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2)
2023(6590)
2022(5708)
2021(5381)
2020(4667)
2019(10672)
2018(11005)
2017(20349)
2016(11574)
2015(13246)
2014(13558)
2013(12899)
2012(11780)
2011(10720)
2010(11000)
2009(10083)
2008(9773)
2007(8616)
2006(7532)
2005(6723)
作者
(36433)
(30418)
(30231)
(28744)
(19216)
(14631)
(13645)
(12020)
(11576)
(11033)
(10480)
(10361)
(9860)
(9829)
(9824)
(9406)
(8985)
(8923)
(8899)
(8617)
(7693)
(7682)
(7682)
(7017)
(6992)
(6884)
(6745)
(6569)
(6448)
(6280)
学科
(42717)
经济(42665)
管理(28994)
(25203)
(20870)
企业(20870)
方法(20805)
数学(18744)
数学方法(18216)
(11712)
(11470)
中国(11240)
理论(9529)
地方(9145)
(8939)
(8420)
业经(8344)
(7168)
农业(7008)
(6486)
银行(6448)
教学(6407)
(6340)
贸易(6334)
(6241)
(6224)
(6217)
金融(6217)
(6112)
技术(6024)
机构
学院(161783)
大学(159127)
研究(58301)
管理(57041)
(55352)
经济(53816)
理学(48785)
理学院(48131)
管理学(46574)
管理学院(46305)
中国(42562)
科学(41226)
(37486)
(35586)
(32128)
业大(30650)
农业(30169)
研究所(29671)
(26005)
中心(25973)
(25072)
技术(22503)
北京(22071)
(21308)
(21107)
师范(20954)
(20691)
(20649)
农业大学(19564)
财经(19443)
基金
项目(112522)
科学(85663)
基金(77973)
研究(76305)
(71443)
国家(70923)
科学基金(58436)
(47139)
社会(43860)
社会科(41396)
社会科学(41382)
自然(41080)
基金项目(40339)
(40160)
自然科(40158)
自然科学(40143)
自然科学基金(39330)
教育(36964)
资助(33426)
编号(31574)
重点(26515)
成果(25524)
计划(24239)
(24046)
课题(23790)
(23428)
(23189)
科技(22104)
创新(21935)
科研(21851)
期刊
(61468)
经济(61468)
研究(42431)
中国(37851)
学报(34697)
(34503)
科学(28716)
大学(24295)
农业(23391)
学学(23080)
教育(22426)
管理(22268)
(19309)
技术(16682)
(13343)
(12354)
金融(12354)
业经(10827)
业大(10281)
经济研究(9882)
统计(9732)
(9553)
财经(9205)
(8703)
农业大学(8672)
科技(8657)
资源(8282)
图书(8224)
职业(8026)
(7972)
共检索到241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玉玲  董永彬  崔党群  牛素贞  王延召  余永亮  
【目的】探讨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益信息。【方法】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间作图法对F2﹕3群体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的膨爆特性进行了QTL定位和效应分析。【结果】构建的爆裂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83个标记,覆盖玉米基因组1762.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3cM。爆裂玉米的膨爆特性是由效应不等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同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两种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18个爆花率QTL,17个膨化体积QTL和21个膨化倍数QTL。单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杜振伟  董永彬  吴晓军  牛素珍  
以1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杂交F1为材料,采用三倍体胚乳模型对子粒膨爆特性及穗粒重、百粒重的3类遗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3项膨爆特性指标同时受到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2种遗传体系所控制,百粒重和穗粒重由3套遗传体系所决定。穗粒重、百粒重、爆花率和膨化体积以普通直接遗传率为最主要分量,膨化倍数的普通母体遗传率最高。各自交系的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加性效应的显著性不同,要注意不同自交系的恰当组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包和平  毕成龙  李颖  王利强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爆裂玉米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1、P2、F1、B1:2、B2:2和F2:3 6个世代百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百粒重性状的遗传适合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爆裂玉米的百粒重是由1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d=0.078 5,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d]=0795 2,多基因显性效应为[h]=1.495 3。B1:2、B2:2和F2:3 3个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2.96%,51.42%和70.3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63%,34.41%和12.81%。说明B2: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大文  
对来自国内外的52份爆裂玉米、爆裂玉米与普通玉米的杂交和回交后代、爆裂玉米自交后代的爆裂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爆裂玉米爆裂品质差异较大,黄爆裂1、石瀑2、沪P2、沪P4、932、TP34、TP51、TP52、TP55、红爆裂1具有较高的爆花率和较大的膨胀倍数,是爆裂品质优良的爆裂玉米。普通玉米与爆裂玉米杂交,然后再用后者回支一代,爆裂品质逐渐提高,个别单株已恢复到接近于爆裂王米的水平。在爆裂玉米自交的S1、S2代中爆裂品质变化不大,自交衰退不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王延召  陈绍江  汤继华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研究了来源比较广泛的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间存在较丰富的SSR多态性;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其中Ⅰ,Ⅴ,Ⅵ类群以国内种质选系为主,Ⅱ,Ⅲ,Ⅳ类群主要为外引杂交种选系,第Ⅰ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群。该分群结果与杂交组合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优势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优势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组配出优良组合。SSR标记可以用于研究爆裂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海艳  
为明确爆裂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籽粒营养成分和膨爆品质的变化趋势,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在授粉后10~35 d增加迅速,之后变化不显著;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者分别在授粉后30 d和20 d达到最大值;粗蛋白含量则逐渐降低。爆花率和膨胀倍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爆裂玉米角质胚乳细胞排列整齐紧凑,胚乳淀粉粒为多面体状,排列紧密,表面附有一层网状基质蛋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路凤银  杜振伟  吴锁伟  韩臣鹏  
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F3、BC11F2、BC12F2的膨爆特性及其与两类亲本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质对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影响显著,选择适宜的普通玉米种质、恰当组配普×爆组合,对于普通玉米种质在爆裂玉米育种中的有效利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爆组合F3的膨爆特性均较差,一代回交可使其显著提高,最高分别为F3的750,2200,1100,基本达到对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要求指标;双回交世代间差异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锋  刘鹏飞  王汉宁  张金凤  王晓明  
选用穗高系数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14和T4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穗高系数性状进行分析;以330个F2单株为分离作图群体,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穗高系数QTL。通过研究玉米穗高系数的遗传模式和QTL定位,为玉米高产、耐密和抗倒伏育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穗高系数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在各个分离世代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分别定位到4个和6个穗高系数QTL;其中有3个QTL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均可被检测到。检测到的高贡献率的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锋  刘鹏飞  曾慕衡  乐素菊  王晓明  
【目的】研究甜玉米株高的遗传模式和QTL定位,为玉米高产、耐密和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株高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14和T4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甜玉米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以33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群体分离分析法(BSA法),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株高QTL。【结果】玉米株高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在各个分离世代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F2群体中,检测到的3个QTL位于第1染色体,2个QTL位于第5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7.8%~28.8%;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娅楠  刘福建  王瑞霞  丁俊强  李志敏  李贤唐  吴建宇  
为了探讨玉米生育期的遗传规律,以自交系N6和BT-1为亲本组配了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利用207个微卫星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生育期相关的抽雄、吐丝和散粉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并进行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染色体umc1676-umc1590区域和第2染色体的umc1422-umc1776区域存在共同控制抽雄、吐丝和散粉3个性状的稳定的QTL位点。生育期3个性状QTL的上位性分析,都检测到3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分别可以解释3.78%~5.43%,1.24%~2.36%和3.27%~4.04%的表型遗传变异。上位性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飞  李婷婷  郑云霄  李召辉  贾晓艳  赵永锋  祝丽英  宋伟彬  郭晋杰  
为筛选爆裂玉米不同类群的优异种质资源,采用40对玉米核心SSR分子标记对来源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的132份爆裂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并测定爆裂相关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籽粒膨爆特性和穗部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34%~42.26%,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膨爆特性、果穗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爆花率与膨爆倍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膨爆倍数与穗行数、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行数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利用核心标记将爆裂玉米自交系分为5个杂种优势类群,结合表型性状鉴定,各类群共筛选出21个优良自交系,其中Ⅱ类群的‘XF 133’在所有优良自交系中膨爆倍数最高,是最优异的种质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兵伟  覃嘉明  时成俏  郑加兴  覃永嫒  黄安霞  
【目的】通过对一个热带高抗玉米南方锈病材料S313与4个高感玉米南方锈病材料组配的8个F_2群体进行两年三季的遗传分析,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其中1个F_2群体进行局部遗传图谱构建及抗性基因定位,并利用大群体及新开发的分子标记对抗性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连续三季对8个F_2分离群体,分3个时期进行病原菌接种,玉米生长后期按1—9级标准等级记载各单株的抗南方锈病级数,进行抗性表型鉴定,最终确定抗、感分离比例。利用56K芯片筛选出2个亲本间多态标记,选择其中均匀分布的192个标记对S313×PHW52的F_2群体中各30个高抗、高感子代进行KASP分型。利用第10染色体短臂上19个SNP标记对整个F_2群体进行分型,构建局部遗传图谱;将遗传图谱与田间抗性表型鉴定结果相结合进行抗性QTL定位。开发初定位区间内10个SNP标记对次级群体进行标记分型,根据交换单株数量大小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根据玉米B73 Ref Gen_V4参考基因组信息,列出对应定位区间内的所有基因,利用基因的功能注释信息,确定可能与玉米抗南方锈病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8个F_2群体田间抗、感分离比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说明热带自交系S313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是由1个效应比较大的主效QTL控制。利用56K芯片筛选出2个亲本间的多态标记16 426个。利用192个标记对各30个抗、感子代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1个抗性连锁标记Affx-90241059。利用19个SNP标记构建了总遗传距离为31.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77 cM的局部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把该主效QTL定位在标记Affx-91298359与标记Affx-91182449之间,区间大小约2 M。进一步利用F_2大群体及10个SNP标记把该区间缩小到474 K的范围内。玉米参考基因组B73的对应区间内共有63个基因,其中3个基因LOC103640657、LOC100191493、LOC103640673编码的蛋白质与植物抗病性有关,因此把这3个基因列为热带玉米种质S313高抗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候选基因。【结论】S313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是由1个主效QTL控制,并且S313的主效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短臂约0.47 M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有3个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候选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覃钦博  戴婧  刘少军  刘筠  
红鲫属鲤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团头鲂属于鲌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48。在红鲫(♀)×团头鲂(♂)的远缘杂交F1代中获得了异源三倍体鲫鲂和异源四倍体鲫鲂。本研究对异源三倍体鲫鲂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FISH杂交检测和性腺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染色体数目为3n=12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31m+45sm+26st+22t,染色体组由2套红鲫染色体和1套团头鲂染色体组成;2)利用红鲫特有重复序列为探针进行FISH杂交,红鲫的10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而团头鲂的染色体均未标记上荧光信号,异源三倍体鲫鲂中有100条染色体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说明异源三倍体鲫鲂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铁固  库丽霞  陈彦惠  吴连成  侯本军  
以6个玉米群体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群体中检测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每SSR位点的变异等位基因数达到7.79。依据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第Ⅰ类为黄综群、金皇后综合种,第II类pob21,第III类为豫综5号、BSSS,第IV类为辽旅综。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永仙  
从理论上分析了不正确地基于胚乳性状测定方法的QTL定位方法造成遗传效应估计偏差的原因,并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同时探讨了胚乳性状测定方法对胚乳性状QTL的遗传效应估计结果的影响,并指出今后胚乳性状QTL定位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