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3)
2023(9098)
2022(7938)
2021(7283)
2020(6489)
2019(14772)
2018(14760)
2017(28592)
2016(16126)
2015(18211)
2014(18716)
2013(18373)
2012(17331)
2011(15781)
2010(16027)
2009(14780)
2008(14932)
2007(13792)
2006(11682)
2005(10591)
作者
(50616)
(42790)
(42333)
(40508)
(26933)
(20625)
(19486)
(16804)
(15960)
(15341)
(14443)
(14358)
(13670)
(13641)
(13540)
(13472)
(13261)
(12587)
(12552)
(12133)
(10862)
(10612)
(10488)
(9699)
(9689)
(9651)
(9586)
(9395)
(8908)
(8863)
学科
(62730)
经济(62656)
管理(41969)
(39973)
(31469)
企业(31469)
方法(30183)
数学(26690)
数学方法(26400)
(17913)
(17026)
(16974)
中国(16244)
(13959)
地方(12786)
(12146)
贸易(12146)
(11788)
业经(11778)
农业(11330)
(10861)
银行(10811)
理论(10588)
(10498)
财务(10464)
财务管理(10433)
(10431)
金融(10423)
(10301)
(10273)
机构
大学(235196)
学院(234817)
(89720)
经济(87504)
研究(83926)
管理(83284)
理学(71402)
理学院(70488)
管理学(68929)
管理学院(68506)
中国(61764)
科学(56334)
(52631)
(51157)
(45642)
(42355)
农业(42348)
业大(42103)
研究所(41882)
中心(38662)
(36849)
财经(33546)
北京(31710)
(31097)
师范(30641)
(30329)
(29534)
(28914)
技术(27904)
(27711)
基金
项目(157407)
科学(120813)
基金(111917)
研究(108675)
(100744)
国家(99961)
科学基金(82603)
社会(65688)
(63186)
社会科(62111)
社会科学(62089)
基金项目(59224)
自然(55673)
自然科(54382)
自然科学(54357)
(53970)
自然科学基金(53386)
教育(50974)
资助(46494)
编号(44240)
成果(36726)
重点(36566)
(34401)
(33701)
(32119)
计划(31883)
课题(31685)
科研(30987)
创新(30202)
(28682)
期刊
(97258)
经济(97258)
研究(64019)
学报(48334)
中国(48163)
(47515)
科学(39535)
大学(34305)
(34273)
学学(32600)
农业(31817)
管理(28134)
教育(25774)
(20290)
金融(20290)
技术(19876)
(17219)
财经(16736)
业经(16138)
经济研究(15870)
(14374)
(13902)
问题(13414)
业大(13102)
图书(11368)
统计(11331)
农业大学(11202)
科技(11086)
技术经济(10982)
理论(10756)
共检索到345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朋朋  梁珊  陈兵  于莎  张椿雨  司龙亭  朴钟云  
【目的】挖掘和分析芸薹种抗根肿病基因及基因间的互作关系,为芸薹种抗根肿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白菜自交系‘BJN’为母本,芜菁自交系‘Siloga’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F1单株自交获得由140个单株构成的F2群体,用于遗传图谱构建。95个F2单株及其F3家系用于抗根肿病(CR)性状的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利用1 214个分子标记和前人开发的与7个CR连锁的22个标记进行亲本间多态性筛选。根据作图群体的多态性标记基因型,采用JoinMap 4.0作图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采自甘蓝型油菜栽培地的根肿菌对2个亲本及其95个F2:3家系进行根肿病抗性鉴定。根据F3植株的发病等级,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淼  王剑  李宏博  林荣杓  朴钟云  
以易感染根肿病的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 pekinensis)自交系94SK和抗根肿病的CR Shinki DH系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并选择一株F1植株进行自交,构建了F2作图群体。利用扩增出与根肿病抗性基因CRb连锁标记的17对AFLP引物组合Pst+GNN/Mse+CNN构建大白菜遗传连锁图谱。这些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22个亲本间表现出多态性的AFLP标记。应用其中6个与CRb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转化成的SCAR标记和清晰可见的大于100 bp的211个AFLP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79个标记位点1、0个连锁群、覆盖长度为576 cM,平均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巧云  张志刚  刘栓桃  卢金东  赵智中  
为了明确不同感病亲本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规律的影响,以大白菜抗TuMV的国家级抗源材料8407和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为亲本之一,分别与2个感病材料冠291和06-247构建F1杂交组合,并制备F2群体。采用摩擦接种法对上述亲本及其F1、F2群体接种TuMV-C4,采用生物学观察的方法,根据病情分级和归类标准对大白菜TuMV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8407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冠291时,表现为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表现为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以73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TuMV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一个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尘  温永仙  
在F2群体中,采用经验贝叶斯统计方法(E-bayEs)对谷类作物的胚乳性状QTL进行上位性分析,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基于E-bayEs的胚乳性状QTL上位性分析,能准确地定位各QTL,同时有效地估计出QTL的各种遗传效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尘  温永仙  
在F2群体中,采用经验贝叶斯统计方法(E-bayes)对谷类作物的胚乳性状QTL进行上位性分析,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基于E-bayes的胚乳性状QTL上位性分析,能准确地定位各QTL,同时有效地估计出QTL的各种遗传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强  张志刚  赵智中  刘栓桃  裴玉贺  刘贤娴  徐文玲  任瑛  宋希云  李巧云  
为了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并筛选相关的分子标记,分别以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和感TuMV的自交系材料06-247为亲本,构建其BC1群体,运用摩擦接种法以TuMV的C4株系对上述群体进行接种,同时采用生物学观察法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BSA法筛选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组合中,TuMV抗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筛选出与该基因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BrID90143(4.2 cM)、BrSSR4068(4.2 cM)和BrID10645(10.1 cM),为大白菜抗TuMV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何娟  张振贤  
为进一步将小白菜、芜菁的优良晚抽薹特性转育到大白菜材料中,同时为转育遗传提供理论依据,有必要对大白菜、小白菜、芜菁间的晚抽薹遗传效应进行研究。以4组晚抽薹与易抽薹的材料的对应亲本(YH和BY;FMS和BY;WS和BY;MM和BY)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试材分别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大白菜(YH)、小白菜(FMS和WS)、芜菁(MM)的晚抽薹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早抽薹呈显性,其中WS的晚抽薹显性效应值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因此,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可望在晚抽薹育种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秀卿  张斌  李梅  闻凤英  刘晓晖  王超楠  黄志银  
对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不同的材料进行研究,明确其抗性遗传规律,并完成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与抗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显著不同的青麻叶类型高代自交系黑227(抗干烧心病)和包头型高代自交系B120(感干烧心病)作为材料,将得到的杂种F1进行小孢子培养得到DH群体,将亲本和F1及DH群体种植于日光温室,根据田间干烧心病发病程度进行分级,进而得出病情指数,并结合已构建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利用Map QTL 5.0软件对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基因进行定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原玉香  张晓伟  蒋武生  姚秋菊  张强  赵艳艳  耿建峰  
利用已构建的包括457个标记位点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采用多QTL复合作图方法(MQM),通过目测和利用色差计测量两种方法对种皮颜色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和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种皮颜色的QTLs 9个,其中最重要的QTLs位于A6上,命名为Sc-1,与利用色差计测量法检测到的控制种皮颜色性状L值QTL(ScL-2)和b值(Scb-2)位置完全相同,解释80.4%~100%的表型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小蛟  张涛  蒋开锋  杨莉  曹应江  杨乾华  游书梅  万先齐  罗婧  李昭祥  高磊  郑家奎  
【目的】对水稻F8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长QTL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相同亲本衍生的不同群体的遗传图谱、QTL位置、QTL效应的异同,鉴定稳定表达的穗长QTL,以期增加对穗长遗传行为的了解,且有助于通过分子聚合育种手段改良穗长性状。【方法】以籼稻品种泸恢99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测序)为亲本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188个家系为研究材料,利用包含207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软件QTLNetwork 2.0,对水稻穗长QTL进行定位和效应分析,并比较分析F8、F2群体的QTL定位和遗传图谱异同。【结果】在F8群体中检测到7个与穗长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2、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海彬  高方远  曾礼华  李勤修  陆贤军  李治华  任鄄胜  苏相文  任光俊  
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一次枝梗数(PBN)、二次枝梗数(SBN),二次枝梗数与一次枝梗数之比(二、一次枝梗数比,RSP)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第3和6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在第4、6和7染色体上定位到3个与二次枝梗数相关的QTL,在第1、4、6、8、9和11染色体上发现7个影响制二、一次枝梗数比的QTL;第6染色体在水稻枝梗数的遗传控制上具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慧慧  张腾  梁珊  陈兵  张椿雨  朴钟云  
【目的】筛选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CRb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检测所筛选出标记的通用性。【方法】以含有抗根肿病基因CRb的大白菜‘CR Shinkii DH’系为父本,以感病大白菜自交系‘07Q69’为母本杂交构建F2代作图群体。根据CRb基因连锁标记TCR01、TCR05和TCR09序列锁定的芸薹种A3染色体的目标序列,开发与CRb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行精细定位。以芸薹种不同亚种为材料,验证CRb基因紧密连锁标记的通用性。【结果】获得了与CRb连锁的1个显性和4个共显性标记。TCR25和TCR74位于CRb的一侧,TCR13、TCR42和TCR34位于另一侧。最近的2个侧翼标记TCR74和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红  张斌  闻凤英  刘晓晖  王超楠  李梅  黄志银  
为探究根肿病抗病遗传规律,采用根肿病抗性差异的材料G57和G70,构建了包含50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通过对父母本、F1及F2分离群体的人工接种表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材料中的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为进一步定位试验材料中的抗病基因,利用678个分子标记对双亲、F1及F2群体进行了筛选验证,初步将抗病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KBRH129J18和TCR02-F。并基于2个连锁标记,开发设计了更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最终获得与抗病基因连锁的5对SSR分子标记,分别为Bra0345-1、Bra02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玉锁  倪西源  黄吉祥  任丽平  赵蔚  方小燕  曹明富  赵坚义  
【目的】通过构建BC3F1群体对第7连锁群上一个影响油菜籽油分含量的主效QTL(A7-QTL)进行定位确认。【方法】在用SG-DH群体初定位基础上以欧洲品种Sollux为轮回亲本、目标区段含中国亲本Gaoyou等位基因片段的DH系为供体构建近等基因系。用1700个BC3F1单株基因型和其种子(BC3F2)表现型,采用WinQTLCartographer2.5和SPSS11.5软件对A7-QTL进行精细定位以及标记和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含油量QTL的置信区间在标记ZAAS849s-R131之间,范围在21.7cM左右,其LOD峰值为9.71,距离两侧最近标记RPSaA3和ZAAS839分别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纯  王超龙  陈赛华  郑天慧  鲁健  崔松  刘宗凯  陈亮明  江玲  周时荣  万建民  
[目的]挖掘新的控制早熟性的QTL,为早熟性的遗传机制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选择熟期差异明显的2个品种(早熟品种‘RZ54’和相对迟熟品种‘南京11’)进行杂交,构建F_2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抽穗期QTL定位。[结果]利用141个具有多态性的SSR和Indel标记对由184个株系组成的RZ54/南京11的F_2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了全长为1 741.4 c M、平均图距为12.35 c M、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遗传图谱。在南京自然光温(高温长日照)环境下检测该群体的抽穗期QTL,结果在第6、7、8及11染色体上发现5个与抽穗期有关的QTL位点,分别命名为q Hd-6、q Hd-7、q Hd-8-1、q Hd-8-2和q Hd-11。其中在q Hd-8-1效应区段内存在已报道的基因DTH8,在其他效应区段内未发现已报道的抽穗期基因。但已报道的Hd1和Ghd7基因分别位于q Hd-6和q Hd-7位点附近,在第6、7染色体检测到的QTL可能来自这2个基因的效应。因此,q Hd-8-2和q Hd-11可能是新的抽穗期QTL位点。[结论]通过遗传图谱构建和QTL位点分析,检测到了新的QTL位点,为下一步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也为抽穗期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