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1)
2023(12784)
2022(11273)
2021(10656)
2020(8940)
2019(20721)
2018(20442)
2017(40191)
2016(22103)
2015(24460)
2014(24485)
2013(24393)
2012(22608)
2011(20329)
2010(20357)
2009(18765)
2008(18295)
2007(16262)
2006(14528)
2005(13054)
作者
(66591)
(54901)
(54567)
(52117)
(35060)
(26507)
(24812)
(21531)
(21055)
(19778)
(19006)
(18634)
(17573)
(17548)
(17230)
(17096)
(16565)
(16409)
(15781)
(15746)
(13753)
(13489)
(13393)
(12650)
(12349)
(12321)
(12132)
(12018)
(11139)
(10951)
学科
(91706)
经济(91608)
管理(63030)
(59162)
(49596)
企业(49596)
方法(40938)
数学(35612)
数学方法(35168)
(23818)
(22858)
中国(22743)
(21588)
地方(21065)
业经(18932)
(16865)
(15651)
财务(15582)
财务管理(15551)
农业(15338)
(14906)
贸易(14900)
企业财务(14860)
(14402)
理论(14309)
(14123)
环境(13857)
(13222)
银行(13163)
(13100)
机构
大学(317853)
学院(314355)
(123108)
管理(123040)
经济(120308)
研究(110172)
理学(106369)
理学院(105126)
管理学(103144)
管理学院(102612)
中国(81226)
科学(71314)
(69390)
(57478)
(56313)
(54477)
研究所(52412)
业大(49540)
中心(48724)
(46446)
财经(45111)
北京(44317)
农业(43011)
(42117)
师范(41628)
(40937)
(40531)
(37865)
经济学(36240)
师范大学(33726)
基金
项目(216695)
科学(169332)
基金(156697)
研究(154567)
(138672)
国家(137546)
科学基金(116669)
社会(95275)
社会科(90189)
社会科学(90157)
(84451)
基金项目(83615)
自然(78539)
自然科(76661)
自然科学(76637)
自然科学基金(75253)
(72381)
教育(70318)
资助(65538)
编号(62467)
成果(50730)
重点(49229)
(47289)
(46532)
(44419)
课题(43385)
科研(42011)
创新(41514)
计划(40432)
教育部(39764)
期刊
(136384)
经济(136384)
研究(93900)
中国(57817)
学报(54668)
科学(49472)
(48514)
管理(45264)
(41976)
大学(40064)
学学(37694)
教育(33854)
农业(33747)
(27235)
金融(27235)
技术(26124)
财经(21838)
业经(21345)
经济研究(21278)
(18635)
问题(18220)
图书(17462)
(16944)
理论(15677)
科技(15411)
技术经济(15332)
资源(14755)
(14413)
实践(14278)
(14278)
共检索到462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沈绿珠  王美今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90年代中期宏观上储蓄与投资平衡关系的变化,在地区储蓄与投资结构中有充分的反映。出现"国内储蓄被国外利用"和"资本外流"现象。今后利用外资政策目标的出发点应该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实行适度差别的区域利用外资模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太基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利用大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利用外资结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兴趣。文中的利用外资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利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通常以货币单位表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自力  
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需求不足、失业增加等经济处于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严重失衡造成的。日本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将是日本国内需求减少、失业增加的过程,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其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的空间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冬林  陈永伟  
本文应用目前最新提出的似无关动态协整模型,通过估计与检验我国各地区间投资与储蓄的相互关系,分析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状况与长期还债能力约束。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能力总体上还比较弱,但是在西部开发以前,我国区域资本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资本的长期流入,使得东部地区投资收益下降,长期还债能力减弱,同时也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这一趋势直至西部开发以后得以缓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永平  张宗益  祝接金  
本文采用新近提出的ARDL-ECM模型,通过检验各地区储蓄-投资的长期共积关系并计算其储蓄保留系数,从储蓄-投资相关关系这一新角度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实证结果与从不同流动渠道分析区域间资本流动的结论一致,即总体上东部是资本净流入地区,西部是资本净流出地区,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证实了资本向东部地区流动的区域间资本流动的基本趋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封福育  
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储蓄的规模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利用我国1980-2007年的省级数据,通过建立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并基于此揭示各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转化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我国应该通过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资本市场创新,推出创业板市场等措施来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德辉  
一、问题的提出 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DCs的普遍经济衰退,人们的原因教训结总之一是“结构性因素”。在美国,80年代的快速增长是以公、私债务的急剧膨胀为代价;结构性问题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在不断扩大,日益严重的债务集中体现在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双居高不下,一再造成金融危机,并严重制约了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继文  王剑荣  
本文使用对策论的方法,从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实际出发,探讨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下,优化外资在各区域间的配置结构,以使总体经济效益趋于最大化并逐步消除地区间日趋扩大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俞建国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学界许多人撰文谈到目前我国储蓄与投资失衡的问题,而谈及"失衡",多半都认为储蓄大于投资,结论自然就是要加强、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他们的依据,一是银行的存差(存款大于贷款)越来越大,二是外汇储备越来越大。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资金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春秀  范红波  
我国储蓄与投资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储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投资资金严重短缺。在此情况下,应加快储蓄形式及转化机制的变革,适应储蓄结构的特点,拓展金融储蓄的外延;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健全各种投资基金,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天祀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问题张天祀一、“九五”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面临的问题“九五”中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完善和优化所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有效配置城乡居民部门的总储蓄构成,即:部门内部实物投资与净金融投资的关系;二是如何把居民部门巨额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红艺  李武好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相对于劳动力而言 ,资本属于一种稀缺的资源。为了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但是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却出现了与此相背的现象 :国内储蓄资金严重过剩 ,而且与此同时外资却大量引进。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来进行探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陈洪波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并存的现象。文章认为:人口红利、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改革,是造成中国经济“三高”的实体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这些因素并不能由宏观经济政策予以调整。文章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改革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