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3)
2023(7297)
2022(6371)
2021(6165)
2020(5521)
2019(12896)
2018(12961)
2017(24743)
2016(13646)
2015(15581)
2014(15521)
2013(15024)
2012(13695)
2011(12470)
2010(12809)
2009(11693)
2008(11536)
2007(10047)
2006(8854)
2005(7998)
作者
(39975)
(33560)
(33367)
(32081)
(21563)
(16014)
(15144)
(13176)
(12878)
(12176)
(11703)
(11564)
(10844)
(10774)
(10508)
(10221)
(9921)
(9884)
(9879)
(9817)
(8578)
(8438)
(8307)
(7814)
(7545)
(7538)
(7369)
(7361)
(6960)
(6693)
学科
(53591)
经济(53519)
管理(38271)
(32990)
方法(27835)
(26681)
企业(26681)
数学(25172)
数学方法(24570)
(14082)
中国(13402)
(12722)
(12061)
业经(10596)
(10571)
理论(9432)
农业(9253)
地方(9153)
(8746)
资源(8068)
(7968)
贸易(7961)
环境(7907)
(7739)
技术(7491)
(7297)
银行(7281)
(7131)
金融(7130)
(6918)
机构
大学(191337)
学院(189591)
管理(72658)
(71585)
经济(69911)
研究(64936)
理学(62547)
理学院(61808)
管理学(60048)
管理学院(59698)
中国(49740)
科学(43247)
(42194)
(35078)
(34104)
(33163)
研究所(31162)
业大(31022)
中心(30837)
(29241)
农业(27660)
北京(26623)
财经(26376)
(25446)
师范(25152)
(23879)
(23863)
(23278)
经济学(21690)
(21132)
基金
项目(132928)
科学(103189)
基金(95585)
研究(93457)
(85601)
国家(84953)
科学基金(71392)
社会(57013)
社会科(53965)
社会科学(53950)
(51631)
基金项目(49542)
自然(48355)
自然科(47090)
自然科学(47078)
自然科学基金(46174)
(44738)
教育(44049)
资助(40916)
编号(38591)
成果(31437)
重点(30601)
(29222)
(27794)
(27120)
课题(26565)
科研(26026)
计划(25573)
创新(25447)
教育部(24326)
期刊
(75442)
经济(75442)
研究(50794)
中国(41265)
学报(33935)
(30416)
科学(30253)
管理(25793)
(25557)
大学(24752)
学学(22949)
教育(21848)
农业(20719)
技术(17612)
(14901)
金融(14901)
图书(12889)
财经(12781)
统计(12504)
资源(12379)
(12089)
业经(11948)
经济研究(11576)
(11085)
(10906)
决策(10120)
问题(9947)
技术经济(9261)
(9157)
书馆(9024)
共检索到281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兴伟  姜亚洲  程家骅  
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从而造成底拖网调查数据频数分布显著偏斜。偶尔出现的极端值,会直接影响资源密度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作者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库中资料,利用Δ-分布模型法和调查设计法分别估算了2005年夏季的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2007年春季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以及2008年秋季的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的平均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利用Δ-分布模型法对3种鱼类资源密度均值的估算值均低于调查设计法,且Δ-分布模型法对资源密度均值进行估算时的标准误差也相对较小。因此,针对调查数据中出现极端值的情况,如果资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铭帅  陈作志  蔡研聪  张俊  孙志伟  
为弥补采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而获得更加合理的渔业资源密度分布情况,本研究将空间插值方法与渔业声学技术相结合,利用Echoview渔业声学数据处理系统(Version 6.1)对2014年7月至8月间的北部湾渔业声学调查数据进行预分析,再对实际探测数据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IDW)、普通克里格插值(OK)、简单克里格插值(SK)。通过计算对比几种插值模型的决定系数(R2)、平均误差(ME)、均方根误差(RMSE)等,筛选最优插值模型。结果表明,鱼类密度总体分布较均匀,相对集中的区域较少,分别在中东部沿岸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婷   田永淇   徐向东   许刚   焦利民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市用地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方法:圈层分析法,形态模型(ULD)和过程模型(GMP)。研究结果:(1)城市用地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逐渐非线性衰减,呈现反S形分布,城市中心吸引和土地资源稀缺性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郊区增长速度快于核心区,导致城市紧凑度下降,突显了合理管控城市边界的重要性;(3)城市紧凑度在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先下降后回升趋势,反映了从分散扩张到集中利用的空间模式转变;(4)对于多中心等复杂形态城市,引入新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过程模型的拟合优度。研究结论:本文揭示了城市用地密度空间衰减的形态特征和过程机理,形态和过程模型为定量理解城市用地密度空间格局提供了有效工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朱光玉  张学余  王忠诚  刘洪娜  屠维亚  
【目的】天然林生长模型一直是国内外林业研究的难点,单木生长模型是林木生长与收获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分平均木生长过程模拟是单木生长模型乃至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基础,密度和立地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与构建反应密度和立地差异的栎类天然林胸径生长模型,能客观地反应其生长规律,为林分预估和提高林分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湖南栎类天然林样地数据为基础,以林分平均木胸径为研究对象,基于树木理论生长方程,利用数量化方法Ⅰ和非线性混合效应回归建模方法,构建含林分密度和立地效应的栎类林分平均木胸径生长模型。【结果】1)利用评价指标(确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均方根误差RMSE),从4个基础模型中选定Logistic为林分胸径生长的最优基础模型,确定系数R2为0.338 97;2)采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海拔、坡度、坡向和株数密度是对林分胸径生长影响显著的因子;3)将海拔、坡度、坡向分级并组成基本立地类型组合,将株数密度和立地类型组合作为混合效应加入到基础模型中构成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模型确定系数由0.338 97提升到了0.930 16。【结论】胸径的生长既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又与立地条件有关,不同的株数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林分平均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很大。林分的密度与胸径呈现负相关,密度越小,林分平均木胸径越大;林分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分平均木的胸径越大。考虑株数密度和立地类型效应的生长模型可以有效解决栎类天然林林分密度和立地类型差异对胸径预估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钰  高向东  
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模拟是城市空间结构、郊区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和区域科学学者对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型研究文献很多,揭示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分布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演变。本文从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种研究假设,梳理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研究进展。从已有研究看,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个别大城市的研究上,多为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存在共性特征:①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中国的紧凑性的城市人口分布;②负指数函数在模拟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时有较好的优度;③同国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模型中,人口密度梯度逐渐变小,密度曲线变得更为平缓。④多中心模型研究表明,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已经符合多中心模型分布特征,大城市次中心已经初步发育。纵观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发现存在数据质量差、研究方法滞后、研究城市少、可比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该在未来应努力利用GIS等提高数据质量,创新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研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强比较研究,从而构建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而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及郊区化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敏  徐勇  
文章在Parssian(2004)和Debabrata(2010)数据质量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不正确、不完整、非成员"三种错误类型来研究数据质量评估。考察了属性分布函数,建立了单一标志属性下的数据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且每一属性具有不同的正确率。为了验证模型的效果,进一步用模拟方法构造了一个关系表,与De babrata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章完善了属性值的概率分布函数,修正了Debabrata模型的假设条件,因而得到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数据质量评估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会儒  唐守正  胥辉  
估计密度的一般统计模型为:y=bx+e,其中y为干重,x为体积,b为待估系数,即密度,e为误差。式中b值的估计,依据y的方差与x的关系的不同,有三种方法:(1)y的方差与x无关;(2)y的方差正比于x,即δ2yx=xδ2;(3)y的标准差正比于x,即δyx=xδ。本文对这三种平均密度估计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用哑变量方法对树干不同部位、不同龄组之间密度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方法(1)能较理想地描述树干材及树皮的体积和干重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较小的误差估计;树干不同部位间密度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个别树种个别部位间有显著差异。不同龄组间密度无显著差异。据此,在利用材积密度法估计树干干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陈守东  
本文将在分析高低点法缺点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高低平均值法,并从统计理论和模拟实际两方面论证高低平均值法在保持简单易算优点的同时,具有与最小二乘估计相类似的统计精确性。以下考虑简单线性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武魁  苏贤明  施海  张大红  孙文祥  赵天忠  
以研究区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各区县各林地类型林业生物质资源理论资源总量和NDVI地理图层为基础(NDVI为权数),生成林业生物质资源理论量空间密度分布图层;再利用理论量地理图层计算研究区域林业生物质资源的可用量,最后进行林业生物质资源收集地点和加工地点的选址分析和优化。在选址的定性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和操作可行性,以一系列定性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利用GIS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确定出候选区域;在定量分析过程中,以定位配给模型和服务区模型为基础,按照给定的选址分析步骤和优化方法,计算出各候选选址位置(候选区域的质心)的评价指标,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凤云  陈尔学  刘清旺  庞勇  李世明  赵峰  
本文基于低密度的机载激光雷达(L iDAR)数据生成林区树冠高度模型(CHM),结合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影像勾绘林分多边形,由改进的树冠识别算法提取林分平均树高。结果表明:全部有效数据林分总体精度达74.86%,刺槐精度达75.62%,油松精度达74.74%,结果受点云密度影响,使得阔叶树种的精度稍高于针叶树种,因此,低密度激光雷达数据结合高分辨率CCD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林分平均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蜜蜜  蒋琳莉  颜廷武  
运用《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的数据测算2012年全国各地区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并基于秸秆资源密度,分析各地区之间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发展潜力。研究表明,2012年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8.486×108 t,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达6.406×108 t,除用于还田、生活燃料、饲料等传统途径之外,可资源化利用潜力为1.515×108 t。我国各地区作物秸秆可资源化利用潜力差异较大,其中: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地区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作物秸秆资源量分别为4.451×107、3.626×107和3.511×107 t,具有较大的秸秆可资源化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瑞阁  万冰蓉  许洪范  
文章根据服从均匀分布的多个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密度函数一般公式,利用Matlab数学软件分别画出变量个数较少时的密度函数及与之相应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图,相应的差的绝对值函数图,计算出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并画出最大值趋势图,图中观察到:随着变量个数增大,拟合程度愈来愈好并得出逼近速度。在统计分布中,这一性质对于产生诸如正态随机数等各种随机数,进行随机模拟有着重要应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新宇  张静  孙自愿  
基于混合密度网络模型估计金融时间序列的时变条件密件,提出数值模拟方法计算ExpectedShortfall。对香港恒生指数的实证研究表明,混合密度网络可以有效地描述收益的经验分布统计特征和波动规律,模型评估指标反映出预测效果良好,Value-at-R isk的预测精度在高端分位点表现较好,且可有效计算Expected shortfall指标,是金融市场风险测量的有效方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晏然  范江涛  陈作志  蔡研聪  张魁  许友伟  徐姗楠  
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是中国南海北部近海主要渔获物之一,其空间分布具有非均匀性。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近海两个周期(2014—2015年为第1周期, 2016—2017年为第2周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表征资源密度,采用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检验(Kolmogorov-Smirnov,K-S test)探索了11种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竹荚鱼不具明显的概率分布特征,而北部湾海域竹荚鱼资源密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型且第二周期较第一周期更为显著。同时,采用基于对数正态理论模型法(对数正态模型与Delta模型)与调查设计法(均值法)对该海域进行资源密度估值比较,发现基于对数正态理论模型更切合竹荚鱼资源密度结构分布特征,而在对数正态理论模型中Delta模型法更适用于该物种资源密度估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敏莉  冯仲科  杨利民  隋宏大  
为了减少野外直接测定树干干重的工作量以及克服树干直径较大野外无法直接测量其干重的困难,常采用材积密度法获得树干的干重,而平均密度的估算则是材积密度法的关键。该文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利用间接平差模型,通过选取树干(去皮)和树皮的密度为参数和只选取树干(去皮)的密度为参数,估算木材平均密度的最或然值,并进行精度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只选树干(去皮)的密度为参数的间接平差法,估算密度与实测密度的差值在0.01 g/cm~3左右,精度较高,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