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7)
- 2023(3646)
- 2022(3092)
- 2021(3067)
- 2020(2562)
- 2019(6002)
- 2018(5916)
- 2017(12123)
- 2016(6590)
- 2015(7420)
- 2014(7646)
- 2013(7442)
- 2012(6811)
- 2011(6221)
- 2010(6261)
- 2009(5735)
- 2008(6107)
- 2007(5473)
- 2006(4885)
- 2005(4572)
- 学科
- 济(21463)
- 经济(21434)
- 银(16019)
- 业(15880)
- 银行(15874)
- 管理(15202)
- 行(14578)
- 制(11960)
- 方法(11848)
- 数学(10813)
- 企(10667)
- 企业(10667)
- 数学方法(10623)
- 农(9794)
- 业务(9276)
- 融(8755)
- 金融(8754)
- 度(8577)
- 制度(8574)
- 银行制(8034)
- 贸(7188)
- 贸易(7182)
- 易(7096)
- 中国(5215)
- 产品(5009)
- 业经(4633)
- 市场(4609)
- 农业(4381)
- 财(4333)
- 体(3923)
- 机构
- 大学(87996)
- 学院(87371)
- 济(38553)
- 经济(37693)
- 管理(32973)
- 中国(31986)
- 研究(30062)
- 理学(27304)
- 理学院(27016)
- 管理学(26548)
- 管理学院(26378)
- 京(19889)
- 银(18840)
- 财(18129)
- 银行(18037)
- 农(17608)
- 行(16668)
- 科学(16348)
- 所(15631)
- 中心(15472)
- 农业(14366)
- 财经(14133)
- 研究所(13985)
- 江(13809)
- 北京(13046)
- 经(12827)
- 经济学(12463)
- 业大(12415)
- 州(11728)
- 融(11502)
- 基金
- 项目(52874)
- 科学(40892)
- 研究(39693)
- 基金(38186)
- 家(32859)
- 国家(32612)
- 科学基金(27542)
- 社会(24286)
- 社会科(23191)
- 社会科学(23187)
- 省(19583)
- 基金项目(19041)
- 教育(18705)
- 自然(17462)
- 资助(17317)
- 自然科(17080)
- 自然科学(17077)
- 自然科学基金(16779)
- 划(16730)
- 编号(16402)
- 成果(13671)
- 部(12490)
- 重点(11676)
- 发(11235)
- 课题(10978)
- 创(10883)
- 教育部(10795)
- 性(10437)
- 人文(10281)
- 创新(10248)
共检索到147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游
相对于通过表内调整这种传统利率风险管理方式,利用利率衍生产品对冲具有不需要变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同时又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改变资产组合利率敏感性更加快速灵活等明显优势。通过合理的对冲,商业银行又能减少现金流不确定性并凸显节税效应,有助于实现商业银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银行业要借鉴美国银行业应用利率衍生产品的主要经验,强化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洋 孟祥璐
汇率是重要的系统风险因子,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币逐渐国际化,汇率风险必将成为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风险来源。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以2018年在中国上市的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从商业银行个体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两个角度出发,根据GARCH-MIDAS模型将汇率波动率分解为长期波动率和短期波动率,运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研究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短期波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研究商业银行利率衍生产品的使用对商业银行个体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溢出效应具有异质性,且汇率衍生品的使用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相对中性。从单个商业银行风险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个体经营风险的影响较大,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显著影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个体经营风险,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并没有增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个体经营风险。从状态持续期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处在高风险状态的时间长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从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波动率的上升显著增加了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最大。而汇率衍生产品名义价值占总资产比值和衍生产品公允价值(无论是资产方还是负债方)占资产比值均不影响商业银行个体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说明衍生品的使用并没有增加银行业的风险。研究结果对人民币管理部门有一定启示,即应重视人民币兑美元短期波动率的影响,重视汇率波动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汇率衍生产品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淑娟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颜延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修改了衍生产品的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了披露要求;同时,执法机构也加强了对金融机构滥用会计准则、规避信息披露义务的制裁力度。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信息披露标准未臻完备。现行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对于衍生工具的披露着墨不多,且主要集中于公允价值和风险披露两个方面。借鉴域外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衍生产品信息披露标准、防范准则滥用,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会计报表 衍生产品 信息披露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焱
2007年7月,美国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宣布,受次级抵押贷款拖累,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为此,投资人损失了近15亿美元。继贝尔斯登公司之后,美林公司和花旗集团相继宣布受次级抵押贷款影响,分别蒙受79亿美元和80~110亿美元的账面损失。此后,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洋 宋雨楠
虽然全球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因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快发展,但金融危机后全球衍生产品市场仍旧快速发展,且目前没有直接的实证证据验证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究竟是否增加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文章认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本身脱胎于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兼具共性与特性,这就要求在此问题的研究中充分考虑各国的异质性问题。文章使用国际清算银行(BIS)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统计数据和美国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全球各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短缺(SRISK)数据,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直接与各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关联起来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第一,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增加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系统性风险,但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存在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现象,这说明过度的金融深化反而不利于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挥风险管理功能;第二,场外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仅仅在危机期间增加了系统性风险,但在非金融危机期间则降低了系统性风险,这说明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时期,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风险管理的功能;第三,在不同的风险状态下,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在低风险状态下存在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趋势,而在高风险状态下利率和汇率类衍生工具则存在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场外衍生产品在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位点能够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这说明高风险状态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风险管理功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洪波 夏翰 冯诗杰 饶丽
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构成重大威胁,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受经济下行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良资产亟需得到有效处置。美国曾在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期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本文在借鉴美国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庆
自90 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迈入了综合化经营的新时代。面向未来,我国银行业应逐步实行综合化经营,这对于实现金融服务多样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防范金融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把握机遇,创造条件,拓宽政策法律空间,加快银行商业化、综合化经营进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伍红
美国最早对银行业实施管制可追溯到1863年《国家银行法案》的颁布,到如今已有150年的历史。相对而言,美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银行业管制制度,我国已加入WTO,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将不可避免,如何在搞活银行业的基础上,确保其自身的安全与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经济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在剖析美国银行业管制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的管制建设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
银行业 管制 借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伍志文
本文对美国120多年来的银行国际化进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美国的银行国际化成少败多,少数大型银行是国际化的主力。国际化战略和模式、重大的政治事件和经济周期对美国银行国际化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银行国际化 国际化模式 绩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栗宏莲 杨伟
新经济是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美国银行业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并通过设立专业子公司、创新实验室等方式,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美国银行业服务新经济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尚金峰 冯鹏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栗宏莲 杨伟
新经济是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美国银行业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并通过设立专业子公司、创新实验室等方式,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美国银行业服务新经济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