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1)
2023(1854)
2022(1715)
2021(1566)
2020(1329)
2019(3112)
2018(3090)
2017(5166)
2016(3232)
2015(3493)
2014(3428)
2013(3358)
2012(3360)
2011(3103)
2010(3209)
2009(2822)
2008(2795)
2007(2381)
2006(2106)
2005(1978)
作者
(12951)
(11258)
(10907)
(10283)
(6804)
(5300)
(4836)
(4496)
(4075)
(4026)
(3751)
(3739)
(3624)
(3564)
(3564)
(3368)
(3330)
(3281)
(3143)
(3039)
(2949)
(2709)
(2606)
(2527)
(2520)
(2460)
(2449)
(2445)
(2389)
(2343)
学科
(10187)
经济(10174)
管理(5176)
(4853)
地方(4676)
(4612)
(3120)
(2910)
企业(2910)
方法(2854)
地方经济(2550)
数学(2538)
中国(2527)
数学方法(2485)
土地(2295)
农业(2179)
(1895)
环境(1894)
业经(1882)
资源(1850)
(1658)
城市(1652)
水产(1640)
小麦(1636)
(1558)
动物(1503)
(1389)
动物学(1387)
贸易(1386)
(1374)
机构
大学(44606)
学院(44490)
研究(22407)
(20298)
科学(19084)
农业(16947)
(15158)
中国(14906)
(14329)
业大(13892)
研究所(13546)
(12021)
经济(11638)
管理(11228)
农业大学(10564)
(10339)
(9844)
北京(9811)
实验(9651)
科学院(9636)
(9497)
实验室(9385)
理学(9307)
中心(9268)
理学院(9009)
重点(8872)
管理学(8667)
管理学院(8602)
技术(7702)
(7445)
基金
项目(34145)
科学(25045)
(24262)
国家(24084)
基金(23907)
科学基金(18482)
研究(18166)
自然(15034)
自然科(14676)
自然科学(14669)
自然科学基金(14364)
(14101)
(13564)
基金项目(12779)
计划(10407)
科技(9992)
资助(9266)
社会(9186)
社会科(8616)
社会科学(8612)
重点(8486)
(8057)
(7960)
专项(7652)
教育(7548)
(7237)
(7184)
科研(7000)
创新(6932)
编号(6236)
期刊
(19079)
学报(18087)
(14230)
经济(14230)
中国(13487)
科学(12878)
农业(12710)
大学(10656)
学学(10135)
研究(10073)
(7929)
业大(5936)
农业大学(4940)
中国农业(4853)
资源(4235)
管理(4208)
(3774)
教育(3617)
自然(3502)
(3250)
农学(3222)
华北(3222)
农业科学(3087)
林业(3000)
科技(2893)
技术(2724)
自然科(2654)
自然科学(2654)
(2495)
图书(2440)
共检索到69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振东  张继新  
京核三号是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培育成功的高产、优质、高效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育种方法新颖;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诸多方面的突出优点。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被列入北京市“126”种子工程,正在生产中推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继新  袁振东  
京核一号冬小麦品种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通过阶梯杂文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抗病、高产、稳产、白粒优质、千粒重高等优点。体现了太谷核不育小麦能集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理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生  朱维云  王婉仪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希景  
采用派生系统法连续强化选择育成小麦新品种邯优 34 75,测定表明 ,该品种符合优质麦标准。生产试验表明 ,该品种在一般条件下可达到 74 85kg/hm2 ,高产时可达到 880 0kg/hm2 ,从而实现小麦高产与优质的良好结合。示范试验表明 ,该品种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 ,因此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3品种来源:84WR(21)-4-2×洛8912产量表现:2004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预试,平均单产5323.5kg/hm2,2004—2006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区试,平均单产4539.75kg/hm2。1999—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470.4kg/hm2。2003—2006年度示范种植,平均单产3618.9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双志福  张瑞仙  王振富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采用改良半姐妹和混合轮选及隔代回交轮选三种方法进行抗逆性育种。结果表明,改良半姐妹和混合轮选对群体主穗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主要产量性状和抗干热风能力均有显著改良效果。改良半姐妹比混合轮选改进幅度大,且对降低群体株高有极显著效果;而混合轮选对降低株高效果不明显;两群体各主要经济性状有向选择目标集中、变异度下降的趋势。用隔代回交轮选法改造丰抗2号效果显著,升选系抗干热风、抗寒性及综合性状均优于丰抗二号,回交两次比回交一次效果好。各类群体都能分离出许多超亲变异优良可育株,已育成一批通过区试待审定或在区试、展示中表现突出的品系及特异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京冬17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冬麦育种室从配制的三交组合中经多年选择培育而成;因其亲本中有京冬1号和丰抗8号血统而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玉欣  徐介卿  朵振华  
对回交转育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T型不育小麦植株及回交亲本植株的茎、叶、叶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数量化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单一自由度方差分析表明.茎、叶、叶鞘组织和维管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不育基因的影响.初步证明不育基因不仅影响小麦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引起败育.而且也影响营养器官的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万喜  乔岩  盖琼辉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2000年以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陇育4号2008-2010年甘肃省及国家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22.50~4089.45 kg/hm2,比统一对照增产13.39%~6.05%,增产差异极显著,3年增产均居第1,第1位率100%,增产点(次)率86.7%;2010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2.9 kg/hm2,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5.21%,2年国家区域试验Shukla变异系数3.9576%~7.3098%,变异系数17.19%~29.34%,适应度77.8%~80%,抗旱指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白度)、超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鲁麦23×临9015,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1月1日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2514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会杰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王春芳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豫麦2号比较,豫麦39号灌浆期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强,丙二醛(MDA)积累速度慢,功能叶寿命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叶面积系数(LAI)适当,光合性能好,灌浆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为增加粒重、获得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秀敏  谢俊良  孙书娈  乔文臣  孟祥海  
采用单交与回交相结合的方式和水旱交替的选择方法,经异地异种条件定向培育,田间自然与模拟限水抗旱节水性以及抗病性专业鉴定,选育成了多穗抗倒、抗病、抗旱节水、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衡4041,适宜黑龙港缺水区及冀中南高产麦区黄淮北片部分冬麦区种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志龙  王长有  张宏  蔡东明  王亚娟  王秋英  薛秀庄  吉万全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出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种质N9207,N9209,N9134,N9628-1,N9628-2和N9659,并育成含有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陕麦8003,陕麦8007,陕麦150和远丰175。利用创制的抗性种质与农艺亲本多方式组配杂交,将优异基因进行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5003。品种来源:Ta1C7不育株×(豫麦25×郸选912)。特征特性:弱春性,熟期适中,耐寒性较强,茎秆坚韧抗倒。纺缍大穗,结实性强。中抗条锈、叶锈、叶枯,中感白粉、纹枯病,综合抗(耐)性较好。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4年的检验报告表明:金丰3号自然风干的种子含水量11.4%,容重790g/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