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1)
2023(5850)
2022(4214)
2021(3793)
2020(2951)
2019(6761)
2018(6666)
2017(13912)
2016(7361)
2015(8498)
2014(8892)
2013(8614)
2012(7613)
2011(6877)
2010(6948)
2009(6543)
2008(6827)
2007(6535)
2006(6082)
2005(6006)
作者
(21821)
(17766)
(17610)
(17243)
(11541)
(8350)
(8268)
(7202)
(6763)
(6500)
(6117)
(6098)
(5886)
(5782)
(5728)
(5711)
(5265)
(5263)
(5220)
(4808)
(4619)
(4548)
(4157)
(4122)
(4121)
(4107)
(4071)
(3921)
(3646)
(3642)
学科
(34807)
经济(34782)
(20394)
管理(19433)
(17014)
企业(17014)
(16868)
银行(16722)
(15492)
(14572)
方法(14238)
数学(12175)
数学方法(12134)
中国(12114)
(10458)
金融(10458)
业务(9382)
业经(9169)
(9087)
制度(9085)
(8909)
银行制(8169)
(6683)
(6671)
贸易(6660)
(6533)
(6460)
地方(6116)
体制(5594)
农业(5503)
机构
大学(109611)
学院(108143)
(50670)
经济(49652)
管理(41906)
中国(37541)
研究(37068)
理学(34448)
理学院(34153)
管理学(33753)
管理学院(33553)
(25349)
(23550)
(20988)
银行(20112)
财经(20003)
科学(18939)
(18575)
(18351)
(18232)
中心(18047)
(17677)
经济学(17117)
(16892)
研究所(16090)
(15463)
经济学院(15458)
金融(15213)
北京(15165)
财经大学(15112)
基金
项目(64642)
科学(51841)
基金(48633)
研究(48346)
(41256)
国家(40965)
科学基金(36098)
社会(32512)
社会科(31009)
社会科学(31001)
基金项目(24933)
(23638)
自然(22047)
教育(21979)
自然科(21611)
自然科学(21607)
自然科学基金(21255)
资助(20317)
(19631)
编号(19157)
成果(15829)
(14883)
重点(14402)
国家社会(14115)
(14046)
教育部(13314)
课题(13082)
(13047)
人文(12772)
(12696)
期刊
(57731)
经济(57731)
研究(39250)
(30031)
金融(30031)
中国(23088)
(19511)
管理(17332)
(15969)
科学(14113)
学报(13888)
财经(11368)
大学(11235)
学学(10615)
(9783)
经济研究(9456)
教育(9393)
农业(8927)
业经(8915)
技术(8788)
问题(8141)
国际(7390)
理论(7347)
(6898)
实践(6552)
(6552)
现代(5792)
农村(5659)
(5659)
世界(5640)
共检索到183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杰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运行的一种趋势,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使商业银行按照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是银行业竞争的基础。通过竞争,可以使商业银行重新配置资金、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佳琳  秦凤鸣  
利率传导有效性是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面临的重要议题。在利率传导中,作为中介的银行机构是关键一环。本文首先以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活动为切入点,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利率传导有效性与银行业竞争和市场化利率定价之间的关系;而后利用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贷款利率指数,并进行全面FGLS估计,对相关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银行间市场利率向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会受银行业竞争程度和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的影响。银行业竞争越激烈、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利率传导效率也越高,当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化时,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会更充分。据此,可以考虑从适度增加银行业竞争、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入手,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育涛  费方域  
本文利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的自然实验,采用中国65家金融机构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银行的市场力量与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由勒纳指数所衡量的市场力量与由不良贷款率所衡量的信贷风险之间呈U形关系。也就是说,不良贷款率开始会随着勒纳指数的增加而下降,但在某一临界点后会随着勒纳指数的增加而上升。此外,与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U形曲线发生了向左的偏移,并且有更大比例的勒纳指数观测值位于拐点的右侧,表明特许权价值效应和风险转移效应都是市场力量影响信贷风险的重要渠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晓薇  郭敏  李莹华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系统地考察了银行业竞争与风险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构建连续的利率市场化指数,并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行业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的相关性状态依赖于利率市场化水平,即当利率市场化程度低于临界值时,行业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风险转移效应"显著大于"特许权价值效应";当利率市场化程度超过临界值时,银行风险承担的"风险转移效应"显著被削弱,这种现象非国有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为了有效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机,监管当局应适度把握行业竞争水平并且引导规范有效的竞争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蓉  徐莹敏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基于2005年至2013年我国2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MM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竞争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与风险之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基于选定的样本区间发现竞争的加剧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水平。另外对于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LSDV分析了个体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马路萌  
采用拓展的PR模型和H统计量方法论证利率非市场化将导致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估。为了解决这一高估问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将利率非市场化作为时间效应因素纳入回归模型,然后采用PR模型和H统计量等非结构主义方法实证测度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整体上进入了垄断竞争状态,但竞争程度较低;银行之间竞争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夏越  
本文采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银行业竞争对系统性风险程度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提高系统性风险水平;银行业竞争与系统性风险的关联动态依赖于利率市场化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由初期阶段转为成熟阶段与完成阶段,行业竞争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相关性由负转正;加强银行资本监管约束可能不一定利于增进银行系统稳定性。最后本文从优化银行业市场环境和宏观审慎监管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晓明  边卫红  
利率市场化促使美国银行业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给银行业负债结构、收入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需要根据国家经济金融及监管情况而定。从美国利率市场化历史沿革来看,经历了"自由→管制→自由"的三个演进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美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促使美国银行业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给银行业负债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余晶晶  
在全球货币政策效率下降的大环境下,2015年名义上完成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会推动银行业竞争环境改变,从而提高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成为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竞争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的作用机制,选取2004年到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竞争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2)中小规模银行对竞争的影响最敏感,并承担着主要的信贷传导渠道作用;(3)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竞争影响信贷渠道传导的效率,金融抑制程度浅的银行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忠伟  刘妤洵  
在当前中国统一的官定利率体制下 ,银行不具有资金定价权。在银行信用风险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居民选择哪一家银行存款 ,其期望收益是相同的。这使得各个银行的存款产品对存款人而言具有同质性 ,但正是这种存款产品的同质性掩盖了存款对各个银行边际效用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模型分析 ,证明在现阶段 ,居民的存款对小银行有更大的边际效用。所以 ,利率市场化以后 ,小银行会比大银行更高的价格 (利率 )来吸收存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晨飞  刘滨  
文章基于2015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初步完成,研究和探讨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格局有何变化。采用了人民银行定义的我国14家中大型银行2004年至2016年年报的数据,利用PR模型测算了我国近十几年来的行业竞争度。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这十几年来处于垄断竞争,并且竞争程度越发激烈。最后通过研究行业竞争度、行业集中度和利率市场化指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协整检验得出三者在长期存在均衡关;通过VEC模型观察三者在短期的关系,得出利率市场化在短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度影响较小。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坚持马克思利率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注重政策的长期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文力   卢盛荣  
如何有效缓解资源错配是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借助2013年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事件,以地区银行竞争程度为处理强度,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城市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能够显著缓解城市资源错配,这一政策效应在中部城市、低级别城市和外资依存度较高城市中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有助于增加信贷可得性,缓解信贷结构所有制歧视,促进资本配置趋于合理化;同时能够增进市场竞争,缓解价格扭曲,最终改善城市资源错配。此外,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降低城市资源错配程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尧  彭中  
日前,中国正式揭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攻坚战"的序幕。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挑战。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入手,借鉴美国、日本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主体业务的变化特征及其竞争态势等经验,研判当前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利率市场化阶段,并提出可资借鉴的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耀青  金洪飞  
本文首先在古诺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竞争模式与盈利结构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中国29家商业银行2001~2012年度财务数据的经验研究,探讨贷款利率放开后,中国商业银行的价格竞争与其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贷款利率上限取消后,价格竞争加剧,银行风险承担增大,而且上行的经济环境会助推银行业的风险承担;(2)价格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依赖于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环境会导致银行风险暴露增大;(3)银行规模越大,市场竞争力越强,其风险承担越低,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对贷款价格竞争和货币政策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亮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阶段性的改革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并对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利率频繁波动要求银行业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提高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存贷利差的缩窄推动银行业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为此,本文设计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贷款定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