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
- 2023(342)
- 2022(332)
- 2021(344)
- 2020(286)
- 2019(550)
- 2018(598)
- 2017(936)
- 2016(621)
- 2015(812)
- 2014(773)
- 2013(722)
- 2012(640)
- 2011(651)
- 2010(672)
- 2009(579)
- 2008(565)
- 2007(483)
- 2006(427)
- 2005(430)
- 学科
- 教育(1291)
- 研究(1084)
- 济(1052)
- 经济(1051)
- 教学(1016)
- 学(994)
- 生(921)
- 理论(904)
- 研究生(897)
- 学法(776)
- 教学法(776)
- 管理(762)
- 学理(752)
- 学理论(752)
- 业(702)
- 农(629)
- 土地(531)
- 生物(395)
- 农业(392)
- 害(379)
- 资源(371)
- 企(368)
- 企业(368)
- 方法(367)
- 虫(357)
- 药(319)
- 数学(317)
- 虫害(315)
- 防(314)
- 数学方法(307)
- 机构
- 学院(9517)
- 大学(9309)
- 研究(4567)
- 农(3858)
- 科学(3822)
- 农业(3156)
- 业大(2977)
- 所(2786)
- 研究所(2631)
- 京(2604)
- 中国(2550)
- 管理(2246)
- 农业大学(2157)
- 技术(2112)
- 理学(1927)
- 院(1890)
- 理学院(1888)
- 省(1805)
- 管理学(1788)
- 管理学院(1783)
- 济(1687)
- 江(1655)
- 室(1634)
- 中心(1618)
- 经济(1563)
- 北京(1553)
- 科学院(1494)
- 业(1480)
- 实验(1455)
- 资源(1404)
共检索到13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Hong In Pyo Sung Gyoo Byung Nam Hack Woo
比较了利用无菌短木接种法、钻孔接种法和端木夹心接种法等接种方法接种桑树段木后Phellinus linteus的菌丝生长和定殖状况。研究表明利用灭菌的短木接种P.linteus,生长和定殖良好,传统的钻孔接种法和端木夹心接种法菌丝生长定殖不好。P.linteus在20 cm长的桑木上生长和定殖所需的最适的含水量为42%,接种后12 h,P.linteus立即进入快速生长期。接种后的桑木埋入土壤中需要5~6个月产生担子果,在培养室内温度为31~35℃,相对湿度大于96%时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玉成 崔宝凯
桑黄作为著名传统药用真菌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个真菌种类曾经被误认为裂蹄纤孔菌和鲍姆纤孔菌多年,直到2012年才发现该种实际应为一个新种,即桑黄纤孔菌(简称桑黄)。目前中国有桑黄类群的种类7种,但只有生长在桑树树木上的多年生、木栓质的纤孔菌才是真正的桑黄,本文提供了这7个种的主要特性和生境照片。在热带美洲有裂蹄纤孔菌类群5个种,这5个种和亚洲的种类不重复。火木层孔菌类群作为另外一个类群的药用真菌也曾经广泛被报道为所谓的"桑黄",但是该类群的种类具有无色的担孢子,而桑黄类群的担孢子为黄褐色。另外这2个类群在系统发育上不相关。本文也提供了美洲裂蹄纤孔菌类群和中国火木层孔菌类群种类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吉玲 王伟科 闫静 陆娜 周祖法 袁卫东
[目的]探索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3个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为药用真菌桑黄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桑黄孔菌属的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baumii)和桑树桑黄(S.sangh uang)为研究对象,液体培养21 d,每隔3 d测定菌丝生长量及发酵液中多糖、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3个桑黄菌株发酵液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不同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强弱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杨树桑黄的DPPH、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SOD活性更强,鲍姆桑黄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更强,桑树桑黄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更强,杨树桑黄的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多糖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抗坏血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杨树桑黄表现更好。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均可作为评价桑黄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标志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平均地径达0.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可选择在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采用苗高21~25 cm,地径0.40 cm...
关键词:
三尖杉 苗木培育 药用林 栽培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晨晨
‘林药’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的非木质林产品之一,在区域制药业及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药用植物经营,是支撑林药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退化生态公益林改造和利用的动力。适宜的林-药栽培模式则是林药种植和生态公益林改造的主要经营措施。为筛选适宜在以杉木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中种植和生长的药用植物和高效的林药立体栽培模式,本文选择南方地区常见的11种药用植物,在广东省惠东县国营梁化林场,建立药用植物选择试验,构建多种林-药立体栽培模式,从生长、光合特性、土壤理化特征、药用活性物质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平 疏冕 蔡晓丹 傅雪琳
为了探索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种间杂种体内异源基因组重组引起的DNA甲基化变异规律,及其生物学效应,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辽粳944、药用野生稻及其杂种F_1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和小穗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遗传变异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粳944、药用野生稻及其杂种F_1的叶片和小穗DNA的甲基化水平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DNA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织的全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半甲基化率(P=0.000);杂种在分蘖期、减数分裂期及开花期叶片DNA平均总甲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传宏 刘超 刘静 向伟 黄先智 徐立
为寻找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材料,以新疆药用植物黑桑的根、枝、叶和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为材料,进行总多酚、总黄酮、抗氧化能力以及螯合Fe2+测定。结果显示:果实(桑椹)提取物(EEMF)的总多酚含量(0.943 8 mg·mL-1)以及总黄酮含量(0.174 7 mg·mL-1)与叶提取物(EEML)、枝提取物(EEMB)和根提取物(EEMR)相比并不高,但EEMF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达到96.46%,96.83%,抑制脂质体氧化能力达到71.14%;此外,EEMF螯合Fe2+能力也强于其他3种。表明黑桑4个部位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果实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国育 高峻 武卫 段学良 黄伟 邵宛芳 李荣春 李丹桐 彭子芸 陈蕊
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开展了"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具有增加茶园产出与收入;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培肥茶园土壤;节省劳力减少支出等优点。为改变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低,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茶树 食用菌 茶园 复合栽培 效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应斌 周上游 唐起源
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中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叶面积指数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耀东 田雪琴 张学平
通过对黑金刚、花金刚、红关公、巴西榕4个印度橡胶榕彩叶栽培品种袋苗的AM真菌感染率、依赖度和生长量、生物量指标及根长的测定得出,处理植株根部感染率分别为90%、75%、65%、85%,均高出对照65%以上;它们对AM真菌的依赖性(MD)分别为386.85%、203.45%、213.29%、331.01%,黑金刚、巴西榕对菌根具有高强度依赖性,花金刚、红关公具中强度依赖性;接种AM真菌有利于促进这4种植物根部形成菌根,并对其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AM真菌 印度橡胶榕彩叶栽培种 接种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锦锋 李晶 I.L.Datti 张健 林志魁 林占熺
为了更科学的对灵芝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利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对21株灵芝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少数菌株之间没有拮抗或拮抗极不明显;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个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000.072,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菌株1号(赤68)与3号(Ga15)的遗传距离为0.000,证明其亲缘性较近;RAPD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83以上,所有菌株分为两个组,4号(867)菌株单独为1组,其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剑为 娄虹 回晶 郑方亮 刘剑利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企业对栽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在分析传统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模式弊端的同时,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引入新的授课方式,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优化,针对当下大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动手能力较差,被动接受知识的特点,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完成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使学生能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顺利完成科学研究任务的效率和能力。同时结合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使科研工作更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既能迎合市场以及企业需求,也可投入科研创新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食用菌栽培学 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寿平 董钻 曹刚 高东昌
通过对冀芝1号、辽芝1号“双茎”及对照栽培芝麻幼苗期植株构造解剖观察,发现其顶端分生组织是以外生源方式首先分化出叶原基,接着分化出腋芽原基,最后形成具有输导组织系统的腋芽潜伏在叶腋之中,““双茎”栽培解放了这对腋芽,使之发育成“双茎”。并于盛花期的构造解剖发现,辽芝1号“双茎”分杈处下方的茎髓中出现异常分生组织和该异常分生组织业已分化出的异常维管束,显示出植物结构、形态及功能的一致性。
关键词:
芝麻 双茎栽培方法 植株构造 解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刘跃钧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
关键词:
马兰 人工栽培 设施栽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Oh Se Jong Park Jeong Sik Shin Pyung Gyun Yoo Young Bok
探讨了一系列有关菇床的制备、栽培料的处理和发酵等提高平菇产量的栽培措施。为了提高锯木屑的利用率,在制备菇床时引进了发酵技术;为了解决生长中一些基础问题,改进了培养基质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评估了聚乙烯薄膜钻孔覆盖技术对两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P.sajor-caju)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平菇菇床制备的过程中,为避免其它真菌菌丝的污染,使用了发酵后的锯木屑法。结果表明,所用的3种添加物中,稻糠是促使培养基质升温效率最高的添加物,可以升高到70℃。应用发酵锯木屑添加稻糠生产的菌丝的活力和密度大大高于非发酵锯木屑培养,并且其上可见平菇原基的形成。发酵锯木屑在预防木霉的污染上显示...
关键词:
平菇 栽培 菇床 栽培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