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0)
2023(10553)
2022(9595)
2021(9227)
2020(7570)
2019(18151)
2018(17772)
2017(33209)
2016(18404)
2015(20838)
2014(21029)
2013(20790)
2012(19259)
2011(17440)
2010(17197)
2009(15584)
2008(15000)
2007(12446)
2006(10836)
2005(9510)
作者
(54234)
(45003)
(44384)
(42524)
(28642)
(21730)
(20208)
(17818)
(17248)
(15988)
(15716)
(15114)
(14229)
(14220)
(13897)
(13717)
(13538)
(13201)
(12874)
(12813)
(11259)
(10911)
(10831)
(10269)
(10092)
(10066)
(9994)
(9862)
(9091)
(8874)
学科
(72658)
经济(72587)
管理(49881)
(47462)
(38615)
企业(38615)
方法(32794)
数学(28475)
数学方法(28171)
(20196)
地方(20134)
(18317)
中国(18196)
(17340)
业经(15270)
农业(13827)
(12960)
贸易(12951)
(12506)
环境(12478)
(12214)
(11259)
理论(11258)
财务(11201)
财务管理(11182)
(10926)
技术(10784)
企业财务(10652)
地方经济(10142)
(9973)
机构
大学(254422)
学院(252874)
管理(101936)
(95016)
经济(92840)
研究(89903)
理学(88634)
理学院(87564)
管理学(85973)
管理学院(85537)
中国(64790)
科学(59580)
(55689)
(46122)
(44736)
研究所(42672)
业大(41717)
(41468)
中心(40458)
(40177)
(35279)
农业(35235)
师范(34938)
北京(34676)
(33338)
财经(33299)
(30280)
(30152)
师范大学(28577)
(27281)
基金
项目(183233)
科学(142899)
基金(131599)
研究(131254)
(116338)
国家(115401)
科学基金(98100)
社会(79613)
社会科(75275)
社会科学(75253)
(72623)
基金项目(71623)
自然(66663)
自然科(64973)
自然科学(64959)
自然科学基金(63732)
(61496)
教育(58664)
编号(54105)
资助(53559)
成果(42688)
重点(41544)
(39328)
(39320)
(37446)
课题(37085)
科研(35352)
创新(34983)
计划(34511)
大学(33161)
期刊
(103507)
经济(103507)
研究(72826)
中国(48494)
学报(44593)
科学(40950)
(39192)
管理(35706)
大学(32157)
学学(30090)
(29970)
农业(27828)
教育(27719)
技术(20997)
(18234)
金融(18234)
业经(16959)
图书(16166)
资源(15730)
经济研究(15597)
财经(14983)
(14785)
理论(13466)
科技(13371)
问题(13236)
实践(12672)
(12672)
(12563)
(11830)
林业(11663)
共检索到369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良温  杨改河  李轶冰  师江澜  史纪安  
利用江河源区东北部600余年的祁连圆柏树木年轮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历史时期5月份平均气温和5~9月份降水量进行了重建。结果表明,江河源区东北部地区600余年来的气候呈波动变化,气温的上升和下降并不连续,5月份气温距平变化的幅度一般为±1.0℃,5年滑动平均值一般为±0.5℃,气温的年际波动值远大于其长期变化值。逐年雨季(5-9月份)的相对降水量一般为0.8~1.1,5年滑动平均为0.90-1.05,且600余年来相对降水量小1.0的时间较相对降水量大于1.0的时间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良温  杨改河  冯永忠  任广鑫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区域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温湿变化的差异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影响。探讨江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江河源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2年来该区域不同站点和整个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江河源区全区及各站点的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升幅随站点位置、季节的不同而变化,气温最高年份大多出现在最近十多年间;1980年以来,源区和大多数站点的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暖季降水量普遍减少,冷季降水量则有不同程度增加;蒸发量年际间波动大,变化规律复杂,但2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秀卿  杨改河  王得祥  任广鑫  
 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将江河源区的天然植被划分为森林植被区、灌木与灌丛植被区、草原植被区、草甸植被区、荒漠植被区和湿地植被区6个区,并分析了各植被区的分布范围及其优势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得祥  李轶冰  杨改河  
 在了解目前国内外对青藏高原研究,尤其是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现阶段关于江河源区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杨世琦  王得祥  
 通过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确定江河源区主要包括江源地区和河源地区,江源地区主要指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其流域面积约为19.4578万km2;河源地区主要指黄河源区,其流域面积为12.3612万km2(不包括甘川大转弯);江河源区流域面积在青海省境内为31.8190万k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轶冰  杨改河  王得祥  
为了客观评价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位”的概念,并从区内、青藏高原、黄河与长江流域3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生物和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参与青藏高原独特的水文循环及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受青藏高原的影响,江河源区对黄河流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水量上(48.3%),而对其泥沙及长江流域的水量(1.8%)和泥沙量的输出影响均较小。因此,应正确对待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地位,不应夸大局部作用,仍需关注其独特性与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世晓  赵新全  孙平  赵同标  
广袤的草地、特有的高寒湿地以及丰富而有又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江河源区重要的自然生物资源。草地占江河源区总土地面积的 84 .5 3% ,是源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江河的源头区域 ,为江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无可替代的服务。江河源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寒湿地主要分布区 ,湿地总面积达 80 0 0km2 。江河源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特有动、植物种类 ,源区约有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 1 33、2 4 9和 2 1 9种 ,牧草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和观赏植物约 80 0、80 8、80和 4 0 0种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永忠  朱芬萌  王得祥  杨改河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将其划分为7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改河  王得祥  李轶冰  
 回顾了建国后青藏高原研究的历程,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了"江河源区"的称谓、范围、经济生态区划、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和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问题、气候演变规律、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判、重大工程和旅游活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地位等11个方面的科学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予以适当经济补偿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要。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以江西东江源国家级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在江河源头区域实施生态补偿的现实必要性及其政策法律依据;根据"受益者补偿"的原则,确定了东江源生态补偿主体和受体;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工业发展机会成本法"测算出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51 335.2万元;以水量、水质和用水效益三个指标为基础,建立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分担模型并测算出流域下游地区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年分担份额为10 861.33万元,就东江源区域实施生态补偿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海彦  杨改河  王得祥  冯永忠  任广鑫  
对江河源区草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分析江河源区草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人口增加、草地退化和草畜矛盾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才建设、科技支持、引进生态补偿机制、休牧育草、进行生态移民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天然草场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纪安  刘玉华  师江澜  杨改河  王得祥  
在青海省土地资源详查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分区图的基础上,借助G IS技术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污染负荷5个方面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偏差,综合评价指数处于差和较差的区域面积占江河源区总面积的83.3%;在空间分布上,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南部到中西部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行政区县(乡)主要集中于江河源区的中西部,而江河源区东南部部分行政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胥鹏海  冯永忠  杨改河  温秀卿  王得祥  
 通过对江河源区区域内水环境所包含的大气降水、冰川冻土、地表径流、沼泽湖泊等4个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江河源区水环境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降水逐年变化呈现波动,增减不明显,Cv值为0.15~0.55;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9月;2地表径流受降水、冰雪融水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呈"单峰型"曲线;3冰川冻土明显减少,作为径流稳定补给的冰雪融水已出现年际间的丰枯变化;冻土层温度上升0.5~1℃,厚度减小了10~20m;4沼泽湖泊数量急剧减少,面积变小甚至干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轶冰  杨改河  王得祥  
江河源区的干湿变化关系到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安全。利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对江河源区18个站点1961-2002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PER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中, 前19年的趋势线基本上高于后23年的趋势线,多数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缓慢波动上升;在空间上体现为从东南向西北干燥度逐渐增加,干湿变化的幅度亦增加。根据江河源区PER大小、变化趋势及变幅,可将源区分为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3组;在变化过程中,西北部和东南部干湿差异有缩小的趋势。根据Holdridge模型模拟、NPP 估算、AVHRR/NDVI计算和土地覆盖变化等相关研究可知,这种干湿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得祥  任广鑫  杨改河  冯永忠  
 在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人为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指出区域的气候变化固然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人类的生产、生活、经济和政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施加的不合理干预则是近几十年来环境急剧恶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严格行政执法、围栏禁牧、合理的载畜量和生态移民等生态环境的修复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