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3)
2023(9985)
2022(8364)
2021(7982)
2020(6611)
2019(15209)
2018(14631)
2017(28852)
2016(15591)
2015(17402)
2014(17099)
2013(17123)
2012(16267)
2011(14854)
2010(14882)
2009(13764)
2008(13646)
2007(11911)
2006(10502)
2005(9570)
作者
(42688)
(35714)
(35534)
(34108)
(23383)
(17181)
(16139)
(13769)
(13725)
(12934)
(12408)
(12008)
(11612)
(11547)
(11540)
(11140)
(10502)
(10466)
(10349)
(10188)
(8981)
(8731)
(8620)
(8138)
(8125)
(8123)
(7957)
(7595)
(7266)
(7057)
学科
(70807)
经济(70734)
管理(44827)
(43744)
方法(35338)
(33943)
企业(33943)
数学(32854)
数学方法(32588)
中国(21543)
(19080)
(18358)
(16587)
贸易(16576)
(16248)
(14413)
(13045)
银行(13039)
(12533)
业经(12365)
(12303)
金融(12303)
农业(11857)
(11806)
(11459)
地方(11126)
(10995)
财务(10977)
财务管理(10954)
企业财务(10574)
机构
大学(225136)
学院(222711)
(107762)
经济(106044)
管理(86611)
研究(80337)
理学(74955)
理学院(74181)
管理学(73258)
管理学院(72806)
中国(64199)
(50449)
(46358)
科学(43471)
财经(40240)
(39320)
(37039)
中心(36631)
经济学(35825)
研究所(35540)
(33442)
经济学院(32451)
(31551)
财经大学(30295)
北京(29665)
(28856)
业大(28366)
(27345)
师范(27122)
农业(26198)
基金
项目(146695)
科学(118649)
基金(112423)
研究(108180)
(97469)
国家(96750)
科学基金(83570)
社会(73615)
社会科(70243)
社会科学(70231)
基金项目(57297)
(52254)
自然(52203)
自然科(51089)
自然科学(51078)
自然科学基金(50286)
教育(49899)
资助(48206)
(45506)
编号(40587)
(35731)
成果(34091)
重点(32904)
国家社会(32307)
教育部(31490)
(31378)
(30209)
人文(29961)
中国(29669)
(29514)
期刊
(111406)
经济(111406)
研究(72052)
中国(41754)
(37161)
管理(32141)
学报(30944)
科学(30561)
(29654)
(27645)
金融(27645)
大学(24488)
学学(23157)
财经(21152)
经济研究(20432)
农业(20181)
教育(20070)
(18219)
技术(16917)
(15916)
业经(15497)
问题(15052)
国际(13901)
世界(13051)
统计(11854)
(11403)
技术经济(11367)
(10573)
理论(9845)
决策(9502)
共检索到335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熊海芳  王志强  
本文在分析泰勒规则中利率平滑证据的基础上,考察央行实际操作中的利率平滑现象,并基于STR模型验证季度、月度与周度利率的非线性平滑特征,进一步基于双曲正切函数STR模型从央行政策偏好角度采用央行损失函数检验央行对利率平滑的非对称偏好。经验研究发现,我国泰勒规则中存在很明显的利率平滑行为,货币政策实际操作中也一样,序列相关冲击并不影响这一结论。LSTR模型表明市场利率具有不同区制上的可预测性。央行对利率政策的渐进调整具有非对称性的偏好,货币政策惯性呈现非线性的特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创练  蒋海  单敬群  
非对称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是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普遍策略,本文基于非对称性福利损失函数,首次通过逆推实现央行时变非对称性偏好调控模式估计。结果表明,央行在调控通胀和通胀波动目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政策取向,同时,存在厌恶通胀和规避经济收缩的时变非对称性偏好,由此也使得央行具有较强的动机维护实际通胀低于通胀目标以及实际经济增速高于经济增长目标。特别是,央行在厌恶通胀和规避经济衰退上的非对称性偏好呈现出较强的此消彼长关系。此外,近年来央行厌恶通胀的非对称性偏好持续走强,而规避经济收缩的非对称性偏好却逆向变弱,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治理通胀偏好,但维持经济增速高于增速目标的政策取向却有所减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  高智贤  
通过剖析央行利用信息披露影响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调节信贷规模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央行信息披露非对称性行为的内在机理。基于2001~2012年36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以下结论:央行信息披露显著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二者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信息披露与实际干预共同作用于银行信贷,导致繁荣期和萧条期信贷管理的不一致以及央行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因此,中央银行应当挖掘信息披露与实际干预的配合机理,对二者加以灵活运用,以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承坪  张旭  
房地产行业资金密集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受到利率政策的重大影响。本文从利率政策的非对称性视角出发,区分扩张性和紧缩性利率政策区间,建立向量自回归与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扩张性利率政策对房价的促进作用要强于紧缩性利率政策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如果欲促进房地产复苏,则降低与投资者和消费者成本收益紧密相关的短中期存贷款利率;如果欲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则提高短期存款利率和长期贷款利率。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星  孔刘柳  
本文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利率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非对称性,利率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时间要明显短于对各行业的影响时间。利率能短期内改善产业结构,但对行业结构的有效调节还取决于行业间的关联效应及利率对该行业长期影响因子的影响。最后,从利率行业效应和行业间关联效应角度简单分析造成利率行业非对称性的原因,为央行制定利率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进文  闵捷  
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对称与非对称性研究,近年来在国外金融界十分关注。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和治理经济衰退的效果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运用效果及特点也有明显差别。KimD .H .( 2 0 0 2 )使用Hanmilton( 2 0 0 1 )提出的浮动法,分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他得出的结论认为,1 979年前美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即效果不对称,而在其后这一特征则不够明显。Bruinshoofd和Candelon( 2 0 0 4)使用STR模型和LM统计量检验了欧洲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效力,却得出与美国几乎相反的结论。那么,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恩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确存在非对称性。在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要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持久;而在长期内,无论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都没有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晋斌  李南  
本文直接采用非对称损失函数检验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损失偏好的性质。采用两种产出缺口估计方法的计量结论,均不支持中央银行在产出缺口损失或通货膨胀缺口损失上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损失偏好,对称性损失偏好函数的假定不能被拒绝。这表明中央很行倾向于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权衡抉择,表现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取向,货币政策体现出多目标的特征。这可能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通货膨胀因素的复杂性有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曹啸  孙天琦  计小青  伍银  
本文关注了投资者保护效应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危机当中表现出来的非对称性特征,从信任的视角出发,基于投资者的决策模式,把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相对稳定和投资者对于保护水平反应的变动性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更好地解释了投资者保护效应非对称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了对于投资者保护重要性以及投资者保护如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认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检验了次贷危机前后,中国股票市场在公司层面上的投资者保护质量对于股票累积收益率影响的差异,发现投资者保护效应在危机前后存在非对称性,不同的治理变量在保护效应的非对称性上也存在差异,这也暗示了上市公司改进投资者保护水平和提升投资者对于我国股票市场信任和信心的方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启才  
与传统的L-Q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相异,本文通过Linex函数,在央行损失函数中引入非对称通胀目标偏好。新的货币政策动态优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名义利率对通胀的反应是非线性的,利率工具不仅对通胀水平作出反应,而且对通胀的波动性也作出反应,利率对通胀的变化还产生符号与大小上的非对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冠群  徐妍  
基于Linex央行损失函数和拓展的前瞻型IS-Philips框架,论证了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波动的非对称偏好及其决定的非对称货币政策调控规则;并利用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数据,实证检验了刻画央行非对称偏好的非线性欧拉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波动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偏好:更偏好于资产价格向上偏离稳态均值,而不是向下偏离稳态均值。基于参数估计值的"非对称性偏好导致的利率偏差"测算结果揭示:中国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波动的非对称偏好会导致基准利率下偏,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晋斌  刘婧蓉  
本文采用非对称损失偏好函数探究了开放条件下央行货币政策在产出缺口、通胀缺口和汇率缺口上的损失偏好,实证结果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偏好多目标制。央行在产出和通胀上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损失偏好,这种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取向表明控制通胀和促增长是央行并重的目标;但在汇率上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损失偏好,表明央行的汇率政策侧重于支持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