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7)
2023(12976)
2022(11037)
2021(10074)
2020(8509)
2019(19527)
2018(19376)
2017(36848)
2016(20613)
2015(23253)
2014(23816)
2013(23507)
2012(22650)
2011(20710)
2010(21183)
2009(19628)
2008(19609)
2007(18038)
2006(15792)
2005(14679)
作者
(64875)
(54482)
(54020)
(51474)
(34667)
(26314)
(24834)
(21350)
(20619)
(19745)
(18714)
(18281)
(17597)
(17493)
(17381)
(16767)
(16670)
(16061)
(15910)
(15603)
(13832)
(13823)
(13426)
(12440)
(12377)
(12363)
(12257)
(11969)
(11245)
(11161)
学科
(89484)
经济(89386)
管理(53494)
(52498)
(39896)
企业(39896)
方法(34827)
数学(30244)
数学方法(29944)
中国(26982)
(26458)
地方(24240)
(20968)
(20741)
业经(19177)
(18296)
农业(17596)
(16463)
银行(16411)
(16048)
金融(16039)
(15850)
(15841)
贸易(15831)
(15246)
理论(13504)
(13458)
地方经济(13257)
环境(13194)
(13150)
机构
学院(302432)
大学(300584)
(120293)
经济(117415)
研究(113455)
管理(106526)
理学(89808)
理学院(88639)
管理学(86848)
管理学院(86304)
中国(85138)
科学(73097)
(66839)
(64626)
(61513)
(56520)
研究所(55832)
农业(51413)
中心(51267)
业大(50462)
(49057)
财经(43619)
北京(42473)
(41687)
师范(41157)
(40258)
(39344)
(39142)
(38124)
经济学(36431)
基金
项目(195497)
科学(150304)
研究(139220)
基金(136988)
(122404)
国家(121359)
科学基金(100211)
社会(84807)
社会科(80180)
社会科学(80155)
(79348)
基金项目(71906)
(67074)
自然(65261)
教育(64076)
自然科(63710)
自然科学(63682)
自然科学基金(62523)
编号(57205)
资助(56940)
成果(47730)
(47233)
重点(45434)
(42316)
课题(41544)
(39961)
计划(38022)
创新(37538)
科研(37514)
发展(36834)
期刊
(141255)
经济(141255)
研究(90275)
中国(68925)
(60469)
学报(56481)
科学(48346)
(44258)
农业(41210)
大学(40727)
管理(38833)
学学(38408)
教育(36798)
(31033)
金融(31033)
技术(26534)
业经(24349)
经济研究(22603)
(22160)
财经(21705)
问题(18852)
(18677)
(16100)
图书(15060)
业大(14979)
(14710)
技术经济(14641)
科技(14235)
商业(14065)
资源(14037)
共检索到471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子琪  王伟苹  赵宏强  王皓  韩笑  杨洛淼  辛威  刘化龙  郑洪亮  王敬国  
为定位控制水稻发芽期和芽期耐冷性的QTL,探究其遗传机制,以耐冷性强的粳稻品种彩稻为母本、耐冷性弱的籼稻品种WD为父本杂交衍生的含有189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平均发芽天数、成苗率、芽期耐冷级别为鉴定指标,结合978个Bin标记,运用IciMapping 4.2对发芽期和芽期耐冷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2对与芽期耐冷有关的上位性QTL,LOD值分别为5.70,5.55,贡献率分别为13.22%,39.87%;此外,还检测到5个与水稻发芽期耐冷相关的QTL、5个与水稻芽期耐冷相关的QTL。这些QTL位于1,3,5,8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55~7.07,表型贡献率为6.41%~17.17%。其中,qLTG3在5个发芽期耐冷性QTL中表型贡献率最高,且与芽期耐冷性相关;qCTP1-2在5个芽期耐冷性QTL中表型贡献率最高;qCTB1、qCTP1-2和qLTG8等3个QTL未见报道。研究检测到的QTL以及上位性QTL,可为后续水稻耐冷性的遗传研究以及改良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棋  范淑秀  郭江华  陈兆赫  梁银培  刘振宇  殷业超  王嘉宇  
为定位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QTL,鉴定新的耐冷基因位点,丰富水稻耐冷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以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品种泸恢99(Luhui 99,R99)和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Shennong 265,SN265)杂交衍生的144个F8稳定遗传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试验材料,以低温条件下水稻种子发芽率和苗期叶片赤枯度为耐冷性鉴定标准,采用QTL Ici Mapping v3. 0软件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控制发芽期耐冷性的QTL和1个控制苗期耐冷性QTL,分别位于第3,5,9染色体上,命名为q LTG-3、q LTG-5、q SCT-9,3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 60,2. 73,2. 52,加性效应为0. 09,-0. 10,-0. 0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 02%,14. 07%,12. 18%。其中,检测到控制发芽期耐冷性的q LTG-5位于分子标记R5M13~RS8,遗传距离约8.0 c M,该区间未见相关水稻耐冷性QTL的报道,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发芽期耐冷性的QTL位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刘进  王嘉宇  毛艇  陈温福  
以籼稻七山占(Qishanzhan)和粳稻秋光(Akihikari)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穗长、穗重、颖花数等11个穗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部性状的QTL,包括2个穗长QTL,1个穗重QTL,2个一次枝梗数QTL,2个二次枝梗数QTL,2个颖花数QTL,3个结实率QTL,1个千粒重QTL和1个着粒密度QTL,它们分布于第1,3,4,5,6,7,11,12号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穗部性状的QTL多分布在第1号染色体上,数量占总数的40%以上,表明1号染色体相关基因的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霞  王松凤  江玲  万建民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65个株系,以芽期冷害死苗率为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对芽期耐冷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R IL群体中检测到3个芽期耐冷性QTL,位于第5和第12染色体上(第5染色体上存在2个位点),分别命名为qCTBP5-1、qCTBP5-2和qCTBP12,其LOD值为4.7、2.9、2.9,解释表型变异的19.21%、12.00%、12.21%。qCTBP5-2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来自粳型耐冷亲本Asom inori,qCTBP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乔永利  韩龙植  安永平  张媛媛  曹桂兰  高熙宗  
以籼粳交密阳23号/吉冷1号的F2:3代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有97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在5℃低温条件下,对F3家系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芽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芽期耐冷性在F3家系群中呈单峰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芽期耐冷性有关的QTL3个,分别位于第2、4和7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11.5%~20.5%。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RM273~RM303的qCTBP4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最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亚杰  杜永臣  侯喜林  王孝宣  高建昌  国艳梅  
以耐盐性差异显著的野生契斯曼尼番茄LA0317与栽培番茄9706为亲本材料,建立了包含130个BC2S3单株的高代回交群体,利用55个SSR标记和26个CAPS标记构建了番茄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多QTL区间分析法,检测到与发芽期耐盐性相关的9个QTLs。其中,利用24 d发芽指数在第2,7,10,11染色体上检测到5个耐盐QTLs,利用24 d发芽率在第1,3,8,12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QTLs。此外,研究获得了14个发芽期表型和QTLs分析均耐盐的株系,为利用野生契斯曼尼番茄创造优良耐盐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素兰  江玲  王益华  刘世家  刘喜  翟虎渠  万建民  
利用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进行低温发芽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利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6软件,对控制水稻种子低温发芽力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温发芽力QTL分布于第1、5、6、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qLTG-5(C597-R3166)和第9染色体上的qLTG-9(R79-C385)在低温萌发过程中持续表达。qLTG-5只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稳定表达,表明此位点可能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qLTG-9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均稳定表达,表明该位点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小蛟  张涛  蒋开锋  杨莉  曹应江  杨乾华  游书梅  万先齐  罗婧  李昭祥  高磊  郑家奎  
【目的】对水稻F8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长QTL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相同亲本衍生的不同群体的遗传图谱、QTL位置、QTL效应的异同,鉴定稳定表达的穗长QTL,以期增加对穗长遗传行为的了解,且有助于通过分子聚合育种手段改良穗长性状。【方法】以籼稻品种泸恢99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测序)为亲本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188个家系为研究材料,利用包含207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软件QTLNetwork 2.0,对水稻穗长QTL进行定位和效应分析,并比较分析F8、F2群体的QTL定位和遗传图谱异同。【结果】在F8群体中检测到7个与穗长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2、3、...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海涛  苏展  曹萍  郭玉华  
针对内陆苏打盐碱土pH值高的特点,分别利用0.30mmol·L-1NaCl和0.15mmol·L-1Na2CO3作为胁迫条件,研究了籼粳杂交形成的DH群体的芽期和苗期相关性状的伤害率。结果表明:各性状盐碱伤害率株系间存在明显分离,且Na2CO3伤害率明显高于NaCl,NaCl胁迫条件下芽期和苗期伤害率平均值为8.70和24.93,Na2CO3胁迫条件下分别为19.38和59.73。芽期和苗期的综合伤害率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比较发现芽期和苗期的耐盐碱性并不一致。NaCl和Na2CO3伤害差株系间存在很大差异,说明不同株系对碱性胁迫反应存在遗传差异,芽期和苗期的伤害差分为4个级别,其中芽期和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芳  张善磊  赵庆勇  周丽慧  赵凌  姚姝  张亚东  王才林  
水稻耐盐遗传位点的发掘可为其耐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基因资源。利用一套以9311为背景亲本导入了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为试验材料,对芽期耐盐性进行快速鉴定,并分析了耐盐QTLs。结果表明,9个CSSLs表现出显著耐盐性,经过遗传背景的高密度分子标记检测,利用代换作图方法定位到4个芽期耐盐相关QTLs,分别位于水稻第1,2,4和11号染色体上,命名为q SAT1、q SAT2、q SAT4和q SAT11,其中q SAT1在含4个重叠片段的CSSLs中被检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庆才  朱克永  陈祖武  曾曙珍  
利用典型粳稻品种北海289和典型籼稻品种Dular杂交的118个F2分离群体为材料,构建了一张包含79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以低温下幼苗生长高度、叶绿素含量、致死温度处理后的枯萎和死苗为耐冷性指标,进行了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以低温下幼苗高度为指标,定位了3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3和9上的3个QTLs;而在染色体2,8,9和11上分别检测到与低温下叶绿素含量有关的4个QTLs;用枯萎和死苗定位的4个QTLs则分别位于染色体5,9和12(两个)上.这些QTLs控制的表型变异最小的仅为3.82%,最大的达34.66%.位于染色体9上的RM160位点是一个同时具有抵御低温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寻梅梅  江玲  刘世家  陈平  王茂青  翟虎渠  万建民  
以98个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 ILs)组成的群体为材料,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25℃正常条件下培养水稻幼苗至二叶一心期,6~10℃低温处理7 d,之后缓慢升温至25℃,缓苗4 d,调查死苗率,并以死苗率作为苗期耐冷性强弱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98个B ILs的苗期耐冷性表现。采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 a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个苗期耐冷性QTLs,分别位于第2和第3染色体上,命名为qSCT 2和qSCT 3。2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81和2.8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王嘉宇  柴永山  孙玉友  孙国宏  冯章丽  陈温福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粒形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s,包括3个粒长QTLs,11个粒宽QTLs和13个粒厚QTLs,它们分布于第1,2,3,4,5,11和12号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14.45%~38.48%,28.98%~52.36%和38.77%~44.23%的表型变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第3,5和12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晓晔  朱丹  喻辉辉  龚亮  徐才国  张启发  
在海南岛冬季短日照条件下,分2次种植珍汕97和明恢63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超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检测抽穗期QTL,将结果与武汉夏季长日照条件下7组抽穗期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探究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QTL的差异。两地结果的主要差别在于:武汉长日照条件下抽穗期的主效QTL定位在第7染色体着丝粒附近,但该QTL在海南短日照条件下无显著效应;在海南条件下检测到第6染色体物理位置9.12~9.65 Mb处一个效应很大的QTL,在武汉条件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该群体抽穗期的遗传研究,增进了对水稻长短日照条件下抽穗期遗传基础的理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匡勇  罗丽华  周倩倩  何云丽  范锡麟  肖应辉  
利用由大穗籼稻品系1126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F7)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调查每穗总粒数、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对4个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与一次枝梗数以外,其余性状均呈1%显著水平的两两正相关,其中二次枝梗数对于增加每穗总粒数的作用最大。遗传分析表明,每穗总粒数遗传由2对具有重叠作用的主基因控制;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由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二次枝梗由4对主基因(2对等效)+加性多基因控制。4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