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5)
- 2023(11556)
- 2022(10262)
- 2021(9650)
- 2020(8149)
- 2019(18840)
- 2018(18943)
- 2017(36569)
- 2016(20158)
- 2015(22495)
- 2014(22649)
- 2013(22361)
- 2012(20546)
- 2011(18360)
- 2010(18329)
- 2009(16456)
- 2008(16010)
- 2007(13937)
- 2006(12001)
- 2005(10321)
- 学科
- 济(75519)
- 经济(75431)
- 管理(56711)
- 业(53568)
- 企(45153)
- 企业(45153)
- 方法(37795)
- 数学(32652)
- 数学方法(32152)
- 学(19638)
- 财(19428)
- 农(19082)
- 中国(18790)
- 业经(16182)
- 地方(14614)
- 理论(14003)
- 制(13342)
- 务(13019)
- 财务(12948)
- 财务管理(12924)
- 和(12919)
- 农业(12756)
- 技术(12633)
- 贸(12529)
- 贸易(12524)
- 企业财务(12285)
- 易(12161)
- 环境(11865)
- 银(11607)
- 银行(11546)
- 机构
- 大学(283126)
- 学院(281114)
- 管理(112005)
- 济(104217)
- 经济(101697)
- 理学(97653)
- 理学院(96534)
- 管理学(94579)
- 研究(94483)
- 管理学院(94092)
- 中国(68246)
- 科学(62722)
- 京(61269)
- 农(49301)
- 所(48577)
- 财(47817)
- 业大(46182)
- 研究所(44853)
- 中心(42339)
- 江(39864)
- 农业(39250)
- 财经(39030)
- 北京(38547)
- 范(37126)
- 师范(36734)
- 经(35519)
- 院(34681)
- 州(32867)
- 技术(31248)
- 经济学(30324)
- 基金
- 项目(200218)
- 科学(156005)
- 基金(144295)
- 研究(142302)
- 家(127614)
- 国家(126591)
- 科学基金(107715)
- 社会(86856)
- 社会科(82254)
- 社会科学(82230)
- 省(78695)
- 基金项目(76849)
- 自然(72934)
- 自然科(71243)
- 自然科学(71224)
- 自然科学基金(69905)
- 划(66995)
- 教育(65512)
- 资助(60464)
- 编号(57680)
- 成果(46686)
- 重点(44713)
- 部(43531)
- 发(41565)
- 创(41255)
- 课题(40044)
- 科研(38827)
- 创新(38459)
- 计划(37879)
- 大学(36598)
- 期刊
- 济(108338)
- 经济(108338)
- 研究(78943)
- 中国(51158)
- 学报(50583)
- 科学(44740)
- 农(43869)
- 管理(39773)
- 大学(36710)
- 财(35486)
- 学学(34568)
- 教育(31964)
- 农业(31154)
- 技术(24198)
- 融(20946)
- 金融(20946)
- 财经(18006)
- 业经(17580)
- 经济研究(17198)
- 业(16393)
- 图书(16380)
- 经(15221)
- 科技(14541)
- 问题(13978)
- 理论(13943)
- 版(13628)
- 业大(13356)
- 技术经济(13306)
- 实践(13027)
- 践(13027)
共检索到397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鹏飞 白兴荣 董占鹏 何克荣 祝新荣 柳新菊
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关键词:
性连锁平衡致死 雄蚕品种 品种选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前 刘俊荣 周进 曲秦坤 刘悦朋 田元勇 徐昙烨
为通过产品设计改变许氏平鲉现有的初级农产品销售模式,从品质上限到锁鲜效应两方面开展探索。本研究从致死胁迫强度探索许氏平鲉的极限品质,包括最低胁迫下的品质上限,疲劳致死下的品质下限,并对比市售产品品质状况。然后,通过品质易逝期处置,探讨高端许氏平鲉冷鲜品的锁鲜效应。健康活体按致死胁迫程度分3个处理组,分别为最低胁迫-破坏脊髓(SCD)、低胁迫-断髓致死(SCC)和高胁迫-窒息致死(SA),市售产品则分别来自超市(SM)及鱼市(FM)。锁鲜措施为速杀后立即冷却鱼体至0°C左右,鲜品贮藏条件为2°C冷藏。从僵直指数、肌肉收缩率、断裂强度分析许氏平鲉死后僵直特性。从白度值、pH值、ATP及其关联物和显微结构等指标分析肌肉品质及其冷藏稳定性。结果显示:(1)最低胁迫下,许氏平鲉死后24 h才达到最大僵直且持续24 h,高胁迫组则在6 h后僵直指数就已达到90%,48 h后彻底解僵;肌肉收缩率与僵直指数相关,高胁迫下,肌肉在贮藏期间没有收缩迹象,而最低胁迫下的肌肉在最大僵直发生前快速收缩。冷藏期间肌肉断裂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最低胁迫组显著延缓。(2)最低胁迫有较高的初始ATP值,为2.83μmol/g,最低pH值为6.58;低胁迫下,死后6 h ATP值为0.94μmol/g,最低pH值为6.56;高胁迫下,死后6 h ATP值为0.50μmol/g,最低pH值为6.54。(3)延迟效应的表现,冷藏过程中白度稳定无变化,肌肉纤维逐渐降解,肌肉细胞间隙扩大,但最低胁迫组可有效减缓上述趋势。(4)销售端品质现状的表现,鲜品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超市组与低胁迫组死后6 h品质相似,鱼市组与高胁迫组死后120 h的品质相似。研究表明,市售初级农产品许氏平鲉品质良莠不齐,通过锁鲜处置施加产品设计,不仅有效延长冷鲜货架期,且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飞 章元明
假定某一质量性状受单基因控制,且在纯合显性(或纯合隐性)时会致死,造成不符合M endelian分离比。在F2群体中,根据分子标记和该基因的连锁关系,获得标记与性状的各种表型类别、频率和植株数,通过F isher最大似然法,推导出估计重组率的方程和标准误公式。Monte Carlo模拟研究表明,最大似然法得到的重组率估计值与真值接近,并验证了重组率估计值标准误公式。
关键词:
致死基因型 重组率 标记 最大似然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光光 张华 黄红弟 张财顺
以6份菜心为材料,研究半致死温度(LT50)和田间高温下播种成活率与菜心耐热性的关系。利用SAS和EXE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中,菜心的LT50呈"S"型上升,LT50值在46~49℃之间。6个菜心材料耐热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四九-19号菜心>四九黄菜心>油绿50天菜心>501菜心>油绿菜心701>特青迟心4号,该结果与田间高温下菜心播种成活率成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菜心耐热性评价的指标。
关键词:
菜心 耐热性 相对电导率 半致死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林林 胡海静 衣晓坤 王虎虎 徐幸莲 彭斌
【目的】研究酸性电解水(AEW)能否有效控制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探究处理后菌体变化,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使用不同有效氯浓度酸性电解水(20、40和60 mg·L~(-1))将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处理5、10、15、20、25和30 min后,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效果;收集未处理及20、40和60 mg·L~(-1)酸性电解水各处理5 min后菌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pH、胞内ATP浓度、膜电位的影响;提取胞外聚合物(EPS)探究酸性电解水与EPS的相互作用。【结果】20、40和60 mg·L~(-1)的酸性电解水均可在5 min内杀死107 CFU/mL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酸性电解水浓度大于40 mg·L~(-1)时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min处理后均已无活菌检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3种浓度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均可使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菌体干瘪皱缩,失去原本饱满的细胞形态,60 mg·L~(-1)电解水处理下破损程度最大。酸性电解水可显著降低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膜完整性、胞内pH、膜电位、胞内ATP浓度和EPS含量(P0.05)。【结论】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破坏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同时EPS对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鹏飞 丁善明 陈安利 李琼艳 罗顺高 朱水芬 黄平 董占鹏
【目的】为了解发现于云南家蚕种质资源"芙印"系统红色卵致死突变Fuyin-lre的性状特点和遗传性。【方法】观察Fuyinlre的卵形、卵色、胚胎发育及孵化情况,并与正常卵系统P50、突变红色卵标志系统re开展杂交、回交等遗传分析试验。【结果】Fuyin-lre系统出现全紫褐色卵、紫褐色卵与红色卵并存的2种蛾区,紫褐色卵能正常孵化发育,而红色卵稍透明,常会出现不规则的条状或块状的黑斑,胚胎发育至丙1时,停止发育不孵化,与已研究报道的红色卵突变re、ci、rec、b-4、ru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与rel相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吴孔明 彭于发 王锋
【目的】研究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取食生测的方法系统研究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KF6和ⅡYouKF6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两转基因水稻在苗期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最为明显,其对50%和100%个体的致死作用时间最短,大螟在该生育期的转基因水稻上取食3d及6d后,校正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分蘖拔节期,两转基因水稻在4.0d和10.0d内能分别对50%和100%的大螟个体产生致死作用,在该生育期的两转基因水稻上取食6d后,校正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穗期...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大螟 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文正 王锡昌 陶宁萍 刘源 许茜
采用电子鼻技术和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抽血和急杀致死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通过电子鼻检测分析,抽血致死对草鱼背肉和腹肉的挥发性成分有影响,对红肉部分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固相微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吸附草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抽血致死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分别确定出27、29和47种挥发性成分,急杀致死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分别确定42、41和43种挥发性成分,可见致死方式对草鱼背肉和腹肉的挥发性成分影响较大,相对来说对红肉的影响较小;鱼血中确定4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4种为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含量达75.59%。因此,建议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令聪 宋广树 吕庆雪 刘宏伟 张志军 李春雷 王敏 刘文国
为了研究花粉致死基因ZmAA1的功能,进而创制转ZmAA1基因玉米不育新材料。在Gen BAnk中找到花粉致死基因ZmAA1及启动子PG47,并在目的片段的上下游设计増加酶切位点,基因合成构建到克隆载体Puc57上,采用传统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PG47-ZmAA1-35S-BAr,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优良玉米自交系郑58萌动胚。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PG47-ZmAA1-35S-BAr;共获得94株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47株目的片段Pcr呈阳性反应,对温室中表现为花粉败育的Pcr阳性植株进行目的片段及筛选标记BAr基因rT-Pcr与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学军 孙振元 韩蕾 巨关升 彭镇华
Treated by freezing,1-year-old dormant branches of four Parthenocissus specie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conductivities.According to Logistic equation fitting,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and freez...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栗志民 郑云龙
于2004、2005年2个年度采用电子恒温控制装置(精度±0.1℃)研究北部湾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对高温的耐受性,以期为该贝在南方海域的养殖提供依据。样品规格设稚、小、中、大4种,平均壳高分别为0.52 cm、1.83 cm、3.13 cm、5.01 cm。实验温度梯度0.5℃,范围31.0~34.0℃。实验前各温度组从常温状态按1℃/4 h的速率先后升温至各预设温度;把高温敏感起始点(Upper sensitive incipient temperature)定义为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存活率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松 鲍海波 张建华 张懿熙 刘泽文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对日本弓背蚁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的损害,重点观察通过个体交流传递杀虫剂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觅食情景,观察农药处理对日本弓背蚁觅食能力的影响;通过Y形管试验和EAG(electroantennography)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亲系识别能力的影响;通过攻击行为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异种蚂蚁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农药直接处理和通过个体交流获得的间接处理,均导致蚂蚁招募行为的丧失; 2种处理对同巢蚂蚁的识别能力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影响对异巢蚂蚁的识别能力;在对异种蚂蚁的攻击行为和巢穴保护方面,仅直接处理组出现显著影响。[结论]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可以直接影响日本弓背蚁的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而且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农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传递给其他未直接接触到药剂的蚂蚁,从而影响日本弓背蚁的种群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克荣 祝新荣 柳新菊 夏建国 黄健辉 姚陆松 王永强
目的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30,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杂交原种秋华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华×平30。方法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S-14为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供体亲本,以中国优秀常规蚕品种白云为受体亲本,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导入方法,把S-14的有关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到白云体内。结果经省级鉴定该杂交种雄蚕率达99.8%,生命力强健,茧丝质优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种提高26.11%,综合经济效益较常规蚕品种提高26.63%。结论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实践表明雄蚕品种深受蚕和农丝厂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雄蚕品种 育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成香 李木旺 张月华 钱荷英 孙平江 徐安英 苗雪霞 郭秋红 相辉 黄勇平
【目的】通过构建家蚕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研究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用35个SSR标记研究96个家蚕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结果】这些SSR标记在家蚕品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量在3~28个,平均为12.77个,多态性指数(PIC)在0.299~0.919,平均0.71。根据各品种的指纹图谱,用Nei(1978)的方法计算了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983,最小为0.0641,并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得到的分子系统图与传统意义上的形态分类方法接近但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根据遗传分析结果,探讨了家蚕的起源与进化关系。【结论】SSR标记是适于进行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分析和分子标记...
关键词:
家蚕 品种资源 SSR标记 指纹图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地方性中心城市大型连锁超市区位选择的微观机制研究——以衡阳市香江百货连锁超市为例
经济型连锁酒店网站内容交付性评价研究——基于Group AHP和Extended TOPSIS方法
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方法论研究——兼论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差额的虚构性
同质恢渗粳部分利用亚种间优势及耐冷水稻恢复系选育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平衡计分卡方法的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三维平衡多水平轮换设计及其连续性估计方法研究
基于平衡单水平轮换的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研究
基于变更平衡表的土地利用演化信息提取与预测方法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