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9)
2023(11856)
2022(10571)
2021(10015)
2020(8367)
2019(19830)
2018(19799)
2017(38875)
2016(21158)
2015(23993)
2014(24152)
2013(23779)
2012(21557)
2011(19394)
2010(19560)
2009(17722)
2008(17092)
2007(14682)
2006(12879)
2005(10996)
作者
(61430)
(50811)
(50562)
(48333)
(32615)
(24399)
(22943)
(20185)
(19487)
(18078)
(17475)
(17044)
(16071)
(16052)
(15757)
(15539)
(15205)
(15193)
(14553)
(14390)
(12596)
(12402)
(12383)
(11569)
(11373)
(11334)
(11297)
(11141)
(10235)
(10038)
学科
(86233)
经济(86133)
管理(59356)
(55937)
(46487)
企业(46487)
方法(43145)
数学(38078)
数学方法(37401)
中国(22661)
(21588)
(19170)
(19114)
地方(17917)
业经(17735)
理论(15575)
农业(14590)
(13605)
贸易(13597)
(13543)
环境(13384)
(13197)
(13157)
技术(12827)
(11921)
财务(11846)
(11836)
财务管理(11827)
企业财务(11166)
(10824)
机构
大学(300254)
学院(299868)
管理(122173)
(114116)
经济(111368)
理学(107082)
理学院(105903)
管理学(103585)
管理学院(103074)
研究(97036)
中国(69465)
(64352)
科学(63477)
(49701)
(48647)
(47458)
业大(46713)
研究所(44785)
中心(43324)
(41979)
财经(40973)
北京(40458)
(39964)
师范(39614)
农业(37455)
(37272)
(35565)
(34874)
经济学(33417)
师范大学(31976)
基金
项目(212484)
科学(166940)
基金(153753)
研究(152381)
(134299)
国家(133207)
科学基金(115116)
社会(94227)
社会科(89254)
社会科学(89225)
(83535)
基金项目(82116)
自然(77517)
自然科(75773)
自然科学(75759)
自然科学基金(74326)
教育(70927)
(70546)
资助(64515)
编号(62580)
成果(49563)
重点(47313)
(46075)
(44305)
(43811)
课题(43113)
创新(40787)
科研(40627)
教育部(39393)
大学(39325)
期刊
(119081)
经济(119081)
研究(84313)
中国(51844)
学报(47729)
科学(44639)
管理(43189)
(41998)
大学(35495)
(35405)
教育(33739)
学学(33449)
农业(29525)
技术(27013)
(20165)
金融(20165)
业经(19986)
经济研究(19032)
财经(18777)
问题(17168)
图书(16443)
(15923)
(15202)
科技(14874)
技术经济(14658)
统计(14531)
理论(14370)
资源(14341)
现代(13682)
实践(13344)
共检索到417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  
本文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居住区位调查数据,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家庭层面和城市层面两部分,前者包括收入、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等,后者则包括住房价格、城市扩张程度、郊区市政设施便利程度等,实证结果表明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符合理论预期。收入较高的群体仍喜好选择距离城市中心偏近的居住区位,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向郊区转移的主要因素。这些实证结论能够对城市发展布局和居住用地的规划开发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永祥  黄丽平  张园  
基于交通资源、商服资源、小区品质、自然环境等四个维度的宜居型特征构建区位选择集,从居住基本需求和居住实现能力两个维度个体自身属性特征阐述区位选择驱动因素,提出假设,建立了居住区位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最后结合哈尔滨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找出居民不同区位选择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和住宅开发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娜  张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超市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重要场所。文章利用对山东省烟台、潍坊、济宁、临沂四市510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生鲜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零售终端的净距离及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的偏好程度对消费者零售终端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认为蔬菜的三种零售终端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将长期并存,在对农产品零售终端进行布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距离的合理性,同时对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升级改造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  
利用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影响支付意愿相对水平的各项因素。首先,本文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家庭个体特征,一组是城市形态特征,同时分析了支付意愿梯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高收人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另外,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刘旺  
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行为影响着居住空间结构,城市社会分异、种族隔离、人口迁居和住宅郊区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居民住宅区位再选择行为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居住区位对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方城市居民居住区位再选择行为模型构建的基础和研究视角,并且重点介绍和评述了西方居住区位决策与再选择的主要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旺  张文忠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伯初  柴彦威  谭一洺  
采用2013年西宁市城市居民周日和周一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利用趋势面和路径缓冲区方法表征和测度西宁市城区单位、郊区单位、城区商品房、郊区商品房、城区混合5类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行为层面上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及成因进行解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单位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职住接近主导的近家工作活动空间,商品房和混合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较为扩展的工作活动空间;(2)各类型居住区居民工作日非工作活动近家集聚;(3)休息日单位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伯初  柴彦威  谭一洺  
采用2013年西宁市城市居民周日和周一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利用趋势面和路径缓冲区方法表征和测度西宁市城区单位、郊区单位、城区商品房、郊区商品房、城区混合5类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行为层面上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及成因进行解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单位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职住接近主导的近家工作活动空间,商品房和混合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较为扩展的工作活动空间;(2)各类型居住区居民工作日非工作活动近家集聚;(3)休息日单位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作日扩展,郊区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作日收缩,城区商品房与混合居住区与工作日几无差异;(4)郊区居民活动空间范围显著大于城区居民,居住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范围具有正向影响;(5)住房属性是影响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重要变量,工作日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显著大于单位居住区居民,而休息日各类型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范围的差异缩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梅建明  田嘉莉  
本文基于对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的3318名农民工的问卷调研,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解为生活质量、社会融入、社会保障和社会适应,选取收入水平,社会保险等12个指标,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动因是农民工市民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自身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又制约了农民工收入水平;市民化是农民工家庭而非个人的决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缺失消极影响了这一决策;社会包容度作用于农民工的人际交往和社交网络对农民工市民化有重要影响。本文还就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海成  秦菲菲  
商业寿险在我国养老金体系中一直处于极重要的地位。然而,寿险产品差异化不大,客户需求针对性不强,是制约我国商业寿险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收益水平、寿险保费、消费者收入水平、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商业寿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寿险公司可根据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开发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实施相对应的营销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凤  宗刚  
本文通过对广州千户住房调查所获得的一手资料,针对目前住房租购现状,在国内外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研究框架并选取相应的自变量,提出研究假设,构建住房租购选择的二分类Logistic模型。模型设置了家庭主要特征、经济成本因素以及住房态度因素3大类共9个测量变量,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年龄、家庭年收入、房价以及房价租金比是影响居民房屋租购的显著因素,学历、性别、婚姻和住房态度表现不显著。其中,年龄越大和家庭年收入越高,购买住房的倾向较高;房价和房价租金比越高,租房的倾向越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玉平  
选用13个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典型变量,采用随机效应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对147个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美元化程度、货币错配程度越高,实际资本开放程度越大,政府越强,具有高经济增长和长期通货膨胀历史的国家有较高采用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概率;而经济规模、贸易开放度越大以及外债债务比率越高将会促使一国选择灵活性较高的汇率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珊珊  黄梅波  
本文从汇率的本质出发,认为汇率制度内生于它所依托的经济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多元排序Probit模型,分析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汇率制度选择,并通过控制相关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一是中国的汇率制度选择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还较弱;二是有限弹性汇率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宏观经济实际的;三是通货膨胀率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对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是稳健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琴心  任月  朱洪革  
基于2017年"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研究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停伐政策显著降低了国有林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国有林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均值为3.12分,处于一般偏上水平。且居住在山上林场的居民生活满意度高于居住在山下社区的居民生活满意度,住房面积对国有林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除生产性债务外,家庭有债务显著地降低了国有林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因医疗或子女上学而产生的债务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强度要大于因购房或购车而产生的债务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此外,年龄、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都对国有林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