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
- 2023(1020)
- 2022(867)
- 2021(760)
- 2020(734)
- 2019(1580)
- 2018(1574)
- 2017(2607)
- 2016(1676)
- 2015(1747)
- 2014(1720)
- 2013(1775)
- 2012(1736)
- 2011(1666)
- 2010(1691)
- 2009(1497)
- 2008(1422)
- 2007(1262)
- 2006(1222)
- 2005(1131)
- 学科
- 济(4208)
- 经济(4206)
- 学(4057)
- 管理(2195)
- 水产(2121)
- 业(1967)
- 土地(1695)
- 资源(1633)
- 方法(1620)
- 农(1534)
- 动物(1494)
- 数学(1464)
- 数学方法(1412)
- 动物学(1275)
- 环境(1155)
- 殖(1114)
- 企(1085)
- 企业(1085)
- 经济学(1064)
- 地方(1052)
- 农业(1039)
- 发(1021)
- 养殖(1011)
- 及其(935)
- 壤(927)
- 土壤(924)
- 和(923)
- 利用(878)
- 生态(805)
- 肥(794)
- 机构
- 学院(25438)
- 大学(25344)
- 研究(13984)
- 农(12562)
- 科学(12510)
- 农业(10759)
- 中国(9817)
- 所(9638)
- 研究所(9254)
- 业大(8175)
- 室(6808)
- 实验(6657)
- 省(6578)
- 农业大学(6559)
- 实验室(6366)
- 京(6216)
- 业(6069)
- 重点(6045)
- 资源(5994)
- 管理(5956)
- 院(5716)
- 济(5701)
- 经济(5453)
- 中心(5329)
- 科学院(5161)
- 江(5098)
- 理学(5093)
- 理学院(4993)
- 部(4835)
- 研究院(4686)
共检索到38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于志华 吉红九 袁祖平 沈涛
随着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近16万亩。多年来,由于对虾池肥水的利用和处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富营养虾池肥水排入近海海域,使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局部赤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近岸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2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利用对虾池肥水养殖贝类的研究”项目。我们根据贝类的摄食习性,采用虾贝混养、排水河养贝及低洼荒滩围塘蓄水养贝三级贝类过滤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所谓三级贝类过滤法:贝类在虾贝混养池中滤掉部分浮游生物(称初级过滤);混养池的肥水排入排水河,在排水河内养殖贝类,贝类进一步滤食掉浮游生物(称二级过滤);排水河的水进入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鹤忠
对虾池综合养殖是根据生态平衡、物种共生互利和对物质多层次利用等生态学原理,人为地将相互有利的虾、鱼、贝、藻等多种养殖种类按一定数量关系综合在同一对虾池中进行养殖的一种生产形式。它使虾池中各生态位和营养位均有适宜的养殖对象与之相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祖祥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水产科技推广站于1985年开始进行对虾塘立体混养贝类(毛蚶)试验,1988~1990年又接受了农业部下达的“虾贝鱼”混养技术研究项目,在6042.8亩虾塘中实施,增盈利617.87万元,成果荣获“七五”全国星火博览会“银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申屠基康 林霞 赵亚波 徐永健
通过分析凡纳滨对虾单养及其与泥蚶混养实验的沉积物的理化特性、小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研究贝类对对虾池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实验中对虾放养密度均为17×104个/hm2,泥蚶密度分别为0粒/m2(S)、60粒/m2(SC1)、120粒个/m2(SC2)和180粒/m2(SC3)。结果显示,随养殖时间增加:(1)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pH与氧化还原电位逐渐下降;随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底质环境恶化程度趋缓;(2)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随着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则平 王正辉
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成倍增长,产品规格、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比较显著。如今,全国各地的养虾面积已达二百多万亩,对虾养殖的品种和一系列养殖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各地对虾养殖业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地区甚至给养殖生产带来了难于弥补的经济损失。如去年我国沿海的许多养殖单位,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灾害袭击,受灾面积之大,地域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吉桥 李德尚 董双林 王克行 田相利
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生态效率、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几种综合养殖系统最佳结构下各种养殖对象对N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鲈鱼-对虾-罗非鱼(30.91%)>对虾-海湾扇贝(21.0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20.12%)>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7.81%)>对虾-缢蛏(16.93%)>单养对虾(11.52%);对P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缢蛏(16.08%)>鲈鱼-对虾-罗非鱼(12.83%)>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2.63%)>单养对虾(1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金明 陈东亮 许振松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松 房斌 王慧 庄平 周凯 么宗利
近年来国内的贝类养殖产业出现大规模的病害事故,就其本质看是由于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归纳国内外对于养殖容量概念的发展,比较各种概念的适用情况;对于养殖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估算,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对成熟,应用较广的模型,并且评价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
贝类 养殖容量 概念 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