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8)
- 2023(11431)
- 2022(10242)
- 2021(9892)
- 2020(8210)
- 2019(19158)
- 2018(19119)
- 2017(37832)
- 2016(20853)
- 2015(23470)
- 2014(23720)
- 2013(23350)
- 2012(21551)
- 2011(19542)
- 2010(19812)
- 2009(18344)
- 2008(18005)
- 2007(16144)
- 2006(14502)
- 2005(13120)
- 学科
- 济(80518)
- 经济(80412)
- 管理(62773)
- 业(59238)
- 企(49926)
- 企业(49926)
- 方法(35874)
- 数学(30241)
- 数学方法(29762)
- 农(23177)
- 财(22438)
- 中国(21969)
- 学(18493)
- 业经(18415)
- 制(17038)
- 地方(16485)
- 理论(15649)
- 贸(15351)
- 贸易(15346)
- 农业(15084)
- 易(14897)
- 策(14149)
- 务(14011)
- 银(13991)
- 银行(13958)
- 财务(13936)
- 财务管理(13906)
- 和(13815)
- 行(13258)
- 企业财务(13177)
- 机构
- 大学(300482)
- 学院(298653)
- 管理(119515)
- 济(116599)
- 经济(113774)
- 理学(102229)
- 理学院(101130)
- 管理学(99440)
- 管理学院(98901)
- 研究(98833)
- 中国(74949)
- 京(64484)
- 科学(60505)
- 财(57147)
- 所(49923)
- 江(45081)
- 研究所(44859)
- 财经(44850)
- 中心(44579)
- 农(44026)
- 范(41934)
- 师范(41667)
- 业大(41625)
- 北京(41506)
- 经(40502)
- 州(37085)
- 院(35379)
- 农业(34017)
- 经济学(33550)
- 师范大学(33423)
- 基金
- 项目(194570)
- 科学(152558)
- 研究(147188)
- 基金(139575)
- 家(119524)
- 国家(118443)
- 科学基金(101819)
- 社会(90238)
- 社会科(85316)
- 社会科学(85292)
- 省(75623)
- 基金项目(73805)
- 教育(67967)
- 自然(65761)
- 自然科(64149)
- 自然科学(64137)
- 划(63741)
- 自然科学基金(62964)
- 编号(62139)
- 资助(58282)
- 成果(52668)
- 部(43257)
- 重点(42993)
- 课题(42788)
- 发(40969)
- 创(39767)
- 项目编号(38424)
- 教育部(37348)
- 创新(36915)
- 人文(36759)
- 期刊
- 济(134700)
- 经济(134700)
- 研究(95603)
- 中国(55251)
- 学报(44386)
- 管理(44259)
- 财(43396)
- 科学(41044)
- 农(40686)
- 教育(38510)
- 大学(33788)
- 学学(31241)
- 融(29581)
- 金融(29581)
- 农业(27939)
- 技术(25588)
- 财经(22618)
- 业经(22017)
- 经济研究(20070)
- 经(19156)
- 图书(18478)
- 问题(17942)
- 理论(16301)
- 实践(15017)
- 践(15017)
- 技术经济(14497)
- 现代(14205)
- 科技(13795)
- 贸(13606)
- 业(13151)
共检索到449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立群 伍志文
央行会不会加息?支持者和反对者看法各异,对加息政策的有效性各执一词。对于经济过热、投资和信贷扩张、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总量扩张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等问题的不同判断,成为最终左右加息与否的重要因素。笔者利用中国1997年5月至2004年5月的月度数据对利率政策调整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表明:利率调整对于产量、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不直接和明显,存在不同的时滞效应。利率对国内经济部门和国外经济部门、对资产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利率的综合效应很不确定。利率调整应该注意协调好国内效应和国际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产品价格效应、即期效应和时滞效应、结构效应和综合效应的关系。总的说...
关键词:
加息政策 有效性 实证检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兴河
利率是一国经济的调节杠杆,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客观上要求政府能够运用利率杠杆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从目前来看,我国对这一杠杆运用得并不成功,利率政策基本上没有起到有效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如何提高利率政策有效性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根据我国现实,本文从银行信用(广义概念)角度、立足于利率对微观经济主体货币需求(主要是企业的货币需求)的影响,探讨提高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志勇 冯俊新 刘铭哲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深陷长期停滞状态,欧元区与日本相继实施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打破了政策利率零下限的教条,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可能的传导渠道和影响负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并对现有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发现负利率政策较容易对市场利率和汇率等金融市场变量产生影响;但就实体经济复苏而言,负利率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增加贷款需求和供给。
关键词:
负利率政策 市场利率 汇率 信贷供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志勇 冯俊新 刘铭哲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深陷长期停滞状态,欧元区与日本相继实施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打破了政策利率零下限的教条,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可能的传导渠道和影响负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并对现有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发现负利率政策较容易对市场利率和汇率等金融市场变量产生影响;但就实体经济复苏而言,负利率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增加贷款需求和供给。
关键词:
负利率政策 市场利率 汇率 信贷供给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鹏飞 魏翔
假日政策的经济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假日政策的有效性与否取决于假日数量、经济发展阶段和休闲活动选择等内容条件,但这仍然无法为"黄金周"存废之争提供直接的经济学解释。该研究试图从假日结构的角度出发,解释假日政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文章以1995-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假日离散指数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假日结构设置对劳动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假日集中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最佳假日离散指数为0. 98。对比来看,我国2015年假日离散指数为1. 12,这表明现阶段我国假日结构设置较为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绩效提升。机制检验表明:随着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假日离散指数越大,其对个体劳动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显著;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较为分散的假日结构更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地,文章还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学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对生产率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在落实带薪休假的基础上,应该推动假日结构向分散化、扁平化转变,在试点行业探索推行弹性工作制。
关键词:
假日结构 劳动生产率 学习效应 疲劳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安明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但至今仍未能统一人们对利率的认识。基于利率理论演变的简要回顾,重点对中西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利率政策 利率理论 利率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孜山
论利率政策○丁孜山利率政策作用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深化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政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货币当局的一种重要金融调控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利率政策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薇 苏应蓉 胡波
近年来利率政策对于我国平抑产出波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同时,我国汇改进程中不断扩大的汇率波动会通过利差、银行流动性等引起平衡表效应,并影响利率政策有效性。本文以融入了汇率波动及利率因素的均衡产出模型为基础,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银行流动性效应等多角度分析了汇率波动对平衡表效应从而对利率政策经济绩效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不同汇率波动区间对于利率政策绩效的负面影响显著。本文认为,汇率波动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与汇率等渠道,而这些渠道的影响程度则与资产平衡表效应相关,所以政策措施也应立足于减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夏春秋 邵志勤
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的调整将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哪些指标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并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利用中美两国近三十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指标数据,实证利率对国民经济中重要经济运行指标的影响,认为中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发挥不足,美国的利率政策有效性发挥充分。同时分析了利率政策在两国产生不同的有效性的原因。并借鉴美国利率政策的实施经验,对如何增强中国的利率政策有效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利率 有效性 传导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连娟
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美国与中国的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与比较,说明中国的利率政策有效性较弱,并从中美利率结构、金融市场供求双方和市场体制方面,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就增强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金秋 肖艳 吴婷婷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肖利秋
文章通过对1996年我国连续降息以来利率对储蓄、消费以及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利率呈现低弹性特征。中央银行长期实行将利率维持在低于竞争性均衡水平的低利率政策是导致我国利率缺乏弹性的制度因素;作为利率政策效应发挥的微观经济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降低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制约了利率政策效应的发挥,由此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仍不能有效地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玉娟 贺俊
本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综合指标变量用以刻画宏观经济形势,并在构建的计量模型中同时引进高次项和滞后项以充分发掘宏观经济政策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在短期内能够达到较好效果,货币政策与该指标变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模糊层次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崔建军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经验实证表明 ,中国 18年货币政策操作经历了反通货膨胀和反通货紧缩两方面的考验 ,总体来说是有效的。当前妨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内部存在信贷收缩机制。要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调控 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