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
- 2023(835)
- 2022(700)
- 2021(659)
- 2020(611)
- 2019(1354)
- 2018(1299)
- 2017(2395)
- 2016(1576)
- 2015(1668)
- 2014(1715)
- 2013(1704)
- 2012(1687)
- 2011(1662)
- 2010(1647)
- 2009(1647)
- 2008(1494)
- 2007(1336)
- 2006(1243)
- 2005(1136)
- 学科
- 济(5305)
- 经济(5301)
- 管理(2950)
- 业(2723)
- 方法(2354)
- 稻(2129)
- 学(2100)
- 企(2035)
- 企业(2035)
- 数学(2015)
- 数学方法(1990)
- 土地(1667)
- 农(1445)
- 资源(1219)
- 中国(1045)
- 经济学(994)
- 财(980)
- 农业(913)
- 发(902)
- 环境(805)
- 制(793)
- 地方(774)
- 和(739)
- 理论(726)
- 利用(718)
- 务(711)
- 财务(709)
- 财务管理(708)
- 技术(696)
- 融(689)
- 机构
- 大学(23778)
- 学院(23579)
- 研究(11428)
- 农(11039)
- 农业(9573)
- 科学(9177)
- 所(7570)
- 中国(7552)
- 业大(7542)
- 研究所(7124)
- 济(6891)
- 经济(6649)
- 管理(6439)
- 农业大学(6329)
- 京(6096)
- 理学(5474)
- 省(5391)
- 理学院(5364)
- 业(5336)
- 管理学(5143)
- 管理学院(5112)
- 科学院(5000)
- 室(4734)
- 中心(4718)
- 实验(4504)
- 江(4388)
- 实验室(4320)
- 重点(4143)
- 资源(3999)
- 院(3551)
共检索到35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风华 席章营 曾瑞珍 Akshay Talukdar 张桂权
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并研究其遗传效应在水稻育种中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利用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的52个单片段代换系为试验材料,通过t测验比较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华粳籼74之间抽穗期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抽穗期QTL进行了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鉴定出20个抽穗期QTL,这些QTL分布于水稻的10条染色体。QTL加性效应值为–5.9~1.1,加性效应百分率为–7.4%~1.4%。有8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cM的区段内。利用1个单片段代换系与华粳籼74杂交发展的F2群体对qHD-3-1进行了定位。在作图群体中,早抽穗和迟抽穗植株数符合3:1的分离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迪 李秋萍 吴比 邢永忠
从日本晴/明恢6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筛选到1个抽穗期分离家系BC3F2,调查该家系327个单株,发现单株抽穗期呈明显双峰分布,晚抽穗和早抽穗单株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抽穗期受1个主效QTLqHd-3控制.利用极端集团混合法筛选到标记RM416在2个DNA混合池中有多态性,单因子方差分析证明了标记RM416和qHd-3连锁.在引物RM416附近20cM继续筛选多态性标记,对BC3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局部连锁图.通过QTL分析,qHd-3被定位在IDL01—RM5995,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3cM和1.5cM,它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2.9%.在同一区间内还检测到控制每穗颖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瑞钰 张华 宣宁 柳絮 张浩 张梦琦 姚方印
为了研究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 SSSL)与受体亲本HJX74(Huajingxian 74)抽穗期差异的原因,以HJX74和5个具有抽穗期差异显著性的SSSLs WY18(W06-15-18-3-11)、WY24(W08-16-3-2)、WY26(W11-15-7-1-1)、WY60(W15-3-1-38)、WY61(W17-10-5-5-35-9-2)为试验材料,对其代换片段上已知的抽穗期等位基因进行克隆,获取其CDS序列,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包括CDS序列、氨基酸序列,比较其氨基酸理化性质的异同及表达的差异。田间抽穗期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WY18、WY60、WY61相对于HJX74表现为晚抽穗,WY24、WY26表现为早抽穗。与HJX74相比,WY18代换片段上抽穗期等位基因DTH8存在4个SNP的差异、WY26中OsDof12存在7个SNP的差异、WY60 DTH8存在6个SNP的差异,但以上SNP的突变均未改变其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及理化性质,表明这些抽穗期等位基因的突变可能并不是引起其抽穗期变化的原因。进一步通过qRT-PCR技术分析发现,WY18中DTH8、WY26中OsDof12的表达水平整体高于HJX74中的相应基因,表明该等位基因上游调节区域对其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调控,可能是导致其抽穗期变异的原因。WY24中se14、WY61中Hd1存在明显的序列片段缺失,造成se14和Hd1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可能是WY24、WY61抽穗期变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金燕 杨梅 王中德 王军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以85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其受体亲本为广陆矮4号,供体亲本为日本晴。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穗粒数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穗粒数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7个穗粒数QTLs,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其中,2个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减效作用,另外25个穗粒数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37.5~96.9,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29.07%~88.57%。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穗粒数QTL奠定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陶亚军 徐梦彬 王飞 陈达 周勇 梁国华
为了鉴定和定位水稻垩白相关QTL,分析其遗传效应,利用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84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对代换片段上垩白相关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6个垩白相关QTL。其中,垩白度QTL共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6.44~12.86,加性效应百分率为-34.04%~68.02%。垩白粒率相关QTL共17个,其加性效应值为-7.32~3.63,加性效应百分率为-8.07%~4.00%。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瑞珍 Akshay TALUKDAR 刘芳 张桂权
目的水稻谷粒形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粒形分子育种,对水稻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方法以单片段代换系(SSSL)为材料构建分离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和谷粒宽的2个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结果粒宽QTLGw-8被定位于第8染色体长臂末端微卫星标记RM502与RM447之间,遗传距离均为0.3c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覆盖Gw-8的物理图谱,RM502与RM447位于同一克隆AP005529,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为55.0kb。粒长QTLgl-3被定位于第3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微卫星标记RM6146和PSM37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和1...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定位 粒形 单片段代换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成 姜树坤 刘梦红 徐正进 陈温福
利用沈农265/丽江新团黑谷的F2群体对抽穗期进行定位分析表明,该群体共定位到7个控制抽穗期的QTLs,分别位于第2,3,6和7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在9.7%~23%之间。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多数控制抽穗期的QTLs在不同的材料、不同遗传背景下重演性较好。同时,发现一个新的QTL位点,这些为北方粳稻育种的生育期选择提供基础性数据。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俊 王令强 何予卿
利用一个共同亲本构建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控制水稻株高和抽穗期进行基因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共定位到11个控制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和11个株高QTLs。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在珍汕97/南洋占群体内位于第7染色体RM500-RM445标记之间;在珍汕97/德陇208群体内定位于第7染色体RMRG4499-RM445标记之间。而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在2个群体中分别定位于第1染色体RM472-RM104之间和第7染色体MRG4499-RM445之间。比较定位结果发现,抽穗期主效QTL在2个群体内都被定位于第7染色体中部位置并且有共同标记RM445,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基因。说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丙越 马孟莉 江玲 李春燕 苏一兰 刘艳红
以南粳35和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进行定位。利用Win QTLcart2.5软件共检测到7个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s;分别位于第2、3、5、6、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在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QTLs,每个QTL能够解释4.33%~18.12%的表型变异,其中q Hd-3-1对抽穗期表型贡献率最大。利用QTLNetwork2.0在第3和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有1对上位性QTLs,对表型的贡献率只有2.17%。进一步利用N22/南粳35//南粳35高代回交群体对q Hd-3-1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在南粳35背景下q Hd-3-1能明显缩短...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QTL定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周勇 杨杰 朱金燕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粒重与粒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广陆矮4号之间粒重的差异,以2年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QTL。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粒长、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粒厚相关性不显著;以P≤0.001为阈值,2年都能检测到的千粒质量相关QTL 19个,分布在除第10,12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其中,10个QTL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为0.4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朱金燕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水稻的芒性是一个与驯化相关的重要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以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为受体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而成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对芒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2011,2012年的调查结果,通过代换作图共鉴定出15个与芒性相关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10,12外的9条染色体上,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TL最多为3个。15个QTL中效应最大的QTL是qAN4-1,2年平均芒长为4.7 cm;效应最小的QTL是qAN11-2,2年平均芒长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子帅 韦敏益 周旭珍 刘立龙 薛艳霞 李旭 覃宝祥 李容柏
从普通野生稻/9311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筛选获得一个含有早抽穗QTL的代换系CSSL13。光温反应特性分析表明:CSSL13早抽穗的特性对光温表现不敏感。利用CSSL13和9311所衍生的BC5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该群体中单株抽穗期呈明显的双峰分布,早抽穗和迟抽穗单株分离比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该早抽穗特性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BC5F2群体中76株极早抽穗的单株和52株极晚抽穗的单株将该Q HD8.3定位在8号染色体分子标记M07和M13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6 M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勇 高云 朱松松 朱金燕 王军 裔传灯 仲维功 梁国华
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糙米率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糙米率相关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个糙米率QTL,利用代换作图法将其分别定位在第6染色体和第9染色体上,2个QT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位点来自于粳稻亲本日本晴,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49%和1.32%,加性效应百分率分别为1.89%和1.68%。该研究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糙米率QTL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水稻糙米率、增加稻米的实际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芳明 刘桂富 朱海涛 丁效华 曾瑞珍 张泽民 李文涛 张桂权
【目的】了解各个发育时期控制水稻分蘖数QTL的"静态"和"动态"信息。【方法】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对不同时期的水稻分蘖数QTL同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定位分析。【结果】(1)水稻分蘖数至少受14个QTL影响,它们分布在第1、2、3、4、6、7和8号共7条染色体的相应代换片段上;(2)各个时期影响水稻分蘖数的QTL数量(变动在6~9之间)和效应(变动在1.49~3.49之间)均不相同;(3)水稻分蘖数QTL的表达具有很强的时序性,主要集中在移栽后0~7d(有6个正表达),14~21d(有9个随机表达)和35~42d(有6个负表达)3个时间段内,正、负表达分别决定了最高分蘖和有效分蘖的数量;(4)每个QT...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春元 范淑秀 刘进 朱琳 杨绮文 刘丹 马殿荣 王嘉宇
穗部性状与水稻品种的丰产潜力密切相关,而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能否在一个地区种植的决定因素,了解穗部性状和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粳稻笹锦和籼稻北陆129杂交、回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和穗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和穗粒数在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抽穗期与结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检测到8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其中qHD3、qHD7和qHD8在2年中都被检测到,贡献率介于7.03%27.48%之间,具有较强的延长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