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5)
2023(6583)
2022(5531)
2021(5143)
2020(4481)
2019(9827)
2018(9885)
2017(18309)
2016(10780)
2015(11889)
2014(12083)
2013(11514)
2012(10848)
2011(9860)
2010(9817)
2009(9005)
2008(8850)
2007(8137)
2006(7024)
2005(6417)
作者
(35836)
(30139)
(29819)
(28627)
(19344)
(14848)
(13545)
(11912)
(11501)
(11091)
(10437)
(10207)
(10108)
(10106)
(9771)
(9420)
(9253)
(8969)
(8924)
(8536)
(7972)
(7565)
(7450)
(7015)
(6959)
(6830)
(6784)
(6514)
(6485)
(6444)
学科
(32430)
经济(32384)
管理(25141)
(23422)
(18184)
企业(18184)
方法(13315)
(12816)
数学(11321)
数学方法(11146)
(10214)
中国(9970)
(9776)
(9517)
(7574)
(7178)
银行(7126)
(6885)
理论(6868)
(6852)
金融(6843)
业经(6644)
地方(6530)
农业(6356)
(6339)
贸易(6337)
(6168)
(6058)
财务(6033)
财务管理(6020)
机构
学院(148854)
大学(148262)
研究(60595)
(49192)
经济(47743)
管理(46596)
科学(44268)
(43272)
中国(42941)
理学(39566)
理学院(38914)
管理学(37746)
管理学院(37485)
农业(35293)
(35163)
(33875)
研究所(32716)
业大(31875)
中心(26819)
(24756)
(24323)
(23212)
农业大学(22314)
(21760)
技术(21605)
(21222)
北京(20761)
(19968)
(19926)
科学院(19789)
基金
项目(105547)
科学(79378)
基金(73899)
(70310)
国家(69770)
研究(67786)
科学基金(55661)
(43588)
自然(40146)
自然科(39257)
自然科学(39243)
基金项目(38647)
社会(38580)
自然科学基金(38546)
(38043)
社会科(36365)
社会科学(36356)
教育(31780)
资助(30830)
编号(26241)
重点(25292)
计划(24757)
科技(22955)
(22486)
成果(22226)
(21974)
(21658)
科研(21265)
课题(20650)
创新(20460)
期刊
(54910)
经济(54910)
学报(40727)
(39958)
研究(39286)
中国(35616)
科学(30903)
大学(27524)
农业(27272)
学学(26386)
(19386)
教育(18328)
管理(17089)
(14892)
(13327)
金融(13327)
业大(12602)
技术(11568)
农业大学(10783)
(10314)
财经(9391)
经济研究(9109)
业经(9106)
科技(8213)
(8073)
林业(7993)
中国农业(7973)
图书(7438)
资源(7053)
问题(7040)
共检索到225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庆才  朱克永  陈祖武  曾曙珍  
利用典型粳稻品种北海289和典型籼稻品种Dular杂交的118个F2分离群体为材料,构建了一张包含79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以低温下幼苗生长高度、叶绿素含量、致死温度处理后的枯萎和死苗为耐冷性指标,进行了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以低温下幼苗高度为指标,定位了3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3和9上的3个QTLs;而在染色体2,8,9和11上分别检测到与低温下叶绿素含量有关的4个QTLs;用枯萎和死苗定位的4个QTLs则分别位于染色体5,9和12(两个)上.这些QTLs控制的表型变异最小的仅为3.82%,最大的达34.66%.位于染色体9上的RM160位点是一个同时具有抵御低温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勇  曾亚文  梁斌  
用15个云南栽培稻与元江、景洪普通野生稻杂交,对20个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的性状频率分布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普通野生稻比景洪普通野生稻更为原始和保守,F2代呈现显性基因频率较高;(2)云南优异稻种资源及其籼粳分化中存在较复杂的基因多样性;(3)云南稻作育种骨干亲本及其改良品系是改良云南普通野生稻株型差的良好亲本,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作亲本可望获得遗传基础较宽的群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寻梅梅  江玲  刘世家  陈平  王茂青  翟虎渠  万建民  
以98个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 ILs)组成的群体为材料,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25℃正常条件下培养水稻幼苗至二叶一心期,6~10℃低温处理7 d,之后缓慢升温至25℃,缓苗4 d,调查死苗率,并以死苗率作为苗期耐冷性强弱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98个B ILs的苗期耐冷性表现。采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 a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个苗期耐冷性QTLs,分别位于第2和第3染色体上,命名为qSCT 2和qSCT 3。2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81和2.8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海玲  史卫东  康红卫  张力  熊发前  农贵雄  
【目的】以菜心抗小菜蛾品种Caixin65和感小菜蛾品种Caxixin69及其杂交后代所得的54份F2∶3家系为实验材料,利用SCo T标记检测亲本及子代分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新品种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筛选的17条SCo T引物检测54份菜心F2∶3家系及2个亲本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7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6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共6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38.8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条带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5.02%,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161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184;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27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1865;平均Nei遗传距离为0.225。表明多数家系的分子遗传距离相近,F2∶3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但少数家系之间已经发生了遗传多样性变化。在Nie遗传距离0.080之处,可以将56份菜心分为5类。SCo T标记没有检测出多数家系间的显著的基因组变化,少数家系呈现出Sco T多态性,表明SCo T标记可以继续用于优异家系选育。【结论】SCo T标记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多态性较丰富等优点,通过SCo T检测表明大部分菜心F2∶3家系间遗传距离接近,但少数家系间已经发生了分离,将SCo T标记用于菜心F2分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检测,结合表型筛选将有助于品种选育效率的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棋  范淑秀  郭江华  陈兆赫  梁银培  刘振宇  殷业超  王嘉宇  
为定位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QTL,鉴定新的耐冷基因位点,丰富水稻耐冷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以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品种泸恢99(Luhui 99,R99)和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Shennong 265,SN265)杂交衍生的144个F8稳定遗传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试验材料,以低温条件下水稻种子发芽率和苗期叶片赤枯度为耐冷性鉴定标准,采用QTL Ici Mapping v3. 0软件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控制发芽期耐冷性的QTL和1个控制苗期耐冷性QTL,分别位于第3,5,9染色体上,命名为q LTG-3、q LTG-5、q SCT-9,3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 60,2. 73,2. 52,加性效应为0. 09,-0. 10,-0. 0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 02%,14. 07%,12. 18%。其中,检测到控制发芽期耐冷性的q LTG-5位于分子标记R5M13~RS8,遗传距离约8.0 c M,该区间未见相关水稻耐冷性QTL的报道,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发芽期耐冷性的QTL位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芳  赵凌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水稻低氮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对研究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及培养耐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缺氮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利用一套以9311为遗传背景携带日本晴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对低氮胁迫下水稻苗期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共定位到高氮和低氮下株高、主根长、根干质量、苗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及其相对性状的44个QTLs,其中2种氮水平下检测到28个QTLs,低氮与高氮相对性状检测到16个QTLs。检测到2个QTL热点区,聚集了不同氮水平及其相对性状的多个QTLs,通过搜索预测基因,发现这2个区域包含氮代谢的关键基因,说明极有可能是氮吸收和利用相关基因控制了这些QTLs的表达。以上结果将为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庆才  曾曙珍  熊伏星  齐藤浩二  加藤明  
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QTLs)的精细定位,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条件.以籼稻品种二九青和粳稻品种Yukihikari杂交后自交8代得到的79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用89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用4种低温处理21d的幼苗高度作为耐冷性指标,对RIL群体进行了耐冷性分析.4种温度条件下共定位了10个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其中2个QTLs在4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检测到,1个QTL在三种环境条件下能检测到,6个QTLs在2种环境条件下能检测到,而1个QTLs却只能在1种环境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s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从4.85%到22.47%.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RM104和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云涛  潘英华  徐志健  
【目的】挖掘水稻粒型相关QTL位点可为水稻的粒型遗传机制研究和优质化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普通野生稻高代自交系材料ZY03为父本,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通过常规杂交获得包含160个单株的F_2分离群体,并开展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等粒型性状的调查。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84个SSR标记对F_2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应用MAPMAKER EXP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应用QTLmapping3.0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子琪  王伟苹  赵宏强  王皓  韩笑  杨洛淼  辛威  刘化龙  郑洪亮  王敬国  
为定位控制水稻发芽期和芽期耐冷性的QTL,探究其遗传机制,以耐冷性强的粳稻品种彩稻为母本、耐冷性弱的籼稻品种WD为父本杂交衍生的含有189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平均发芽天数、成苗率、芽期耐冷级别为鉴定指标,结合978个Bin标记,运用IciMapping 4.2对发芽期和芽期耐冷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2对与芽期耐冷有关的上位性QTL,LOD值分别为5.70,5.55,贡献率分别为13.22%,39.87%;此外,还检测到5个与水稻发芽期耐冷相关的QTL、5个与水稻芽期耐冷相关的QTL。这些QTL位于1,3,5,8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55~7.07,表型贡献率为6.41%~17.17%。其中,qLTG3在5个发芽期耐冷性QTL中表型贡献率最高,且与芽期耐冷性相关;qCTP1-2在5个芽期耐冷性QTL中表型贡献率最高;qCTB1、qCTP1-2和qLTG8等3个QTL未见报道。研究检测到的QTL以及上位性QTL,可为后续水稻耐冷性的遗传研究以及改良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德  仲维功  王军  王洲飞  张红生  
利用韭菜青×IR26杂交后代建立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及相应的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在2007和2008年进行Cd2+(5 mg.kg-1)胁迫下水稻幼苗耐Cd2+胁迫的QTL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检测到3个与幼苗耐Cd2+胁迫有关的QTLs,包括1个控制相对苗高的位点qRSH-7和2个控制单株相对干重的位点qRDW-11a和qRDW-11b,分别位于第7和第11染色体;2008年检测到6个与幼苗耐Cd2+胁迫相关的QTLs,包括3个控制单株相对干重的位点qRDW-1、qRDW-2和qRDW-7,1个控制相对苗高的位点qRSH-2,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静  张所兵  张云辉  汪迎节  方先文  
【目的】挖掘水稻耐盐新基因,为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亲本培育的高代回交置换系为材料,在0.5%Na Cl盐胁迫条件下,以存活率为耐盐指标,对水稻苗期耐盐性QTL进行定位。采用QTL Ici Mapping v3.1软件对存活率进行QTL分析。【结果】在第3染色体相邻标记RM1350附近检测到1个苗期耐盐相关QTL(QSst3),所在遗传区间为113.2132.8 c M,贡献率17.75%,加性效应10.9。【结论】来自供体亲本日本晴相应QTL使苗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本研究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分析比较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质和海拔引起杂合体花粉育性的差异可导致其F2群体中形态性状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其中细胞质对F2群体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的效应随产生群体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2200 m的高海拔细胞质效应最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对探讨环境温度对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素兰  江玲  王益华  刘世家  刘喜  翟虎渠  万建民  
利用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进行低温发芽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利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6软件,对控制水稻种子低温发芽力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温发芽力QTL分布于第1、5、6、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qLTG-5(C597-R3166)和第9染色体上的qLTG-9(R79-C385)在低温萌发过程中持续表达。qLTG-5只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稳定表达,表明此位点可能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qLTG-9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均稳定表达,表明该位点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晓倩  于澎湃  李延玲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通过对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美引-20的杂交F_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方法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模型对F_2世代6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柄长、主茎茎节数、平均茎节长符合遗传模型,受主效基因控制;而穗长和旗叶鞘长不存在主基因,受微效多基因遗传。株高符合Model B_1,受2对主基因控制,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8. 65%;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符合Model A_1,为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61. 58%和68. 94%;平均茎节长符合Model A_4,受1对主基因控制,符合负向完全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9. 24%。株高、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说明这3个性状在后代遗传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较稳定,可以在育种早代直接进行选择;而平均茎节长的遗传率较低,说明该性状在后代中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需在育种高代进行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