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4)
- 2023(3513)
- 2022(2897)
- 2021(2647)
- 2020(2203)
- 2019(4844)
- 2018(4649)
- 2017(8883)
- 2016(5056)
- 2015(5172)
- 2014(5245)
- 2013(5211)
- 2012(4929)
- 2011(4445)
- 2010(4460)
- 2009(3963)
- 2008(3973)
- 2007(3541)
- 2006(2958)
- 2005(2794)
- 学科
- 济(16920)
- 经济(16900)
- 业(12754)
- 管理(12560)
- 企(10237)
- 企业(10237)
- 方法(8255)
- 数学(7311)
- 数学方法(7219)
- 学(6711)
- 财(4930)
- 农(4183)
- 中国(4123)
- 制(3687)
- 务(3486)
- 财务(3481)
- 财务管理(3474)
- 企业财务(3402)
- 银(3271)
- 技术(3255)
- 银行(3248)
- 融(3183)
- 金融(3181)
- 业经(3159)
- 行(3101)
- 贸(2782)
- 贸易(2782)
- 理论(2765)
- 易(2726)
- 农业(2708)
- 机构
- 大学(72982)
- 学院(72395)
- 研究(28631)
- 济(24976)
- 经济(24345)
- 管理(23417)
- 科学(21392)
- 理学(20585)
- 农(20521)
- 理学院(20239)
- 中国(20141)
- 管理学(19664)
- 管理学院(19530)
- 农业(16951)
- 所(16500)
- 京(16193)
- 业大(15726)
- 研究所(15478)
- 中心(12393)
- 财(12186)
- 江(11169)
- 农业大学(11063)
- 室(10367)
- 院(10314)
- 省(10219)
- 财经(10053)
- 实验(9638)
- 科学院(9629)
- 北京(9539)
- 业(9310)
- 基金
- 项目(53674)
- 科学(41588)
- 基金(39747)
- 家(37914)
- 国家(37670)
- 研究(32856)
- 科学基金(30724)
- 自然(22705)
- 自然科(22229)
- 自然科学(22220)
- 自然科学基金(21810)
- 省(21306)
- 基金项目(20727)
- 社会(19927)
- 划(19078)
- 社会科(18955)
- 社会科学(18948)
- 资助(16474)
- 教育(15391)
- 重点(12869)
- 计划(12715)
- 部(11564)
- 编号(11469)
- 科技(11425)
- 发(11141)
- 创(11117)
- 科研(10995)
- 创新(10503)
- 业(10031)
- 性(10025)
共检索到101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 雷雅坤 闫龙 邓莹莹 杨春燕 乔亚科 刘兵强 刘青 唐晓东 张孟臣
大豆水溶性蛋白是大豆籽粒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是评价大豆品质及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以高水溶性蛋白含量(38.70±1.32)%的冀豆12和正常水溶性蛋白含量(32.40±1.08)%的黑豆(ZDD03651)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88个家系的F8、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双尾法在3个不同选择压力下对籽粒水溶性蛋白含量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2年中重组自交家系群体表型均呈现正态性超双亲分离,在30%,20%,10%这3个不同选择压力下共检测到大豆籽粒水溶性蛋白含量相关的QTL 23个,分布在A1、A2、C2、D1b、D2、E、F、H、I、K、L、M和O等13个连锁群中,其中13个...
关键词:
大豆 水溶性蛋白 双尾法 QT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建忠 顾苒 高红亮 孙敏 常忠义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大豆水溶性多糖溶液的黏度变化情况,同时和其他常用的稳定剂如果胶等也做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室生产的大豆水溶性多糖的水溶液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浓度的降低、外加盐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外加蔗糖量、pH值的增加而增加;相比较于其他稳定剂大豆水溶性多糖的黏度很低,使酸乳饮料具有清爽的口味。
关键词:
大豆水溶性多糖 黏度 稳定剂 酸乳饮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敏 陈玮 高红亮 李庄 常忠义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从豆渣中提取大豆水溶性多糖的工艺,并探讨了其对酸性乳饮料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从豆渣中提取大豆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质量比1∶20,提取pH=3,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1.5 h;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提取温度,其次是提取pH和提取时间;提取的大豆水溶性多糖在添加量为4.0 g/L、pH为4.0的酸性乳饮料中,其稳定作用最好,稳定效果与果胶相似,而明显优于阿拉伯胶、PGA和CM C。
关键词:
大豆水溶性多糖 提取条件 酸性乳饮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班青宇 耿建峰 侯喜林 成妍 王倩
用不结球白菜杂交品种暑绿的112个双单倍体纯系构建了包含186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了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两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结果表明:叶片脯氨酸含量由位于第5连锁群上与分子标记C20相距7.2cM的QTL控制,其加性效应和贡献率分别为0.37%和8.32%;可溶性蛋白含量由位于第3连锁群上与分子标记AE153相距0.8cM的QTL控制,其加性效应和贡献率分别为0.004%和8.1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宛虹 赵艳茹
对京欣一号西瓜的亲本及杂种一代的几种同工酶系统及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酯酶和可溶性蛋白随发育阶段或营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而在相同萌发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和淀粉酶同工酶在亲本及杂种间未见差异,杂种的可溶性蛋白图谱表现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有差异。此外,对6个品种的西瓜、非洲西瓜和瓠瓜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洲西瓜和瓠瓜的过氧化物酶酶谱、酯酶酶谱与6个品种的普通西瓜明显不同,而在6个西瓜品种之间,部分品种显示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酯酶同工酶则未见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用于部分西瓜品种的鉴定。
关键词:
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西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艳 李燕燕
【目的】建立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水稻安全性评价的亲本对照-转基因株系-非转基因对照(parent control-transgenic plant-nontransgenic control,PTN)系统。通过实质等同性比对分析,追溯GM水稻种子蛋白质非预期变异的技术根源,为GM水稻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GM水稻植株培育的技术原理,收集转基因株系(transgenic line,T)、亲本品种(parent variety,P)及其他遗传学背景相关的非转基因组培再生株系(non-transgenic regeneration line fro...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萌 齐照明 韩雪 辛大伟 蒋洪蔚 刘春燕 吴琼 隋丽丽 胡国华 陈庆山
【目的】定位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及互作分析,为大豆品质性状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Charleston和东农594为亲本,构建了含14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以F2:19—F2:20代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重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利用QTL Network 2.1软件分析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采用CIM和MIM 2种算法在2011和2012年哈尔滨、红兴隆、佳木斯和牡丹江每年3个地点共6个种植环境下共定位了9个蛋白质和1...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佳 毕秀成 吴承明
考马斯亮蓝-G250和牛血清蛋白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蛋白质浓度与产物的颜色深度存在对应关系.在误差传递规律基础上利用手机比色法,考察了光照和手机类型等影响取样的外在因素,建立了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最优测定条件下,间接测量值XB与蛋白质浓度在1~7μg/mL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标准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7%(n=8),检出限为0.67μg/mL.对花生、葵花籽、南瓜子等坚果的水溶性蛋白质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100.3%~107.5%之间,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回收率好,可用于坚果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误差传递 手机比色法 水溶性蛋白质 坚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庞欢瑛 李岩 鲁义善 简纪常 吴灶和
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J03培养至稳定期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并对部分蛋白分子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鉴定。首先将溶藻弧菌接种于TSB培养基28℃培养24 h,利用裂解液裂解细菌,提取全菌可溶性蛋白,荧光染料标记,24 cm pH4 ~ 7的胶条进行等电聚焦,再用12.5%的胶进行SDS-PAGE。2-D胶经过分析,得到902±8个蛋白斑点,重复胶的匹配点数为866±28,匹配率为96%。从双向电泳图谱中选取68个高丰度蛋白质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其中60个在NMPDR数据库中得到鉴定,另外8个在NCBI数据库中得到鉴定。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赵桂玲 董胜君
应用叶片POD同工酶和种子可溶性蛋白PAGE技术,研究丰产、晚花、抗冻和甜仁山杏初选优株的遗传特性及分类,结果表明,60%以上的优株具有可遗传性;叶片POD同工酶和种子可溶性蛋白多态、稳定、活性强,两个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分类基本吻合,且具有信息量大和准确性高的特点,认为二者可作为山杏种内变异的遗传标记。
关键词:
山杏优株 POD同工酶 种子可溶性蛋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倩 冯燕 杨雅华 赵青松 雷雅坤 刘兵强 张孟臣 史晓蕾 杨春燕
为了充分挖掘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中的高蛋白基因及其连锁标记,以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涵盖第4,5,6,7,8熟期组的508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与野生大豆中高蛋白基因相关的SNP。参试材料蛋白含量数据从美国农业部种质资源信息网下载,为2 a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含量数据平均值,基因型数据从Soybase网站下载,利用Illumina公司大豆50K芯片(SoySNP50K BeadChip含有52 041个SNP标记)检测获得。结果表明,参试材料蛋白含量呈正态分布,介于38.1%~56.9%,平均48.1%,标准差2.71%。遗传结构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3组,分别包含271,111,126份材料。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与蛋白含量相关的SNP位点74个,散布在19条染色体的60个单倍型区段内。显著性SNP位点LOD平均值为3.47,SNP位点BARC_1.01_Gm_01_54656209_A_G的LOD值最大,为5.18。根据显著性SNP位点富集程度,确定第11号染色体常染色质区15 128 832~15 253 199 bp、第12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26 842 687~27 818 244 bp的单倍型区段为本研究中的2个蛋白含量显著性相关区段,命名为HAP_11_1和HAP_12_1。HAP_11_1中,SNP位点BARC_1.01_Gm_11_15167305_G_A的LOD值最大,为3.80,可解释遗传变异为2.88%。HAP_12_1中,SNP位点BARC_1.01_Gm_12_27563620_C_T的LOD值最大,为4.12,可解释遗传变异为3.23%。为野生大豆高蛋白基因育种利用提供了检测标记,为野生大豆高蛋白基因克隆提供了线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嘉 曾召琼 梁建秋 于晓波 吴海英 张明荣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开发与高蛋白、耐荫、抗倒伏等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利用开发的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为后续高蛋白、耐荫、抗倒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和分子标记资源。【方法】以大面积栽培品种南豆12和地方品种十月黄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对亲本材料进行覆盖度约为40×的全基因组重测序,用BWA、GATK及Breakdancer等软件比对,检测亲本材料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突变类型,挖掘相关变异基因。结合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和荫蔽处理获得的转录组数据,结合qRT-PCR对发生突变的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同时,基于重测序数据,挖掘亲本间存在于基因编码区的SNP位点,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将SNP标记转化为CAPS或dCAPS标记。此外,搜索亲本间存在的插入/缺失变异位点,在插入/缺失位点两侧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开发InDel标记。对开发的CAPS标记和InDel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选取具有多态性的CAPS分子标记和InDel标记,对F2材料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依据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近红外分析获得F2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数据,使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南豆12大量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或同源基因发生突变。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变异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且差异显著,qRT-PC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此外,经检测开发的540个CAPS分子标记中有332个具有酶切多态性,300对InDel引物中有201对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基于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0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长度2 973.87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5.58 cM。利用此图谱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位点6个,可解释4.68%—18.25%的表型变异。【结论】基于亲本间的变异位点,共开发了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包含8个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到6个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QTL位点,其中,主效QTL位点1个(qSPC-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红 张佰清 孙焕 刘长江
利用氮气和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了复合改性。复合改性SPI的吸水性、保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21%、222%和156%,溶解性比对照降低35.5%。经MTG改性后SPI可在其分子间生成共价键,形成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复合改性可在MTG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SPI分子间的交联程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金凤 白志英 李存东 米少艳 刘永霞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低磷胁迫对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并对控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Synthetic 6x的2A、3A、5B、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促进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的基因;3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的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佳 蔺万煌 罗红兵 孙立章 刘畅
为揭示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的生化机制,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478及其保持系478、恢复系H01为材料,对叶片及雄穗小花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不育系苗期、抽雄期、开花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间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差小;不育系除抽雄期外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保持系、恢复系.玉米雄穗发育过程中,保持系雄穗小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雄穗孕育完全但没抽出期(时期Ⅱ)、散粉期(时期Ⅲ)显著高于不育系;不育系小花中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特别在时期Ⅱ、时期Ⅲ显著低于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每个时期小花中的游离脯氨酸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