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0)
- 2023(5438)
- 2022(4624)
- 2021(4264)
- 2020(3629)
- 2019(8376)
- 2018(8289)
- 2017(15025)
- 2016(8840)
- 2015(9947)
- 2014(9996)
- 2013(9770)
- 2012(9218)
- 2011(8425)
- 2010(8564)
- 2009(7489)
- 2008(7407)
- 2007(6927)
- 2006(6190)
- 2005(5687)
- 学科
- 济(29156)
- 经济(29113)
- 管理(22145)
- 业(18971)
- 企(15107)
- 企业(15107)
- 方法(12761)
- 数学(10750)
- 数学方法(10565)
- 学(10057)
- 财(9087)
- 中国(8932)
- 农(8492)
- 制(6657)
- 理论(6276)
- 业经(6271)
- 农业(5775)
- 贸(5629)
- 贸易(5623)
- 地方(5619)
- 易(5468)
- 务(5320)
- 财务(5308)
- 财务管理(5274)
- 银(5200)
- 教育(5169)
- 银行(5164)
- 企业财务(4969)
- 和(4841)
- 行(4841)
- 机构
- 学院(121268)
- 大学(121267)
- 研究(47139)
- 济(40801)
- 经济(39603)
- 管理(36761)
- 中国(35774)
- 科学(34366)
- 农(31551)
- 理学(30337)
- 理学院(29843)
- 管理学(28880)
- 管理学院(28690)
- 京(28361)
- 所(27132)
- 农业(25526)
- 研究所(24627)
- 业大(23628)
- 江(21628)
- 中心(21562)
- 财(20810)
- 省(18899)
- 北京(17872)
- 技术(17701)
- 院(17365)
- 州(16996)
- 范(16510)
- 师范(16137)
- 农业大学(16107)
- 室(15973)
- 基金
- 项目(79802)
- 科学(59421)
- 基金(54961)
- 研究(52327)
- 家(52111)
- 国家(51691)
- 科学基金(41147)
- 省(32660)
- 自然(29665)
- 社会(29050)
- 自然科(28921)
- 自然科学(28909)
- 划(28739)
- 自然科学基金(28374)
- 基金项目(28223)
- 社会科(27335)
- 社会科学(27326)
- 教育(24986)
- 资助(23710)
- 编号(21193)
- 重点(19178)
- 计划(18231)
- 成果(17923)
- 发(17349)
- 科技(16862)
- 部(16491)
- 创(16342)
- 课题(16336)
- 科研(16326)
- 创新(15402)
共检索到197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景晨娟 刘亚龙 曹旭东
【目的】探讨用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和黏滞系数表征其内在品质的可行性。【方法】将鲜牛奶分为2组,1组置于(40±1)℃温度下,测量不同放置时间(0~12h)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和黏滞系数的变化;另1组置于室温(25±1)℃条件下,研究不同掺水量(V水∶V总分别为0%,10%,20%,30%,40%,50%)对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和黏滞系数的影响。【结果】随放置时间的不断延长,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在0~1h急剧下降,1~7h先缓慢上升后下降,7~9h急剧上升,9~12h缓慢上升;而牛奶黏滞系数在0~11h变化不大,11h后呈剧烈上升趋势。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和黏滞系数与掺水量之间均呈极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关键词:
牛奶 品质检测 表面张力系数 黏滞系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文辉 林智群 彭道林
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主要因素,通过微观分析,从热力学的角度讨论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并通过试验进行了论证,得出了水及常用表面活性物质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增加是递减的,并和温度呈近似线性关系.
关键词:
液体 表面张力系数 温度 浓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鲍滨福 王品维 张齐生 沈哲红 马建义
为了扩大竹醋液使用范围和提高竹醋液使用量,研究了竹醋液与11种农药助剂对表面张力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竹醋液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影响较大,其联合作用方式表现为强烈的拮抗作用;而OP-10和BD-3071与竹醋液联合效应对表面张力作用最好,其联合作用方式表现为协同作用;竹醋液和木质素磺酸钙,渗透剂810,JFC,NS-146,GL-B005,VIS777和GL-B002表面张力有较小的影响,表现为相加作用。在测试的11种农药助剂中,OP-10和BD-3071与竹醋液联合作用效果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花 贾玉山 刘兴波 哈斯 苏楞高娃
试验选用黄芪、王不流行等15味中草药添加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及牛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泌乳时期,添加中草药使得不同泌乳期奶牛产奶量都有所提高,泌乳初期、泌乳盛期和泌乳中期各试验组的日均泌乳量均比其相应对照组日均泌乳量提高12.2%、24.5%和3.4%。对试验牛及其牛奶理化指标测试结果显示: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后各泌乳期乳脂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和非脂类干物质含量提高,但变化不大,其物理指标也没有大的波动。由此可见,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后奶牛的理化指标均正常,既保证了奶牛的健康又保证了牛奶的安全性、无污染性和天然性。
关键词:
奶牛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冬生 彭小兰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80∶20、70∶30、60∶40、50∶50的全混合日粮,测定10 d日均产奶量(kg/d)、10 d日均乳脂率(%)、10 d日均乳蛋白率(%)和10 d日均采食量(kg/d)。结果表明:随着TMR中精料比例减少,产奶量降低,试验组Ⅰ(80∶20)和试验组Ⅱ(70∶30)10 d日均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Ⅰ(80∶20)和试验组IV(50∶50)10 d日均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TMR中粗料比例增加,乳脂率增加,试验组Ⅰ(8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明 刘月焕 陈明勇 韩春华 林健
【目的】检测鸡、鸽和虎体内的流感病毒受体的类型和分布,以期解释3种动物对禽流感病毒易感性差异的机制。【方法】使用地高辛标记的外源性凝集素染色方法检测这些动物的喉头、气管、肺脏和肠道(直肠)的上皮细胞表面SAα2,6Gal和SAα2,3Gal连接键的类型。【结果】SPF鸡的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的SAα2,3Gal和少量的SAα2,6Gal;肺房上皮细胞表面只有SAα2,3Gal;而直肠黏膜上皮中SAα2,6Gal和SAα2,3Gal都没有表达。成年鸽的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只有SAα2,6Gal,而没有SAα2,3Gal;而下呼吸道中SAα2,6Gal和SAα2,3Gal都没有;直肠...
关键词:
流感病毒受体 唾液酸 鸡 鸽 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伟 朱子岳 刘澳星 刘林 王雅春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阴囊表面温差(ΔSST),探究ΔSST与精液品质的关系。2016年冬季实测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39头青年种公牛的阴囊表面温差ΔSST(早晨SST为5.14±1.32℃,中午SST为4.50±1.28℃)和牛舍环境温度,并收集了2016年10月—11月精液品质和畸形率检测结果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精子畸形率的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对鲜精活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ΔSST分组间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早晨ΔSST高、低2组畸形率分别为10.80%、11.95%,中午ΔSST高、低2组畸形率分别为12.32%、10.46%;2)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品种,采精次数,早晨ΔSST分组,协变量月龄和体重等因素显著影响鲜精活力合格概率。因此,在避免其他因素影响拍摄效果的前提下,可利用热像仪测定阴囊表面温差,从而监测精液品质,并作为预测青年种公牛鲜精活力是否合格的有效标助信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凡 杨博凯 李荣荣
【目的】针对板式家具零件表面缺陷人工检测过程存在的检测效率低、准确率低、检测结果无法数字化存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和深度学习算法的饰面人造板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工业相机采集人造板图像,构建缺陷数据集,采用全局阈值和局部动态阈值算法分割表面缺陷与图像截取,通过将ReLU6非线性激活函数替代ReLU函数,并引入倒残差结构的方法,优化MobileNetv 2深度学习网络,进行缺陷识别与分类。【结果】该方法对饰面人造板表面崩边和划痕缺陷的检测精确率分别达到了93.1%和97.5%,召回率分别为95.3%和97.6%,单张板件平均检测用时为163 ms。【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精度与稳定性,可解决传统人工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低、效率低等问题,为家具板材表面缺陷的自动化检测提供新思路。图6表3参2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玮 滕爽 朱业培 徐幸莲 周光宏
[目的]建立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用于快速、准确、灵敏、定量检测动物过敏原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方法]将鼠抗BSA单克隆抗体偶联于SPR生物传感器芯片表面,监测BSA与抗体结合后芯片表面的变化,并基于SPR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微量BSA的新方法,确定其检出限和最佳线性范围,并进行重复性验证和初步应用。[结果]抗体的偶联水平为18 000,对BSA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BSA质量浓度在6.25400 ng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高艺平 王浩 李新宇 高亮
基于深度智能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研究在制造业中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深度智能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在现代工业质检中的重要性,对现有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深度智能视觉以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为技术基础,为不同工业场景提供高精高效的表面缺陷检测算法。本文从检测细粒度的角度将表面缺陷检测分为表面缺陷分类、定位、分割检测3个部分,并分别对分类、定位、分割方法进行系统综述,梳理现有表面缺陷检测研究的问题和思路。分类检测针对数据和缺陷图形特征问题进行研究,因其基础性和易拓展性于不同工业场景的应用呈现分散发展;定位检测以模型框架、矩形框检测和标注成本为主要问题,表现出追求轻量化和特征融合机制的研究趋势;分割检测更关注图像细节特征。通过研究分类、定位、分割的多任务模型框架以探索分类、分割检测之间的互补性。最后总结目前表面缺陷检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琦 周德强 盛卫锋 左文娟 朱家豪
[目的]针对苹果无损检测过程中表面缺陷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CS-YOLO的苹果表面缺陷检测方法。[方法]首先为提高网络对表面缺陷细节特征的提取能力,设计了一种基于Dense模块以及SE模块的深浅特征选择模块DSCS(Deep and shallow feature selection module),采用DSCS替换Backbone中的C3模块,在保留表面缺陷浅层信息的基础上强化对重要特征的学习,并起到削弱冗余特征的作用;针对由于Backbone与Neck部分输出信息过多导致的参数耦合问题,利用解耦头原理对Head层部分进行分层预测。同时采用ELU激活函数改进原有解耦头,简化了末端结构,使网络训练更加容易;最后针对表面缺陷标注困难的问题,采用Wise-IoU损失函数代替CIoU损失函数,为不同质量的标注提供非线性增益,实现网络的动态聚焦学习。[结果]试验结果表明,DSCS-YOLO对苹果表面缺陷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0.9%,相较于YOLOv3-tiny、YOLOv5s、YOLOX-s以及SSD分别提高了4.5%、1.9%、6.3%、16.3%。[结论]改进后的DSCS-YOLO提高了YOLOv5s算法的精度,实现了苹果表面缺陷的精准识别。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旭志 刘文文 丁东生 郭萌萌 赵俊 曲克明
研究了表面活性效应对强力霉素(DOC)伏安行为的影响及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该分子的伏安检测方法。以B-R缓冲溶液(p H=2.0)为支持电解质,2.0×10-4 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存在将明显有助于DOC的富集。在该实验条件下,DOC在导电碳黑糊电极上发生1质子、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氧化,过程受扩散控制。对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浓度、缓冲液种类及p H值、富集电位及时间等影响伏安分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条件下,DOC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7-2.3×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5×10-8 mol/L(S/N=3)。将该电化学方法应用于淡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广涛 俞国胜
为提高造林机械的自动化水平,需要在检测、控制和机械设计等各方面进行研究.该文就造林机械在自动检测方面的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了运用超声技术对造林地植苗点进行选择这一方法,并从超声检测理论上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搭建了一个用于进行模拟实验的检测系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认为将超声技术运用到造林机械的自动检测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
超声检测 自动化造林机械 单片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改青 王林枫 李文清 朱河水 付彤 廉红霞 张立阳 滕战伟 张黎杰 任宏 徐新颖 刘新鹤 魏钰轩 高腾云
【背景】昼夜节律是生物界普遍经历的自然现象,随着昼夜节律的变化,生物细胞内部发生着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并对动物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也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生产和繁殖等活动。牛奶是人类喜爱的接近完美的食物,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多年来,人们对牛奶的认识仅停留在营养层面,而忽略昼夜节律对牛奶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对昼夜牛奶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研究,提出根据牛奶不同时段的生理功能收集牛奶,为昼夜牛奶的分类加工和科学饮用奠定了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夜间(5:00,产生时间21:00-5:00)和白天(13:00,产生时间6:00-13:00)的牛奶检测其营养组成,并通过脂质组学检测牛奶脂肪酸组成。提取上清液检测牛奶的理化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褪黑素(melatonin,MT)、生长激素(G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N)等代谢相关激素和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等免疫相关因子,并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昼夜牛奶中总的脂肪、蛋白、乳糖和固形物差异不显著,但昼夜牛奶的理化特性差异显著,夜间牛奶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显著高于白天牛奶,其中的褪黑素和免疫活性物质(IFN-γ)等的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热休克蛋白等显著降低。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夜间牛奶和白天牛奶有36种差异代谢产物,除3种代谢物夜间含量低于白天外,其余33种代谢物夜间牛奶的含量均高于白天,这些差异代谢物包括糖类(二羟丙酮磷酸、D-葡萄糖-6-磷酸、D-乳糖、2-乙氧基乙醇、二羟基丙酮、乙酰磷酸、阿坎酸、α-D-葡萄糖、D-半乳糖醛酸、棉子糖等),脂类(DL-2-羟基丁酸、顺式-9-十六烯酸、胆汁酸、十八碳四烯酸(Stearidonic Acid, SDA)、十四碳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十三烷酸、肌醇),氨基酸类(L-瓜氨酸、D-鸟氨酸、N6-乙酰基-L-赖氨酸、D-脯氨酸、牛磺酸、乙酰基神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二肽等氨基酸)及芳香化合物类(S-甲基-5'-硫代腺苷、2'-甲氧基胞苷、2-脱氧尿苷)等,其中脂类中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如顺式-9-十六烯酸、十八碳四烯酸、十四碳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脂质组学研究发现有21类1 094种脂质分子,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鞘磷脂(SM),神经酰胺(Cer), O-酰基-ω-羟基脂肪酸(OAHF)和二酰基甘油(DAG),其中组成TG的脂肪酸为379种,占34%,其组成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昼夜节律显著地影响牛奶的营养组成、理化性质和小分子物质的组成,牛奶的分类、加工和食用应遵循其自身特点,以发挥其内在的生理功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丽 赵岳 张素霞 程林丽 王莹
建立检测牛肉、牛奶中氮氨菲啶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乙腈-甲醇(含0.125 mol/L甲酸铵)溶液(体积比50∶50)提取试样中的氮氨菲啶。提取物经40℃下蒸干、甲醇溶解和正己烷除脂后,采用ODS-3 C18色谱柱,以甲醇-0.1%(体积分数)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分离药物与样品基质,在380 nm的紫外检测波长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氮氨菲啶在0.005~1.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对空白牛肉、牛奶进行20~500μg/kg的药物添加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0.3%~93.0%,日内变异系数为2.8%~5.3%,日间变异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