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3)
- 2023(5376)
- 2022(4570)
- 2021(4106)
- 2020(3614)
- 2019(7929)
- 2018(8001)
- 2017(14401)
- 2016(8333)
- 2015(9490)
- 2014(9538)
- 2013(9055)
- 2012(8627)
- 2011(8057)
- 2010(8001)
- 2009(7407)
- 2008(7050)
- 2007(6531)
- 2006(5858)
- 2005(5344)
- 学科
- 济(26829)
- 经济(26783)
- 管理(19566)
- 业(15820)
- 企(12798)
- 企业(12798)
- 学(11052)
- 方法(9778)
- 中国(8555)
- 数学(8175)
- 数学方法(8010)
- 农(7986)
- 制(7827)
- 财(6830)
- 体(6495)
- 理论(5952)
- 地方(5929)
- 贸(5635)
- 贸易(5634)
- 易(5483)
- 业经(5346)
- 融(5231)
- 金融(5223)
- 银(5134)
- 银行(5081)
- 行(4937)
- 农业(4776)
- 教育(4615)
- 和(4369)
- 策(4181)
- 机构
- 大学(117559)
- 学院(117092)
- 研究(50443)
- 济(38760)
- 经济(37598)
- 科学(36699)
- 中国(36645)
- 管理(35688)
- 农(35297)
- 理学(29806)
- 所(29344)
- 理学院(29293)
- 农业(28889)
- 管理学(28350)
- 管理学院(28172)
- 京(27927)
- 研究所(27112)
- 业大(25434)
- 中心(22018)
- 江(19797)
- 省(19308)
- 财(18547)
- 院(18231)
- 农业大学(18171)
- 室(17695)
- 北京(17557)
- 技术(17471)
- 科学院(16671)
- 业(16430)
- 范(15689)
- 基金
- 项目(81736)
- 科学(61124)
- 基金(56864)
- 家(54813)
- 国家(54416)
- 研究(51639)
- 科学基金(42966)
- 省(33471)
- 自然(31400)
- 自然科(30673)
- 自然科学(30659)
- 自然科学基金(30083)
- 划(29760)
- 基金项目(29287)
- 社会(28837)
- 社会科(27016)
- 社会科学(27008)
- 教育(24048)
- 资助(23978)
- 编号(20152)
- 重点(19810)
- 计划(19690)
- 科技(18536)
- 发(17762)
- 成果(17115)
- 部(16683)
- 创(16576)
- 科研(16383)
- 课题(16244)
- 创新(15692)
共检索到187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李学慧 董永彬 牛素贞 刘艳阳 王延召 魏蒙关 崔党群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和220个BC2S1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4个生育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利用F2:3群体共检测到4个抽雄期QTL、6个吐丝期QTL和3个散粉期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7%~18.4%,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28.9%~50.3%,11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生育期较长的亲本丹232,其余2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生育期较短的亲本N04;BC2S1群体检测到8个与4个生育期性状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5%~11.6%,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利宗 刘均革 郭晋杰 赵永锋 祝丽英 宋占权 陈景堂
以农系110为受体、农系531为供体材料,采用回交法构建了样本容量为95株的BC2F2回交群体,选取126个均匀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6个穗部性状QTL分析。结果表明,受体农系110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6个穗部性状表型值分别增加了9.4%,9.6%,4.1%,2.7%,0.35%和4.4%;构建一张含126个SSR标记的玉米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317.4cM,平均区间长18.4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了19个与玉米穗部性状有关的QTL,其中穗长QTL4个,穗粗QTL2个,行粒数QTL1个,穗行数QTL3个,百粒重QTL4个,穗粒重Q...
关键词:
玉米 数量性状位点 穗部性状 作图群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玉锁 倪西源 黄吉祥 任丽平 赵蔚 方小燕 曹明富 赵坚义
【目的】通过构建BC3F1群体对第7连锁群上一个影响油菜籽油分含量的主效QTL(A7-QTL)进行定位确认。【方法】在用SG-DH群体初定位基础上以欧洲品种Sollux为轮回亲本、目标区段含中国亲本Gaoyou等位基因片段的DH系为供体构建近等基因系。用1700个BC3F1单株基因型和其种子(BC3F2)表现型,采用WinQTLCartographer2.5和SPSS11.5软件对A7-QTL进行精细定位以及标记和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含油量QTL的置信区间在标记ZAAS849s-R131之间,范围在21.7cM左右,其LOD峰值为9.71,距离两侧最近标记RPSaA3和ZAAS839分别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朋朋 梁珊 陈兵 于莎 张椿雨 司龙亭 朴钟云
【目的】挖掘和分析芸薹种抗根肿病基因及基因间的互作关系,为芸薹种抗根肿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白菜自交系‘BJN’为母本,芜菁自交系‘Siloga’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F1单株自交获得由140个单株构成的F2群体,用于遗传图谱构建。95个F2单株及其F3家系用于抗根肿病(CR)性状的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利用1 214个分子标记和前人开发的与7个CR连锁的22个标记进行亲本间多态性筛选。根据作图群体的多态性标记基因型,采用JoinMap 4.0作图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采自甘蓝型油菜栽培地的根肿菌对2个亲本及其95个F2:3家系进行根肿病抗性鉴定。根据F3植株的发病等级,计...
关键词:
芸薹种 根肿病 QTL 上位性互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俊 王令强 何予卿
利用一个共同亲本构建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控制水稻株高和抽穗期进行基因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共定位到11个控制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和11个株高QTLs。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在珍汕97/南洋占群体内位于第7染色体RM500-RM445标记之间;在珍汕97/德陇208群体内定位于第7染色体RMRG4499-RM445标记之间。而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在2个群体中分别定位于第1染色体RM472-RM104之间和第7染色体MRG4499-RM445之间。比较定位结果发现,抽穗期主效QTL在2个群体内都被定位于第7染色体中部位置并且有共同标记RM445,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基因。说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兰孟焦 杨泽茂 石玉真 葛瑞华 李爱国 张保才 李俊文 商海红 刘爱英 王涛 袁有禄
【目的】利用SSR标记对陆海BC4F2和BC4F3代换系进行评价并检测纤维产量与品质相关的QTL,为筛选棉花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精细定位纤维品质QTL、实现分子聚合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GGT32(graphical genotyping)软件分析每个代换系的基因型组成,采用SAS PROC GLM的单向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影响各性状的QTL。【结果】检测到50个单片段代换系,其中9株含有纯合的海岛棉片段,并筛选出12个代换片段少、纤维品质优良的代换系。共检测到15个控制产量性状和19个控制纤维品质的QTL,集中分布在12个连锁群中,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在2.80%—14.13%。【结论】4个上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飞 张豪 蔡更元 陈瑶生 李加琪 王翀
【目的】鉴定影响猪重要经济性状的QTL。【方法】利用中国地方猪种蓝塘猪(16头母猪)与外来品种长白猪(8头公猪)建立了资源家系,对257头F2代个体的11个活体性状进行测定。根据美国肉畜中心(USDA-MARC 2.0)公布的猪连锁图谱,在1、4和8号染色体上大约每间隔10—20 cM选择一个微卫星标记,共21个标记,采用ABI 377 DNA序列分析仪进行微卫星基因分型,运用QTL Express软件包在http://latte.cap.ed.ac.uk网站在线分析,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体高(body height,BodyHh)的QTL定位于SSC1的68 cM处,与标记SW21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永国 王国英 王守才 魏艳玲 卢江 谢友菊 戴景瑞
研究了利用玉米85个 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玉米自交系7922与5003杂交 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8.33%的标记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而表现偏分离,发现了2个偏分离的染色体热点,即第1染色体上的 umc128-umc107和第3染色体上的 asg24-asg48,其偏分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配子体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宇昕 邹枨
【目的】玉米起源于热带地区,经过自然和人工选择,广泛的种植于温带地区。开花是玉米生长发育的中心环节,也是热带玉米向温带环境种植的主要适应性性状。鉴定玉米在驯化过程中出现的受选择基因区段,并进一步挖掘开花候选基因,为玉米的群体改良、开花遗传机理解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首先单独分析30份温带玉米自交系和21份热带玉米自交系的单倍型数据,通过过滤高缺失和等位基因频率较低的变异位点,得到高质量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标记,利用SnpEff软件对温带和热带玉米群体的基因组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功能预测。其次过滤得到同时存在于温带和热带玉米的高质量SNP标记,对温带和热带玉米的基因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确定其群体结构,之后利用群体分化指数(fixationindex,F_(ST))和群体间扩展单倍型纯合度(cross population extended haplotype homozygosity,XP-EHH)法分析温带和热带玉米群体间的选择信号分布情况,选择F_(ST)和XP-EHH值的top 1%为阈值,筛选得到受选择位点。通过对SNP进行功能注释得到温热带玉米群体受到选择的基因。利用agriGO工具对候选驯化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注释,进一步鉴定玉米驯化过程中的开花候选基因。【结果】通过对温热带玉米群体的高测序深度的SNP进行分析,发现热带玉米群体的SNP数目为14 123 408个,温带玉米群体的SNP数目为8 791 673个,鉴定到的SNP主要分布于基因间区。2个群体中均存在的SNP标记数目是204 752个。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带和热带玉米可以显著的分为两个类群。F_(ST)选择信号的top 1%是0.3593,共鉴定到557个候选驯化基因,XP-EHH选择信号法的top 1%是3.2681,共鉴定到1 913个候选基因。鉴定到多个候选基因与玉米的开花调控密切相关,包括ZmCCT9、COL1、GRMZM2G387528。如ZmCCT9抑制开花基因ZCN8的表达,导致玉米在长日照环境下出现晚花表型,是一个重要的开花调控基因;COL1与开花促进因子FT蛋白互作,加速玉米开花以适应长日照环境;GRMZM2G387528的功能注释揭示该基因是一个光敏色素互作因子,与光周期基因ZmphyB1互作。【结论】热带玉米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态性,筛选到一系列参与了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的分化候选基因,并且重点挖掘了参与其中的玉米开花调控相关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华 杨克诚
以39002和39007群体不同基本株的S166个单株及其与3个测验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198个组合为供试材料,对单株产量的配合力和供试群体S1的多态位点数,基因杂合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结果表明,39002S1单株产量GCA的表现明显优于39007S1,39002S1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基因型数、变异系数、基因杂合度等均大于39007S1,说明39002S1的遗传组成较丰富,同时表明39002S1自交后代的纯合速率可能比39007S1慢。此外,39002S1部分株系与39002S1部分株系聚在同一亚类,说明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娅楠 刘福建 王瑞霞 丁俊强 李志敏 李贤唐 吴建宇
为了探讨玉米生育期的遗传规律,以自交系N6和BT-1为亲本组配了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利用207个微卫星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生育期相关的抽雄、吐丝和散粉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并进行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染色体umc1676-umc1590区域和第2染色体的umc1422-umc1776区域存在共同控制抽雄、吐丝和散粉3个性状的稳定的QTL位点。生育期3个性状QTL的上位性分析,都检测到3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分别可以解释3.78%~5.43%,1.24%~2.36%和3.27%~4.04%的表型遗传变异。上位性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源梅 张勤 任军 周利华
【目的】研究猪F2代资源家系的群体结构对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定位的影响,为QTL定位群体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模拟的方法,模拟了18种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F0代(亲本)、F1代和F2代群体大小、F0代和F1代公母比例以及祖代QTL基因频率等6种因素对QTL定位的影响。【结果】随着F2代群体的增大,QTL检测的效率明显提高,加性效应的估计值逐渐偏低,95%置信区间显著减小。造成加性效应降低的主要原因是QTL在两亲本群体中没有纯合。随着F0代母畜比例的增加,QTL 95%置信区间也明显降低;随着祖代QTL基因频率差异的增加,QTL检测的效率和...
关键词:
猪 资源家系 群体结构 QTL定位 模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姿丽 刘鹏飞 蒋锋 陈青春 张媛 王晓明 王汉宁
选育耐密紧凑株型是增加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叶夹角和叶向值是衡量株型的重要参数。本研究选用叶夹角和叶向值存在差异的玉米自交系郑58、PH6WC、87-1和自330构建1个四交(郑58/豫87-1//PH6WC/自330)组合,以228个四交F1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1张含225个SSR位点,全长1 387.2cM的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平均间距为6.19cM。基于四交群体应用区间作图法检测4个环境下的QTL,共检测到13个叶夹角相关QTL,分别位于第1、2、3、4、5、7和10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1%~20.0%的表型变异;检测到15个叶向值相关QTL,分别位于...
关键词:
玉米 叶夹角 叶向值 四交群体 QT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