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5)
- 2023(5205)
- 2022(4334)
- 2021(3946)
- 2020(3353)
- 2019(7172)
- 2018(7015)
- 2017(12374)
- 2016(7052)
- 2015(7775)
- 2014(6979)
- 2013(6949)
- 2012(6598)
- 2011(6121)
- 2010(6250)
- 2009(5837)
- 2008(5796)
- 2007(5340)
- 2006(4724)
- 2005(4253)
- 学科
- 济(21859)
- 经济(21835)
- 管理(21356)
- 业(20608)
- 企(18020)
- 企业(18020)
- 技术(10958)
- 学(9478)
- 技术管理(8730)
- 方法(8004)
- 中国(6747)
- 数学(6441)
- 数学方法(6330)
- 农(6121)
- 业经(5652)
- 财(5417)
- 制(5299)
- 银(4474)
- 银行(4415)
- 行(4278)
- 地方(4162)
- 理论(4161)
- 融(4138)
- 金融(4135)
- 农业(4122)
- 贸(3836)
- 贸易(3830)
- 环境(3785)
- 易(3718)
- 和(3591)
- 机构
- 大学(101716)
- 学院(100828)
- 研究(45192)
- 农(34602)
- 科学(34497)
- 济(34430)
- 经济(33531)
- 管理(31223)
- 中国(31019)
- 农业(28498)
- 所(27036)
- 理学(26584)
- 理学院(26134)
- 管理学(25406)
- 管理学院(25255)
- 研究所(25202)
- 业大(24288)
- 京(23766)
- 中心(18963)
- 省(18645)
- 农业大学(17889)
- 江(17174)
- 室(17137)
- 业(16760)
- 科学院(16567)
- 院(16047)
- 实验(15672)
- 实验室(15143)
- 财(14994)
- 技术(14932)
- 基金
- 项目(73846)
- 科学(55829)
- 基金(52438)
- 家(51876)
- 国家(51493)
- 研究(43440)
- 科学基金(40761)
- 省(31428)
- 自然(30563)
- 自然科(29918)
- 自然科学(29896)
- 自然科学基金(29360)
- 划(27433)
- 基金项目(27141)
- 社会(25290)
- 社会科(23873)
- 社会科学(23863)
- 资助(20719)
- 计划(19511)
- 科技(19091)
- 创(18859)
- 教育(18776)
- 重点(18089)
- 创新(18069)
- 发(16623)
- 业(16483)
- 科研(15056)
- 专项(14589)
- 编号(14485)
- 部(14440)
共检索到156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志龙 王长有 张宏 蔡东明 王亚娟 王秋英 薛秀庄 吉万全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出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种质N9207,N9209,N9134,N9628-1,N9628-2和N9659,并育成含有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陕麦8003,陕麦8007,陕麦150和远丰175。利用创制的抗性种质与农艺亲本多方式组配杂交,将优异基因进行累...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外源基因 抗病种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关键词:
冬小麦,豫麦39号,育种,株型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凤珍
京抗2号是在广泛搜集抗源材料及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的基础上,用具有目标性状的材料,通过杂交、复合杂交、回交等手段进行抗病基因转育,达到基因重组。从各杂交、回交后代分离群体中,通过多代抗病鉴定筛选及经济性状选择,选育出既抗病又优质的亲本材料。通过配合力选择,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鉴定,最终获得优质、抗病的西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抗病性强,兼抗枯萎病及炭疽病,果实美观,品质优良,果皮坚韧,耐运输,且具丰产性。
关键词:
西瓜,京抗2号,抗病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一、品种来源中育12原名04中70,1998年利用改良的百农64矮败小麦为轮回选择群体,选择可育单株,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2004年育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寿椿 朱月林 黄保健 郝秀明 张金平
1984~1989年在对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抗病矮脚黄和雪克青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二号和矮抗三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2.4和56.6t/hm~2,比对照矮脚黄分别增产29.9%和40.2%;(2)抗病:两品种 TuMV 和霜霉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比对照分别降低79.5%、98.7%和69.8%、88.0%;(3)优质:矮抗二号叶片重/叶柄重比对照提高17.0%,矮抗三号略低于对照,但其 V~c 灰分、叶片和叶柄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主要营养成份均高于对照,...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杂种优势 抗病育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寿椿 侯喜林 郝秀明 张蜀宁 朱月林 刘克均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09(R),12.96(R)和1.54(HR),9.17(HR),23.42(R);(3)优质:叶片重/叶柄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3.5%和25.0%,且有机酸含量低;(4)耐热:热害指数分别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自交不亲和系 抗病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美荣 李岩华 张俊灵 王瑞生 王国红 申淑珍
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中,采用渐近杂交法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地交叉选育法,为杂种后代基因型的潜在遗传特性的充分表达和选择提供了条件,使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大了选择压力和频率,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为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冬小麦 抗旱 高产 育种 水旱交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寿椿 侯喜林 张蜀宁 朱月林 刘克均
1991~1994年在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四号三抗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比对照矮杂一号和矮抗一号分别增产22.9%和25.1%;(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85(HR),15.48(R)和10.10(HR);(3)优质:Vc含量比对照提高5.2%,有机酸含量低于对照,叶片和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矮抗一号;(4)耐热:热害指数低(9.75),比对...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抗病育种 矮抗4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邦发
绵阳26是以自创的“连续优势型”及“稳一攻二法”选育方法与技术培育成功的一个优良小麦新品种。“连续优势型”选育方法就是指:在遗传资源复合聚敛远缘基因的基础上,选择最新最优材料作亲本,设定超亲本,对照种和最优品种作为多重单株选择标准,加大对后代的选择压和淘汰力度,自早世代起在小麦早、中、晚整个生育过程中,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各时期都具备有优势的“连续优势型”个体,并稳定其中一个因素,主攻另外两个因素的提高,从而获得优于对照,较易实现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绵阳26成功地实践了上述方法与技术。突破了集“多抗、丰产、优质、广适”于一体的育种难关。一投入生产,深受种子、粮食、加工、营销等行业及广大农民欢迎,至1...
关键词:
小麦品种,绵阳26,小麦育种,方法与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娟 侯万伟
【目的】本实验对95份青海省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分子检测,筛选出其中的抗病基因,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及抗源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5份青海省小麦品种,利用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CYR33、CYR34进行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同时利用已有的分子标记(Yr5、Yr9、Yr10、Yrl5、Yr17、Yr18和Yr26)进行分子检测,并结合系谱分析推测可能的抗条锈病基因。【结果】苗期抗病性鉴定:CYR32免疫材料为10份(11%),高抗性85份(89%);CYR33免疫材料44份(46%),高抗50份(53%),中抗1份(1%);小种CYR34免疫材料为3份(3%),抗病11份(12%),感病81份(85%)。在参试品种中有12份材料对CYR32、CYR33和CYR34同时表现抗病。成株期抗病性鉴定:2年抗性对比显示,12份小麦品种(13%)抗病性增强;8份(8%)材料仍保持抗性,但抗性在逐渐减弱;74份材料(78%)抗病性在减弱,从抗病逐渐演变为感病。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中可能携带Yr系列基因的材料分别为Yr5(78%)、Yr9(17%)、Yr10(53%)、Yr15(76%)、Yr17(78%)、Yr18(73%)和Yr26(81%)。【结论】分子检测结果表明:Yr5、Yr15和Yr26基因在青海小麦种植中过于频繁使用,特别是Yr26被过度依赖,随着新毒性小种的发展尤其是CYR34出现,造成很多已有品种对条锈病降低或者丧失了抗病性。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病 抗病基因 分子检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佩度 张守忠 王秀娥 王苏玲 周波 冯祎高 刘大钧
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 ,以本所育成的高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与丰产适应性好的扬麦 15 8杂交 ,再用扬麦 15 8回交 ,通过连续多代抗白粉病鉴定、外源易位染色体分子、细胞遗传学追踪和农艺性状鉴定 ,选育出高抗白粉病的高产新品系南农 9918。经 2年区域试验和 1年生产试验 ,该品系均表现高抗白粉病 ,具有穗大、粒重的特点 ,较对照品种扬麦 15 8增产 1 88%~ 2 2 0 %。 2 0 0 2年 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正式定名为南农 9918。该品种较好地综合了簇毛麦高抗白粉病及扬麦 15 8的丰产适应性 ,适于长江中下游麦区种...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 新品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大钧
从亲缘植物向小麦品种转移抗病性已成为小麦抗病育种中解决种内基因资源贫乏和抗原单一化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小麦通过染色体工程转移外源抗病性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近10多年来,从亲缘植物中寻找、鉴定与转移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的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其中特别侧重介绍了该所在综合应用有利于精确鉴定外源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各种方法技术方面的经验体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鄂麦22(原代号为40019)是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用鄂恩1号变异株与荆州323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培育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较稳产,农艺性状和籽粒商品性均好,适用于当前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的需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广适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窄,起身拔节偏晚,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多。穗层整齐,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株形紧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齐君 盛宝钦 段霞瑜 周益林
采用携带有不同毒性基因的白粉菌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通过与已知抗病基因材料抗谱的相似性比较分析,对30多个小麦抗白粉病材料的有效抗病基因进行了测定,其中1份抗源材料具Pm2+6;7份具Pm4a;10份具Pm4b;2份具Pm5;4份与小白冬麦的抗性相同,小白冬麦含有一特定的抗病基因;另外有8份材料的抗谱异于所供试的所有已知基因系,从中可能鉴定出新的抗病类型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抗病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