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83)
- 2023(2938)
- 2022(2543)
- 2021(2331)
- 2020(2194)
- 2019(4877)
- 2018(4750)
- 2017(8636)
- 2016(5035)
- 2015(5698)
- 2014(5793)
- 2013(5756)
- 2012(5464)
- 2011(5053)
- 2010(5230)
- 2009(5026)
- 2008(4941)
- 2007(4617)
- 2006(4012)
- 2005(3852)
- 学科
- 济(18968)
- 经济(18914)
- 管理(12963)
- 业(11037)
- 方法(9804)
- 企(8973)
- 企业(8973)
- 数学(8597)
- 数学方法(8358)
- 学(7217)
- 制(5562)
- 财(4825)
- 农(4779)
- 中国(4271)
- 土地(3783)
- 体(3679)
- 融(3125)
- 金融(3125)
- 银(3098)
- 业经(3097)
- 银行(3075)
- 体制(3041)
- 行(2956)
- 和(2915)
- 农业(2871)
- 度(2736)
- 理论(2727)
- 制度(2704)
- 环境(2634)
- 经济学(2632)
- 机构
- 大学(80539)
- 学院(77917)
- 研究(30339)
- 济(26634)
- 经济(25890)
- 管理(25280)
- 科学(22810)
- 中国(22618)
- 农(21885)
- 理学(21519)
- 理学院(21133)
- 管理学(20394)
- 管理学院(20259)
- 京(18495)
- 农业(17899)
- 所(17490)
- 业大(17239)
- 研究所(16117)
- 中心(13804)
- 财(13581)
- 农业大学(12001)
- 江(11975)
- 北京(11649)
- 省(11558)
- 院(10881)
- 财经(10588)
- 科学院(10290)
- 室(10262)
- 范(9828)
- 师范(9665)
- 基金
- 项目(54434)
- 科学(40951)
- 基金(39533)
- 家(37641)
- 国家(37406)
- 研究(32621)
- 科学基金(30113)
- 自然(21977)
- 自然科(21469)
- 自然科学(21459)
- 自然科学基金(21013)
- 省(20851)
- 基金项目(20072)
- 社会(19564)
- 划(18849)
- 社会科(18486)
- 社会科学(18479)
- 资助(17389)
- 教育(14707)
- 计划(12897)
- 重点(12882)
- 编号(12007)
- 科技(11994)
- 部(11586)
- 科研(11015)
- 发(10695)
- 创(10503)
- 成果(10269)
- 创新(10065)
- 专项(9384)
共检索到117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可成友 吴晓芳 刘世强
以单粒玉米杂交种子发芽4 ̄5d的幼苗为试材,提取葡萄糖苷酶进行电泳检测,根据亲本玉米葡萄糖苷酶1(Glul)等位基因的突变类型,准确、快捷地检测玉米杂交种子纯度。
关键词:
玉米种子 纯度 检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可成友 吴晓芳 刘世强
寻找并鉴定玉米葡萄糖苷酶2(Glu2)新的突变类型。以单粒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5 ̄15d的幼苗为试材,提取葡萄糖苷酶进行电泳检测,对所发现的新的异型材料,提取正在表达高峰时期的RNA,并对其进行逆转录、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发表过的Glu2的DNA序列相比较,发现有99.58%是相同的。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有99.64%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在第58个氨基酸由谷氨酰胺突变成谷氨酸;第212个氨基酸由谷氨酰胺突变成组氨酸。DNA序列分析是区别不同遗传性状以及新突变类型的根本方法,再加上氨基酸序列分析就能更进一步解释了造成遗传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为深入研究性状变异和有目的的改良性状,起到积极的指...
关键词:
玉米葡萄糖苷酶 突变类型 DNA测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卫红 张静梅 苏瑞萍 霍庆增 陈哲 李举怀
应用灵敏度、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高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测定150多种玉米自交系和90多种玉米杂交种的胚及幼芽的酯酶(EST)同工酶,通过对酶谱的比较和遗传分析,发现它们的酶谱各有特点,而且相互间又有很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它们基因型差异的反映。因此,酶谱的特点及差异为玉米自交系和玉米杂交种种子纯度的鉴定从遗传和生化角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等电聚焦电泳 玉米种子 纯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新伟 易克传 孙业荣 高连兴
针对玉米种子机械裂纹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的数字图像融合方法:1)运用离散小波变换(DWT)、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分别对预处理后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各自的高低频子带;2)对高低频子带系数分别采用不同链接强度的改进空间频率激励的双通道PCNN模型进行融合操作,得到融合后的高低频子带系数;3)通过NSCT反变换得到最终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通道PCNN模型检测玉米种子机械裂纹的准确率为97.2%;图像熵、相关熵、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51 1、1.731 4、0.983 5和0.526 3,整体优于LoG、DWT、NSCT和PCNN方法;双通道PCNN方法的单张图像的执行时间为14.900 7 s,运行时间最长,但效果最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新伟 易克传 孙业荣 高连兴
针对玉米种子机械裂纹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的数字图像融合方法:1)运用离散小波变换(DWT)、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分别对预处理后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各自的高低频子带;2)对高低频子带系数分别采用不同链接强度的改进空间频率激励的双通道PCNN模型进行融合操作,得到融合后的高低频子带系数;3)通过NSCT反变换得到最终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通道PCNN模型检测玉米种子机械裂纹的准确率为97.2%;图像熵、相关熵、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51 1、1.731 4、0.983 5和0.526 3,整体优于LoG、DWT、NSCT和PCNN方法;双通道PCNN方法的单张图像的执行时间为14.900 7 s,运行时间最长,但效果最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子予 岳学军 曾凡国 时浩文 彭文 肖佳仪
为解决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损伤种子等问题,实现种子活力的快速无损检测,分别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构建玉米种子3个活力梯度分类模型,通过人工老化方式将1 012粒玉米种子分为3个活力梯度样本,采集其高光谱数据后通过卷积平滑(SG)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去除高光谱噪声,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光谱特征降维,再从降维后的波段中抽取1 156、1 191和1 463 nm 3个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用局部二值模式(LBP)提取感兴趣区域的纹理特征,并与纯光谱特征融合。分别基于纯光谱特征构建决策树(DT)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和融合特征建立随机森林(RF)、SVM和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模型等机器学习模型。将假彩色图像输入ResNet18、MobileNetV2、DenseNet121、Efficientb0、Efficientb2等5个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玉米种子活力预测。结果显示,就机器学习方法而言,针对纯光谱特征表现最好的是PCA-SVM模型,其测试集准确率为92.5%;针对融合特征表现最好的是SVM模型,其测试集的分类准确率为93.1%;就深度学习方法而言,轻量化的MobileNet取得最高的测试集分类准确率99.5%;基于可解释的梯度定位类别激活映射方法表明,分类网络会重点关注玉米种子的中部或基部区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屈文 李旻 丁元明 王云月
采用DAS-ELISA对从泰国进口的6个玉米品种的种子进行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个样品为MCMV阳性,其他品种为阴性。RT-PCR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该样品为阳性。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将分离物序列与已发布的23条MCMV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物的序列与中国分离物和泰国分离物的遗传距离较近,同分化在进化树的同一个簇。取5号样品的100粒种子进行DAS-ELISA检测,结果仅有2粒种子为阳性,即MCMV的检出率为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葛荣朝 赵宝存 李薇 王莎莎 沈银柱 黄占景
应用玉米盐溶蛋白PAGE电泳方法检测了10个玉米品种的纯度及其杂交种的真实性。通过品种间的盐溶蛋白谱带的对比,发现其中有2条蛋白带是各品种所共有的,而除这些共有的蛋白带以外,各品种还具有一些特异条带。根据每个品种特有的蛋白条带,建立其特征条带图谱,可应用于该品种的相关鉴定工作。
关键词:
玉米 盐溶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文斌
玉米种子纯度达不到国家标准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自交系的异质性、自交系利用世代过多、生物学混杂、田间管理措施不严、种子晾晒时去杂不彻底、人为掺假造假等。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途径来提高玉米种子纯度,使其能够达标:育种单位要有严谨的推广态度;从根本抓起,做好自交系的繁殖工作;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商品化的种子生产基地;严格遵照《玉米制种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种子收获、收购、脱粒期间严把种子质量关;健全管理机制。净化种子市场。
关键词:
玉米制种 纯度达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倩丽 赵官涛 王露 何翔 张洋洋 王常清 聂江山 陈秀蓉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了减少种子带菌对该病害的传播,本研究采用巢式PCR技术构建玉米种子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可行性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检测到玉米(Zea mays)种子携带禾谷镰刀菌的情况,灵敏度达4.224 pg·μL-1,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检测体系,为玉米茎基腐病种子带菌检测、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是运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玉米茎基腐病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刀菌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得草 游灵 李爱华 牟含 陶永胜
【目的】建立快速筛选高产β-葡萄糖苷酶野生酵母的半定量显色法,并对酵母糖苷酶提取液中β-葡萄糖苷酶的酿造适应性进行分析,为其在酿酒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宜宾白酒酒窖中分离的133株野生酵母为试验菌种,根据β-葡萄糖苷酶可以将七叶苷水解为七叶苷原并与Fe3+作用显棕黑色的原理,在96孔板上设计含七叶苷培养基,根据培养液的显色深度建立快速筛选高产β-葡萄糖苷酶野生酵母的半定量显色法,并研究优选菌株β-葡萄糖苷酶对葡萄酒酿造环境的适应性。【结果】初筛获得19株在七叶苷培养基上显色水平有差异的野生酵母菌株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鹏
(一)玉米种子行业收入、成本核算的特点玉米种子的生产期间一般为3-11月,销售、加工期间一般为11月至次年6月。玉米种业公司于每年的2-3月与农户签订制种合同,将亲本种子(专门生产杂交玉米种子的种子)提供给农户,由公司派遣生产技术人员向农户提供制种技术指导,利用农户的土地和人力繁育种子;7-11月公司与种子经销商签订框架性的种子销售合同,10-11月公司从农户手中将种子收购入库,同时与农户结算种款;11月至次年6月经销商在种子销售合同框架性协议下,分批次下订单采购提货,种业公司按照客户提出的提货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峰 葛敏 周玲 赵涵
【目的】全基因组水平鉴定玉米Glyco-hydro-16家族,分析该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在不同玉米杂种优势群中的遗传分化。【方法】根据Glyco-hydro-16家族相对保守的序列及结构域,构建Glyco-hydro-16家族的隐马尔科夫模型文件(Glyco-hydro-16.hmm),利用hmmersearch程序在玉米全基因组中进行比对,获得玉米中含有该家族保守结构域的所有序列。通过Blast2Go进行功能注释,利用蛋白质序列构建该家族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使用玉米自交系B73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rNa-seq数据库分析该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根据该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筛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昌俊 李叶云 王朝霞
研究了从茶树鲜叶中提取 β 葡萄糖苷酶时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polyvinypolypyrrolidone ,PVPP)的加入量、缓冲液的选择、多酚类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 :加入与鲜叶重量相等的PVPP可获得较高的酶活性 ;选用 0 1mol/L (离子强度为 0 7)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 (pH 6 0 )作为提取缓冲液可得到活性较高的酶液 ;浓度仅为 4mg/L的茶叶多酚类物质能使酶完全失活 ;β 巯基乙醇和EDT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而甘油能提高酶活性 ,2~2 5mol/L的甘油效果较明显 ;NaCl对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玉锋 韩雪梅 路福平
[目的]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方法]采用α-PNPG平板法筛选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对该菌发酵豆浆前后糖尿病重要指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检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为1.88mg/mL,比空白对照降低了26.06%。[结论]得到了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
关键词:
葡萄糖苷酶 发酵食品 副干酪乳杆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