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7)
- 2023(17025)
- 2022(14734)
- 2021(14008)
- 2020(11754)
- 2019(27572)
- 2018(26781)
- 2017(52107)
- 2016(27583)
- 2015(31210)
- 2014(30817)
- 2013(30719)
- 2012(28226)
- 2011(25329)
- 2010(25095)
- 2009(23176)
- 2008(22439)
- 2007(19418)
- 2006(16981)
- 2005(15144)
- 学科
- 济(114386)
- 经济(114267)
- 管理(77088)
- 业(72666)
- 企(59823)
- 企业(59823)
- 方法(55961)
- 数学(49690)
- 数学方法(49086)
- 中国(31814)
- 农(28869)
- 财(27980)
- 制(26685)
- 银(25326)
- 银行(25179)
- 行(23748)
- 业经(23311)
- 贸(22900)
- 贸易(22878)
- 学(22311)
- 易(22252)
- 融(21073)
- 金融(21071)
- 地方(20255)
- 农业(18919)
- 理论(17783)
- 务(17354)
- 财务(17278)
- 财务管理(17242)
- 和(16609)
- 机构
- 大学(391988)
- 学院(385996)
- 济(164613)
- 经济(161293)
- 管理(155520)
- 理学(134486)
- 理学院(133103)
- 研究(131380)
- 管理学(130804)
- 管理学院(130115)
- 中国(107328)
- 京(83701)
- 科学(77085)
- 财(75071)
- 所(64291)
- 农(61486)
- 中心(61099)
- 财经(60900)
- 研究所(58448)
- 经(55757)
- 江(55466)
- 业大(55290)
- 北京(53226)
- 经济学(51386)
- 范(49048)
- 师范(48603)
- 农业(48070)
- 院(47711)
- 经济学院(46404)
- 财经大学(45857)
- 基金
- 项目(265041)
- 科学(209868)
- 基金(196114)
- 研究(193475)
- 家(170405)
- 国家(169102)
- 科学基金(146240)
- 社会(124276)
- 社会科(118010)
- 社会科学(117978)
- 基金项目(103046)
- 省(99530)
- 自然(94950)
- 自然科(92828)
- 自然科学(92805)
- 自然科学基金(91145)
- 教育(89284)
- 划(84768)
- 资助(82248)
- 编号(77197)
- 成果(62070)
- 部(60150)
- 重点(59009)
- 发(55355)
- 创(54773)
- 课题(52766)
- 教育部(52341)
- 国家社会(52139)
- 创新(51158)
- 科研(50883)
- 期刊
- 济(172865)
- 经济(172865)
- 研究(120351)
- 中国(74718)
- 学报(58604)
- 管理(56730)
- 财(56268)
- 科学(55429)
- 农(54212)
- 融(50191)
- 金融(50191)
- 大学(45691)
- 学学(42781)
- 教育(40011)
- 农业(35731)
- 技术(33380)
- 财经(30473)
- 经济研究(28735)
- 经(25987)
- 业经(25807)
- 问题(22302)
- 理论(20310)
- 贸(19831)
- 业(19466)
- 技术经济(18769)
- 图书(18598)
- 统计(18367)
- 实践(18314)
- 践(18314)
- 国际(17578)
共检索到578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斯文
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3年1月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新增信贷规模、利率衍生品交易量与市场利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VAR模型表明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与信贷扩张互为正效应,而脉冲响应函数显示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同步性和对称性。最后,提出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应当考虑利率衍生品市场以及加强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斯文
随着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日益凸现。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对传统信贷活动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银行持有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总资产比重提高1%会导致信贷下降0.4%,而持有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信贷总额的比重提高1%则使信贷下降0.26%。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替代效应有利于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进而推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应积极发展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并可以运用利率衍生品来完善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使用衍生品对其信贷扩张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银行持有衍生品占总资产比重提高1%会正向拉动信贷增长率约0.1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效应的发挥取决于银行特征变量尤其是资产规模变量,但是独立于信贷供需变量和货币政策变量。因此,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现有的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金融监管部门有必要将银行衍生品业务纳入货币政策视野,加强相应的金融监管,建立具有充分透明度的市场框架,控制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凤芹
衍生品交易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信贷规模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以我国236家银行为样本,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在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前提下,检验了交易金融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信贷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有效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承担,同时扩大了贷款规模。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利用衍生品对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擎 吴玮
本文使用1998~2009年我国175家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研究了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了监管压力对信贷影响的规模差异。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实施后,银行依据自身资本水平调整信贷扩张速度,资本水平较低的银行降低了信贷扩张的速度,支持"监督成本"假说。资本约束对信贷扩张的影响存在规模差异,监管压力对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更显著,对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受到削弱。本文结论为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差异化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监管 信贷扩张 规模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阳 李艺凡 王欣然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受到重创并陷入财务困境,给相关银行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角度,首先探讨了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积极意义以及该业务一旦转化为投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发生这种转化的关键原因是其内部控制失效。商业银行不应对正常套期保值的企业"惜贷",但必须对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贷款提高风险意识,一方面要严格监控贷款企业的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银行自身与衍生品交易企业贷款有关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一机制包括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三个方面。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斯文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其资产与负债之间往往会出现久期错配,从而在利率发生波动时形成利率风险,国外研究表明久期错配对利率衍生品使用存在正向拉动作用。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却发现,久期错配对利率衍生品的影响为负。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种负效应的规模及显著性水平均与错配的期限结构存在正相关性。基于实证结果并结合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斯文
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经历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推动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利率等在内的各种驱动因素,发现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着显著的信贷效应、债市效应、利率效应和动量效应,其中动量效应最强,债市效应最弱。最后,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参与者、丰富衍生品种类、加强市场监管等完善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潘再见
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井喷与大量融资要求的现象出发,以信贷可得性和资本约束为视角,提出两个假说:资本充足率与信贷扩张正相关,资本充足率越高,信贷扩张越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有顺周期特征。基于1998-2009年我国银行业的数据,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验证了两个假说,并提出三点政策主张: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意识,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监管制度;将资本充足率纳入宏观调控工具体系;强化资本质量要求。
关键词:
信贷扩张 资本充足率 顺周期 逆周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先玲 徐鹤龙
以2008-2015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超额收益率和衍生品持有头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商业银行超额收益率与汇率、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以及持有汇率、利率衍生品规避风险的效果。研究发现,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都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收益率,且汇率风险比利率风险影响更大;衍生品持有头寸的增加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从而提升银行的超额收益率。这表明,衍生品为银行对冲风险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整体衍生品和不同类型衍生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探究了衍生品对银行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衍生品和按合约类型划分的单一衍生品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从衍生品的信贷扩张效应视角阐述了内在的传导机制。研究还表明,与事前风险相比,整体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事后风险的影响更大,而外汇衍生品则对事前与事后风险的作用趋同,同时从国内银行信贷结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监管、银行管理层需重新审视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衍生品 风险承担 商业银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严太华 孙夺新
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信贷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指出,适度的信贷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信贷资金投放过快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增加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等;为抑制过度的信贷扩张,确保经济金融的平稳发展,我们应该控制基础货币投入,改善融资格局,改善贷款质量和贷款结构,适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银行信贷 信贷扩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锡军 王胜邦
资本监管通过信贷渠道、银行资本渠道和利率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本文用横截面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1995—2003年间资本约束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主要受制于存款增长速度、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要求未对贷款增长产生约束效应。作者认为,资本软约束可以从投资驱动下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特殊的融资结构、国有主导的银行体制以及资本监管制度本身的缺陷几个方面进行解释。该结论为近两年我国信贷增长速度下降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连军
本文利用中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杠杆率对银行融资成本与信贷扩张的作用。研究发现,杠杆率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取决于银行调整的时间,长期内可防止银行规模扩张,而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提高银行杠杆率则显著降低下一期的融资成本,加速信贷扩张;施加杠杆率约束放大银行融资成本的顺周期性,弱化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效果;国有控股银行的融资成本与资产负债扩张速度都明显低于非国有银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俊强 韩琳 李湛
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CRT交易对银行贷款规模、风险水平与收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CRT交易提高了适度参与型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而对市场主导型银行的影响并不显著,即CRT交易规模的提高并不会带来银行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张,这与已有理论研究结论不同;由于存在双向作用,CRT交易并未带来银行收益水平的显著改善,对银行风险水平也没有明显影响。最后,对我国CRT市场发展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转移 信用衍生品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利率衍生品的定价研究——基于LIBOR市场模型
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衍生品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基于美国市场数据的动态面板模型研究
金融衍生品交易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的分析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空间扩张的特征分析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及效果研究——基于银行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
金融衍生品复杂性影响审计费用吗?——来自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快速扩张研究
信贷扩张、宏观经济与银行危机: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扩张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银行信贷渠道的实证检验
信贷扩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系统性银行危机——基于44个样本国家及地区的跨国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