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3)
- 2023(2327)
- 2022(2098)
- 2021(1959)
- 2020(1774)
- 2019(4008)
- 2018(4081)
- 2017(7452)
- 2016(4475)
- 2015(5218)
- 2014(5153)
- 2013(5114)
- 2012(4941)
- 2011(4537)
- 2010(4665)
- 2009(4224)
- 2008(4273)
- 2007(4131)
- 2006(3652)
- 2005(3344)
- 学科
- 济(14399)
- 经济(14387)
- 管理(10537)
- 业(9427)
- 企(7853)
- 企业(7853)
- 方法(7032)
- 学(5735)
- 数学(5540)
- 数学方法(5315)
- 农(4117)
- 中国(3884)
- 理论(3652)
- 和(3521)
- 财(3269)
- 业经(3008)
- 制(2954)
- 地方(2900)
- 教育(2836)
- 资源(2696)
- 农业(2571)
- 环境(2449)
- 教学(2409)
- 策(2368)
- 银(2310)
- 银行(2297)
- 土地(2242)
- 贸(2215)
- 贸易(2214)
- 技术(2213)
- 机构
- 学院(64449)
- 大学(63132)
- 研究(24491)
- 管理(21826)
- 济(19594)
- 经济(18859)
- 科学(18403)
- 中国(18309)
- 理学(18155)
- 理学院(17887)
- 管理学(17242)
- 管理学院(17150)
- 农(16300)
- 京(15085)
- 所(14523)
- 研究所(13463)
- 农业(13163)
- 业大(12678)
- 中心(11220)
- 江(10518)
- 技术(9821)
- 北京(9755)
- 省(9299)
- 财(9289)
- 范(9227)
- 师范(9103)
- 院(8855)
- 州(8725)
- 科学院(8505)
- 农业大学(8311)
- 基金
- 项目(43456)
- 科学(32286)
- 研究(29786)
- 基金(28705)
- 家(26774)
- 国家(26523)
- 科学基金(21178)
- 省(17891)
- 划(16003)
- 社会(15684)
- 自然(14950)
- 社会科(14715)
- 社会科学(14705)
- 自然科(14597)
- 自然科学(14593)
- 基金项目(14520)
- 自然科学基金(14294)
- 教育(14166)
- 编号(13446)
- 资助(12660)
- 成果(11596)
- 重点(10243)
- 课题(9909)
- 计划(9861)
- 科技(9446)
- 发(9213)
- 部(8875)
- 创(8556)
- 科研(8464)
- 创新(8039)
共检索到99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遵春 张春雨 张艳敏 张小燕 吴传金 王海波 石俊 陈学森
【目的】以300份新疆野苹果实生株系为试验材料,根据叶片、花朵和果实等器官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方法】采用逐步聚类法,以30%的取样比例,根据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4种系统聚类方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和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和优先取样法)构建24个核心种质,以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进一步比较7种不同取样比例(10%、15%、20%、25%、30%、35%和40%)的构建效果以确定最适宜的取样比例。【结果】(1)在新疆野苹果构建中,采用欧氏距离聚类优于马氏距离。(2)4种系统聚类方法比较表明,最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春雨 陈学森 张艳敏 苑兆和 刘遵春 王延龄 林群
【目的】探讨分子水平构建核心种质的方法,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方法。【方法】以109个新疆野苹果实生株系的128个SSR位点为材料,根据Nei&Li、SM和Jaccard遗传距离,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多次聚类,以随机取样策略为对照取样策略,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研究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采用丢失的等位基因数以及对Nei’s基因多样度和香农信息指数进行t检验来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与对照随机取样策略比较,位点优先取样策略能构建一个更有代表性的核心种质。SM、Jaccard和Nei&Li遗传距离构建的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无明显区别。采用SRAP数据和表型数据分析显示,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娟 廖康 赵世荣 曹倩 孙琪 刘欢
【目的】通过对不同取样策略和遗传距离相结合的组合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探讨分子水平构建新疆野杏核心种质的方法,确定最适核心种质资源,以利于种质的保护与利用。【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博尔赛和巩留县伊依克台3个分布区的135个新疆野杏实生株系为材料,根据SM、Jaccard和Nei&Li遗传距离,采用UPGMA聚类法对新疆野杏整体进行多次聚类抽样,直到其中某个采样点再次聚类时无种质被抽取;以随机取样策略为对照取样策略,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研究新疆野杏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采用丢失的等位基因数以及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曲凯伦 张云程 孙永强 李彪 康莹 董胜君
为更好地保存和研究酸枣种质,提高利用效率,以211份酸枣种质为试材,基于表型性状数据,在25%取样比例下,对所有种质进行逐步系统聚类,从遗传距离方法、取样方法、聚类方法和取样比例4个方面探讨酸枣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根据最佳取样策略和3种分组取样方法进行分组取样,并与不分组取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25%取样比例,采用优先取样法、欧氏距离法和可变类平均法构建核心种质效果最佳;在最佳构建策略下筛选总体取样比例,结果表明最佳总体取样比例为25%;不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Pcore的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高于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Core-L,构建效果更好;定性描述性状保留比例、t检验、符合率检验、主成分分析和样品三维分布图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消除遗传冗余,能够代表原始种质。基于表型性状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为“欧氏距离+可变类平均法+优先取样法+25%取样比例”,经过补充完善,最终得到58份核心种质,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代表原始酸枣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有助于科学、有效地收集和保存酸枣种质资源,为深入挖掘和利用酸枣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选育酸枣良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酸枣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军 王京 梁微 马百全 董丽娟 马锋旺 符轩畅 李翠英
【目的】矮化砧木可以诱导地上部接穗品种矮化,实现苹果的丰产和稳产。因此,深入挖掘调控苹果树体生长的基因,可以改善苹果树形,加强苹果园地的管理方便性。【方法】以矮化苹果砧木‘G.41’和乔化苹果砧木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为亲本构建的188株F1代分离群体为试材,并于每个分离群体植株上嫁接‘富士冠军’。基于SSR标记技术,采用Join Map 4.0作图软件构建苹果遗传连锁图,应用Map QTL 5.0作图软件,结合后代群体的表型数据,对接穗高度和接穗横截面积生长性状进行初步QTL定位。结合苹果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Primer5.0软件进行新SSR标记开发,并对初步定位区域进行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结果】该研究从36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8对在亲本之间表现出多态的SSR引物,多态率为29.9%。其中95对引物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并在5号连锁群上初步检测出4个与植株生长性状相关的QTL位点,与接穗高度、接穗横截面积性状紧密连锁的两个标记,为L05024和Hi09b04。根据初步定位区域的序列信息,设计了新的SSR引物24对,其中在亲本间表现出多态的有10对,利用该10对引物对5号连锁群重新分析。构建了包含21个SSR标记、总长为86.0 c M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其平均遗传距离为7.52 c M。通过对接穗高度与接穗横截面积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分析,在SSR标记L05024和Hi09b04之间找到与其相关的QTL位点,其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9.2%和51.7%。将该QTL位点与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其物理距离为543 kb,并且该QTL区间包含16个候选基因。推测其中MDP0000323212为与植株生长密切相关的基因。【结论】本研究将砧木诱导矮化基因定位于苹果第5号染色体543 kb区段内,侧翼标记分别为L05024和Hi09b04,其物理距离为4.048—4.591 Mb,并筛选到可能参与调控植株生长的候选基因MDP000032321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嘉伟 苏江硕 张飞 房伟民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目的】探讨构建传统菊花品种核心种质的最优取样方法并构建核心种质,以便于传统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以《中国菊花》专著中记载的2 249份传统菊花品种为材料,依据舌状花花色分为8组,采用逐步聚类法基于4种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和4种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多样性比例)构建了传统菊花备选核心种质16个,探讨最优的取样策略。筛选出最优取样策略后进一步比较2种组内取样方法(随机和聚类)的构建效果。对最优方法下建立的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检验,利用多个特征值(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和评价参数(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表型保留比例(RPR))综合地评价核心种质。【结果】传统菊花按照花色进行分组,各组品种呈现正态分布,能够确保取样的均匀性;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都能够使每组的取样份数更加均衡,起到良好的修正作用,对数比例法下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达到最大,是最优取样比例法;随着总体取样规模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变异系数变化率不断减小,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不断增大;当取样规模大于10%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减小,而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的升幅并不大,因此,构建传统菊花核心种质最适宜的总体取样规模为10%;聚类取样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均大于随机取样构建的对应备选核心种质的参数值,以聚类取样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变异的丰富性和均匀程度更好。核心种质各特征值与原始种质表现一致,多个评价参数值表明核心种质的均度和丰度较好,充分体现了表型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补充聚类丢失的"追抱"1个花抱性状和对花序高度、外层瓣长2个性状的完善,最终构建得到228个传统菊花品种的核心种质,占原始材料的10.14%。【结论】本研究基于2 249份传统菊花品种材料的15个表型性状,系统地比较了多种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组内取样方法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后,确定了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方法,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各特征值和评价参数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核心种质充分地代表了传统菊花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婷 王琳 秦红珍 李长生 吴素文 张春宇
核心种质是种质资源的代表群体,表型性状的选用策略对利用表型性状构建核心种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1003份玉米育成高代品系为材料,分别选用质量性状(QT1)、数量性状(QT2)、必测性状(AT)、非必测性状(TWA)和综合性状(IT)构建核心种质。通过比较核心种质的检验参数,分别将上述5种性状构建的核心种质对原始种群的代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核心种质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IT>AT≈TWA,IT>QT2≈QT1;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IT≈AT>TWA,IT>QT2>QT1;综合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为:IT≈AT>TWA,IT>QT2>QT1,AT与IT结果相近。由于...
关键词:
玉米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匡勇 杨曼云 匡逢春 黄志远 胡远艺 夏石头 赵炳然
野威B是将小粒野生稻(Oryzaminuta)的基因组DNA通过穗茎注射法导入杂交水稻亲本V20B中培育出的转基因水稻新种质。与亲本V20B相比,野威B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小于V20B,但每穗实粒数却高于V20B,平均结实率比V20B增加11.8%,千粒重比V20B的少6g。野威B倒1叶和倒2叶叶鞘中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黄熟期略微升高,蜡熟期降低;V20B倒1叶叶鞘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倒2叶叶鞘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乳熟期降低,之后升高。野威B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与V20B相近,垩白粒率比V20B降低47.5%,垩白面积下降62.1%,胶稠度比V20B的高,直链淀粉含量比V20B降低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欢 王东 段帆 李珊 甘小洪
[目的]为了更好地构建水青树核心种质资源库,本文以161个水青树种质为试材,利用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数据,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探索。[方法]首先,采用欧氏距离和瓦尔德法对所有个体进行逐步聚类;然后,设定10个取样比例(10%、15%、20%、25%、30%、35%、40%、45%、50%、55%),分别用随机取样策略、偏离度取样策略和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筛选出与之对应的核心种质资源库。将这3种不同取样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资源库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适种质资源。[结果](1)三种取样策略中,位点优先取样法明显提高了其种质资源库的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且45%是最适合构建水青树核心种质资源库的比例;(2)对种质资源核心库不同数量性状进行t检验,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以上。[结论]在欧氏距离结合瓦尔德法聚类条件下,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是构建水青树种质资源核心库的最佳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颖 王玉娟 沈玉英 上官凌飞 房经贵 章镇 褚孟嫄
对我国57个果梅品种果核的单核干重、纵横径、核型指数、厚度、核点数量、核点深度及果核表面沟纹有无等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核平均干重、平均纵径与横径、核型指数、平均厚度以及果核表面的平均核点数分别为(1.05±0.43)g、(19.66±3.08)mm与(15.12±2.48)mm、1.30、(11.66±1.62)mm、(80±23)个cm2。60%以上品种的果核表面核点较浅,表面无沟纹。本研究首次对梅核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认识和评价我国果梅的种质资源以及进行品种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果梅 品种 核 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江鹏 张春芬 邓舒 侯丽媛 肖蓉 李芙蓉 董艳辉 聂园军 王亦学 曹秋芬
【目的】苹果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基因型株系来自不同的花粉粒,因此不同株系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培养、生根的条件等都存在差异。本研究对不同个株系试管苗的倍性、表型特征、生根培养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出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适宜的生根条件及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加强苹果种质资源创新。【方法】采用花药培养获得的‘嘎啦’‘富士’‘红星’纯合基因型株系,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每个株系倍性,探索组培苗的生根培养条件,观察每个株系的根系、叶片形态特征。【结果】经苹果花药培养获得32个纯合基因型株系,其中单倍体1株、三倍体1株、四倍体3株、二倍体27株,‘红星’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倍性分化率最大,为28.57%。IBA浓度影响再生株系的生根率、根长及根数,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最适宜生根浓度为IBA 2—3 mg·L-1。各个株系的叶数、根长、根数、株高、叶形指数(叶长度/叶宽度)、叶柄有一定差异。‘红星’纯合基因型DH0-1、DH0-3、DH0-4、DH0-7株系,‘富士’纯合基因型DH1-3株系,‘嘎啦’纯合基因型DH2-2、DH2-4、DH2-12、DH2-20株系综合性状较好(植株高、根系长、叶数和根数多)。‘红星’纯合基因型株系的移栽成活率最高,为28.57%。【结论】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主要倍性为二倍体。与二倍体株系相比,单倍体株系叶基窄、叶柄细、叶色和叶缘锯齿较浅,而多倍体株系表现为叶基更阔、叶柄较粗、叶色和叶缘锯齿变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少帅 赵文霞 姚艳霞 淮稳霞 肖文发
[目的]分析同一采样地、同一生境新疆野苹果枯枝症状级别与水杨酸含量、胸径的关系,寻找与枯死症状可能相关的特征。[方法]通过超声提取、HPLC检测分析不同枯枝症状级别样品中水杨酸组成和含量差异,并对枯枝症状级别与水杨酸含量、胸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枯枝症状级别的新疆野苹果枝叶中水杨酸含量在39.5~122.6 mg·kg~(-1)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0级、Ⅴ级样品水杨酸含量和胸径大小呈正相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样品水杨酸含量和胸径大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疆野苹果枯枝症状级别与水杨酸含量、胸径大小关系较为密切,研究结果对于天山野果林的生态保育与修复、苹果优质新品种的筛选与培育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馨方 张树航 李颖 郭燕 王广鹏
为科学利用现有板栗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高效管理和保存。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采用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法(UPGMA)对来自12个省(市或自治区)的279份板栗种质进行多次聚类抽样。聚类抽样时将2种遗传相似系数(SM系数和Dice系数)和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组合获得不同样本群,再比较不同样本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研究构建板栗初级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并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评价初级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合表型特征对其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应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取得的种质比随机取样法具有更高的Ne、H和I;应用SM相似性系数构建的核心样本,其遗传多样性指标要优于Dice相似性系数;根据主坐标结合形态学指标分析,利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相似性系数经过3次聚类构建了68份板栗初级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24.37%的样品,Ne、H和I分别为1.539、0.329和0.502,均高于原种质各遗传多样性指标,能够较全面的代表整个板栗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综上,基于SSR标记利用SM系数聚类,并结合位点优先取样法是构建板栗初级核心种质较适宜的方法。
关键词:
板栗 初级核心种质 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庆军 魏艳秀 杜红岩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紫云英苷含量(89.56%)、京尼平苷酸含量(88.60%),氨基酸含量(12.52%)变异系数最小。经K-S检验,花高、雄蕊长度、雄蕊数、桃叶珊瑚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异槲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等8个数量性状Sig值大于0.05,均符合正态分布;花径、鲜质量、干质量均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京尼平苷酸含量、京尼平苷含量、紫云英苷含...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数量性状 变异 概率分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丽芬 张跃 徐宁生 刘旭云 张锡顺 胡学礼 胡尊红 杨谨
以26份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红花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分枝总数,其后依次是单株有效果球数>茎粗>果球着粒数>顶花球直径>株高>生育期>千粒重。根据红花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分枝总数与茎粗、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和果球着粒数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单株有效果球数与分枝总数、茎粗、果球着粒数关系密切。因此,对红花高产育种而言,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茎粗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果球着粒数多和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千粒重和顶花球直径的选择。
关键词:
红花 主要数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育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