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5)
- 2023(6126)
- 2022(5449)
- 2021(5041)
- 2020(4509)
- 2019(10959)
- 2018(10962)
- 2017(21909)
- 2016(12121)
- 2015(13901)
- 2014(14387)
- 2013(14600)
- 2012(13789)
- 2011(12648)
- 2010(12823)
- 2009(12245)
- 2008(12496)
- 2007(11465)
- 2006(9801)
- 2005(8908)
- 学科
- 济(57255)
- 经济(57201)
- 管理(33216)
- 业(32629)
- 方法(31096)
- 企(27223)
- 企业(27223)
- 数学(27213)
- 数学方法(27009)
- 财(13952)
- 农(13349)
- 中国(12723)
- 学(12576)
- 贸(10707)
- 贸易(10704)
- 业经(10441)
- 易(10337)
- 理论(10159)
- 制(9992)
- 地方(9735)
- 银(9269)
- 银行(9245)
- 融(8889)
- 金融(8887)
- 和(8809)
- 行(8759)
- 农业(8738)
- 务(8653)
- 财务(8640)
- 财务管理(8616)
- 机构
- 大学(188235)
- 学院(184358)
- 济(79657)
- 经济(77948)
- 管理(70398)
- 研究(61621)
- 理学(60812)
- 理学院(60110)
- 管理学(59033)
- 管理学院(58706)
- 中国(49001)
- 京(38954)
- 科学(37369)
- 财(36939)
- 所(32148)
- 农(31425)
- 财经(29895)
- 研究所(29330)
- 中心(28992)
- 业大(27324)
- 江(27273)
- 经(27087)
- 经济学(25890)
- 农业(25030)
- 北京(24612)
- 范(24089)
- 师范(23873)
- 经济学院(23519)
- 财经大学(22316)
- 州(22039)
- 基金
- 项目(117015)
- 科学(91437)
- 基金(85441)
- 研究(84164)
- 家(74006)
- 国家(73413)
- 科学基金(62167)
- 社会(53453)
- 社会科(50617)
- 社会科学(50599)
- 基金项目(45389)
- 省(44758)
- 自然(40193)
- 教育(39745)
- 自然科(39258)
- 自然科学(39243)
- 自然科学基金(38582)
- 划(38248)
- 资助(36285)
- 编号(34311)
- 成果(28653)
- 部(27278)
- 重点(26500)
- 发(24556)
- 创(23772)
- 教育部(23505)
- 课题(23311)
- 科研(22840)
- 大学(22543)
- 人文(22444)
共检索到268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春梅 肖琼
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通过使用格兰杰(G 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利率 汇率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红伟 郭世玉
汇率与利率关系一直是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际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开放度的提高,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文章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利率 汇率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青
利率平价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利差、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利率平价作用机制能使三者之间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虽然中国实行利率管制和外汇管制,缺乏人民币远期市场,但利率平价机制的作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只是其作用的形式有了变化。这实际上也说明中国的外汇市场运行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关键词:
利率平价 利差 资本流动 汇率波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任兆璋 宁忠忠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陶伟 杨金国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人民币NDF与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NDF与理论远期汇率相偏离,反映了资本管制和市场预期;人民币NDF与基准汇率之差和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存在内在而长期的一致关系;短期、随机和投机因素对人民币NDF价格的影响不大,总体上使得人民币更加被低估;人民币NDF市场比较理性。
关键词:
人民币NDF 汇率失调 BEER 协整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马明 刘洁宁
引入外汇价格和存贷利率因素,把利率平价模型变得更贴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由此计算出在抛补利率平价模型下隐含的美元利率。运用此理论对中国实证发现,隐含美元利率和现实美元利率之间存在很大利差。各微观金融交易主体几乎没有利率自主权以及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是存在套利空间的主要原因。要消除美元套利空间,首先要掌握人民币外汇远期定价权;其次,要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浮动和国际化;最后要完善汇率体制改革和加强国际间的协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志浩 江振龙
本文系统梳理了主要汇率决定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利率平价是距离现实问题最近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汇率决定理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利率平价理论中的抛补利率平价(CIP)和无抛补利率平价(UIP)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征。危机前CIP是最稳定可靠的汇率决定理论,而UIP在实证研究中均被拒绝;而危机后,CIP竟表现出持续、显著性地偏离,而支持UIP的证据却开始不断显现。各种摩擦所引发的利率平价偏离,已成为当前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前沿。1994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均衡汇率经历了三次重要改革,最终确立了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资本管制并未完全放开,人民币利率平价理论自然难以成立。但随着资本账户不断开放,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牵引力会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引发利率平价偏离的各种因素也将在人民币汇率及其衍生品定价中体现出来。而这一过程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芳东
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 ,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 ,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购买力平价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翁舟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胜 陈继勇 吴宏
针对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问题,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难以对中美贸易顺差产生调节作用,从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作用也不大。此外,中美贸易顺差在短期还是主要取决于当前贸易收支的现实情况,而中长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缓解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而且即使美国贸易收支出现改善也不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宋元梁 丁德科
借助于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FD I在一定时期内会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内会造成FD I的波动甚至减少,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稳定和坚挺则有助于外商形成对前期沉淀资本持续追加投资的预期。因此,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在一定时期内对FD I的流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汇率调整后随着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期的减弱,稳定、坚挺的汇率有助于吸引FD I流入。小幅升值并且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可取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沈国兵
针对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经研究发现,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变动是无法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的。1994—2002年年度数据实证显示,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名义或实际汇率)之间没有稳定的关系;1998—2003年月度数据计量表明,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依据美中两国月度统计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因此,“人民币升值论”或许更多的是基于政治而非经济因素,人民币汇率浮动并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荆艳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范爱军 韩青
在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中,有一种理由认为人民币汇率已大幅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是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汇率需要调整这一命题的真伪取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一国的适用性,这种适用性的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和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协整检验,虽然分析结论认为前者的严谨性优于后者,但这两种方法均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原因除了购买力平价自身的局限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既然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并不完全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就不能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升值 适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