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3)
2023(6443)
2022(5347)
2021(4980)
2020(4082)
2019(9118)
2018(8652)
2017(17358)
2016(9232)
2015(10037)
2014(10071)
2013(9687)
2012(9037)
2011(7977)
2010(8489)
2009(8256)
2008(7499)
2007(6919)
2006(6363)
2005(5867)
作者
(23939)
(19654)
(19238)
(18709)
(12693)
(9278)
(8999)
(7682)
(7379)
(7339)
(6642)
(6482)
(6306)
(6260)
(6176)
(6141)
(5820)
(5749)
(5669)
(5602)
(4937)
(4760)
(4638)
(4585)
(4499)
(4475)
(4351)
(4332)
(3932)
(3869)
学科
(32188)
经济(32158)
(31295)
管理(30576)
(26862)
企业(26862)
(25932)
金融(25932)
(24131)
银行(24130)
(23396)
中国(17555)
(16160)
(12755)
(11842)
财务(11816)
财务管理(11798)
方法(11358)
企业财务(11312)
中国金融(11227)
(10600)
数学(10197)
数学方法(10023)
地方(9185)
(8672)
业经(8621)
(7333)
贸易(7322)
(7207)
(7198)
机构
学院(121275)
大学(117416)
(54306)
经济(52996)
管理(46322)
中国(40685)
研究(39816)
理学(38487)
理学院(38162)
管理学(37653)
管理学院(37427)
(30959)
(23742)
财经(23016)
中心(21736)
(21570)
银行(20896)
(20773)
科学(19856)
(19606)
(19466)
(19427)
金融(19110)
(18991)
人民(17246)
经济学(17174)
财经大学(17116)
研究所(16557)
(16484)
(16340)
基金
项目(72507)
科学(57735)
研究(57594)
基金(52492)
(43527)
国家(43087)
科学基金(37984)
社会(36713)
社会科(35039)
社会科学(35034)
(28760)
基金项目(26576)
教育(26079)
编号(24293)
(23376)
自然(22917)
资助(22615)
自然科(22412)
自然科学(22409)
自然科学基金(22012)
成果(21095)
课题(17029)
(16429)
(16423)
(16394)
重点(16326)
(15715)
(15443)
项目编号(15292)
国家社会(14772)
期刊
(61733)
经济(61733)
研究(41733)
(34917)
金融(34917)
中国(25745)
(25343)
管理(18094)
(15754)
科学(12427)
学报(12341)
教育(11680)
财经(11564)
大学(10374)
经济研究(10319)
技术(9899)
学学(9888)
(9804)
业经(9773)
农业(9560)
理论(7404)
问题(7335)
(6995)
国际(6990)
财会(6729)
实践(6706)
(6706)
会计(6119)
现代(5940)
中国金融(5415)
共检索到202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海丰  
(一)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国家的经济杠杆中,信贷利率有着重大和灵敏的作用信贷利率调节着社会的利益格局,调节着存款者和贷款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银行和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苗文龙  
从中国近20年的经济数据实证得出,中国实施的是以经济运行状况为基础、以管制利率为主体、市场利率为补充的利率政策,并非简单的利率双轨制;中国利率传导是有效的,传导机制是通过调控存款规模和货币供给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管制利率对市场利率有显著作用,但并非通过这一传导机制调控经济;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起到了显著效果,主要体现在对通货膨胀的敏感反应和调控上,而且对汇率稳定反应积极有效;中国的利率政策还同时兼顾了保证金融储蓄、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银行利差、维护金融稳定等多重目的。国际上的泰勒规则难以达到这三重效果。因此,中国利率政策改进方向是,如何更客观地反映市场经济冷热和资金供求,平衡公众与银行利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先明  熊鹏  
文章利用新颖的交叉统计数据,基于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最大时差相关系数等方法,对中国利率政策的时滞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在中国现实经济运行中,利率政策的效用发挥得不充分;(2)利率工具的时滞效应非常明显,这表明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阻塞较大。(3)利率传导的产出时滞大于价格时滞。文章认为,改进我国利率政策调控效果的主要方法还是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鲁国强  
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让美联储无视资产泡沫的原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使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霍宏涛  
利率自由化是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核心政策建议,也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构件。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实践却表明,能够促进储蓄与投资的并不是自由的利率体系,而是受到控制的,稳定的正实际利率。供给导向的金融自由化理论和需求导向的传统货币理论的不协调是致使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征的货币政策模型,分析了利率变动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并对影响我国规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应保持利率水平的稳定,同时对资本账户进行管制,以外国直接投资为主要引资方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鲁国强  
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美国货币利率持续13次调降之后又持续17次大幅提升,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孜山  
论利率政策○丁孜山利率政策作用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深化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政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货币当局的一种重要金融调控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利率政策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盛松成  骆玉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部分经济体实施负利率政策以应对汇率升值和通货紧缩。本文运用欧元区、瑞士、丹麦、瑞典和日本等五个实施负利率政策经济体的数据,分析负利率对汇率和通胀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经济体的名义负利率政策实施效果存在差异,只有部分经济体达成了预期的稳定汇率、抑制通缩的目标。这对我国的启示在于: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不一定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应审慎对待,不能照搬国外负利率政策的做法;利率政策的实施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所带来的乘数放大效应;引导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罗书嵘  刘义圣  
在理论上构建包含金融开放的IS-Philips模型,求解政府利率政策的损失函数,并基于1980—2018年间的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开放对我国利率政策目标制选择的影响,进而探讨金融开放是否应纳入利率政策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开放在我国宏观经济决策中具有重要影响,应当将金融开放纳入利率政策目标选择体系中;(2)无论经济增长目标权重和折现因子如何变化,政府在制定利率政策时仍然要把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目标,但应对金融开放和汇率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度,且对金融开放的关注度要高于对汇率的关注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罗巧根  胥德勋  
本文首先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概念的新描述 ,认为利率市场化并不是指利率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它的确切含义是指一个利率被公平、理性地决定后 ,如何被各市场主体所认可、并成为公认资本市场价格的过程。其次把上述的思想模型化 ,用四个模型加以阐述 ,从而组成一个理论模型。接下来利用该分析框架 ,对无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利率市场化道路进行分析并提出怀疑 ,最后提出我国利率政策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顾月根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但从利率的管理和操作情况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有些环节背离了利率的初衷,出现了许多变异形为,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种表现: 1.利率操作缺乏严肃性。结算部门对贷款到期无偿还能力的企业不按时结转逾期户加收利息,随意允许企业托欠银行利息;信贷部门对企业挤占挪用流动资金贷款、超储积压等不加收罚息,有的行在实行优惠利率时,要企业有说法,即实行"等价交换"。部分基层行为了压低逾期贷款,主动实行借贷还贷,变相降低利率,减少利息;储蓄部门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