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0)
- 2023(3939)
- 2022(3256)
- 2021(2991)
- 2020(2445)
- 2019(5172)
- 2018(4977)
- 2017(8951)
- 2016(5010)
- 2015(5555)
- 2014(5698)
- 2013(5490)
- 2012(5159)
- 2011(4952)
- 2010(4889)
- 2009(4472)
- 2008(4247)
- 2007(3881)
- 2006(3406)
- 2005(3087)
- 学科
- 济(23316)
- 经济(23304)
- 管理(13640)
- 业(10082)
- 地方(9682)
- 学(7967)
- 企(7920)
- 企业(7920)
- 方法(7767)
- 地方经济(6670)
- 数学(6660)
- 数学方法(6582)
- 中国(5351)
- 农(4894)
- 环境(4822)
- 业经(4234)
- 农业(3680)
- 和(3635)
- 资源(3491)
- 发(3406)
- 技术(3363)
- 融(3214)
- 金融(3211)
- 财(3094)
- 生态(3033)
- 划(3032)
- 制(2849)
- 理论(2784)
- 银(2724)
- 银行(2700)
- 机构
- 大学(78326)
- 学院(78090)
- 研究(31858)
- 管理(26357)
- 济(25829)
- 科学(25274)
- 经济(25069)
- 理学(22954)
- 理学院(22542)
- 中国(22261)
- 管理学(21882)
- 管理学院(21770)
- 农(21475)
- 所(18531)
- 京(18280)
- 农业(17626)
- 研究所(17415)
- 业大(17082)
- 中心(13954)
- 江(12315)
- 省(12017)
- 室(11637)
- 科学院(11630)
- 院(11612)
- 农业大学(11553)
- 范(11251)
- 北京(11073)
- 师范(11029)
- 实验(10772)
- 技术(10543)
- 基金
- 项目(60343)
- 科学(46892)
- 基金(43680)
- 家(41533)
- 国家(41261)
- 研究(36767)
- 科学基金(33976)
- 省(25201)
- 自然(24933)
- 自然科(24358)
- 自然科学(24347)
- 自然科学基金(23885)
- 基金项目(23413)
- 社会(22551)
- 划(22145)
- 社会科(21329)
- 社会科学(21324)
- 资助(17140)
- 教育(16326)
- 重点(14685)
- 计划(14555)
- 发(14025)
- 科技(13585)
- 编号(13412)
- 创(12607)
- 创新(11965)
- 部(11898)
- 科研(11880)
- 专项(10392)
- 课题(10240)
共检索到112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红 朱利泉 张贺翠 杨永军 薛丽琰 杨昆 余浩 彭一波 罗兵 吴志刚 黄丹 高启国 王小佳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甘蓝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位点蛋白11(SCR/SP11)与S位点受体激酶(SRK)胞外域(eSRK)片段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区域。【方法】以结球甘蓝B3为材料,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全长SCRB3、SCRB3-1、SCRB3-2的重组诱饵质粒;以pGADT7为载体的全长eSRKB3、eSRKB3-1、eSRKB3-2的重组激活域(AD)质粒。用PEG/LiAc法将上述重组诱饵质粒转化感受态酵母菌Y2HGold,重组AD质粒转化感受态酵母菌Y187;Y2HGold[pGBKT7-SCRB3-s]、Y187[pGADT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锷 朱文娟 伍晓雄 杨述林 李奎 牟玉莲 崔文涛 储明星 马月辉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与猪Calsarcin-1相互作用的蛋白,了解Calsarcin-1在猪骨骼肌纤维类型形成和信号通路的调控功能。【方法】首先用长白猪Calsarcin-1基因构建既无自激活性又无毒性的pGBKT7-CS1诱饵载体;然后从猪的骨骼肌组织样中提取m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并纯化双链cDNA;最后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共转化法筛选与Calsarcin-1相互作用的蛋白,在GenBank中比对分析相互作用基因,分析Calsarcin-1在骨骼肌中的功能。【结果】构建了pGBKT7-CS1诱饵载体,获得具有完整3′端的猪骨骼肌单链cDNA,并合成双链cDNA。筛选出4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萌 李闰婷 聂晓宁 李玉华 刘爱菊 邢真真 聂文营 马润林 王林青 陈龙欣
采用TRIzol法提取绵羊卵巢组织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微管解聚蛋白基因(STMN1)的编码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 GBKT7–STMN1,鉴定该诱饵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活性、细胞毒性和表达情况;利用诱饵质粒p GBKT7–STMN1从绵羊卵巢组织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互作的宿主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 GBKT7–STMN1,并对酵母细胞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作用,且能在酵母细胞中正常表达;筛选获得12个与STMN1相互作用的克隆,经测序比对分析和点对点验证,得到CREB和FOXM1共2个互作的宿主蛋白,这2个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等过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慧 王遂 姜静 刘桂丰
小黑杨PsnWRKY70是能够响应盐胁迫的转录因子。为了进一步探究该转录因子在参与盐胁迫应答途径中与哪些蛋白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以140 mmol/l na Cl溶液处理过的小黑杨叶片为材料,利用热稳定核酸酶(Dsn)构建了均一化的PGaDT7-DEsT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将PsnWRKY70基因亚克隆至PGBKT7载体,形成BD-WRKY重组质粒,并以之为诱饵蛋白表达载体筛选小黑杨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经过2轮酵母双杂交筛选以及回转验证试验,初步选出了5种与PsnWRKY70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对所筛选出的5种蛋白质进行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有2种预测蛋白(HP1和HP2,其中H...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萌 李闰婷 聂晓宁 李玉华 刘爱菊 邢真真 聂文营 马润林 王林青 陈龙欣
采用TRIzol法提取绵羊卵巢组织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微管解聚蛋白基因(STMN1)的编码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 GBKT7–STMN1,鉴定该诱饵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活性、细胞毒性和表达情况;利用诱饵质粒p GBKT7–STMN1从绵羊卵巢组织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互作的宿主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 GBKT7–STMN1,并对酵母细胞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作用,且能在酵母细胞中正常表达;筛选获得12个与STMN1相互作用的克隆,经测序比对分析和点对点验证,得到CREB和FOXM1共2个互作的宿主蛋白,这2个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等过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倩 包涛涛 鲜思美 张友 梁倩 顾庆林
为筛选与羊口疮病毒(OrfV)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构建了羔羊睾丸(LT)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采用Trizol法提取LT细胞总RNA,运用SMART技术经LD-PCR合成全长cDNA,再经同源重组法将pGADT7-Rec载体与cDNA共转化至Y187酵母菌株,利用营养缺陷型选择性培养基(SD/-Leu)筛选阳性克隆,并鉴定文库质量.结果显示:LT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成功,其文库滴度为2.33×10~8 CFU·mL~(-1),文库容量达3.5×10~9 CFU;随机挑选34个单克隆进行PCR检测,插入片段大小为250~2 000 bp,平均大小约为1 000 bp,文库重组率达100%.由此表明,本文库达到高质量文库条件,可作为研究OrfV与宿主细胞间互作机制的生物材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长庚 刘姗姗 孙冰 陈松林
为了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免疫及抗病相关蛋白和大分子物质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牙鲆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1.6×106 CFU/mL,随机选取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扩增,根据PCR扩增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大部分大于500 bp,平均长度约为1.5 kb,随机调取了115个EST进行了序列测定。扩增后放大文库库容约为1.8×1012 CFU。转化酵母后,文库转化效率为3.6×105CFU/μg,文库库容为5.4×106CFU。牙鲆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成功为鲆蝶类免疫机理的研究,尤其是信号分子通路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
牙鲆:酵母双杂交 免疫相关基因 信号通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燕丽萍 吴德军 王因花 李丽 任飞 高铖铖
【目的】绒毛白蜡是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挖掘绒毛白蜡的耐盐潜力,对推动黄河流域盐碱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CAMTA是植物抗逆胁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转录激活因子,但绒毛白蜡盐胁迫信号途径中包括FvCAMTA1在内的大部分关键基因,尚未被克隆与鉴定,与FvCAMTA1发生互作的蛋白也不清楚,严重阻碍绒毛白蜡抗盐分子机理研究的瓶颈。本研究挖掘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的互作蛋白,为解析其抗盐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其互作蛋白进行探究,提取绒毛白蜡‘盐蜡’新品种幼苗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ds cDNA,依据FvCAMTA1基因的CDS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出FvCAMTA1基因的编码序列(约2 700 bp),构建重组诱饵载体pGBKT7-FvCAMTA1转化酵母菌株Y2HGold,并在缺陷型培养基上检测诱饵载体的毒性与自激活活性,筛选与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互作的猎物蛋白,对部分互作蛋白进行了回补验证,并对互作的猎物蛋白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受盐诱导的绒毛白蜡全株幼苗的cDNA酵母双杂交文库,文库滴度为4.58×109CFU·mL~(-1),插入片段长度为250~2 000 bp,重组率为100%。经检测诱饵载体无法自我激活也无毒性,所筛选的猎物蛋白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共转验证,分离得到相互作用的46个阳性克隆。GO注释显示互作蛋白参与生物过程有11种,分子功能7种,细胞组分12种。研究结果补充和完善了FvCAMTA1的信号传递途径,为进一步研究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及其共生互作蛋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结论】成功构建了绒毛白蜡酵母双杂交文库,为鉴定FvCAMTA1的互作蛋白并解析抗盐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燕丽萍 吴德军 王因花 李丽 任飞 高铖铖
【目的】绒毛白蜡是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挖掘绒毛白蜡的耐盐潜力,对推动黄河流域盐碱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CAMTA是植物抗逆胁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转录激活因子,但绒毛白蜡盐胁迫信号途径中包括FvCAMTA1在内的大部分关键基因,尚未被克隆与鉴定,与FvCAMTA1发生互作的蛋白也不清楚,严重阻碍绒毛白蜡抗盐分子机理研究的瓶颈。本研究挖掘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的互作蛋白,为解析其抗盐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其互作蛋白进行探究,提取绒毛白蜡‘盐蜡’新品种幼苗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ds cDNA,依据FvCAMTA1基因的CDS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出FvCAMTA1基因的编码序列(约2 700 bp),构建重组诱饵载体pGBKT7-FvCAMTA1转化酵母菌株Y2HGold,并在缺陷型培养基上检测诱饵载体的毒性与自激活活性,筛选与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互作的猎物蛋白,对部分互作蛋白进行了回补验证,并对互作的猎物蛋白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受盐诱导的绒毛白蜡全株幼苗的cDNA酵母双杂交文库,文库滴度为4.58×109CFU·mL-1,插入片段长度为250~2 000 bp,重组率为100%。经检测诱饵载体无法自我激活也无毒性,所筛选的猎物蛋白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共转验证,分离得到相互作用的46个阳性克隆。GO注释显示互作蛋白参与生物过程有11种,分子功能7种,细胞组分12种。研究结果补充和完善了FvCAMTA1的信号传递途径,为进一步研究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及其共生互作蛋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结论】成功构建了绒毛白蜡酵母双杂交文库,为鉴定FvCAMTA1的互作蛋白并解析抗盐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宾羽 张琦 王春庆 赵晓春 宋震 周常勇
【目的】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是威胁我国柑橘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病毒,但其在柑橘上的侵染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CYVC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为诱饵筛选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 Burm.f.)c DNA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其互作的寄主因子在病毒侵染和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Trizol法提取尤力克柠檬叶片总RNA,用SMART法反转录合成First-Strand c DNA,以其为模板通过Long-Distance PCR获得ds c DNA,均一化处理后与线性化p GADT7质粒重组链接构建尤力克柠檬初级c DNA文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获得尤力克柠檬大肠杆菌c DNA文库并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PCR扩增CYVCV的CP序列并构建到载体p GBKT7上,鉴定诱饵质粒对酵母细胞的毒性以及CP蛋白对酵母报告基因的自激活性。将尤力克柠檬c DNA文库质粒转化含有诱饵质粒p GBKT7-CP的Y2H Gold酵母菌株,共转化子依次涂布SD/-Leu-Trp、SD/-Leu-Trp-His/X-α-Gal和SD/-Leu-Trp-His-Ade/X-α-Gal平板,最终筛选蓝色且长势较好的阳性菌落,提取酵母质粒并测序比对获得候选基因,利用Uniprot在线网站的gene ontology(GO)注释候选基因,分析候选互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根据分析结果,选取可能参与寄主抗病或症状发展的候选因子,扩增其CDS全长序列并构建到靶标载体p GADT7后分别与p GBKT7-CP共转化酵母细胞进行点对点酵母双杂交互作验证。【结果】尤力克柠檬大肠杆菌c DNA文库滴度为1.02×10~(8 )cfu/m L,库容符合试验标准;成功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 GBKT7-CP,该载体没有自激活性且对酵母菌没有毒性;在SD/-Leu-Trp-His-Ade/X-α-Gal平板上筛选得到41个酵母阳性克隆,经序列相似性比对,去除重复,共筛得32个候选寄主因子;GO通路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寄主因子参与多个叶绿体相关的生物过程,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光刺激反应、代谢分解和生物合成等过程;这32个寄主因子的分子功能多样,包括催化活性、水解酶活性、转移酶活性、蛋白质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和翻译因子活性等,其细胞组分涉及叶绿体、类囊体、膜、细胞质、细胞核和高尔基体等。从候选寄主因子中选取14个重要的蛋白与CP的一对一酵母双杂交验证结果表明,CP与这14个蛋白均发生互作。【结论】成功构建了尤力克柠檬c DNA文库,筛选出32个与CYVCV CP互作的尤力克柠檬寄主因子,分析重要的寄主蛋白功能,推测CYVCV CP通过与光系统Ⅱ放氧强化复合物组分蛋白(Psb P)、光系统I叶绿素结合蛋白(Lhca3)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亚基(Rbc S)等多个叶绿体相关蛋白的互作,影响光系统稳定、类囊体结构和叶绿素合成,从而导致光合作用降低以及叶绿体形态和功能受损,酵母点对点验证了CP与这些叶绿体相关因子的互作,这为揭示CYVCV CP参与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静敏 刘坤 刘严 张怡 李成伟 谭光轩
为了分离克隆与植物互作的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蛋白基因,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大丽轮枝菌酵母双杂交c DNA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文库滴度为5.2×107cfu/m L,库容为3.9×107cfu;文库c 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0.5~2.0 kb,平均为1 kb;文库重组率为96%。表明文库质量较好,为筛选与植物互作的大丽轮枝菌致病蛋白基因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瑜 刘同坤 侯喜林 李英
[目的]构建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与细胞色素C还原酶铁硫蛋白(BcRISP1)互作的蛋白。[方法]从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花中提取总RNA,通过长距离PCR,扩增双链cDNA(ds cDNA)。采用SMART建库技术构建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花全长cDNA文库。利用BcRISP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构建诱饵表达载体pGBK T-7-BcRISP1转化AH109酵母菌,根据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与BcRISP1互作的片段,并进行质粒共转化验证。[结果]经检测,文库的转化率为每μg p GADT7-Rec 1.80×106转化子,文库滴度为1.21×1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晨 周勇 史玉恒 范玉顶 刘文枝 江南 赵建青 曾令兵
为深入研究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以鲫脑组织细胞系(Gibel carp brain,GiCB)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扩增获得双链cDNA,与载体pGADT7-Rec共转化酵母菌Y187,构建了GiCB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CyHV-2 ORF25编码蛋白为诱饵,与GiCB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杂交,筛选与其互作的GiCB细胞受体。结果显示:GiCB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转化效率为1.03×10~6 CFU/μg,滴度为1.24×10~6 CFU/mL,PCR扩增结果表明文库中插入片段的大小在1.5 kb左右。将表达CyHV-2 ORF25编码蛋白的诱饵菌与GiCB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杂交后,筛选得到与ORF2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yHV-2的感染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湘云 高小龙 付向晶 王燕平 刘丹丹 常旭东 刘蓬 杜恩岐 王兴龙 党如意 杨增岐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线性中和表位区的诱饵载体pGBKT7-HN-Neu,为筛选靶向新城疫病毒HN蛋白的中和性纳米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合成HN蛋白的线性中和表位区HN-Neu,将其克隆至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载体pGBKT7-HN-Neu,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正确后,将pGBKT7-HN-Neu转化酵母菌Y2H Gold,检测其在酵母细胞中的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合成了HN-Neu,构建的pGBKT7-HN-Neu在酵母细胞Y2H Gold中无毒性和自激活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诱饵载体pGBKT7-HN-N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亚婷 邢红侠 庞茜 郑旭 张靖 瓮巧云 邢继红 董金皋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鉴定拟南芥抗病相关基因T1N6-22的互作蛋白,为进一步明确T1N6-22基因调控拟南芥抗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T1N6-22基因及其候选互作蛋白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载体AD-T1N6-22、AD-AT1G06050、AD-AT1G21400、AD-AT2G19480、BD-T1N6-22、BD-AT1G06050、BD-AT1G21400和BD-AT2G19480。将空载的AD载体分别与BD-T1N6-22、BD-AT1G06050、BD-AT1G21400和BD-AT2G19480载体组合共同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检测各基因的自激活活性,发现T1N6-22、AT1G21400、AT2G19480基因无自激活活性,AT1G06050基因有自激活活性。将AD-T1N6-22载体分别与BD-AT1G06050、BD-AT1G21400和BD-AT2G19480载体组合,BD-T1N6-22载体分别与AD-AT1G06050、AD-AT1G21400、AD-AT2G19480载体组合,进行酵母双杂交试验。结果发现,AD-T1N6-22与BD-AT1G06050、BD-AT1G21400和BD-AT2G19480,BD-T1N6-22与AD-AT1G06050、AD-AT1G21400、AD-AT2G19480共转化的酵母细胞在二缺(-Leu/-Trp)、三缺(-Leu/-Trp/-His)和四缺(-Leu/-Trp/-His/-Ade)培养基上均可以生长,表明T1N6-22与AT1G06050、AT1G21400和AT2G19480在酵母细胞中直接互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wsv112互作的宿主蛋白
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P互作的寄主因子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辣椒轻斑驳病毒126 kDa蛋白互作的辣椒寄主因子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介体异沙叶蝉中与小麦矮缩病毒外壳蛋白互作的蛋白质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感病番茄中蔬四号与无毒蛋白AvrPto、AvrPtoB互作的蛋白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草莓镶脉病毒P6蛋白互作的森林草莓寄主因子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介体灰飞虱中与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蛋白互作的蛋白质
稻曲病菌侵染水稻颖花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与应用
钠钾泵β2亚基C末端编码区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香蕉果实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后熟转录因子MaMADS2互作蛋白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