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7)
- 2023(12226)
- 2022(9547)
- 2021(8965)
- 2020(7514)
- 2019(16936)
- 2018(16321)
- 2017(32583)
- 2016(17552)
- 2015(20148)
- 2014(20472)
- 2013(20124)
- 2012(18001)
- 2011(15448)
- 2010(15698)
- 2009(15273)
- 2008(16215)
- 2007(14994)
- 2006(13428)
- 2005(12621)
- 学科
- 企(87249)
- 企业(87249)
- 业(86639)
- 管理(78182)
- 济(73901)
- 经济(73789)
- 财(42810)
- 方法(34572)
- 务(27965)
- 财务(27935)
- 财务管理(27881)
- 制(27036)
- 企业财务(26652)
- 数学(25814)
- 数学方法(25603)
- 业经(25044)
- 银(21033)
- 银行(20887)
- 中国(19891)
- 农(19826)
- 行(19393)
- 体(17712)
- 策(15940)
- 技术(15820)
- 体制(15791)
- 理论(15524)
- 贸(14934)
- 贸易(14914)
- 融(14864)
- 金融(14863)
- 机构
- 学院(255063)
- 大学(252141)
- 济(109372)
- 经济(107280)
- 管理(105965)
- 理学(89647)
- 理学院(88915)
- 管理学(87894)
- 管理学院(87416)
- 研究(73959)
- 中国(69892)
- 财(65860)
- 京(51943)
- 财经(48301)
- 经(43674)
- 江(40564)
- 科学(39182)
- 所(36320)
- 中心(36085)
- 财经大学(35824)
- 经济学(33782)
- 农(33146)
- 北京(32735)
- 州(32325)
- 商学(31988)
- 商学院(31718)
- 研究所(31172)
- 经济学院(30450)
- 业大(29850)
- 银(28647)
- 基金
- 项目(151897)
- 科学(122410)
- 基金(114420)
- 研究(113486)
- 家(96129)
- 国家(95240)
- 科学基金(85601)
- 社会(75382)
- 社会科(71665)
- 社会科学(71643)
- 基金项目(59967)
- 省(57619)
- 自然(54674)
- 自然科(53583)
- 自然科学(53573)
- 自然科学基金(52706)
- 教育(51978)
- 资助(47142)
- 划(46956)
- 编号(45534)
- 成果(37225)
- 部(34681)
- 创(32930)
- 重点(32923)
- 教育部(31231)
- 国家社会(31168)
- 人文(30954)
- 性(30807)
- 制(30727)
- 创新(30624)
- 期刊
- 济(128801)
- 经济(128801)
- 研究(82521)
- 财(62601)
- 中国(50239)
- 管理(46858)
- 融(41932)
- 金融(41932)
- 学报(31637)
- 科学(31340)
- 农(30006)
- 财经(26887)
- 大学(25835)
- 学学(24616)
- 经(22974)
- 技术(22079)
- 业经(21245)
- 经济研究(20838)
- 教育(19248)
- 农业(18219)
- 财会(18000)
- 会计(16409)
- 问题(16390)
- 贸(14752)
- 技术经济(14265)
- 国际(13502)
- 现代(13364)
- 商业(13134)
- 理论(13120)
- 通讯(12078)
共检索到408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褚剑 胡诗阳
银企关系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仅着眼于单方面的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要,而忽视了银企双向互动关系中银行对企业存款的诉求。本文基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制度背景,首次从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独特视角考察银企关系对银行获取企业(类)存款资金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非关系银行,上市公司向关系银行购买的理财金额更高,而理财收益率更低。在做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基于银企相对地位的横截面检验表明,银企关系与理财收益率的负向关系程度在银行类型分别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时依次递减,在企业持股银行情况分别为未持股银行、持股非关系银行、持股关系银行时依次递减,而在企业产权性质为民营企业时比国有企业时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银企关系签订的委托理财契约有利于企业维系与关系银行的信贷关系,持续地获取信贷资源的支持。最后,结合实体经济金融化的研究表明,企业向关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短期性地挤占了实体投资,而随着银企关系的深入,信贷资源的保障自然地化解了投资不足问题。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银企间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为理解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于决策部门深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也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郁明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低、期限短,逐渐成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投资的对象。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账务处理和报表列示,目前会计准则仍未有明确提及。本文在总结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基础上,对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以及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进行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祝红梅
银行理财产品是我国近年来最活跃的金融创新,凭借高收益率分流了大量存款。本文以2008年1月到2011年6月期间商业银行发放的投资方向为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的理财产品为样本,对决定理财产品定价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突破了现行的存款利率管理政策,并且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体现了市场因素。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理财产品发展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定价 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荣芳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这种自发于市场的金融创新力量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银行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银行理财业务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扩大中间业务比重、转变经营模式的重要业务领域,成为金融创新层出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斌 胡艳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就产品种类而言,缺乏突破,原因在于利率没有完全放开,金融风险因子不够丰富,商业银行无法为客户提供风险梯度完整的产品,也无法有效进行套期操作保值。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将逐步替代部分银行存款,从而有助于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水茂
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理财的关系,然后基于此系统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理财产品定价的影响。可以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存款利率市场化对理财产品的定价影响具有区别性,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提高理财产品定价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
利率 市场化 理财产品 定价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君 郭永光
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分别以市场化进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为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的门槛下,商业信用再配置的问题。研究发现,当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市场化进程为门槛时,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即非线性关系,文中分别对应选择门槛个数是:双门槛,单门槛;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双门槛的存在使商业信用再配置呈现倒"U"型状态;市场化进程会加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对商业信用再配置的促进作用,市场化进程高于或低于门槛值都会促进商业信用再配置,但当市场化进程大于门槛值,对商业信用再配置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银行理财产品 商业信用再配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加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管理,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其影响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和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总数仅分别增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加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管理,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其影响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和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总数仅分别增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任磊
1.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度。这是理财的先决条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量化的评价工具,很多人对于自己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银行在对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进行的风险评估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良凯 黄登仕
本文以银行数据库中客户理财产品的历史交易数据为样本,对影响客户持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口特征和经济金融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的性别、日均金融资产以及持有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种数会显著正向影响客户理财产品的持续购买行为,其中后两个因素会显著正向地影响客户持续购买次数和购买额度的追加。研究结论对为金融产品消费市场的深化、银行客户维系和金融产品交叉营销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以及对个体的财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导向。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客户特征 持续购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诗阳 杨文君 陆正飞
本文以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作为切入点,研究了公司金融化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越多,投资效率越低,主要体现为投资不足的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如果公司当年购买了非银行理财产品,则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还检验了融资约束和微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对购买理财产品与投资不足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我们发现融资约束越强,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越大;微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越大,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理财产品 投资不足 金融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越 刘天伦 张文琪
基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当前资本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依据2011-2018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购买理财产品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当上市公司处于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投资收益较高、非高新技术公司及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购买理财产品对其创新绩效的降幅影响更大;研发投入被挤出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降低创新绩效水平的重要渠道机制。
关键词:
购买理财产品 创新绩效 研发投入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蔡真
本文收集了20072014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将其归类整理后形成31个省份的年度面板数据,在控制住一些重要变量后考察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并且期限越短的产品负向关系越显著。结合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货币市场为定价参照的事实,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以银行理财产品为形式、以货币市场为载体逐步推进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良凯 黄登仕
本文以银行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理财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商业银行营销行为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营销短消息的发送次数、客户经理的客户管理幅度、金融产品的交叉覆盖度和管理的个人账户金融资产日均余额,是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人数的主要因素,营销短消息的发送次数越多、客户管理幅度越大、产品交叉覆盖度越高,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数就越多,管理的个人账户金融资产日均余额负向影响理财产品的购买行为。目标客户总量和其他理财渠道渗透率对理财产品购买人数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产品 融资多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