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2)
- 2023(12690)
- 2022(11066)
- 2021(10666)
- 2020(8661)
- 2019(20056)
- 2018(19962)
- 2017(39452)
- 2016(21317)
- 2015(23835)
- 2014(23918)
- 2013(23469)
- 2012(21622)
- 2011(19537)
- 2010(19396)
- 2009(17680)
- 2008(17102)
- 2007(14779)
- 2006(12963)
- 2005(11413)
- 学科
- 济(80898)
- 经济(80806)
- 管理(62049)
- 业(58246)
- 企(48932)
- 企业(48932)
- 方法(37563)
- 数学(32383)
- 数学方法(31969)
- 农(22414)
- 财(21716)
- 中国(21425)
- 业经(18403)
- 学(17302)
- 贸(16446)
- 贸易(16440)
- 地方(16204)
- 易(16009)
- 制(15313)
- 理论(14880)
- 农业(14696)
- 务(13756)
- 财务(13690)
- 财务管理(13668)
- 银(13666)
- 银行(13633)
- 策(13378)
- 和(13303)
- 行(12974)
- 技术(12915)
- 机构
- 大学(297324)
- 学院(296272)
- 管理(120888)
- 济(118816)
- 经济(116122)
- 理学(104819)
- 理学院(103726)
- 管理学(102110)
- 管理学院(101582)
- 研究(97797)
- 中国(73816)
- 京(62445)
- 科学(58887)
- 财(55480)
- 所(48017)
- 中心(44543)
- 财经(44479)
- 研究所(43594)
- 农(43316)
- 江(42225)
- 业大(41870)
- 经(40522)
- 北京(39668)
- 范(39601)
- 师范(39312)
- 院(35618)
- 经济学(35009)
- 州(34594)
- 农业(33718)
- 财经大学(33197)
- 基金
- 项目(201625)
- 科学(158812)
- 研究(151471)
- 基金(146016)
- 家(125547)
- 国家(124475)
- 科学基金(107545)
- 社会(94122)
- 社会科(89181)
- 社会科学(89162)
- 省(77775)
- 基金项目(77532)
- 自然(69708)
- 教育(69513)
- 自然科(68043)
- 自然科学(68029)
- 自然科学基金(66790)
- 划(65601)
- 编号(63209)
- 资助(60491)
- 成果(51848)
- 部(45100)
- 重点(44444)
- 课题(42800)
- 发(42517)
- 创(41981)
- 项目编号(39279)
- 教育部(39064)
- 创新(38978)
- 人文(38433)
- 期刊
- 济(129160)
- 经济(129160)
- 研究(91546)
- 中国(52182)
- 管理(43763)
- 学报(42827)
- 财(40510)
- 科学(40093)
- 农(39161)
- 教育(35065)
- 大学(32976)
- 学学(30721)
- 融(29808)
- 金融(29808)
- 农业(27360)
- 技术(24875)
- 业经(21508)
- 财经(20990)
- 经济研究(20761)
- 经(17837)
- 图书(16615)
- 问题(16362)
- 理论(15637)
- 实践(14343)
- 践(14343)
- 科技(14251)
- 技术经济(13839)
- 现代(13798)
- 贸(13156)
- 业(13096)
共检索到430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波 朱恩涛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规程中作用不可替代,利率政策效果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高度关注。本文在货币政策操作规程的框架下,国外文献研究主要从货币内生有效论和货币外生弱有效论,国内研究则从有效论、无效伦和局限论等角度来归纳利率政策效果,并总结了规范性和实证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基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率政策效果未来研究若干主题。
关键词:
利率政策 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新凯恩斯主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北京 张英男
近年来,全球有多家央行运用负利率作为刺激性货币政策。负利率政策拓宽了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边界,也对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通缩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梳理了负利率政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总结了各央行的政策实践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负利率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吉晨
近几年来,理论界兴起了研究电子货币的热潮,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试图从电子货币对我国中央银行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电子货币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的梳理和评述,以期推动我国电子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货币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述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伟 陆军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近年金融危机后一种金融研究的新视角——金融资产价格信息提取的蓬勃发展,利率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势必将在国内逐渐发挥其应用作用。文章对国内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梳理回顾,以为我国后续研究铺垫基础。
关键词:
利率期限结构 前瞻性货币政策信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小宇
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受货币政策环境制约,特别是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时,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央行可能选择不同的利率调控模式。为此,通过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利率区制的相依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利率区制内中央银行的政策偏好和利率调控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在高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存在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名义利率的政策偏好;在低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则不存在这种政策偏好,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甚至失效是导致此区制中央银行不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利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门限模型 利率区制 货币政策 调控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芸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主要经济体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的实施,货币政策是否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不仅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而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高度关注其政策行动的潜在分配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分配效应 不平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渠道。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近年来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甚至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建军
本文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外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发挥调控作用不在于货币政策本身,而取决于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的研究结论。中国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关键是要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调控 有效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芸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主要经济体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的实施,货币政策是否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不仅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而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高度关注其政策行动的潜在分配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分配效应 不平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区域差异 形成机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江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普遍呈现出一个新的特征,这就是高通胀率得到了控制,物价趋于稳定,用著名瑞典经济学家L.E.O.svens-son(2002)的话来说,就是"世界可能开始进入一个价格稳定的新时代"。但在这样一个价格稳定的新的历史阶段,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却明显加剧,金融不稳定成了一个突出现象。而且,金融不稳定造成经济的不稳定,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引致持续出现通货紧缩,便是一个突出例证。在世界物价稳定而金融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新形势下,货币政策面临一个新的挑战:货币政策究竟与资产价格间有何关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良松
由于长期利率对居民和企业投资消费行为、资源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央行必须确保短期基准利率能够有效影响长期利率,才能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关系,影响长期利率变动的因素较为复杂,危机前一段时间,曾出现长期利率之谜现象。作者从风险溢价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并认为这是危机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货币政策失灵的一个表现。作者在分析发达国家经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转变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央行基准利率 长期利率 货币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志
中华世纪坛的钟声迎来了新中国新千年的第一个黎明。在人类跨入新千年的门槛之际,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高速度增长阶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呼唤着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方式。继成功地执行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又执行了一系列旨在防止和抑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高林
90年代瑞士货币政策述评徐高林货币管理是当代世界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05年的瑞士国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90年代以来新推出的“中期道路”政策颇具特色。一、瑞士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1.指导原则。瑞士央行货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