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8)
2023(11936)
2022(10583)
2021(9956)
2020(8395)
2019(19322)
2018(19240)
2017(37181)
2016(20641)
2015(23111)
2014(23272)
2013(22950)
2012(20994)
2011(19036)
2010(18939)
2009(17536)
2008(17129)
2007(14914)
2006(13079)
2005(11711)
作者
(61279)
(51034)
(50710)
(48217)
(32731)
(24658)
(22860)
(20024)
(19456)
(18474)
(17490)
(17396)
(16321)
(16294)
(15964)
(15604)
(15325)
(15098)
(14684)
(14535)
(12741)
(12648)
(12227)
(11536)
(11488)
(11459)
(11346)
(11180)
(10390)
(10124)
学科
(76972)
经济(76852)
管理(62402)
(57008)
(48807)
企业(48807)
方法(35149)
数学(30062)
数学方法(29687)
(22063)
(20244)
中国(19030)
(18851)
(18340)
业经(17813)
地方(14526)
(14004)
财务(13935)
财务管理(13905)
理论(13374)
(13328)
贸易(13322)
企业财务(13189)
农业(13181)
(13118)
环境(13118)
(12953)
技术(12694)
(12670)
(12166)
机构
大学(295742)
学院(291910)
管理(115078)
(110761)
经济(108146)
研究(100631)
理学(99805)
理学院(98681)
管理学(96925)
管理学院(96409)
中国(71841)
科学(64498)
(63840)
(52970)
(52230)
(51965)
研究所(47749)
业大(47663)
中心(44137)
(43099)
财经(42090)
农业(41275)
北京(40119)
(38147)
(37987)
师范(37605)
(36408)
(34587)
经济学(32464)
财经大学(31370)
基金
项目(203937)
科学(158641)
基金(147029)
研究(146460)
(129808)
国家(128773)
科学基金(109070)
社会(90074)
社会科(85247)
社会科学(85224)
(80066)
基金项目(78624)
自然(72724)
自然科(70991)
自然科学(70975)
自然科学基金(69665)
(67841)
教育(66830)
资助(60509)
编号(59597)
成果(48941)
重点(45802)
(44776)
(42506)
(42392)
课题(41244)
创新(39642)
科研(39273)
(38960)
计划(37850)
期刊
(122181)
经济(122181)
研究(85333)
中国(55780)
学报(52282)
(47685)
科学(46007)
管理(42421)
(40464)
大学(38464)
学学(36267)
农业(33528)
教育(32111)
技术(24047)
(22924)
金融(22924)
财经(20296)
业经(19248)
经济研究(18298)
(17120)
(17077)
图书(15980)
问题(15773)
科技(14902)
理论(14866)
(14324)
业大(14300)
实践(13741)
(13741)
现代(13255)
共检索到425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荣改  
众所周知,籼粳交F_1表现极明显的优势,但结实率低.广亲和基因的发现.使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成为可能.袁隆平据此提出了利用广亲和基因培育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的见解.我们研究了用广亲和品种配制的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重要性及各性状的优势表现.旨在为广亲和品种用于配制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广亲和品种为培矮64(籼), CPSLO17(爪哇型),CPSLO(爪哇型),02428(粳).不育系有台中65A,秋光A,黎明A,农虎26A,京越A,黄金A,中作59A,537A,72-75A,垦六人,六南早A,珍籼97A(籼),V20A(籼),29南1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宝华  
综述了近 1 0 a来我国亚种间特别是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 (主要包括干物质生产、分配和运转 ,库源关系 ,结实特性等内在生理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的研究进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陈立云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间杂种 F1 籽粒充实度的表现中 ,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 ,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78.2 0 % ,特殊配合力方差占 2 1 .80 % .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 ,父本即粳型广亲和品种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4.86 )大于母本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2 .34 )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浪涛  王若仲  丁君辉  严钦泉  
为探明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为材料 ,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以及发育过程中 IAA,GA3,Z和 ABA4种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低的亚种间杂交稻“两段灌浆”表现明显 ,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 ,孕穗期至开花期 IAA和 Z含量与起始灌浆势 (R0 )、平均灌浆速率 (Fmean)和籽粒充实率 (GF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开花期至花后 15 d这一期间 IAA ,Z和 ABA含量与 R0 ,Fmean和 GFP呈显著正相关 .在孕穗期至花后 10 d期间 ,IAA与 Z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灌浆期 IAA与G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建昌  朱庆森  王志琴  郎有忠  张祖建  
以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一些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表明: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ATP酶活性、精胺、亚精胺和玉米素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促进籽粒的生理活性(抽穗期喷施精胺或6-BA,籽粒充实度提高;降低籽粒的生理活性(破口期施用MGBG或Na2S),结果则相反。说明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库的生理活性低是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玉龙  邓应德  周飞捷  邓晓娟  肖层林  
以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R292"、"Y58S/R292"为材料,并以籼籼交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为对照,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供试组合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及产量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同期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培矮64S/R292"、"Y58S/R292"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大于"丰源优299",茎杆物质输出速率低于"丰源优299"。因此,亚种间杂交组合在保证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前提下,提高干物质的转化率,改善"流"的畅通程度,是进一步提高亚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戎  何光华  杨正林  左永树  李道荣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比较了重穗型亚亚种组合K17A/N45与汕优63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生育期相当,K17A/N45产量为8.3t/ha,比汕优63增产9.2%;在最高分蘖期和成熟期,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汕优63;抽穗期,叶鞘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低于汕优63。两组合抽穗期贮藏物质对产量的贡献分别为28.3%和39.4%,K17A/N45属后期干物质积累型,汕优63抽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同等重要。K17A/N45的高产机理:在大穗基础上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高产的主要原因;生物产量高,特别是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高是高产的物质基础;抽穗后功能叶衰减慢,群体光合势、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元华  张洪程  韦还和  赵可  许俊伟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目的】旨在明确稻麦两熟制地区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不同冠层叶形组合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方法】2011—2012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常熟、扬州)选用甬优系列冠叶适中型组合A26/F9250、A16/F9250、甬优12、甬优13与冠叶过长型组合A43/F8585、A41/F8585、甬优15、甬优11为试验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二者产量构成因素特征、茎鞘物质积累与转运机制、叶片光合特性和强、弱势粒灌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年、两点的试验均表明,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冠叶适中型产量明显高于冠叶过长型组合,2011年常熟、2011年扬州、2012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荣改  孟令启  冯瑞光  宁文书  
以 5个粳型不育系和 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 ,按 p×q交配模式配制 2 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进行了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子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 ,充实度以穗的上位、中位和下位依次递减 ;子粒充实度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其广义遗传力在 0 82以上 ,以加性效应为主 ;子粒充实度与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 ,饱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受精粒数对子粒充实度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喜新  严钦泉  匡逢春  齐绍武  
以亚杂1号(株1S/广粳1号)等6个组合和汕优63(对照)共7个组合为材料,对各组合库、源、流的主要特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组合亚杂1号、亚杂2号库、源、流的主要特征良好,产量最高;2)两系亚种间组合具有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较长的光合功能期;3)各组合单茎重与大、小维管数相关显著,与维管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单茎鞘重与大维管数、维管总面积相关显著,与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兆建  杜超群  戴兵成  陈冬玲  陈建国  蔡得田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新战略。在获得一批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株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大规模地展示这种杂种优势和更全面地研究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的特点。方法以PSR073和PSR120为材料,对其叶龄、分蘖、开花习性及外部形态等进行观察统计,研究其生长习性。结果PSR073、PSR120在株高、穗长、粒长、粒宽、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多倍体优势,并且具有高达83%以上的结实率;叶龄、分蘖及开花习性等方面表现出与二倍体水稻相似的特点。结论这两个多倍体水稻杂种的特点与以前报道的多倍体水稻的情况明显不同,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并没有对其生长习性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具有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才国  
用扫描电镜对水稻的当代花粉在柱头上附着及萌发状态的观察发现:花粉的附着量呈现出亚种间<品种间<籼/粳广亲和及粳/籼广亲和间的趋势。籼粳亚种间的杂交组合,在花粉管伸长的前端出现膨大、弯曲、盘绕等多种异常现象,而品种间及籼粳与带有广亲和基因品种间的杂交组合,花粉管的生长较为正常。花粉内容物在授粉后3h之内几乎没有释放,4h开始大量地释放,5h左右基本释放完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菲  赵珺  雷家军  
用6种不同的授粉方法对百合野生种渥丹、毛百合、细叶百合、兰州百合、垂花百合及亚洲百合杂交系品种布鲁拉诺的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杂交亲和性较好的杂交组合有布鲁拉诺×渥丹、毛百合×细叶百合,有胚率分别为3.05%和6.50%;杂交亲和性很差的杂交组合有兰州百合×卷丹,有胚率为0。对于花柱较长且粗的百合种(如布鲁拉诺、毛百合)切割花柱授粉方法大多能提高蒴果的膨大程度,在切割花柱基础上再重复授粉或提前授粉,更有利于种间杂交的结实;而对于花柱长且细的百合种(如兰州百合),切割花柱的授粉方法反而降低其蒴果膨大程度;对于花柱较短的百合种(如渥丹),切割花柱与否对其蒴果的膨大程度没有明显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立云  康春林  戴魁根  李国泰  
用32个籼、粳、爪哇型水稻品种配制了-67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对这些组合及其亲本所进行的脱粒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亚种间杂种一代脱粒性没有差异,但同一种类型中不同组合之间的差异却较大;亚种间杂种一代脱粒性的测量值与中亲值呈显著相关,而与亲本没有显著相关;经检验9对亚种间正反交组合的脱粒性其差异没达显著水准。本文还分析了几个常用亲本的脱粒性,并对脱粒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李建雄  何彩云  
【目的】分析沙棘不同优良杂种种子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医疗和保健专用优良沙棘杂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生长与结实性状,从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子代中选育出43个杂种优良单株,对其种子中VE、黄酮、脂肪酸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沙棘杂交子代优株种子中的VE、黄酮、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分别变化于2.94~16.42mg/hg、82.37~381.48mg/hg、4.03~9.59g/hg、3.15%~39.28%、0.43%~14.72%、3.16~24.43%、4.57%~73.32%、2.53%~4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