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6)
- 2023(10672)
- 2022(8520)
- 2021(8468)
- 2020(6783)
- 2019(15654)
- 2018(15689)
- 2017(27019)
- 2016(16337)
- 2015(18537)
- 2014(18494)
- 2013(17112)
- 2012(15891)
- 2011(14717)
- 2010(15482)
- 2009(13676)
- 2008(13469)
- 2007(12321)
- 2006(11385)
- 2005(10538)
- 学科
- 济(52751)
- 经济(52688)
- 农(49551)
- 业(37939)
- 农业(33158)
- 管理(29331)
- 教育(24564)
- 中国(22628)
- 业经(17707)
- 企(16514)
- 企业(16514)
- 地方(15338)
- 发(13713)
- 理论(13630)
- 教学(12662)
- 方法(12651)
- 制(12570)
- 农业经济(12540)
- 学(12357)
- 发展(11523)
- 展(11396)
- 数学(10659)
- 数学方法(10329)
- 财(10191)
- 村(9648)
- 农村(9623)
- 土地(9495)
- 体(9187)
- 策(9157)
- 建设(8361)
- 机构
- 大学(204814)
- 学院(204669)
- 研究(76233)
- 济(69896)
- 经济(67604)
- 管理(66464)
- 理学(55742)
- 理学院(54851)
- 中国(54029)
- 管理学(53435)
- 管理学院(52999)
- 农(51660)
- 京(47751)
- 科学(45278)
- 范(43242)
- 师范(43033)
- 教育(39619)
- 农业(38851)
- 所(37740)
- 江(37424)
- 中心(36101)
- 师范大学(34609)
- 业大(34397)
- 研究所(33684)
- 财(32324)
- 北京(31086)
- 州(29488)
- 技术(28057)
- 职业(27004)
- 院(26903)
- 基金
- 项目(127108)
- 研究(108376)
- 科学(100242)
- 基金(83626)
- 家(70546)
- 国家(69517)
- 社会(63181)
- 社会科(58756)
- 社会科学(58741)
- 教育(58426)
- 科学基金(58293)
- 省(54533)
- 编号(51554)
- 划(46608)
- 成果(45415)
- 基金项目(43474)
- 课题(39457)
- 年(33990)
- 自然(33371)
- 自然科(32463)
- 自然科学(32456)
- 资助(32151)
- 自然科学基金(31779)
- 发(30314)
- 农(29905)
- 重点(29816)
- 部(29481)
- 规划(29340)
- 性(28767)
- 项目编号(26888)
- 期刊
- 济(93747)
- 经济(93747)
- 研究(75738)
- 教育(72599)
- 中国(68100)
- 农(58072)
- 农业(39721)
- 学报(29711)
- 科学(27663)
- 大学(25605)
- 财(24509)
- 技术(24253)
- 业经(21936)
- 学学(20801)
- 管理(20783)
- 融(19901)
- 金融(19901)
- 职业(19505)
- 业(18952)
- 农业经济(14825)
- 图书(14739)
- 农村(14667)
- 村(14667)
- 问题(13489)
- 技术教育(12853)
- 职业技术(12853)
- 职业技术教育(12853)
- 版(12696)
- 发(12492)
- 坛(11862)
共检索到351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广德 付晋峰 赵婷婷 赵燕飞 宁可
培育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分析发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支持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学习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完善相关服务;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发挥系统优势,推进项目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曼茵 李广德 夏冬梅
国家开放大学2004年启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应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就地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计划实施1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经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高、有管理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新时期,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吸收借鉴项目实施的先行经验,通过加大办学支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扩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推动项目持续发展,以更好培育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晓梅 钟志贤 沈建华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简称"一村一")是电大系统实施的一个特别教育项目。它依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将高等教育伸向农村,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土实用人才,以调整农村人才结构,培养新型农民,实现"人才强农"政策。本研究根据实施"一村一"教育教学的需要,紧紧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遵循快速原型技术原则构建了专门面向"一村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雏形,并依此编制专家调查问卷,以Delphi法完善与修正评价指标体系雏形,再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终形成系统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试图凸显客观性、科学性和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施蕾芬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新举措,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公平的现象,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且会影响到"一村一"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影响"一村一"发展的政府、高校、社会、农民大学生等四维度入手,对"一村一"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实现"三个转变"、推进"三项改革"、做好"三项服务"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发展诉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江小青 杨立志 赵燕飞 赵婷婷
教育部2004年启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促进该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村远程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北京、河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八省市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为样本,对农村远程学习者的来源、学习状况、学习动机等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六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四点建议:换位思考农村远程学习者;专业和课程设置应契合农村远程学习者需求;进一步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加快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智平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的学习者大多是农村基层干部和一些种养殖大户,他们整体上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学习的适应能力不强,加上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故此,他们学习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针对这一特定学习对象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春雨
当代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一村一名大学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在分析我国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民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基础上,针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借鉴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的鼓励政策,形成共识,加强引导,向农民投资,加快培养农村本土人才队伍。
关键词:
一村一名大学生 农民 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翁贞林 刘馨怡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二爱"、扎根农村本土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以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例,分析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价值意义,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完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招生政策,优化一村一名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强化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教育过程管理,改革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考核办法,构建一村一名大学生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铁军
“春天的河北农大,一派生机。天还没亮,38岁的荆春平就轻轻地起床了,她要去西校区上食用菌实验课。荆春平是河北农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首批学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她和她的202名同学一样都来自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佳伟 吴芝花 乔金笛 邹佳敏 廖文梅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人才留在农村,对于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农地流转的角度,以“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为例,利用江西省12县(市、区)2 5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的“留农”效果,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参加过“一村一名大学生” 人才培养工程的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比没有参加过的高56.7%,表征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能显著地促进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提高了“留农务农”的人才培养政策效果。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因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函授教育方式比远程教育方式高7.1%、专科教育比本科教育高17.9%、低龄组比高龄组高23%。因此,为提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投资和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提升教育水平,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旷晖 万伦宇
贵州省自2003年实施"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项目以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具体建设状况、应用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了该项目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在1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目前,全国共有30个省份1315个县的134279所学校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3220万人。鲁昕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民心工程。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从3个方面全力推进: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72亿元,2014年11月起,将营养膳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二是大力推动食堂供餐,中央财政安排了近300亿元用于试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贾巍 李莹
本文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样本来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09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思考和建议,以对后续研究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霍秀英 王佳 穆莹莹 杨小勤 王爱梅 孙学伟
The concept of distance learning refers to the new educational model that allows teachers and students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study courses at any time any place they like, without being limited by time andspace. The student can not only see text and hear the voice, but also get more richful and 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