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6)
- 2023(2152)
- 2022(1737)
- 2021(1561)
- 2020(1197)
- 2019(2609)
- 2018(2376)
- 2017(4727)
- 2016(2600)
- 2015(2921)
- 2014(2792)
- 2013(2907)
- 2012(2856)
- 2011(2641)
- 2010(2622)
- 2009(2352)
- 2008(2209)
- 2007(1962)
- 2006(1765)
- 2005(1721)
- 学科
- 济(12258)
- 经济(12245)
- 业(8462)
- 管理(7602)
- 农(6369)
- 方法(4905)
- 数学(4556)
- 数学方法(4523)
- 企(4376)
- 企业(4376)
- 农业(4210)
- 业经(3060)
- 学(2826)
- 财(2711)
- 中国(2671)
- 贸(2472)
- 贸易(2471)
- 发(2454)
- 易(2426)
- 地方(2295)
- 技术(2292)
- 生产(2281)
- 土地(2271)
- 环境(2255)
- 资源(2209)
- 出(1941)
- 服务(1830)
- 财政(1807)
- 政(1700)
- 农业经济(1564)
- 机构
- 学院(40641)
- 大学(40085)
- 济(19368)
- 经济(19045)
- 研究(17289)
- 管理(14822)
- 农(14575)
- 中国(13309)
- 理学(12953)
- 理学院(12813)
- 管理学(12623)
- 管理学院(12568)
- 农业(11939)
- 科学(11386)
- 业大(9771)
- 所(9661)
- 京(9595)
- 研究所(8933)
- 农业大学(7534)
- 中心(7468)
- 财(7290)
- 江(6580)
- 科学院(6559)
- 业(6110)
- 院(6090)
- 省(6076)
- 经济学(5812)
- 财经(5713)
- 北京(5650)
- 经济管理(5370)
共检索到62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川 刘永功 王莉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部门而从事非农生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同时不同作物之间由于比较利益,农业生产结构也逐渐改变,经济作物、玉米等收益较高的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而小麦和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则不断减少。由此导致了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下滑,对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形成威胁。本为通过分析上述原因,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对小麦和稻谷的补贴力度,制定倾向于粮食作物的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供给,缓解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比较收益 补贴倾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璐 武功文 张焱 吴春梅
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涛 于晓 李海英
采用近10年内蒙古地区太阳辐射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计算了光能利用效率,并归纳了其区域分布特点: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光能利用率东部均高于中、西部,从总体上看,玉米的光能利用率最高,其次是小麦,再次是谷子和整个粮食作物平均值。
关键词:
光能资源 分布特点 利用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菲 谭晓东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DEA-BCC模型,对2007-2014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可变规模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静态评价,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0.918)和规模效率(0.948)双重作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0.868)处于非DEA有效。粮食作物生产水平落后和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共同导致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非有效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菲 谭晓东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DEA-BCC模型,对2007-2014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可变规模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静态评价,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0.918)和规模效率(0.948)双重作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0.868)处于非DEA有效。粮食作物生产水平落后和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共同导致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非有效配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聂雷 郭忠兴 汪险生 何如海
本文运用重心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及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探讨了重心演变规律,凝练了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演变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经济结构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向北移动,年均移动距离28.03 km。分品种来看,稻谷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向东北移动;玉米和大豆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在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上来回移动,呈现区间震荡特征;小麦的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稳定徘徊。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年均移动距离波动程度显著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玉米、稻谷、大豆、小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振斌
不少人认为,大城市、特大城市凭借种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对城市建设资源形成了一定的"虹吸效应",客观上使中小城市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掣肘。事实上,这一判断有待商榷:西部大开发政策牵动了包括西部中小城市在内的西部大投资,中小城市投资凹地对固定资产投资同样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下一步,应改变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之间和东部地区小、中、大、特大城市之间固定资产投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变逆向分配为正向分配,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各类城市和东部地区小城市倾斜。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中小城市 倾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建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信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信贷计划在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调整经济结构,引导资金流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进和加强农业信贷计划管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农业,是在我国商品市场和资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间接调控手段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促进信贷向农业倾斜的有效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1)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kg/(hm~2·10 a);(2)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3)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4)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万志刚 张贵生
近年来,湖南省石门县积极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整合资金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大粮食高产示范片创办力度,建立农业招商项目库吸引资本下乡,有力地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但随着农业生产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益、缺劳力的特征日益凸显,促进粮食生产依然面临一些困难。一是补贴方式不当导致激励功能减弱。目前,基层执行粮食补贴是按二轮承包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涛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会影响农业资源的消耗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以粮食种植结构无调整为参照情景,一定产量下,1996-2015年,在国家层面,因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消耗的节省量约占现期需求量的4%左右。在区域层面,从结构调整对种植面积的减省效应看,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地区;从对水资源消耗的减省效应看,北方贫水区也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干旱度最高的西北地区最高。期间区域分品种粮食生产广泛受到作物种植比例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充分利用好南方水热资源,恢复水稻生产,主要取决于稻米需求及其种植效益,而北方地区则要尽可能按降水规律调整农作制度,合理控制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涛 于晓 李海英
利用 1991~ 2 0 0 0年内蒙古地区气温、降水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 ,分别给出热量和降水量的利用效率 ,并根据综合指数对光、热、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作出综合评价 ,得出了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布 :粮食、玉米和小麦除黄灌区外东部平均综合利用效率高于中西部 ,谷子则中西部高于东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宇 宋振伟 陈武梅 邓艾兴 陈阜 张卫建
阐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我国2006年县(市)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为基本单元,系统分析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明显,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差异。但综合分析发现,水稻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的地区为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其指数分别达到了1.45、1.30和1.14;小麦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的地区为西北和华北地区,优势指数分别为1.33和1.02;玉米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地区为华北和东北地区,优势指数分...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区域布局 县域 比较优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杰 武拉平
本文利用H-P滤波法和B-P滤波法测定了1949—2006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波动周期,并与粮食总体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水稻的波动周期与粮食总体波动周期最为一致,小麦和玉米差异相对较大;小麦的波动周期与粮食总体波动周期关联度最小;而玉米的波动幅度最大。水稻是调整粮食波动最直接、明确的手段;小麦则具有"反周期"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滑粮食波动;而玉米的稳定将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粮食波动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宇 宋振伟 邓艾兴 陈武梅 陈阜 张卫建
阐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格局的区域变化特征,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决策意义重大。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数据为基础,对1981—2008年我国七大粮食主产区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产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水稻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偏移了275和218 km,小麦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则分别向东偏南和正南方向偏移了58和101 km,而玉米的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向北偏东方向移动了184和123 km;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关键驱动因素,总人口、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投入量以及...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空间格局 生产重心 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