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3)
- 2023(8187)
- 2022(7018)
- 2021(6462)
- 2020(5584)
- 2019(12734)
- 2018(12780)
- 2017(23635)
- 2016(13601)
- 2015(15318)
- 2014(15678)
- 2013(15078)
- 2012(13841)
- 2011(12487)
- 2010(12899)
- 2009(12112)
- 2008(11931)
- 2007(10821)
- 2006(9516)
- 2005(8811)
- 学科
- 济(50638)
- 经济(50550)
- 管理(43872)
- 业(38178)
- 企(33459)
- 企业(33459)
- 方法(23921)
- 数学(20869)
- 数学方法(20452)
- 财(16681)
- 制(15120)
- 中国(12679)
- 农(12625)
- 业经(11347)
- 学(11290)
- 务(10666)
- 财务(10627)
- 财务管理(10591)
- 体(10328)
- 企业财务(10049)
- 理论(9689)
- 银(8906)
- 银行(8886)
- 体制(8625)
- 环境(8538)
- 行(8372)
- 地方(8242)
- 划(8175)
- 融(8122)
- 金融(8118)
- 机构
- 学院(193855)
- 大学(192647)
- 济(72529)
- 经济(70774)
- 管理(69725)
- 研究(64880)
- 理学(59537)
- 理学院(58818)
- 管理学(57338)
- 管理学院(57003)
- 中国(48943)
- 科学(42077)
- 京(41072)
- 财(38119)
- 农(37405)
- 所(34718)
- 江(32026)
- 业大(31392)
- 研究所(31069)
- 农业(29911)
- 中心(29812)
- 财经(29146)
- 经(26170)
- 北京(25234)
- 州(24975)
- 范(24566)
- 师范(24240)
- 省(23917)
- 院(22818)
- 技术(22535)
- 基金
- 项目(127367)
- 科学(99666)
- 基金(91995)
- 研究(89795)
- 家(81708)
- 国家(81092)
- 科学基金(68772)
- 社会(55512)
- 社会科(52546)
- 社会科学(52534)
- 省(51931)
- 基金项目(47878)
- 自然(46273)
- 自然科(45233)
- 自然科学(45225)
- 自然科学基金(44351)
- 划(43614)
- 教育(43341)
- 资助(38177)
- 编号(36593)
- 成果(30358)
- 重点(29693)
- 部(27981)
- 创(26814)
- 制(26739)
- 课题(26579)
- 发(26398)
- 创新(25196)
- 科研(24831)
- 计划(24748)
共检索到296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山 吴薇 汪剑波 徐才国
为了从源库流关系的角度探讨水稻高产极端单株产量形成的原因,使用一粒传方法构建了由HR5和珍汕97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190),2个亲本在抽穗期、株高和每穗颖花数等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利用该群体对14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对重组自交系中高产极端单株和低产极端单株的14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株高和剑叶长与大多数产量构成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高产极端单株更长的抽穗期,可以在抽穗前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较高的株高不仅可以增加剑叶长度,而且使得茎下节间较长,叶片相互间不遮荫,叶层配置更趋合理;较大的剑叶长和剑叶宽使之具有更强大的源进行光合作用;更多的每穗颖花数和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在全 宋令荣 黄兴奇 普双有 汪增祥 杨宏 杨高群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月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温分别比高产环境高25.7%和21.3%。形成大穗、多穗的遗传力小,其决定时期无光温明显差异,因而改变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加高产水稻的有效穗粒数和穗粒数至超高产水平是客观可行的。粒重形成的遗传力较大,选用千粒重较高的品种可以弥补高产水稻所处环境下8、9月份光温的略微不足。笔者认为:第一,在5、6月份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有效穗和延长穗分化时期以利形成大穗;第二,在8、9月份采取营养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雅杰 邢志鹏 龚金龙 刘国涛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刘国林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新民 王岩 高冠军 何予卿
以明恢63与B5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恢复基因(Rf3/Rf4)和B5来源的抗稻飞虱基因(Bph14/Bph15)共获得17个恢复系,分别与3个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他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9个性状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农艺性状受不育系影响比较大,仅株高和结实率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大多数农艺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大于60%,仅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小于...
关键词:
水稻 配合力 遗传力 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启鸿 张洪程 蔡建中 苏祖芳 凌励
本文从水稻栽培学角度提出了高产群体质量这一新的理论问题,重点论述了水稻抽穗后物质生产量、群体总颖花量、粒叶比、有效及高效LAI、平均茎鞘重、颖花根活量以及有效分蘖率等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分别分析了它们在群体质量上的意义,并在有些方面初步指明了作为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的数量范围。文章还阐述了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程序。
关键词:
水稻 群体质量 优化控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小平 李传旭 宁卫东 张建国 曾静 毛毳 李永洪 林拥军
为开展水稻茎粗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利用岗46B/A232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和基于重测序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利用R/qtl软件包对水稻倒二节的节间直径(RSID)和倒三节的节间直径(RTID)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3个控制倒二节茎粗的QTL和7个倒三节茎粗的QTL,分布在第2、3、4、7、11号染色体上。其中2号染色体上的qRSID2-1和qRTID2-1距离较近,qRSID2-2/qRTID2-2和qRTID2-3可能是同一位点,并在多次试验中被重复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7.89%~12.36%,物理区间在100kb之内。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茎粗 QTL 重组自交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晓风 程遐年 罗利军 梅捍卫 黎志康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莱蒙特 ( Lem ont)、特青 ( Teqing) 及其杂交后代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 Stal) 抗性的遗传规律,通过苗期抗性的集团测定、独立测定、网室鉴定及褐飞虱的栖息量测定等方法,系统考察了160 个 Lem ont/ Teqing重组自交系 ( R I L) 群体 (第 11 代) 对褐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如下: (1) 该群体对褐飞虱的平均抗性指数和平均受害等级均呈连续分布, 显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表明该群体及其亲本对褐飞虱的抗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 (2) 该群体中少数品系经受住了网室内较高虫口密度的攻击, 平均受害等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郭保卫 陈厚存 周兴涛 张军 朱聪聪 陈京都 李桂云 吴中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杨雄
【目的】研究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超高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机制,探索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途径。【方法】本试验通过塑盘旱育摆栽、点抛、撒抛3种栽插方式及与机插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从活棵发苗、分蘖发生、光合物质生产、后期根系活性、群体透光率和抗倒伏性等方面,探究了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机制。【结果】有序摆栽和点抛群体起点质量好,发棵快,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光合势、粒叶比、物质生产积累与转运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撒抛,且后期通风透光性好,群体衰老慢,保持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抗倒伏性强,产量高。【结论】有序摆、抛栽群体起点质量高,活棵快,各时期生长优势显著,产量潜力大,是实现水稻...
关键词:
水稻 摆栽 抛栽 生理生态 超高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应斌 夏冰 蒋鹏 谢小兵 黄敏
【目的】分析探讨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理论与方法。【方法】根据2012—2013年在海南澄迈、广东怀集、广西宾阳、湖南长沙和贵州兴义5个地点进行的不同施氮量(不施氮;中氮:161—176 kg·hm-2;高氮:225 kg·hm-2)、不同品种(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常规稻品种黄华占、玉香油占)大田试验的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大田试验表明,即使同一基因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地点间差异。在施氮条件下(中氮和高氮),各试验地点的平均产量以兴义点最高(两优培九:13.20—13.54t·hm-2,Y两优1号:13.50—13.78 t·hm-2,黄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莫钊文 李武 段美洋 潘圣刚 田华 唐湘如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低氮磷水平下施钾处理(常规施钾(225.0 kg/hm2)、减钾28%(175.5 kg/hm2)和不施钾(0 kg/hm2))对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华优8305和天优998的产量形成、品质及钾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钾相比,减钾28%提高华优8305的结实率及天优998的有效穗和结实率,进而增产;桂香占的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提高,但每穗总粒数下降,因而稳产;粤晶丝苗2号有明显的减穗减粒效应。减钾28%有利改善华优8305的稻米品质;不利改善另外3个水稻品种稻米碾磨品质。适度减钾对水稻剑叶和籽粒生理代谢酶活性无显著负面影响,减钾28%有利提高钾素利用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霞 王松凤 江玲 万建民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65个株系,以芽期冷害死苗率为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对芽期耐冷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R IL群体中检测到3个芽期耐冷性QTL,位于第5和第12染色体上(第5染色体上存在2个位点),分别命名为qCTBP5-1、qCTBP5-2和qCTBP12,其LOD值为4.7、2.9、2.9,解释表型变异的19.21%、12.00%、12.21%。qCTBP5-2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来自粳型耐冷亲本Asom inori,qCTBP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然金 杜金泉
1986~1992年,从水稻少耕免耕的类型及生产效应比较研究了不同耕作法间的土壤理化性质,供肥特点,水稻根系的数量、质量和功能特点,水稻地上部分蘖和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生理特性,高产配套技术的特点等,结果表明少免耕的增产是由土壤效应、生理效应和耕作栽培技术效应3者综合作用所致。
关键词:
水稻 少免耕栽培 增产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汉良 王玉珍 甄英肖 丁秀兰 宁文书 郑秋玲
对水稻主茎不同蘖位上分蘖成穗后的穗粒数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随主茎第一蘖位向上移动,蘖位优势呈现出由强→弱→强→弱的变化规律。当一个主茎蘖位上利用一个一次分蘖和两个二次分蘖成穗时,优势蘖位的上限为主茎叶片数减去10,利用一个一次分蘖成穗时,优势蘖位的上限为主茎叶片数减去7。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利用中位蘖栽培,能提高每穗粒数5.44%以上,表现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水稻,主茎,蘖位优势,形成规律,高产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雷伟 文建成 普世皇 王昌江 刘华萍 孙朝华 苏家秀 李振 徐津 谭亚玲 金寿林 谭学林
【目的】分析海拔环境差异对水稻雌配子体基因型选择及其对后代表型遗传分化的影响,为研究植物表型对海拔环境的遗传响应及利用海拔差异进行雌配子体选择育种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2个滇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耐寒粳稻地方老品种杂交,在4个具有明显海拔背景差异的试验点构建并种植了7个水稻F1雌配子体基因型选择群体及其28个F2遗传分离群体,通过估算这些世代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来检测不同海拔条件对雌配子体基因型频率变化和后代表型遗传分化的影响。【结果】对F1雌配子体基因型选择群体的形态性状分析发现,在4个不同海拔点都检测到8个性状发生了偏分离,说明海拔背景差异对F1雌配子体基因型具有选择作用,且在2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