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34)
- 2023(5316)
- 2022(4140)
- 2021(3906)
- 2020(3304)
- 2019(7502)
- 2018(7425)
- 2017(14651)
- 2016(8072)
- 2015(8740)
- 2014(8646)
- 2013(8581)
- 2012(7822)
- 2011(7103)
- 2010(7227)
- 2009(6391)
- 2008(6332)
- 2007(5623)
- 2006(4786)
- 2005(4335)
- 学科
- 济(25947)
- 经济(25915)
- 业(20111)
- 管理(19556)
- 企(16147)
- 企业(16147)
- 方法(12079)
- 数学(10487)
- 数学方法(10349)
- 学(8653)
- 农(7766)
- 中国(6998)
- 财(6990)
- 业经(5937)
- 制(5728)
- 理论(5532)
- 技术(5370)
- 农业(4984)
- 贸(4902)
- 贸易(4899)
- 务(4828)
- 财务(4808)
- 银(4807)
- 财务管理(4795)
- 易(4791)
- 银行(4791)
- 企业财务(4598)
- 行(4563)
- 融(4554)
- 金融(4552)
- 机构
- 学院(113380)
- 大学(112199)
- 研究(40852)
- 济(38201)
- 管理(37657)
- 经济(37171)
- 理学(32616)
- 理学院(32118)
- 管理学(31274)
- 管理学院(31092)
- 科学(29924)
- 农(29247)
- 中国(29104)
- 京(24187)
- 农业(23907)
- 所(22959)
- 业大(22892)
- 研究所(21342)
- 中心(18439)
- 财(18225)
- 江(17123)
- 农业大学(15700)
- 技术(15321)
- 财经(14907)
- 北京(14629)
- 院(14555)
- 省(14550)
- 范(14323)
- 师范(14048)
- 州(13825)
- 基金
- 项目(81314)
- 科学(61490)
- 基金(57453)
- 家(53752)
- 国家(53366)
- 研究(52417)
- 科学基金(43638)
- 省(33157)
- 社会(31109)
- 自然(30992)
- 自然科(30320)
- 自然科学(30300)
- 基金项目(30242)
- 自然科学基金(29748)
- 社会科(29487)
- 社会科学(29474)
- 划(28641)
- 教育(24863)
- 资助(23967)
- 编号(20317)
- 重点(19168)
- 计划(18174)
- 创(17473)
- 发(17261)
- 部(17001)
- 科技(16793)
- 创新(16451)
- 成果(16283)
- 科研(16120)
- 业(15206)
共检索到160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茂华 胡白石 卢玲 刘凤权 许志刚 陈建东
利用通用引物扩增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转录间隔区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一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并对所有参试菌株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该对引物能从参试的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中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299bp的条带,而其他参试菌株没有扩增信号。与扩增细菌ITS区域的通用引物结合使用,建立了检测和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巢式PCR技术,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个细菌细胞,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和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关键词: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巢式PCR 检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漆艳香 肖启明 朱水芳
为给农业和植物检疫部门提供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快速、直接检测植物病原菌的方法,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16SrDNA基因克隆测序,根据该细菌与其他细菌菌株16SrDNA序列差异,设计出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稳定点突变的特异性探针,除泛菌属3个种和欧氏菌属3个种外,还对假单胞菌属1个种,黄单胞菌属1个种,棒形杆菌属1个种,短小杆菌属1个种以及5种植原体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产生荧光,其他细菌和植原体都没有荧光产生.检测的灵敏度为104CFU/mL的菌悬浮液,相当于4个细菌细胞的基因,灵敏度高,也就是说,反应体系中只要有2个活细菌,实时荧光PCR就能检测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拯 陈曦 张明哲 吴志毅 林晓佳 陈吴健
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2种检疫性细菌病害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研究,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对其谱带归属进行了辨别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不仅于该2种病害的检测鉴定,还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婧 毕阳 朱艳 韩舜愈 祝霞 盛文军 李敏
【目的】建立nested-PCR方法,快速检测西瓜种子中的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为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WFB)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Aac BOX短重复序列的PCR产物设计两对引物BX-L1/BX-R5和BX-L1/BX-S-R2,建立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以5μL样品处理液于99℃高温裂解10 min,再放置冰上冷却5 min,以所释放病原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关键词: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种子 PCR 检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宝俊 李志岗 郭明霞 徐玉梅 王建明
采用自行设计的、能对镰刀菌18srDNA进行特异性扩增的1对引物,利用PCR-RFLP对尖孢镰刀菌以不同方式侵染的植株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应用PCR-RFLP检测程序可检测出处于侵染初期和潜育期的枯萎病菌,说明PCR-RFLP能够快速、灵敏、准确地对枯萎病进行早期诊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秋 赵奎华 刘长远 曹远银
以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胞内蛋白为免疫原,制备抗体,建立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测定纯化后抗体的效价为1∶4000,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等26个菌株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方阵试验测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07cfu.mL-1,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2000;优化ELISA检测条件,确定抗体4℃过夜包被效果最好,选择5%的胎牛血清作为抗体的封闭液,抗体的最佳封闭时间为1.5h,抗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1.5h,最佳底物作用时间为10min;建立ELISA标准工作曲线,表明抗体的灵敏度为105cfu.mL-1。ELISA检测田间采集的白枯病病叶显示,抗体可与病叶提取液发生特异性反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赵奎华 傅俊范 苗则彦 梁春浩 王辉 王平
黄瓜细菌性白枯病是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细菌病害,通过病菌16S rDNA序列测定、相关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特异性引物设计研究,明确该病菌系统进化关系,建立PCR检测方法。经NCBI-BLASTn结果表明: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CU-PV 07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种相关序列存在较少碱基的差异,同源性达到了99%。设计的引物P1/P2具有很强的特异性,PCR扩增后只有该病菌呈阳性。构建的PCR检测体系检测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此病害快速诊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岑贞陆 欧阳秋飞 谢玲 陈保善 朱方容 林强 覃丽萍 蒙姣荣 史国英 张雯龙
近年在广西的桑园中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桑树细菌性枯萎病,从病桑根部和茎部组织经组织分离法获得3个细菌菌株,选择1个典型菌株GXE001进行接种桑树,接种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此病原细菌,柯赫法则证明GXE001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GXE001菌株为Enterobacter cloacae。
关键词:
桑树 细菌性枯萎病 分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士刚 曾蓉 徐丽慧 罗金燕 陈磊 戴富明
【目的】开发一种可同时检测黄瓜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的三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its或16s r dna序列分别设计黄瓜靶斑病原菌、黄瓜炭疽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特异性检测引物;通过鉴定引物的特异性,筛选可在目标菌株中扩增出特异片段的特异引物;选择可以组合的3种病原菌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数分别进行优化,优化三重pCr体系。【结果】针对黄瓜靶斑病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敏慧 余雄涛 王鸿飞 周佳暖 习平根 姜子德
【目的】从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特有的基因序列入手,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为防止香蕉枯萎病的传播蔓延、尽早采取防治对策、指导香蕉生产进行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研究室已经筛选到的4号生理小种候选致病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6个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4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尖镰孢其它专化型菌株以及2个外围菌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及尖镰孢菌的通用引物。【结果】筛选到的特异性引物不仅可用于香蕉枯萎病菌DNA的检测,还可直接用于对罹病香蕉组织和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的检测;筛选到的尖镰孢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岑贞陆 何忠 郑露露
为寻找与致病性有关的生化因子,在含有酶基质的培养基上测定12株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 Vauterin,Kerters&Swings,简称X am)5种胞外酶的活性,并结合菌株接种后的病斑平均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胞外淀粉酶与病斑面积呈正相关,其酶活性与病斑面积的回归方程为:y=0.0426x+4.9522,r值为0.9789,菌株的胞外酯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病斑面积相关性不明显,没有检测到菌株胞外蛋白酶和胞外果胶酶的活性。菌株胞外淀粉酶在致病过程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木薯 细菌性枯萎病菌 致病力 胞外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美艳 罗兴录 刘珊廷 樊铸硼 黄堂伟 杨燕妮
为鉴定‘GR891’和‘新选048’2个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抗细菌性枯萎病等级,分析木薯叶片侵染病原菌后PAL(苯丙氨酸解氨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PPO(多酚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5种酶活性,并研究细菌性枯萎病与酶活性关系。利用喷雾法接种木薯叶片评价抗细菌性枯萎病等级,分光光度法测定POD、SOD、CAT和PAL酶活性,采用碘滴定法测定PPO酶活性。结果表明:感病的‘新选048’木薯叶片的病斑长度为(0.3±0.1)cm,病情指数为29.4,而‘GR891’的病斑长度为(0.6±0.2)cm,病情指数为43.7;侵染12d后的2个木薯品种叶片的CAT、PPO、POD3种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新选048’接种病原菌后CAT、PPO、POD分别上升了72.31%、9.55%、94.78%,‘GR891’接种病原菌后CAT、PPO、POD分别上升了34.2%、20.05%、91.63%,均与抗性呈正相关;‘新选048’的POD和CAT活性水平显著高于‘GR891’酶活性水平,2个木薯品种PAL活性表现各异,‘新选048’PAL活性与抗性呈正相关,而‘GR891’与抗性呈负相关;SOD活性与抗病性不相关。综合各个酶活性变化和木薯的病情指数来看,‘新选048’比‘GR891’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病性更强。
关键词:
木薯叶片 防御酶活性 细菌性枯萎病 抗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倩丽 赵官涛 王露 何翔 张洋洋 王常清 聂江山 陈秀蓉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了减少种子带菌对该病害的传播,本研究采用巢式PCR技术构建玉米种子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可行性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检测到玉米(Zea mays)种子携带禾谷镰刀菌的情况,灵敏度达4.224 pg·μL-1,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检测体系,为玉米茎基腐病种子带菌检测、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是运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玉米茎基腐病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刀菌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红霞 孙华 郭宁 刘树森 张海剑 石洁
【目的】建立巢式PCR方法,快速检测处于病害潜育期的玉米叶片内的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为玉米南方锈病(southern corn rust)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多堆柄锈菌ITS区序列,在其变异区设计3条多堆柄锈菌特异性检测引物NX471-F、NX255-F和NX255-R,建立以NX471-F与真菌ITS区通用引物ITS4为外侧引物,NX255-F/NX255-R为内侧引物的巢式PCR。采用20μL扩增体系:Ex Taq DNA聚合酶(5 U·μL~(-1))0.15μL、10×Ex Taq Buffer(Mg~(2+)plus)2μL,d NTP Mixture(各2.5 mmol·L~(-1))1.6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1))各0.3μL,DNA 1μL,14.65μL ddH_2O。扩增程序:利用外侧引物NX471-F/ITS4进行第一步PCR扩增,95℃预变性7 min;95℃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45 s,30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将扩增后的产物稀释20倍,取1μL用作第二步PCR的扩增模板,然后以内侧引物NX255-F/NX255-R进行第二步PCR扩增,95℃预变性7 min;95℃变性30 s,66℃退火30 s,72℃延伸26 s,30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同时选用内侧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扩增体系同巢式PCR,扩增程序除循环数为38,其余程序同巢式PCR的第二步PCR检测。在此条件下对多堆柄锈菌、高粱柄锈菌(Puccinia sorghi)、青杨叶锈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和7种玉米常见病原菌进行特异性检测,对不同梯度多堆柄锈菌基因组DNA和3种人工接种病叶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巢式PCR检测体系仅在检测多堆柄锈菌时,产生了255 bp的目的条带,其他菌株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巢式PCR检测体系对多堆柄锈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 fg·μL~(-1),是常规PCR检测体系灵敏度的500倍。当1 g人工接种病叶含500—2.5×10~4个多堆柄锈菌夏孢子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0和85.71%,巢式PCR可检测出的夏孢子个数最少为1 000个;当1 g人工接种病叶中含1—7个夏孢子堆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76.19%和100%,常规PCR可检测出的夏孢子堆个数最少为2个,巢式PCR可检测出1个及以上夏孢子堆;当1 g人工接种病叶中含1—7个侵染点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14.29%和66.67%,检测出的侵染点个数最少分别为6个和3个。【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以NX471-F/ITS4为外侧引物,NX255-F/NX255-R为内侧引物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可快速、高效、准确检测玉米叶片中潜伏期的多堆柄锈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