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6)
2023(13726)
2022(11933)
2021(11112)
2020(9436)
2019(21504)
2018(20976)
2017(41253)
2016(22360)
2015(24933)
2014(24649)
2013(24560)
2012(22531)
2011(20185)
2010(19819)
2009(18183)
2008(17709)
2007(15402)
2006(13401)
2005(11625)
作者
(66779)
(55281)
(55017)
(52193)
(35206)
(26746)
(24830)
(21775)
(21276)
(19651)
(18999)
(18737)
(17534)
(17331)
(17132)
(17062)
(16840)
(16481)
(15984)
(15713)
(13928)
(13584)
(13302)
(12462)
(12436)
(12267)
(12254)
(12186)
(11107)
(10978)
学科
(85866)
经济(85769)
管理(62533)
(59965)
(49386)
企业(49386)
方法(45121)
数学(40120)
数学方法(39784)
(22278)
(22184)
(21954)
(21887)
银行(21806)
中国(21525)
(20390)
(18903)
业经(18316)
(17102)
贸易(17092)
(16779)
金融(16778)
(16575)
地方(16407)
农业(15203)
(14562)
财务(14504)
财务管理(14480)
技术(13890)
企业财务(13785)
机构
大学(317339)
学院(313179)
管理(126796)
(124087)
经济(121349)
理学(110954)
理学院(109763)
管理学(107896)
管理学院(107357)
研究(103158)
中国(82358)
(66852)
科学(65696)
(59856)
(56111)
业大(52328)
(51748)
中心(48669)
研究所(47751)
农业(47648)
财经(46413)
(44923)
(42486)
北京(41651)
(38675)
师范(38161)
经济学(37885)
(37004)
(36977)
财经大学(35100)
基金
项目(224149)
科学(175151)
基金(164115)
研究(157044)
(145141)
国家(143982)
科学基金(123234)
社会(99380)
社会科(94352)
社会科学(94328)
基金项目(88216)
(87053)
自然(83133)
自然科(81203)
自然科学(81178)
自然科学基金(79765)
(73872)
教育(72028)
资助(67921)
编号(62230)
重点(50022)
(49363)
成果(48583)
(46761)
(46503)
科研(43843)
创新(43609)
课题(42352)
教育部(42114)
计划(42005)
期刊
(125925)
经济(125925)
研究(91268)
学报(56789)
中国(55977)
(52405)
科学(48993)
管理(42477)
(42215)
金融(42215)
大学(42002)
(40518)
学学(40040)
农业(34005)
教育(29267)
技术(23916)
财经(22642)
经济研究(20423)
业经(20364)
(19037)
(17317)
理论(16791)
问题(16432)
科技(16119)
实践(15563)
(15563)
(15216)
业大(15078)
图书(14493)
技术经济(14456)
共检索到447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斯文  
随着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日益凸现。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对传统信贷活动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银行持有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总资产比重提高1%会导致信贷下降0.4%,而持有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信贷总额的比重提高1%则使信贷下降0.26%。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替代效应有利于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进而推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应积极发展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并可以运用利率衍生品来完善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斯文  
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3年1月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新增信贷规模、利率衍生品交易量与市场利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VAR模型表明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与信贷扩张互为正效应,而脉冲响应函数显示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同步性和对称性。最后,提出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应当考虑利率衍生品市场以及加强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阳  李艺凡  王欣然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受到重创并陷入财务困境,给相关银行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角度,首先探讨了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积极意义以及该业务一旦转化为投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发生这种转化的关键原因是其内部控制失效。商业银行不应对正常套期保值的企业"惜贷",但必须对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贷款提高风险意识,一方面要严格监控贷款企业的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银行自身与衍生品交易企业贷款有关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一机制包括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三个方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使用衍生品对其信贷扩张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银行持有衍生品占总资产比重提高1%会正向拉动信贷增长率约0.1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效应的发挥取决于银行特征变量尤其是资产规模变量,但是独立于信贷供需变量和货币政策变量。因此,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现有的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金融监管部门有必要将银行衍生品业务纳入货币政策视野,加强相应的金融监管,建立具有充分透明度的市场框架,控制系统性风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郭飞  原盼盼  周建伟  郭慧敏  
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交易者,其使用的衍生品种类多,交易量大。衍生品确认和计量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审计风险和审计收费。本文以我国2010-2016年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衍生品复杂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衍生品的经济复杂性和会计复杂性越高,审计费用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资产规模和风险水平对上述正相关关系有增强效应。本文全面创新了金融衍生品复杂性的度量,拓展了衍生品使用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斯文  
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经历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推动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利率等在内的各种驱动因素,发现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着显著的信贷效应、债市效应、利率效应和动量效应,其中动量效应最强,债市效应最弱。最后,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参与者、丰富衍生品种类、加强市场监管等完善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整体衍生品和不同类型衍生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探究了衍生品对银行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衍生品和按合约类型划分的单一衍生品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从衍生品的信贷扩张效应视角阐述了内在的传导机制。研究还表明,与事前风险相比,整体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事后风险的影响更大,而外汇衍生品则对事前与事后风险的作用趋同,同时从国内银行信贷结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监管、银行管理层需重新审视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凤芹  
衍生品交易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信贷规模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以我国236家银行为样本,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在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前提下,检验了交易金融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信贷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有效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承担,同时扩大了贷款规模。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利用衍生品对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斯文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其资产与负债之间往往会出现久期错配,从而在利率发生波动时形成利率风险,国外研究表明久期错配对利率衍生品使用存在正向拉动作用。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却发现,久期错配对利率衍生品的影响为负。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种负效应的规模及显著性水平均与错配的期限结构存在正相关性。基于实证结果并结合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先玲  徐鹤龙  
以2008-2015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超额收益率和衍生品持有头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商业银行超额收益率与汇率、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以及持有汇率、利率衍生品规避风险的效果。研究发现,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都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收益率,且汇率风险比利率风险影响更大;衍生品持有头寸的增加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从而提升银行的超额收益率。这表明,衍生品为银行对冲风险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英杰  
基于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商品市场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探讨了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衍生品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认为,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差;当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不同时,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使用比率与企业贷款利率呈负向影响,当贷款企业规模不同时,则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的使用比率与企业贷款利率呈正向影响。但是,商业银行提高其信用衍生品的使用比率,对企业贷款利率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琰  封思贤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建立面板模型,从总体和结构层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对其绩效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了传导路径。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品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尤其对非国有银行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强、更显著;外汇类和利率类衍生品均能显著促进银行绩效的提高,但利率类衍生品对银行绩效的正效应弱于外汇类衍生品;银行通过使用金融衍生品可以调控现金流波动进而提升绩效。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差别化管理金融衍生品的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依布拉音·巴斯提  
现代小微信贷业务(简称"小微贷"业务)始于孟加拉国的格莱民银行,该银行成立于1972年,是世界上第一家向贫困群体提供贷款的乡村银行。我国的小微信贷业务始于1993年,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大了对该领域研究。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多元化和创新性的问题,对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利润不断被挤压,浮动利率的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等金融创新手段不断挑战传统的利润源泉。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大规模兴起,同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斯文  
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87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外汇衍生品对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就方向而言,外汇衍生品对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冲击;就规模而言,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平均提高0.11。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戈建国  周继忠  
本文使用截尾回归模型和LOGIT模型,针对全球45个经济体436个商业银行从事的汇率、利率、权益、信用和商品等类别的衍生品,分析银行衍生品交易的决定因素,并对监管变量、其他未控制的国家层面的因素、银行盈利能力和财务结构变量、管理层变量等因素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存款保险和银行监管没有导致银行出现道德风险,而是促使银行更加积极地管理风险;总资产和ISDA成员身份对银行从事衍生品交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个经济体在交易、投资和货币方面的市场化指数促进了该经济体衍生品交易的发展;银行从事衍生品交易降低了银行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