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0)
2023(15367)
2022(12309)
2021(11276)
2020(9679)
2019(22081)
2018(21688)
2017(42509)
2016(22477)
2015(25558)
2014(25428)
2013(24878)
2012(22411)
2011(19782)
2010(19757)
2009(18849)
2008(17763)
2007(15747)
2006(13257)
2005(11999)
作者
(62029)
(51937)
(51430)
(49368)
(32861)
(24778)
(23928)
(20286)
(19758)
(18377)
(17525)
(17411)
(16416)
(16115)
(16065)
(15878)
(15731)
(15321)
(15018)
(14831)
(12683)
(12608)
(12562)
(11921)
(11796)
(11709)
(11407)
(11383)
(10303)
(10262)
学科
(92290)
经济(92196)
(65705)
管理(65348)
(54761)
企业(54761)
方法(44325)
数学(39326)
数学方法(38863)
中国(29727)
(28076)
金融(28073)
(27309)
(26424)
银行(26396)
(25762)
(25370)
业经(21461)
(20115)
地方(19359)
(19188)
财务(19131)
财务管理(19093)
企业财务(18252)
农业(17456)
(17369)
贸易(17356)
(17012)
(16914)
理论(15051)
机构
学院(314064)
大学(312753)
(130657)
经济(128043)
管理(122969)
理学(106609)
理学院(105565)
管理学(103690)
管理学院(103123)
研究(98603)
中国(81249)
(63450)
(61225)
科学(58600)
(49894)
财经(49607)
中心(49553)
(47781)
(45914)
业大(45174)
(45073)
研究所(43409)
经济学(41430)
(39229)
农业(39109)
北京(38979)
师范(38818)
经济学院(37661)
(37263)
财经大学(37067)
基金
项目(213096)
科学(168767)
研究(156570)
基金(156254)
(134803)
国家(133695)
科学基金(116303)
社会(101046)
社会科(95957)
社会科学(95929)
(83649)
基金项目(82814)
自然(74466)
自然科(72794)
自然科学(72773)
教育(72662)
自然科学基金(71466)
(69712)
编号(63963)
资助(63270)
成果(51162)
重点(48028)
(47552)
(45793)
(45040)
课题(43005)
国家社会(42311)
创新(42073)
教育部(41461)
科研(41444)
期刊
(135043)
经济(135043)
研究(87131)
中国(56213)
(49885)
学报(46279)
(45448)
管理(43002)
科学(42520)
(42028)
金融(42028)
大学(35975)
学学(34094)
农业(29802)
教育(29443)
技术(27580)
财经(24613)
业经(23321)
经济研究(22311)
(21056)
问题(18555)
(15737)
理论(15599)
技术经济(15159)
统计(15122)
财会(14970)
(14937)
(14475)
商业(14474)
实践(14189)
共检索到452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永甜  顾永昆  
本文对俄罗斯与中国金融自由化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俄罗斯金融自由化采取了激进式的改革路径,而中国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俄罗斯金融自由化水平高于中国,但金融发展水平低于中国;(2)俄罗斯金融自由化并没有带来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反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中国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使得金融市场得到了持续的发展;(3)金融开放程度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金融发展水平过低的情况下迅速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容易导致本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反而有损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博斯特  尼古拉斯·拉迪  李想  
1990年代和21世纪前十年的改革进程过去15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转变。1990年代晚期到21世纪头几年,中国金融体系危机四伏,国内有不断激增的不良贷款,坏账率在1998年达到了25%;国外有来势汹涌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的经济伙伴国大都遭受了货币攻击和资本外逃。中国政府意识到,在缺乏结构改革和监管改善的情况下,中国也将无法承受这样的金融震荡。1997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龙  
加入WTO与金融自由化对金融稳定的挑战关系到一国应否实现自由化问题。自由化及其引起的资本流动能够加大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产生冲击并给监管带来挑战,但自由化仅暴露和加剧了原金融体制的弊端及其掩盖的问题,并不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故实行金融开放及实行配套的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监管治理是金融业的根本出路和努力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君  何德旭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乃至主权债务危机持续牵动着金融从业者的神经,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银行业竞争的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那么,市场竞争到底是有利于银行系统稳定还是不利于银行系统稳定?通过从特许权价值假说、竞争稳定假说以及市场竞争对银行稳定影响渠道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曲洪建  孙明贵  张相贤  
以2000—2012年沪深股市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特许权价值、公司治理及其交互作用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能够提高银行稳健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东性质无法显著影响银行稳健性,而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却显著影响银行稳健性;完善的董事会制度能够提高银行稳健性,而独立董事制度却无法提高银行稳健性;高管持股能够提高银行稳健性,而高管薪酬激励效果则不明显;商业银行存在"大而不倒"的规律,而杠杆效应则不明显;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高管持股与特许权价值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相互替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后军  张清俊  于洋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趋势明显。已有研究表明,美国最近两次银行倒闭潮都与特许权价值持续下降有关。作为金融深化改革重要措施的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特许权价值有何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利率市场化减少了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的特许权价值,增加了与银行相关的特许权价值;第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于特许权价值影响是正向的,有效缓解了除四大行(工、农、中、建)之外的其他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态势,但综合来看银行特许权价值仍然处于下降趋势;第三,存款保险制度对不同性质的银行产生的政策效应不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平均处理效应递减。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政策效应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显现出来。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淼  
一、金融市场准入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市场准入是指一国的监管当局对拟设立的金融机构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是各国对外资银行进入的资格要求和其他限制,是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第一道屏障。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银行进入本国市场都有控制,只是控制程度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及一些自由贸易区和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冉晓东  江世银  
缺乏自律动机,冒险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一直来是我国银行业的恶疾。在当今市场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一味依靠限制银行准入和严格监管,以抑制银行冒险冲动的做法显然已难以凑效。为了适应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全新市场环境,文章认为,应适度放松对银行的准入限制、改进银行监管、努力提高银行自身经营水平来提高其特许权价值,使银行产生防范冒险冲动的内在动力,才能最终达到防范银行冒险冲动,提高其竞争能力,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目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守海  孙文刚  李云  
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与金融稳定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加速器和资产市场混响效应的基础上引入会计加速器,使风险承担更具顺周期效应,这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的原则下,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理想信息框架。通过该框架,市场参与者,不仅能从微观层面上获得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的估计、风险轮廓的估计和计量的不确定性等信息,而且还能从宏观层面上获得风险的相关性、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及其系统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源芳  谢惠贞  汪祖杰  
金融地理因素对区域金融稳定存在客观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遵循金融地理"空间差异、空间过程与空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路径,搭建了金融地理与区域金融稳定作用机理的宏观框架:金融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空间过程的金融集聚与扩散、空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金融体系调整都有可能影响区域金融稳定。从微观上看,金融地理中的金融区位、金融发展、区域信用和风险抵补是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它们各自对区域金融稳定有着具体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朱慧萍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02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数字金融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对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与东中部地区银行,数字金融对城市及农村银行与西部地区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抑制力度更大。(2)金融开放与宏观审慎对数字金融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金融开放程度与宏观审慎政策力度的提高均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抑制作用。(3)净息差在数字金融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数字金融通过信贷配给与金融脱媒渠道降低了银行净息差,进而降低了银行特许权价值,“数字金融—净息差—银行特许权价值”的传导渠道有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江山  佟孟华  
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本文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视角,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提供了一个解答。本文将特许权价值的约束设定纳入DLM理论模型,从效率和多元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通过特许权价值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230家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增加来自效率渠道和多元化渠道的特许权价值,进而实现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存款竞争与利率竞争,造成了市场相关特许权价值的丧失;对于地方性、小规模和低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化解效应”更为突出;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科技风险化解效应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先弱化后强化的U型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以金融体制市场化和机构转型升级这种“合意”的方式促进金融稳定,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政策,高质量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琪  
本文采用2003-2015年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样本期我国银行特许权价值较为稳定,没有随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大幅下降。利率市场化压缩了银行的净利差收益,直接降低了银行特许权价值。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激发了银行的市场活力,增强了银行利用现有特许经营条件和优势创造价值的能力,间接提高了银行特许权价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琪  
本文采用2003-2015年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样本期我国银行特许权价值较为稳定,没有随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大幅下降。利率市场化压缩了银行的净利差收益,直接降低了银行特许权价值。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激发了银行的市场活力,增强了银行利用现有特许经营条件和优势创造价值的能力,间接提高了银行特许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