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493)
- 2022(2142)
- 2021(2279)
- 2020(1797)
- 2019(4130)
- 2018(4032)
- 2017(7609)
- 2016(4821)
- 2015(5790)
- 2014(6001)
- 2013(5542)
- 2012(5250)
- 2011(4672)
- 2010(5170)
- 2009(4530)
- 2008(4569)
- 2007(4220)
- 2006(3963)
- 2005(3899)
- 2004(3506)
- 学科
- 济(12793)
- 经济(12764)
- 财(12441)
- 管理(11680)
- 财政(9842)
- 业(8671)
- 政(8216)
- 教育(7255)
- 企(6711)
- 企业(6711)
- 中国(6334)
- 农(5691)
- 制(5508)
- 教学(5263)
- 理论(4396)
- 学(4067)
- 政治(3927)
- 地方(3925)
- 体(3920)
- 策(3811)
- 制度(3771)
- 度(3771)
- 思想(3725)
- 方法(3589)
- 思想政治(3572)
- 政治教育(3572)
- 治教(3572)
- 德育(3554)
- 及其(3339)
- 体制(3262)
- 机构
- 大学(63436)
- 学院(63198)
- 研究(22769)
- 济(21145)
- 经济(20383)
- 管理(18240)
- 中国(18180)
- 财(17299)
- 京(14842)
- 理学(14726)
- 科学(14632)
- 理学院(14427)
- 管理学(13847)
- 管理学院(13751)
- 所(12828)
- 范(12379)
- 师范(12322)
- 江(11740)
- 研究所(10966)
- 中心(10613)
- 北京(10328)
- 财经(10192)
- 农(10166)
- 教育(9918)
- 师范大学(9769)
- 州(9474)
- 省(9108)
- 经(9053)
- 技术(8313)
- 业大(7964)
共检索到115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兆香 陈惠珍 杨冠亚
目前思想政治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实际位置已被边缘化,教学、课堂现状也不容乐观。陈旧的"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当务之急。利用问题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改善思想政治课现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问题教法 现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红艳
本文通过对中职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的分析,采取坚持正面教育,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挖掘物理学本身的知识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等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 主体与主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珏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对某高职院校1 523位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显示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学习积极性具有正向的影响因素的是主观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属于内生性影响因素,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属于外源性影响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着重从内生性和外源性维度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何旭明 陈向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学生的学习投入也会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缺少兴趣时,外在压力往往是影响学习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投入又会影响学习兴趣。外在压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学习投入对于学习兴趣的影响可用认知失调理论和自我知觉理论进行解释。过大或过小的压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中等程度的压力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提高。
关键词:
学生 学习投入 学习兴趣 认知失调理论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尹艳丽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学生引入自主学习的正轨。教育教学中,教师运用新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前提,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学凤
微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微课是微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既能满足高职生学习思政课的需求,又能为高职思政课教师提供教学研讨的交流平台。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从微课的认知、开发及利用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实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应用,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微课 高职思政课 教学应用 渐进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友文 王易
主持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王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友文研讨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邱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郗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静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志强研讨背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
关键词:
重点难点 思政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效兰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片面强调学生在知记、背诵、复现过程中掌握知识,忽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在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文荣 黄振宣
文章围绕思政课移动学习的教学改革目标,以柯式四层次评价模型为理论参照,结合移动学习的鲜明特点和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从移动学习平台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教学效果三大方面出发,探讨各层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构建基于移动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
移动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评价体系 构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武治国
为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需要转变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观念,转变以讲解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新理念。在当前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时期,提倡大学生以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把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机融合。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培养大学生的创造革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尤其要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宫凌海 秦芬 项淳芳
鉴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与实践手册》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探索。这一制度优化了课堂管理、营造了良好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了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吸收教学内容,为全面客观评价教学实效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引。
关键词:
思政课 《学习手册》制度 成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时长江 刘彦朝 张胜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课题。基于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分析探讨"学习共同体"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意义和应用。一、"学习共同体"的意蕴及实践意义"学习共同体"理论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不单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在一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凌 郑瑞涛
将信息技术的工具理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性结合起来。加强对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高职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互联网+"提升为国家行动战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优质的教育资源,极大拓展了高职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而且对高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晓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在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充分挖掘出教材所承载的精神实质,才能够使理论教学实现升华。只有把教材的使用与经典文献、社会实际和社会思想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全面地体现教材的理论底蕴和理论"张力"。以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为着力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转化创新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信仰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新形势下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文清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新指示,再次提醒我们培育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性迫切性。高校思政课要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育人方向,应遵循素质教育的价值向度,在坚持共性教育的同时,必然需要责无旁贷地助推学生的个性保持与本色彰显,这已经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