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6)
- 2023(6436)
- 2022(5334)
- 2021(4935)
- 2020(4291)
- 2019(9385)
- 2018(9288)
- 2017(17503)
- 2016(10146)
- 2015(11033)
- 2014(11316)
- 2013(10847)
- 2012(10334)
- 2011(9338)
- 2010(9459)
- 2009(8655)
- 2008(8448)
- 2007(7825)
- 2006(6744)
- 2005(6209)
- 学科
- 济(33046)
- 经济(32996)
- 管理(25123)
- 业(23623)
- 企(18319)
- 企业(18319)
- 方法(13929)
- 数学(11952)
- 数学方法(11777)
- 学(11257)
- 农(10310)
- 中国(10150)
- 制(10086)
- 财(9982)
- 体(7950)
- 银(7418)
- 银行(7388)
- 行(7120)
- 业经(6983)
- 融(6946)
- 金融(6937)
- 理论(6824)
- 农业(6631)
- 地方(6493)
- 务(6113)
- 财务(6087)
- 财务管理(6071)
- 企业财务(5862)
- 技术(5721)
- 教育(5443)
- 机构
- 学院(141130)
- 大学(141016)
- 研究(55591)
- 济(49230)
- 经济(47809)
- 管理(46505)
- 中国(40418)
- 理学(39188)
- 理学院(38592)
- 科学(38516)
- 管理学(37531)
- 管理学院(37264)
- 农(36946)
- 京(32210)
- 所(31528)
- 农业(30029)
- 研究所(29031)
- 业大(27840)
- 中心(25032)
- 财(24847)
- 江(23641)
- 省(20870)
- 院(20140)
- 北京(19878)
- 财经(19311)
- 范(19178)
- 技术(19066)
- 农业大学(18906)
- 师范(18841)
- 州(18398)
- 基金
- 项目(98161)
- 科学(74392)
- 基金(68749)
- 研究(65685)
- 家(64293)
- 国家(63756)
- 科学基金(51454)
- 省(39868)
- 社会(38859)
- 社会科(36708)
- 社会科学(36697)
- 基金项目(35705)
- 自然(35437)
- 自然科(34662)
- 自然科学(34647)
- 划(34580)
- 自然科学基金(34012)
- 教育(30839)
- 资助(28960)
- 编号(26066)
- 重点(23144)
- 成果(21940)
- 计划(21391)
- 部(21064)
- 发(20842)
- 创(19968)
- 课题(19925)
- 科技(19560)
- 科研(19390)
- 创新(18801)
共检索到217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雅君 江玲 王春明 刘世家 陈亮明 万建民
利用由 191个家系组成的密阳 2 3/秋光重组自交家系 (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F10 代群体 ,进行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以抽穗后 35d的种子发芽率作为种子休眠性的表型值 ,分析亲本和 191个RIL的休眠性表现。通过WinQTLCart软件分析 ,检测到分别位于第 5和第 8染色体上的 2个水稻种子休眠性QTL ,其中位于第 8染色体上QTL的加性效应为负值 ,表明该休眠性基因位点来源于亲本秋光 ;第 5染色体上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 ,表明该休眠性减效基因来源于亲本密阳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凤 贾育红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以N ipponbare(japon ica)/Kasalath(ind ica)//N 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分析。用W inQTLCart 1.13 a软件从全基因组角度检测了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检测结果显示,2003年分别在第5、6和7染色体上,2004年则分别在第4、5、7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s位点;贡献率分别介于8.91%~11.09%和8.70%~11.80%。表明第7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1357~R1245之间的种子休眠性QTL位点是一个在年度之间稳定表达的控制种子休眠性...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抽穗期 QTL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霞 王松凤 江玲 万建民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65个株系,以芽期冷害死苗率为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对芽期耐冷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R IL群体中检测到3个芽期耐冷性QTL,位于第5和第12染色体上(第5染色体上存在2个位点),分别命名为qCTBP5-1、qCTBP5-2和qCTBP12,其LOD值为4.7、2.9、2.9,解释表型变异的19.21%、12.00%、12.21%。qCTBP5-2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来自粳型耐冷亲本Asom inori,qCTBP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素兰 江玲 王益华 刘世家 刘喜 翟虎渠 万建民
利用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进行低温发芽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利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6软件,对控制水稻种子低温发芽力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温发芽力QTL分布于第1、5、6、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qLTG-5(C597-R3166)和第9染色体上的qLTG-9(R79-C385)在低温萌发过程中持续表达。qLTG-5只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稳定表达,表明此位点可能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qLTG-9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均稳定表达,表明该位点不...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发芽率 贮藏条件 QTL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江玲 张文伟 翟虎渠 万建民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与穗发芽抗性直接相关。DNA 标记和水稻连锁图谱的发展,为定位种子休眠性的基因位点、研究单个基因的“剂量效应”和剖析各基因位点对环境的敏感性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迄今,利用分子标记,对不同的遗传群体,已初步定位了多个与水稻种子休眠性有关的QTL。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种子休眠性传统遗传学研究概况,重点对已报道的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比较分析,探查稳定表达的种子休眠性QTL,讨论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寻梅梅 江玲 刘世家 陈平 王茂青 翟虎渠 万建民
以98个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 ILs)组成的群体为材料,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25℃正常条件下培养水稻幼苗至二叶一心期,6~10℃低温处理7 d,之后缓慢升温至25℃,缓苗4 d,调查死苗率,并以死苗率作为苗期耐冷性强弱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98个B ILs的苗期耐冷性表现。采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 a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个苗期耐冷性QTLs,分别位于第2和第3染色体上,命名为qSCT 2和qSCT 3。2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81和2.8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智权 刘喜 江玲 杨超 刘世家 陈亮明 翟虎渠 万建民
2007和2008年对以粳稻Asominori为受体、籼稻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的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宽、长宽比及叶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剑叶形态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剑叶形态性状与单株产量间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2.0)进行QTL的联合定位分析,两年共定位到17个控制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布在第1、2、4、6、7和8等多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30%~32.22%。其中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森 陈亮明 王沛然 王卓然 郑海 马宏阳 江玲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探究水稻垩白性状,为水稻垩白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和水稻品质育种提供材料。[方法]通过高产品种‘桂朝2号’与低垩白优质品种‘越光’连续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一套包含71个家系的高世代回交群体,分别在2013年南京和2014年海南对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进行表型调查和QTL检测。[结果]南京和海南两年两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都存在显著相关。两年两地共检测到33个与垩白粒率相关的QTL,其中5个QTL在2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RM1359~RM16939和SSR11~RM17332区间,第5染色体RM13~RM430区间,第7染色体RM5344~RM6872区间...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高世代回交家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森 陈亮明 王沛然 王卓然 郑海 马宏阳 江玲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探究水稻垩白性状,为水稻垩白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和水稻品质育种提供材料。[方法]本文通过高产品种‘桂朝2号’与低垩白优质品种‘越光’连续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一套包含71个家系的高世代回交群体,分别在2013年南京和2014年海南对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进行表型调查和QTL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南京和海南两年两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都存在显著相关。两年两地共检测到33个与垩白粒率相关的QTL,其中 5个QTL能够在2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RM1359~RM16939和SSR11~RM17332区间,第5染色体RM13~RM430区间,第7染色体RM534...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高世代回交家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明 王玉博 曹志 肖应辉
利用弱休眠水稻品系‘996’和强休眠性品系‘4628’杂交,构建包含2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 lines,RIL)群体,连续2年(2011、2012年)以当年收获的该群体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进行种子休眠性检测,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早籼稻休眠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年试验中,‘996’ב462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休眠性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3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在2012年试验中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2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2年试验结果均表明,该群体种子休眠性遗传符合4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
关键词:
早籼稻 休眠 遗传模型 重组自交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季荣 戴伟民 张克勤 段彬伍 郑康乐 蔡润 梁国华 庄杰云
【目的】硅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QTL分析研究水稻茎秆和剑叶硅含量的遗传控制。【方法】以由24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2003和2004年应用两重复试验测定亲本和各株系的茎秆和剑叶硅含量,应用由240个标记组成的连锁图谱检测数量性状座位(QTL)。【结果】所分析的两个性状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并呈现出以基因型控制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和环境影响为辅的特点。经WindowsQTLCartographer2.0分析,检测到3个茎秆硅含量QTL、6个剑叶硅含量QTL和2对控制茎秆硅含量的QTL间互作,它们分布于1、3、5、6、7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丹 孙传清 屠乃美
种子休眠是内在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子结构、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等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内在原因;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外源 GA3,ABA 及可溶性糖分均具有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影响休眠的遗传位点进行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种子 休眠特性 进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君亮 肖层林 王伟平 向世鹏 陈詹
为提供种子检验和休眠特性调控的依据,同时找到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对在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培矮64S种子定期连续进行发芽率测定,并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休眠种子.结果表明培矮64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种子,休眠期(发芽率99%)分别约77d和105d.培两优288和培两优500种子的休眠期与培矮64S种子无明显差异.种子的休眠与吸水速率无关.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解除休眠状态种子相对应的酶活性.高温(40,50℃),GA3,H2O2和强氯精处理种子,均有解除休眠的作用,其中以强氯精250倍液处理24...
关键词:
培矮64S 种子 休眠 强氯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尚旭岚 徐锡增 方升佐
青钱柳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对青钱柳离体胚及不同处理种子的萌发试验、种壳透水性和透气性测定以及种子各部分内源抑制物质的提取、生物测定和鉴定等的研究表明:1)青钱柳种胚基本不存在休眠,果皮和种皮存在一定的机械束缚和透水、透气性障碍,果皮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引起青钱柳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2)种子各部分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结果说明,青钱柳种子各部分均含有内源抑制物质,抑制活性为果皮>种皮>完整种子>种胚。3)对抑制活性最强的果皮甲醇提取液采用系统溶剂法进行初步分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分离相中乙醚相的抑制活性最强,GC-MS鉴定结果显示乙醚相中相对含量为35.09%的组分是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