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2)
- 2023(5554)
- 2022(4998)
- 2021(4596)
- 2020(4212)
- 2019(9908)
- 2018(9987)
- 2017(19973)
- 2016(10977)
- 2015(12706)
- 2014(13062)
- 2013(13264)
- 2012(12605)
- 2011(11489)
- 2010(11716)
- 2009(11057)
- 2008(11438)
- 2007(10509)
- 2006(8995)
- 2005(8141)
- 学科
- 济(49279)
- 经济(49240)
- 管理(33174)
- 业(30899)
- 方法(25783)
- 企(24982)
- 企业(24982)
- 数学(22893)
- 数学方法(22663)
- 财(13960)
- 农(12734)
- 学(11926)
- 中国(10379)
- 业经(9668)
- 务(9659)
- 财务(9636)
- 财务管理(9610)
- 贸(9075)
- 贸易(9074)
- 企业财务(9068)
- 易(8796)
- 地方(8551)
- 农业(8350)
- 制(8160)
- 和(7931)
- 理论(7424)
- 环境(7145)
- 银(6726)
- 银行(6702)
- 融(6504)
- 机构
- 大学(170974)
- 学院(168064)
- 济(66526)
- 管理(65264)
- 经济(64981)
- 理学(55606)
- 研究(55031)
- 理学院(54981)
- 管理学(53980)
- 管理学院(53661)
- 中国(42265)
- 京(36713)
- 科学(35629)
- 农(32029)
- 财(31330)
- 所(29361)
- 业大(27439)
- 中心(26828)
- 研究所(26558)
- 江(25913)
- 农业(25739)
- 财经(25133)
- 北京(23029)
- 经(22615)
- 范(21779)
- 师范(21555)
- 州(20599)
- 经济学(20295)
- 院(19023)
- 经济学院(18560)
- 基金
- 项目(108500)
- 科学(83533)
- 基金(77860)
- 研究(77198)
- 家(68302)
- 国家(67788)
- 科学基金(56875)
- 社会(47021)
- 社会科(44495)
- 社会科学(44476)
- 省(42174)
- 基金项目(41580)
- 自然(37650)
- 自然科(36732)
- 自然科学(36717)
- 自然科学基金(36069)
- 划(35993)
- 教育(35334)
- 编号(33210)
- 资助(32465)
- 成果(27864)
- 重点(24275)
- 部(24204)
- 发(22669)
- 创(21571)
- 科研(21368)
- 课题(21237)
- 计划(20632)
- 项目编号(20518)
- 大学(20316)
共检索到245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奎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的"入罪",无疑是刑事法对基金业"老鼠仓"现象的一种切实回应。但鉴于该罪采用的"无先而后"立法技术,引发了学界对该罪正当性之质疑。站在"罪刑既已法定"的立场上,本文对司法实践争诉较多的主体认定、客观方面涉及的"其他未公开信息"、"利用职务便利"等关键词句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对该罪与相邻罪名的界域予以厘清,希冀能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
未公开信息 老鼠仓 刑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杨东
"老鼠仓"行为尽管已经"入罪",但其"入罪"的立法理性是基于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社会危害性、刑罚目的等因素的考量;"老鼠仓"行为"入罪"后罪名确定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其存在争议的真正原因是司法罪名的正当性问题,但是应对现行罪名保持应有的尊重;在该罪的司法适用中,要对"未公开信息"、"明示或暗示"等问题给予准确的理解和定位,方能更好地实现立法的司法化,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入罪 罪名 刑事立法 刑事司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隐私 宪法隐私权 犯罪法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民 刘晋叶
环境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相当早 ,几乎从地球上出现人类开始 ,环境问题就相应产生。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较低 ,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远比当今轻微得多 ,生态系统本身尚能吸收和消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环境已成为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刑法 环境犯罪 环境保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锋
从近年来的金融犯罪立法态势看,部分条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破坏了刑法典的稳定性,背离了刑法的谦抑性,条款设置缺乏前瞻性。为了使金融犯罪立法更合理、更科学、更灵活,需从金融犯罪立法的定位、前置刑法制度的完善及刑事条款设置的重构等层面入手,以实现刑法典的稳定、谦抑及超前等目标。
关键词:
刑法稳定性 刑法谦抑性 刑法前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峨春 郭子麟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追究行为人的环境修复责任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环境修复的责任形式形成和发展于司法实践,尚缺乏明确的刑法依据,有违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并且导致适用的混乱,亟需立法完善予以化解适用难题。现有刑罚体系以传统的自由刑、罚金刑等刑罚手段为主,与环境治理的时代需求严重脱节。恢复性司法、环境犯罪的生态属性、刑罚体系的开放性为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确立提供了实践依据、理论支撑和立法空间。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展开,应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将环境治理确立为刑法的任务,为环境修复责任纳入刑法提供方向指引;其次厘清环境修复的性质,将其明确为非刑罚手段,弥补传统刑罚手段的缺陷;最后是构建环境修复的责任体系,将环境修复设置为强制适用的责任方式。
关键词:
环境修复 罪刑法定 非刑罚手段 责任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峨春 郭子麟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追究行为人的环境修复责任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环境修复的责任形式形成和发展于司法实践,尚缺乏明确的刑法依据,有违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并且导致适用的混乱,亟需立法完善予以化解适用难题。现有刑罚体系以传统的自由刑、罚金刑等刑罚手段为主,与环境治理的时代需求严重脱节。恢复性司法、环境犯罪的生态属性、刑罚体系的开放性为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确立提供了实践依据、理论支撑和立法空间。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展开,应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将环境治理确立为刑法的任务,为环境修复责任纳入刑法提供方向指引;其次厘清环境修复的性质,将其明确为非刑罚手段,弥补传统刑罚手段的缺陷;最后是构建环境修复的责任体系,将环境修复设置为强制适用的责任方式。
关键词:
环境修复 罪刑法定 非刑罚手段 责任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申宇 赵静梅 何欣
投资者只能了解基金每个季末的持股情况,不能知晓季度内基金的动态投资情况,这些未公开的交易隐藏了基金投资的重要信息。本文修正Kacperczyk等(2008)的收益缺口指标,研究隐形交易与基金未来业绩的关系。结果发现,隐形交易与基金的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隐形交易最多的基金组合年超额收益率较之最低组合高出6%。为了厘清隐形交易产生的原因,本文采用横截面回归分析,发现基金经理的职业忧虑与隐形交易显著负相关,基金资金流动、薪酬激励对提高隐形交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考虑到隐形交易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法证实隐形交易行为与基金的业绩正相关。最后,研究显示隐形交易与基金的私有信息显著正...
关键词:
隐形交易 职业忧虑 薪酬激励 超额收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帆
个人金融信息是与公民个人开展金融活动相关而产生、采集的金融交易信息及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关联到公民个人人格、财产等诸多权益,是个人信息重要而特殊的领域。现实中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侵犯行为日益频繁和严重,亟待刑法保护。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行为类型较多,需要全面而针对地规制,既要完善现有罪名、增设专门罪名,更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制度建设,方为治本之策。
关键词:
个人金融信息 刑法保护 隐私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文浩 张源
大数据时代,避免过度犯罪化以及刑法规范的不精确性极为重要。从刑法保护角度出发对个人信息范围进行限缩,合理划定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边界;倡导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信息主体“知情同意”理念、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不起诉权适用理念。在刑事领域探索适用刑事被遗忘权,从案件适用类型、行使权利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等案件上限制被遗忘权的使用,建立“申请+审查”的模式,在当事人提出删除的要求后,由特定的公权力机关进行审查。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 自由意志 可识别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越 刘娜 陈喻伟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的农村土地问题也同样突出。由于人为破坏土地资源,我国可利用土地持续减少,土地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滞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应当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刑法保护,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关键词:
土地 土地流转 刑法保护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永林
我国刑法第156条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是实践中认定走私罪共犯的法律标准。刑法第156条之规定是法律拟制而非注意规定,其核心在于对"通谋"的认定。司法解释确立的"明知"和"多次帮助"原则分别有主观归罪和客观归罪之嫌,将走私罪共犯的认定范围不当扩大。刑法应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帮助犯的构成要件为依据,认定走私罪的共犯。
关键词:
走私罪 共犯 认定 反思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杰 阮晨晗 朱英伦
本文利用2007年1月~2015年12月沪深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交易公开信息定义和识别了"有影响力交易席位",考察其交易行为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有影响力交易席位"的交易行为能够引起市场的热烈追捧,相应股票在短期内换手率上升,股价升高,大单净买入比例上升。没有证据显示"有影响力交易席位"使用"哄抬股价,逢高卖出"的交易策略操纵市场,侧面支持了他们可能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此外,"有影响力交易席位"偏好财务状况较差的小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