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5)
2023(8892)
2022(6868)
2021(6198)
2020(4801)
2019(10983)
2018(10705)
2017(21733)
2016(11785)
2015(13153)
2014(13378)
2013(12946)
2012(11726)
2011(10798)
2010(10868)
2009(10207)
2008(10184)
2007(9410)
2006(8567)
2005(8090)
作者
(33095)
(27590)
(27397)
(26381)
(17795)
(12824)
(12362)
(10593)
(10426)
(10048)
(9325)
(9066)
(8889)
(8853)
(8811)
(8571)
(8181)
(8153)
(8098)
(7795)
(6963)
(6624)
(6582)
(6398)
(6378)
(6264)
(6110)
(5960)
(5541)
(5325)
学科
(54092)
经济(54042)
管理(35072)
(33401)
(25868)
企业(25868)
方法(21598)
数学(19615)
数学方法(19431)
(17313)
中国(16275)
(13237)
(12614)
贸易(12605)
业经(12354)
(12272)
(10922)
农业(10194)
(10065)
地方(9813)
(9723)
金融(9723)
(9697)
银行(9691)
(9348)
(7517)
市场(7436)
(7415)
产业(7391)
财务(7391)
机构
学院(171558)
大学(170039)
(81435)
经济(79894)
管理(66565)
研究(59170)
理学(56359)
理学院(55852)
管理学(55060)
管理学院(54727)
中国(48894)
(39723)
(34652)
财经(30993)
科学(30911)
(29034)
(28288)
中心(27764)
(26988)
经济学(26492)
研究所(25615)
(24999)
经济学院(23946)
财经大学(23064)
北京(22145)
(21047)
业大(20911)
(20813)
(20767)
师范(20608)
基金
项目(106579)
科学(85890)
研究(80781)
基金(79729)
(67974)
国家(67436)
科学基金(58949)
社会(54078)
社会科(51546)
社会科学(51534)
基金项目(40403)
(39721)
教育(36964)
自然(36102)
自然科(35356)
自然科学(35349)
自然科学基金(34770)
资助(33606)
(33422)
编号(32790)
成果(27004)
(24735)
重点(23617)
(23331)
国家社会(23026)
课题(22597)
教育部(21876)
(21821)
人文(21288)
(21203)
期刊
(91651)
经济(91651)
研究(58205)
中国(32917)
(29401)
(26632)
金融(26632)
管理(25946)
(23509)
科学(20788)
学报(20369)
大学(16528)
财经(16274)
经济研究(16103)
教育(16071)
学学(15597)
农业(15520)
业经(14988)
技术(14233)
(14065)
问题(12303)
(12269)
理论(11529)
国际(11278)
实践(10370)
(10370)
世界(8992)
价格(8831)
商业(8739)
技术经济(8677)
共检索到272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尊信  倪英照  徐晓光  
尚处于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利率不宜直接作为商品期货定价的影响因素,但又蕴含了货币市场资金状况的重要市场信息。为此,借助商品期货定价模型,将市场利率的信息传递机制纳入到隐含利率动态过程,采用六种商品期货合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利率的信息传递机制依赖于商品种类,不同商品期货所隐含利率对市场信息的响应机制有所差异;(2)货币市场趋于紧缩时,铝、铜、锌等商品因贸易融资套利效应导致库存需求增加,隐含利率有下降趋势;货币市场趋于宽松时隐含利率倾向高波动性;(3)市场利率信息被隐含利率长期均衡水平吸收从而改变长期基差水平;被隐含利率波动率吸收进而影响隐含利率对基差的影响程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尊信  倪英照  徐晓光  
尚处于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利率不宜直接作为商品期货定价的影响因素,但又蕴含了货币市场资金状况的重要市场信息。为此,借助商品期货定价模型,将市场利率的信息传递机制纳入到隐含利率动态过程,采用六种商品期货合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利率的信息传递机制依赖于商品种类,不同商品期货所隐含利率对市场信息的响应机制有所差异;(2)货币市场趋于紧缩时,铝、铜、锌等商品因贸易融资套利效应导致库存需求增加,隐含利率有下降趋势;货币市场趋于宽松时隐含利率倾向高波动性;(3)市场利率信息被隐含利率长期均衡水平吸收从而改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尊信  王琪  徐晓光  
近年来大宗商品贸易中融资套利活动异常活跃,但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有效的政策应对措施。本文尝试在传统库存理论的基础之上,引入融资套利交易因素,建立套利库存的均衡分析框架,为观察商品价格变动及货币政策效应提供新视角,并为诊断贸易融资套利活跃程度提供"效应显示"方法。实证研究发现,跨境贸易融资套利比境内贸易融资套利更加活跃;境内市场利率超过均衡利率向上变动时,有助于扩大融资套利利差,强化融资套利效应;人民币贬值和政府管制对融资套利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有限;境内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融资套利效应会强化商品市场的"调整不足"现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小文  章上峰  
本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从均衡利率上升角度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效应的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参数敏感性和社会福利损失分析得到:(1)均衡利率上升减弱数量型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减弱价格型调控产出波动,但增强其调控通胀的能力。当前条件下数量型调控效果仍优于价格型。(2)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价格型调控更加稳定。(3)两种货币政策下,均衡利率上升对居民社会福利基本没有影响。相对而言,价格型调控下福利损失较小。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中央银行需要协调搭配两种货币政策,做好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胜民  陈蒨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对存款利率实施管制,将通过影响银行贷款决策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本文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基于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2Q1—2018Q1的相关数据,检验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揭示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管制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且具有非对称性,扩张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强于紧缩型货币政策;(2)利率管制程度越高,紧缩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越强,而扩张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越弱;(3)利率管制对信贷渠道传导效果的影响在银行之间存在差异,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大于大型银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潘义  李长花  胡小文  徐龙斌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合适?文章考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加速器特征,将其引入DSGE模型,通过校准、模拟,从宏观经济波动幅度、不同货币政策下冲击效应以及福利损失函数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存款利率的上升,在熨平经济波动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优势;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优势;对央行损失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损失更小。因此,中央银行应根据需要灵活的运用数量型和货币型搭配使用,做好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小文  章上峰  
基于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分析和比较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其调控产出和通胀的能力;价格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没有提高其调控产出波动的能力,但是却较大幅度提高了其调控通胀的能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从调控作用时间和影响程度来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较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凤岐  
利率市场化和基准利率是相辅相成的,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构建市场化的基准利率,真实反映货币资金供求状况,指导金融产品定价,并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组成部分,实现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相比,我国的Shibor尚存在结构性的缺陷,不利于市场化利率体系的建设。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培育基准利率,以完善基准利率推动利率市场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姜再勇  钟正生  
本文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的体制转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978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管制利率渠道发生了两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效应都降低了。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市场利率渠道发生了一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效果都更强劲、更持续。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我国利率调控由直接方式逐渐转向主要依靠间接方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前荣  
2015年,我国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我国利率定价和利率管理并未实现市场化.央行的利率调控机制尚未建立。当前的利率市场化只是形式上的市场化,应在货币政策转型的过程中,完善利率调控体系,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雄  
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方式,也是货币创造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尤其是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新常态下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减弱,现行的货币政策模式将面临调整,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还存在障碍。为此,未来我国应加快构建目标基准利率,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加强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深化政府和国有企业改革,强化政府预算约束,完善市场风险定价。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阙方平  范薇  
本文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指出利率市场化对于货币政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可以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金融危机,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培亮  
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具有强烈行政指导色彩的贷款规模控制和存贷款利率控制效用的缺失,对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次数也会随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而减少。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在数量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定向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工具的创新;在价格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再贷款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等政策性利率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现状的梳理与其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库的建立方案,并提出以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转型方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丽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转型。本文在梳理货币政策理论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的首要功能是测算宏观经济的均衡利率,并据此确定政策目标利率,给市场利率提供一个名义锚;当前我国利率操作目标仍应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进行选择,中期利率指引只能作为补充;"利率走廊"作为一种利率操作模式当前在我国可行性较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利率操作最终应以公开市场为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各项操作均需要更加透明,以引导公众预期、提升政策效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骏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顺畅,以及央行监控经济的中介目标设置是否合理。中介目标对于观测货币政策传导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与实践、利率形成机制与中介目标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