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8)
- 2023(4640)
- 2022(3990)
- 2021(3728)
- 2020(3336)
- 2019(7560)
- 2018(7691)
- 2017(13941)
- 2016(8267)
- 2015(9295)
- 2014(9682)
- 2013(9041)
- 2012(8374)
- 2011(7665)
- 2010(7855)
- 2009(7319)
- 2008(6973)
- 2007(6255)
- 2006(5365)
- 2005(4835)
- 学科
- 济(31636)
- 经济(31601)
- 管理(21360)
- 业(17531)
- 方法(17024)
- 数学(15443)
- 数学方法(15096)
- 企(14787)
- 企业(14787)
- 学(9205)
- 中国(7586)
- 农(7327)
- 理论(6754)
- 财(6720)
- 制(6619)
- 体(5900)
- 地方(5527)
- 业经(5177)
- 银(4752)
- 融(4750)
- 金融(4742)
- 银行(4726)
- 行(4553)
- 和(4517)
- 农业(4482)
- 环境(4427)
- 技术(4159)
- 务(4009)
- 划(3980)
- 教育(3978)
- 机构
- 学院(115620)
- 大学(114857)
- 研究(42954)
- 管理(40459)
- 济(39078)
- 经济(38009)
- 理学(34906)
- 理学院(34439)
- 管理学(33211)
- 管理学院(33019)
- 科学(30812)
- 中国(30591)
- 农(29762)
- 京(25909)
- 所(24319)
- 农业(24309)
- 业大(23608)
- 研究所(22511)
- 中心(19163)
- 江(18808)
- 财(18040)
- 技术(16152)
- 省(16033)
- 农业大学(15820)
- 北京(15778)
- 院(15218)
- 范(14960)
- 师范(14674)
- 州(14620)
- 室(14168)
- 基金
- 项目(82150)
- 科学(62614)
- 基金(57727)
- 研究(53863)
- 家(53487)
- 国家(53120)
- 科学基金(43482)
- 省(34576)
- 自然(31076)
- 社会(31059)
- 自然科(30407)
- 自然科学(30398)
- 自然科学基金(29776)
- 基金项目(29714)
- 划(29553)
- 社会科(29337)
- 社会科学(29330)
- 教育(26154)
- 资助(25004)
- 编号(21867)
- 重点(19396)
- 计划(18525)
- 成果(17800)
- 发(17119)
- 部(17108)
- 科技(16923)
- 创(16756)
- 课题(16606)
- 科研(16211)
- 创新(15725)
共检索到171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云涛 潘英华 徐志健
【目的】挖掘水稻粒型相关QTL位点可为水稻的粒型遗传机制研究和优质化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普通野生稻高代自交系材料ZY03为父本,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通过常规杂交获得包含160个单株的F_2分离群体,并开展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等粒型性状的调查。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84个SSR标记对F_2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应用MAPMAKER EXP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应用QTLmapping3.0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
关键词:
粒长 粒宽,粒长宽比 QT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英华 温国泉 徐志健 梁云涛
【目的】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为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野生稻中控制穗结实率基因的QTL位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Y03为父本和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经过杂交构建包含142个单株的F2定位群体,然后利用覆盖水稻基因组的184对SSR分子标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以LOD=2.5为阈值检测控制结实率的QTL。【结果】共检测到3个影响结实率的QTL。其中,2个QTL位于第1染色体,1个QTL位于4号染色体上,并分别命名为q SSR1-1,q SSR1-2和q SSR4-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杂交 控制穗结实率 QT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王嘉宇 柴永山 孙玉友 孙国宏 冯章丽 陈温福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粒形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s,包括3个粒长QTLs,11个粒宽QTLs和13个粒厚QTLs,它们分布于第1,2,3,4,5,11和12号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14.45%~38.48%,28.98%~52.36%和38.77%~44.23%的表型变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第3,5和12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周勇 杨杰 朱金燕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粒重与粒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广陆矮4号之间粒重的差异,以2年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QTL。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粒长、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粒厚相关性不显著;以P≤0.001为阈值,2年都能检测到的千粒质量相关QTL 19个,分布在除第10,12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其中,10个QTL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为0.4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瑞珍 Akshay TALUKDAR 刘芳 张桂权
目的水稻谷粒形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粒形分子育种,对水稻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方法以单片段代换系(SSSL)为材料构建分离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和谷粒宽的2个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结果粒宽QTLGw-8被定位于第8染色体长臂末端微卫星标记RM502与RM447之间,遗传距离均为0.3c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覆盖Gw-8的物理图谱,RM502与RM447位于同一克隆AP005529,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为55.0kb。粒长QTLgl-3被定位于第3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微卫星标记RM6146和PSM37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和1...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定位 粒形 单片段代换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豪 张健 王加峰 杨瑰丽 郭涛 陈志强 王慧
利用实验室收集的优良种质资源籼稻亲本B91及B233分析影响粒质量的关键表型性状,挖掘粒质量相关的遗传位点与候选基因,进一步了解多基因调控粒型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期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应用。以2个籼稻亲本B91和B233及杂交繁育的F_2群体为研究材料,对B91和B233籽粒颖壳和胚乳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两亲本灌浆速率;对B91和B233构建的F_2分离群体进行QTL-seq分析,通过注释基因表达位置以及预测功能进一步筛选出粒质量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根据籽粒颖壳和胚乳扫描电镜观察,B233与B91粒长、粒宽、粒厚的差异是由细胞大小和细胞数量共同决定的,且与B91相比B233籽粒饱满度较差。通过灌浆参数的比较,B233起始生长势,活跃灌浆时间,最大灌浆速率等指标均大于B91。QTL-seq分析共得到了430 762个有效SNP位点,发现了位于6条染色体上共8个QTL。主要关注正阈值区内的5个QTL,对正阈值区QTL位点内△(SNP-index)>0.7的SNP位点进行了筛选,选出在基因中非同义突变及剪接位点上的SNP突变23个基因,同时挑选出Indel突变基因共11个。根据NCBI网站对注释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及基因功能预测筛选出6个可能为调控粒质量性状的候选基因,其中基因Os04g0617600、Os04g0619600编码蛋白起到蛋白激酶或转录调节因子作用,Os04g0624600、Os04g0631000调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Os04g0653100调控生物大分子的运输,同时也是花粉壁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Os02g0611450可能调控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细胞周期。综上,水稻粒长、粒宽、粒厚及饱满度均直接影响水稻籽粒质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灌浆速率调查从细胞水平和生理水平解释粒质量差异。通过QTL-seq结合注释基因转录表达分析及功能预测等手段可以更高效的筛选出粒质量的候选基因。水稻粒质量可能受到蛋白磷酸化、转录调节相关基因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强 张大双 吴健强 张玉珊 王际凤 黄培英 朱速松
为稻米品质分子育种改良提供新的辅助选择标记和理论依据,以籼爪交(籼稻×爪哇稻)组合V20B/CPSLO17衍生的150份重组自交家系(RIL)为作图群体,结合RIL群体的粒形性状表型数据,运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粒形性状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7条染色体(1,2,3,4,5,7,10)上共检测出5个粒长性状QTLS(QgL-1,QgL-2,QgL-3,QgL-7,QgL-10)、3个粒宽性状QTLS(QgW-2,QgW-4,QgW-5)和4个长宽比性状QTLS(QLWR-1,QLWR-3,QLWR-5,QLWR-7)。第3染色体的MaRkeR91020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庆才 朱克永 陈祖武 曾曙珍
利用典型粳稻品种北海289和典型籼稻品种Dular杂交的118个F2分离群体为材料,构建了一张包含79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以低温下幼苗生长高度、叶绿素含量、致死温度处理后的枯萎和死苗为耐冷性指标,进行了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以低温下幼苗高度为指标,定位了3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3和9上的3个QTLs;而在染色体2,8,9和11上分别检测到与低温下叶绿素含量有关的4个QTLs;用枯萎和死苗定位的4个QTLs则分别位于染色体5,9和12(两个)上.这些QTLs控制的表型变异最小的仅为3.82%,最大的达34.66%.位于染色体9上的RM160位点是一个同时具有抵御低温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俊 王令强 何予卿
利用一个共同亲本构建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控制水稻株高和抽穗期进行基因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共定位到11个控制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和11个株高QTLs。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在珍汕97/南洋占群体内位于第7染色体RM500-RM445标记之间;在珍汕97/德陇208群体内定位于第7染色体RMRG4499-RM445标记之间。而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在2个群体中分别定位于第1染色体RM472-RM104之间和第7染色体MRG4499-RM445之间。比较定位结果发现,抽穗期主效QTL在2个群体内都被定位于第7染色体中部位置并且有共同标记RM445,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基因。说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树坤 张喜娟 王嘉宇 刘进 张凤鸣 徐正进
利用Nipponbare(粳)/Kasalath(籼)//Nipponbare(粳)的98个BC1F5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对应的包含24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日本筑波和中国沈阳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包括在日本筑波检测到的13个QTL和在中国沈阳检测到的9个QTL。它们分布在第1,2,3,5,6,9,10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QTL在2个环境下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控制粒长的qSL3-1和qSL12;控制粒宽的qSW5;...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厚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游佳 谷晗 朱泽 肖世卓 王致远 刘子文 胡曼曼 刘世家 陈亮明 刘喜 田云录 江玲 刘玲珑
[目的]通过水稻粒质量和粒形相关基因的QTL分析,挖掘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中优异基因,为高产水稻资源的鉴定与品种改良提供研究基础和创新材料。[方法]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研究材料,考察2015、2016和2017年水稻种子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性状,利用QTL IciMapping 4.1软件对控制籽粒大小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并利用‘9311’与小粒家系Q8衍生的次级F_2群体验证第3染色体1个效应明显的QTL(qGL3.2)。[结果]3年共定位到16个QTL,分布于第2、3、6、8和11染色体上,解释遗传变异的4.52%~13.08%。‘9311’与Q8家系衍生的次级F_2群体验证了标记Indel3-17和RM3646之间qGL3.2位点的真实性,其对千粒质量、粒宽和长宽比的贡献率分别为33.18%、8.76%和59.92%;对粒长的效应尤为明显,LOD值高达39.2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达61.43%。精细定位和测序分析表明qGL3.2在基因Os03g0407400编码区发生1个C-A的替换,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对130份种质资源等位变异类型和籽粒长度的分析表明C-A等位变异与粒长高度相关。[结论]qGL3.2位点Os03g0407400基因C-A突变对水稻粒质量和粒形有重要影响,这为该基因的进一步育种利用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小平 李传旭 宁卫东 张建国 曾静 毛毳 李永洪 林拥军
为开展水稻茎粗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利用岗46B/A232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和基于重测序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利用R/qtl软件包对水稻倒二节的节间直径(RSID)和倒三节的节间直径(RTID)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3个控制倒二节茎粗的QTL和7个倒三节茎粗的QTL,分布在第2、3、4、7、11号染色体上。其中2号染色体上的qRSID2-1和qRTID2-1距离较近,qRSID2-2/qRTID2-2和qRTID2-3可能是同一位点,并在多次试验中被重复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7.89%~12.36%,物理区间在100kb之内。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茎粗 QTL 重组自交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方平 罗锡文 汤楚宙
为揭示当前条件下水稻粒穗分离力的现状,用传感器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南方常见的几种水稻品种的粒穗分离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粒穗分离力各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不同品种的稻谷含水量不同,粒穗分离力亦不同,脱粒的难易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含水量越高越容易脱粒,但有些品种含水量达到一定值后粒穗分离力会变大.成熟度是影响粒穗分离力的重要因素,成熟度高,粒穗分离力小.
关键词:
水稻 粒穗分离 脱粒力 含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亚东 梁文化 赫磊 赵春芳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赵凌 姚姝 周丽慧 路凯 王才林
【目的】水稻粒型是与产量直接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挖掘新的水稻粒型相关基因,对揭示水稻粒型调控的遗传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水稻粒型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以极端粒型差异的粳稻TD70和籼稻Kasalath,以及杂交构建的186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和RIL株系进行深度测序。统计186个RIL基因型数据,利用滑动窗法(SNP/InDel数目为15),将窗口内SNP/InDel信息转换成窗口的基因型,预测染色体上的重组断点构建RIL群体的BinMap遗传图谱,结合2年的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的表型数据,运用QTL IciMapping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RIL群体的4个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了一张包含12 32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各染色体Bin标记数为763—1 367个,标记间平均物理距离为30.26 kb。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4个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近正态连续分布,且2年间的变化趋势相似,符合QTL作图要求。2018年对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40个粒型QTL,其中,粒长12个,粒宽9个,粒厚8个,千粒重11个,2019年对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进行QTL分析,检测到56个籽粒相关的QTL,粒长15个,粒宽11个,粒厚13个,千粒重17个。分析定位到的96个粒型QTL位点,连续2年都能检测到的QTL位点有11个,其中7个为已克隆的粒型基因位点,4个为未知的新位点,分别分布于第1、3、4、5染色体上,分别为粒长qGL-1-2和qGL5-2、粒厚qGT-3-2、粒宽qGW-4-1。【结论】构建了一张包含12 328个Bin标记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解析大粒粳稻资源的粒型基因,获得了qGW-4-1、qGL5-2、qGT-3-2、qGL-1-2等4个新的粒型QTL,可用于后续粒型调控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研究。
关键词:
水稻 Bin图谱 粒型 QTL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