卫星标记与鲤体重、体长、头长和尾柄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HLJ133、HLJ346、HLJ360与体重具有极显著相关;HLJ133,HLJ368,HLJ390,HLJ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季荣 戴伟民 张克勤 段彬伍 郑康乐 蔡润 梁国华 庄杰云
【目的】硅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QTL分析研究水稻茎秆和剑叶硅含量的遗传控制。【方法】以由24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2003和2004年应用两重复试验测定亲本和各株系的茎秆和剑叶硅含量,应用由240个标记组成的连锁图谱检测数量性状座位(QTL)。【结果】所分析的两个性状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并呈现出以基因型控制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和环境影响为辅的特点。经WindowsQTLCartographer2.0分析,检测到3个茎秆硅含量QTL、6个剑叶硅含量QTL和2对控制茎秆硅含量的QTL间互作,它们分布于1、3、5、6、7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刘进 王嘉宇 毛艇 陈温福
以籼稻七山占(Qishanzhan)和粳稻秋光(Akihikari)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穗长、穗重、颖花数等11个穗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部性状的QTL,包括2个穗长QTL,1个穗重QTL,2个一次枝梗数QTL,2个二次枝梗数QTL,2个颖花数QTL,3个结实率QTL,1个千粒重QTL和1个着粒密度QTL,它们分布于第1,3,4,5,6,7,11,12号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穗部性状的QTL多分布在第1号染色体上,数量占总数的40%以上,表明1号染色体相关基因的表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