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1)
- 2023(8375)
- 2022(6915)
- 2021(6773)
- 2020(5539)
- 2019(12484)
- 2018(12674)
- 2017(22040)
- 2016(13306)
- 2015(14660)
- 2014(15221)
- 2013(13980)
- 2012(13023)
- 2011(12082)
- 2010(12472)
- 2009(11128)
- 2008(10929)
- 2007(10098)
- 2006(9042)
- 2005(8560)
- 学科
- 济(37275)
- 经济(37210)
- 管理(30935)
- 业(26848)
- 企(22185)
- 企业(22185)
- 教育(21571)
- 中国(17709)
- 学(14970)
- 方法(13943)
- 理论(12769)
- 制(11649)
- 财(11336)
- 数学(11319)
- 农(11160)
- 数学方法(11065)
- 教学(9095)
- 体(8562)
- 业经(8528)
- 银(8444)
- 银行(8423)
- 行(8109)
- 技术(7869)
- 地方(7701)
- 融(7479)
- 金融(7472)
- 发(7106)
- 农业(6876)
- 和(6603)
- 务(6417)
- 机构
- 大学(179763)
- 学院(173739)
- 研究(66814)
- 济(56199)
- 管理(56197)
- 经济(54359)
- 理学(47115)
- 理学院(46353)
- 管理学(45159)
- 中国(44867)
- 管理学院(44782)
- 科学(42121)
- 京(41421)
- 范(34721)
- 所(34508)
- 师范(34396)
- 教育(33438)
- 农(31820)
- 研究所(31421)
- 江(30783)
- 财(30254)
- 中心(30173)
- 师范大学(28024)
- 北京(26967)
- 业大(26071)
- 农业(25079)
- 技术(24741)
- 院(24191)
- 州(24129)
- 财经(23068)
- 基金
- 项目(112428)
- 科学(88811)
- 研究(86026)
- 基金(77611)
- 家(68902)
- 国家(68209)
- 科学基金(56588)
- 社会(50890)
- 教育(48046)
- 社会科(47694)
- 社会科学(47681)
- 省(45303)
- 划(41069)
- 基金项目(39370)
- 编号(37341)
- 自然(36312)
- 自然科(35535)
- 自然科学(35522)
- 自然科学基金(34888)
- 成果(34552)
- 资助(31668)
- 课题(29805)
- 重点(27171)
- 部(26177)
- 年(24752)
- 发(24355)
- 性(24002)
- 创(23106)
- 项目编号(22777)
- 教育部(22448)
共检索到285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德刚
网络能够将各种传播形态和方式集于一身,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灵活性,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网络载体的传播优势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方式,以网络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巧妙设置媒介议题,并选择合适的隐体,疏通和引导网络舆论,在网络载体上开展润物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网络载体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意见领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丽芳 王秋菊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逐步发展,微博成为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以微博为载体开展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微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利用关注功能紧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人群,利用评论功能和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利用转发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严格监督和管理微博运营人员,形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等。
关键词:
微博 载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晓莉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显性教育,还应该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从知识、环境、活动、职业四个层面构建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雨林
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是承载符合时代价值取向的思政教育理念,并能为教育者所用的文学艺术形式。新时代思政教育不仅可以通过课上教学的形式展开,还可以借助思政教育文艺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可度,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思政教育内容的行动力。由杨海军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载体研究》一书,从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是什么”“何以能”“有何用”“如何用”“朝哪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思政教育情感载体的内涵、价值、运用方式与方向。结合书中观点与具体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文章就其特点与功能展开探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杜宇佳 黄冬霞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加强的途径在于利用校园网络,搭建学习教育平台;利用网络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利用qq、微博、微信等载体,传播正面信息;提高大学生对网络隐性教育的自主认识。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戴跃侬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新,博客(Blog)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正在崛起,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对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当积极探索这一新的网络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从蓉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日趋明显。文章以分析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阐述了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推进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加大校园网络监管力度等有利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俊清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的优势,从“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三方面深入研究,做好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昌海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变革,催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实践及应用。探索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及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初森
本文对如何开发和应用以校园物质环境、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精神为载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从而提高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医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应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娜 刘海峰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在于其教育方法的隐蔽性、教育过程的浸润性、教育对象的弥散性和教育结果的愉悦性,微博平台的隐蔽性、浸润性、弥散性、愉悦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等特点,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契合并成为重要教育平台。通过隐性微博团队的创设、跟进和管理微博的教育艺术以及及时的网络舆情的监察三个关键因素,有效发挥隐性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琳琳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从本质上说是对学生的一种价值影响,以其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基于此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特点,高职院校应以实践育德、生活育德、岗位育德和自我育德为基本取向,从物资-空间、组织-制度、职业-情境和文化-心理四个层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同时建立针对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实施过程、学生评价的监控管理体系,保障隐性思想政治课程有效实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凤梅 王弘 陈静
针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研究多囿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与氛围,带有明显的显性思维痕迹与意识。应以"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拓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同辈群体的影响、校史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禹 孙宝成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等特征。针对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运行机制不当、教育途径缺乏灵活性、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网络思想教育的复杂性等种种问题,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增强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度、发挥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充分挖掘网络教育阵地作用四方面出发,创新大学生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 途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志强 陈立
电子科技大学以教育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为契机,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以及机制建设入手,努力提升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水平,有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从而促进教育、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力争在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成为国内高校的一面旗帜。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