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8)
2023(2529)
2022(2261)
2021(1949)
2020(1631)
2019(3559)
2018(3549)
2017(6113)
2016(3733)
2015(3864)
2014(3664)
2013(3743)
2012(3391)
2011(3279)
2010(3375)
2009(3015)
2008(2938)
2007(2638)
2006(2426)
2005(2242)
作者
(14617)
(12070)
(11929)
(11388)
(7564)
(5911)
(5258)
(4630)
(4523)
(4277)
(4198)
(4083)
(3991)
(3901)
(3900)
(3712)
(3710)
(3523)
(3509)
(3372)
(3354)
(3083)
(3032)
(2734)
(2718)
(2675)
(2636)
(2590)
(2531)
(2459)
学科
(12986)
经济(12979)
管理(10680)
环境(8356)
(7369)
(6856)
方法(5798)
生态(5422)
(5356)
企业(5356)
数学(5210)
数学方法(5164)
资源(4611)
(4463)
(3778)
地方(3363)
(3187)
规划(3182)
环境规划(3132)
农业(3037)
(2984)
(2968)
业经(2730)
中国(2610)
(2277)
区域(2273)
生物(2273)
技术(2247)
土地(2143)
区域环境(2128)
机构
学院(54911)
大学(54333)
研究(24041)
科学(20131)
(19798)
(18038)
经济(17596)
管理(17077)
中国(16393)
农业(15986)
理学(14836)
业大(14713)
理学院(14542)
(14470)
管理学(14131)
管理学院(14079)
研究所(13821)
(12277)
农业大学(10620)
(10122)
中心(10059)
(10047)
实验(9496)
(9276)
实验室(9203)
(9092)
科学院(8934)
重点(8696)
(8286)
资源(8236)
基金
项目(44014)
科学(32948)
基金(31328)
(30622)
国家(30461)
研究(25278)
科学基金(24244)
(18952)
自然(18176)
自然科(17596)
自然科学(17581)
自然科学基金(17252)
基金项目(17239)
(16396)
社会(15216)
社会科(14450)
社会科学(14442)
资助(12347)
计划(11725)
科技(11624)
重点(11216)
(10309)
教育(10196)
(9147)
科研(9110)
创新(8767)
(8590)
专项(8530)
(8413)
(8364)
期刊
(20309)
经济(20309)
学报(18309)
(17080)
科学(14026)
农业(12043)
大学(11881)
学学(11652)
中国(11506)
研究(11407)
(6592)
资源(6562)
业大(5783)
管理(5050)
(4899)
农业大学(4854)
林业(4569)
(4389)
自然(4250)
科技(4139)
生态(3820)
业经(3717)
中国农业(3690)
技术(2976)
自然科(2844)
自然科学(2844)
(2809)
金融(2809)
财经(2712)
科技大(2612)
共检索到78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育锋  彭秀真  周嗣泉  张建东  陈述江  
投饵施肥是池塘精养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但随着投入有机质的积累,养殖池塘中普遍存在着的“能量陷井”效应已影响到池塘生态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利用了光合细菌(PSB)所具有的独特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通过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和提高养殖对象整体营养水平,促进了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其生态能量转换效率。1989年7月至1991年10月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生态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背景值)和112.42 mg/kg(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东年  陈振权  
引进经初步淡化的虱目鱼鱼种 ,驯化至适应淡水生长 ,在淡水池塘中精养 5个多月 ,平均体重 5 80g ,达上市规格 ,虱目鱼亩产 5 5 2 3kg ,驯化成活率 98 0 % ,养成成活率 99 7%。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安华  郭铖  陈洁  
基于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监测的池塘养殖户调查数据,本文以池塘的亩均产量、亩均产值表示土地生产率,以长期劳动力的劳均产量、劳均产值表示劳动生产率,分别从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角度考察了池塘养殖户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入与其养殖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对以单位产值衡量的养殖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以单位产量衡量的养殖效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雇佣长期工对以单位产值衡量的养殖效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承租村外池塘对以单位产值和单位产量衡量的养殖效率都不产生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认为,池塘养殖业"融资低效"可能是融资成本显性化、还款时限硬约束和池塘养殖保险发展滞后所致。劳动力投入的强可替代性使得养殖效率与雇佣长期工无关。池塘租赁市场打破了村组边界,促使不同区位池塘的养殖环境改善并趋近,进而引致养殖效率与池塘区位无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迟爽  刘海军  刘冉  赵振军  马家好  崔龙波  
通过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6项理化指标和8类细菌数量,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周年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底泥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趋势相同,变化范围分别为(7.15±0.40)~(7.80±0.21)和(42.8±85.5)~(-351.0±61.5)mV。硫化物的变化趋势与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反,其含量变化范围为(47.66±47.01)~(496.12±418.57)μg/g(干重)。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57.42±103.40)~(865.83±187.85)、(166.83±17.12)~(241.32±27.21)μg/g和0.27%±0.0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鲍传和  
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研究鲍传和(安徽农业大学水产系,合肥230036)在池塘养殖时主养品种(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在养殖中保持良好水质,简称80∶20模式。这一健康养殖模式打破传统思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本文基于江苏、广东与海南省的5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运用SBM模型评价中国不同水产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发现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低下不是单一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分布类似,存在极少数效率较高的养殖户与绝大多数低效率养殖户,并且养殖户之间的差异极大。因此,本文提出迫切需要对水产养殖进行重大的、全面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应用,且不同的养殖模式需要采纳不同的技术改进路径、应用不同的技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卓佳  郭志勋  张汉华  杨小立  杨莺莺  陈康德  贾晓平  
本研究通过对斑节对虾养殖系统中的异养细菌、浮游微藻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发现浮游微藻和异养细菌的总量都表现为养殖后期高于养殖前期,其中浮游微藻增加了2个数量级,异养细菌增加了1个数量级,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对池塘菌群和藻群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的池塘,异养细菌总数略低,弧菌数量维持在10~3 CFU/mL以下,浮游微藻平稳增长,蓝藻占20%以下;对照池异养细菌的总数略高,弧菌数量达到 10~4CFU/mL,浮游微藻数量波动,养殖后期蓝藻占60%,为绝对优势种群。表明有益芽孢杆菌群有促进浮游微藻平稳繁殖的作用,但对浮游蓝藻和弧菌的繁殖起抑制作用,浮游蓝藻与弧菌之间具有一定的繁殖相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姜卓  廖梅杰  王印庚  薛太山  李华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松  王广军  龚望宝  谢骏  余德光  郁二蒙  魏南  夏耘  
为了解蓝藻暴发池塘中细菌群落特征,采集3个地区(广东、云南、贵州)4个淡水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和非蓝藻暴发池塘(对照池塘)水样,并检测其理化因子及生物指标,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依据PCR-DGGE指纹谱带的丰度对养殖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蓝藻暴发池塘水体的PO_4-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1);而且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的RDA分析表明,PO_4-P与蓝藻暴发池塘细菌群落关系密切。蓝藻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秀兰  张宇  刘相全  王育红  宋向军  王爱敏  刘刚  杨建敏  
研究了采用蓝网、白纱、绿纱、编布、瓦片、石头制成的各种人工参礁对刺参池塘生态系统中底栖藻类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底层溶氧和营养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较深的蓝网与绿纱附着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较大;水深小于150cm时附着生物量较大;小型底栖藻类在编布、瓦片上的生物量较大;大型底栖硅藻在蓝网、绿纱、白纱等有孔网片上的生物量较大。NO3--N远远大于NH4+-N并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极小;而底层NH4+-N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7176;PO43--P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介于二者之间。人工参礁的材料、设置方式与水深是刺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条件,并具有显著的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